第134頁
女配做錯了什麽[快穿] 作者:紅葉似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管家詫異地看著她:「夫人怎麽想起弄這個?」
這個方式太新鮮了,便是看好某一位學子,也頂多是單獨資助對方,提前下注,沒聽說哪家直接建學堂的。
許殊理順了思路,慢悠悠地解釋道:「看了那陸明澤的經歷後,我便生出了這種想法。窮苦人家,求學太難了,咱們能幫一把是一把,就當結個善緣。」
陸明澤這樣的才是貧困學子的正確打開方式嘛。人窮誌不窮,放得下身段,不打腫臉充胖子,對同窗也有友愛之心。
齊管家對陸明澤的印象也很好:「夫人所言甚是。不過夫人何不單獨資助陸公子?」
許殊笑道:「單獨資助,稍有不慎會傷了人的自尊,而且也容易給人攜恩以報的印象。不若直接資助書院,給夫子們束脩,如此一來能惠及更多的人,也能結更多的善緣。」
萬一以後這裏麵哪個學子高中了呢?科舉考試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內,既是投資,當然要廣撒網了,反正一個是放一群也是放,隻有裏麵中一個兩個,齊家就不虧。
而且還能因此贏得城裏讀書人的感恩和擁護。可別小瞧這些讀書人,古代讀書人地位極高,師生同窗同鄉各種關係又將他們聯繫在一起,贏得了他們的好感,日後若齊家真遇到什麽坎兒,這些人聯名上書,對齊家來說也不啻為一份希望。
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幹嘛不做。
「夫人考慮得甚為周全。」齊管家佩服地說,「書院還好,咱們直接跟院長聯繫便成,可是學堂就比較麻煩了,大戶人家有自己開設小學堂的,還有一些屢次不中的秀才老爺自己開學堂,整個玉州城加起來應有好幾十家學堂。而且大戶人家的學堂也不缺銀子。」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多,可現在的學堂屬於私塾,人並不多,一個學堂頂多也就有十幾個學生罷了,幾十個的都很少。這麽算下來,全城也不過幾百上千讀書的年輕人和孩子,而整個玉州城及其管轄的鄉下,加起來可是有好幾十萬人。
可見這個時代的讀書識字率有多低。沒文化,沒知識是愚昧無知和思想落後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許殊覺得更有必要開設學堂了。
她說:「這個簡單,咱們跟其他的學堂並不衝突,他們辦他們的,咱們辦咱們的,彼此都不影響到對方。你找一塊空地,最好在城門內外不遠處,地方找好後,我去看看,迴頭我畫個圖給你,照圖上建便是。以後齊氏族人,無論男女,隻要到了啟蒙年齡,都可到學堂念書識字。同時,學堂也對外開放,全城及鄉下孩子,願意送孩子過來念書的,咱們都分文不取,但學習用具和生活自理!」
如果提供午飯和學習資料,負擔太重難以持久,而且會有人為了筆墨紙硯和免費的飯就將孩子送過來。
她是開辦學堂,不是開辦善堂。
這個時代,幾歲大的孩子都要幫忙幹活了,算是一個小勞動力。即便學堂免費,若不是真心求學,父母也不會將孩子送過來,如此一來就能篩選掉大批混日子的,留下真心想念書的。
這樣既能幫助了窮苦百姓,同時也能在玉州城結下廣大的善緣。時日一長,便是知府想動齊家也要掂量掂量,不然齊家倒台了,誰以後還願意花大把的銀子開辦免費的學堂,他們豈不是沒學上了?這便是將普羅大眾的利益跟齊家的榮辱興衰綁在了一起。
畢竟讀書是這個時代普通人改變命運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算考不上秀才舉人,識了字,進城做個帳房先生對農家子弟來說也是改變命運了。沒了免費的學堂,絕大部分人都是念不起書的。
齊管家覺得許殊這想法有些天方夜譚了:「夫人,這男女同堂怕是不妥。還有免費學堂,怕是有不少人迴來,得建多大的房子才夠啊?」
許殊笑道:「有何不妥?將學堂孩子的年齡限製一下便是,隻招收五歲到十二歲的孩童,超過這個年齡段的便不收了,你若還有顧慮,咱們可以將姑娘們跟男孩子分開。至於房子,咱們家有的是地,建學堂的地總不缺。」
好像一切到了夫人口中便成了很簡單的事。齊管家見許殊心意已決,便不再勸:「是,夫人,那小的明日便去看地,晚些時候再來跟夫人匯報!」
許殊含笑點頭:「好的。」
——
寇正元完全不知道許殊暗戳戳地準備搞了一票大的。
他還在愁讀書的事,下個月的束脩就要他自己出了。可他上哪兒拿這筆錢去?總不能念書還問賈修文要錢吧?寇正元的自尊心接受不了。
他側頭看向還在悶頭繡手帕的齊晶晶,語氣有些不耐:「還繡呢,繡了一天都不累嗎?」
怎麽不累?從吃過午飯後,齊晶晶就一直窩在客房做繡活,中間隻去了一趟茅房,喝了兩次水,就沒有任何的休息,好幾個時辰下來,眼睛已經幹澀酸脹,食指上也被紮了不少針眼,稍微一用力就有點疼。
可不掙錢,他們花什麽?總不能一直賴在賈府吧。
雖然今天傍晚,賈修文過來熱情地邀請他們在賈府住一陣子。而且他今天的表現也較之當年好了許多,可齊晶晶心裏還是很不自在,比住在陸家的茅草屋都不舒服。
可丈夫不理解她這些細膩的心思,他是幹大事的,齊晶晶也不好勉強他跟著自己做這些賺不了幾個銅板的事情,便說:「我再繡會,將這張帕子繡完。明日便可以去繡坊交一批貨了。」
這個方式太新鮮了,便是看好某一位學子,也頂多是單獨資助對方,提前下注,沒聽說哪家直接建學堂的。
許殊理順了思路,慢悠悠地解釋道:「看了那陸明澤的經歷後,我便生出了這種想法。窮苦人家,求學太難了,咱們能幫一把是一把,就當結個善緣。」
陸明澤這樣的才是貧困學子的正確打開方式嘛。人窮誌不窮,放得下身段,不打腫臉充胖子,對同窗也有友愛之心。
齊管家對陸明澤的印象也很好:「夫人所言甚是。不過夫人何不單獨資助陸公子?」
許殊笑道:「單獨資助,稍有不慎會傷了人的自尊,而且也容易給人攜恩以報的印象。不若直接資助書院,給夫子們束脩,如此一來能惠及更多的人,也能結更多的善緣。」
萬一以後這裏麵哪個學子高中了呢?科舉考試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內,既是投資,當然要廣撒網了,反正一個是放一群也是放,隻有裏麵中一個兩個,齊家就不虧。
而且還能因此贏得城裏讀書人的感恩和擁護。可別小瞧這些讀書人,古代讀書人地位極高,師生同窗同鄉各種關係又將他們聯繫在一起,贏得了他們的好感,日後若齊家真遇到什麽坎兒,這些人聯名上書,對齊家來說也不啻為一份希望。
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幹嘛不做。
「夫人考慮得甚為周全。」齊管家佩服地說,「書院還好,咱們直接跟院長聯繫便成,可是學堂就比較麻煩了,大戶人家有自己開設小學堂的,還有一些屢次不中的秀才老爺自己開學堂,整個玉州城加起來應有好幾十家學堂。而且大戶人家的學堂也不缺銀子。」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多,可現在的學堂屬於私塾,人並不多,一個學堂頂多也就有十幾個學生罷了,幾十個的都很少。這麽算下來,全城也不過幾百上千讀書的年輕人和孩子,而整個玉州城及其管轄的鄉下,加起來可是有好幾十萬人。
可見這個時代的讀書識字率有多低。沒文化,沒知識是愚昧無知和思想落後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許殊覺得更有必要開設學堂了。
她說:「這個簡單,咱們跟其他的學堂並不衝突,他們辦他們的,咱們辦咱們的,彼此都不影響到對方。你找一塊空地,最好在城門內外不遠處,地方找好後,我去看看,迴頭我畫個圖給你,照圖上建便是。以後齊氏族人,無論男女,隻要到了啟蒙年齡,都可到學堂念書識字。同時,學堂也對外開放,全城及鄉下孩子,願意送孩子過來念書的,咱們都分文不取,但學習用具和生活自理!」
如果提供午飯和學習資料,負擔太重難以持久,而且會有人為了筆墨紙硯和免費的飯就將孩子送過來。
她是開辦學堂,不是開辦善堂。
這個時代,幾歲大的孩子都要幫忙幹活了,算是一個小勞動力。即便學堂免費,若不是真心求學,父母也不會將孩子送過來,如此一來就能篩選掉大批混日子的,留下真心想念書的。
這樣既能幫助了窮苦百姓,同時也能在玉州城結下廣大的善緣。時日一長,便是知府想動齊家也要掂量掂量,不然齊家倒台了,誰以後還願意花大把的銀子開辦免費的學堂,他們豈不是沒學上了?這便是將普羅大眾的利益跟齊家的榮辱興衰綁在了一起。
畢竟讀書是這個時代普通人改變命運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算考不上秀才舉人,識了字,進城做個帳房先生對農家子弟來說也是改變命運了。沒了免費的學堂,絕大部分人都是念不起書的。
齊管家覺得許殊這想法有些天方夜譚了:「夫人,這男女同堂怕是不妥。還有免費學堂,怕是有不少人迴來,得建多大的房子才夠啊?」
許殊笑道:「有何不妥?將學堂孩子的年齡限製一下便是,隻招收五歲到十二歲的孩童,超過這個年齡段的便不收了,你若還有顧慮,咱們可以將姑娘們跟男孩子分開。至於房子,咱們家有的是地,建學堂的地總不缺。」
好像一切到了夫人口中便成了很簡單的事。齊管家見許殊心意已決,便不再勸:「是,夫人,那小的明日便去看地,晚些時候再來跟夫人匯報!」
許殊含笑點頭:「好的。」
——
寇正元完全不知道許殊暗戳戳地準備搞了一票大的。
他還在愁讀書的事,下個月的束脩就要他自己出了。可他上哪兒拿這筆錢去?總不能念書還問賈修文要錢吧?寇正元的自尊心接受不了。
他側頭看向還在悶頭繡手帕的齊晶晶,語氣有些不耐:「還繡呢,繡了一天都不累嗎?」
怎麽不累?從吃過午飯後,齊晶晶就一直窩在客房做繡活,中間隻去了一趟茅房,喝了兩次水,就沒有任何的休息,好幾個時辰下來,眼睛已經幹澀酸脹,食指上也被紮了不少針眼,稍微一用力就有點疼。
可不掙錢,他們花什麽?總不能一直賴在賈府吧。
雖然今天傍晚,賈修文過來熱情地邀請他們在賈府住一陣子。而且他今天的表現也較之當年好了許多,可齊晶晶心裏還是很不自在,比住在陸家的茅草屋都不舒服。
可丈夫不理解她這些細膩的心思,他是幹大事的,齊晶晶也不好勉強他跟著自己做這些賺不了幾個銅板的事情,便說:「我再繡會,將這張帕子繡完。明日便可以去繡坊交一批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