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送君秋衣褲,君還筆墨玉
我在古代搞內卷,一路封侯拜相 作者:遇田田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垣石那邊緊趕慢趕的,終於在十二月初的時候織出了一匹滿意的麻布和兩床十二斤重的棉被,梅香親自操刀,在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做了四套滿意的秋衣秋褲和一套棉襖出來。
被子一床給康帝,另一床自然是給她父親,秋衣秋褲也是給康帝的,康帝外麵要穿龍袍,不合適,棉襖則是給中青的。
薑迴連夜打發蛛網的人,快馬加鞭送往康都,交給李鍾,拜托他代為轉交,當然裏麵也有給李鍾的,隻不過是梅香的練手貨罷了。
做好了給康帝的,梅香才靜下心來給薑迴做棉襖,這套她做得格外的用心,盡量做到貼身又不顯身材,又不臃腫。
至於多出來的布料,薑迴讓人尋了裁縫,做成統一的款式褂子,從上往下發了下去,算作過年的員工福利了。
眾人無不感歎布料的柔軟,穿起來有多保暖舒適,身為新亭亭長的林虎收到衣服時,簡直熱淚盈眶,雖然隻是一件褂子,但是穿起來卻格外的暖和。
時間忙忙碌碌的就到了年終,這一年雖逢大旱,但是因著漠河,再加上早有防備的緣故,整個縣城的糧食倒是沒有受到影響,還修了橋,鋪了路,挖了塘。
隻是這天一直沒有下雨的跡象,著實讓人心焦,這會兒有的井裏已經打不出水了,薑迴開始讓人去儲水塘取水。
夏天的時候為了減少蒸發,丟了不少樹枝進去,所以儲水塘的水質差的要死,碧綠碧綠的,一看就不能喝。
無奈又教大家做了簡易的淨水器,用家中的破陶罐,從上到下依次放上小石子,細沙,木炭,麻線團,即便如此也隻能讓水看上去能喝,最終還是需要煮沸在飲用。
雖然麻煩了些,但是總不至於渴死。
時間一晃就到了今年的最後一天,大康沒有過年的習慣,但薑迴還是吩咐廚房盡可能的多備兩個菜分發下去,勉強過個年。
她的述職貼早已寫上去,自從大康有了紙,官員的述職報告就沒有篇幅限製了,要知道以前一個縣令能寫的內容,最多就是一卷竹簡,除去開頭的拍馬屁和結尾的拍馬屁,中間能寫的東西也就少了。
這就導致了一些做出功績的官員,有喜報不上,一些碌碌無為的官員也能蒙混過關。
此時的康都,康帝依舊在康順殿加班,好在今年康順殿修建了地龍火牆,屋內溫度適宜又無異味,也不算難熬。
漠州偏遠,述職帖比其他地方送的晚一些,因此他今日才看到漠州的。
大部分和往年一樣,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話,能讓他留心細看的隻有那麽幾個人的。
其中就有薑迴的,薑迴的述職貼拿起來比其他人的厚了些,康帝不知為何,心中還有絲期待。
快速略過前麵的套話,看到她寫發現土豆和棉花之時速度慢了下來,這土豆他已經知道了,棉花卻還未收到消息。
也不知是何物,帶著疑惑,康帝繼續往下看,清河泥,建水車,鋪官道,修橋梁,捉匪徒,納難民,一件件的事情被薑迴寫的格外生動。
就連他都對漠河如今的樣子產生了好奇之心,看完述職帖竟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翻到後麵,夾了一張薄薄的紙,康帝細看,上麵寫的正是薑迴述職貼中說的三合土的配方。
康帝小心收起,自大康滅諸侯國以來,這官道一直都是他頭疼的問題,每個地方車轍寬度不一,尋常人出行每過一州就得換車,除了不方便倒也影響不大。
可在行軍打仗上,這就影響大了,車轍不統一會嚴重的耽擱行軍速度,這也是薑迴當初做出獨輪車以後,被李鍾等人賞識的原因。
他也多次嚐試過統一車轍,均是無疾而終,如今薑迴倒是替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隻是這修路並非易事,還需多加琢磨,倒是信中提及的棉花,他十分好奇,潔白綿軟,可織布製衣,也可填充被子,莫非是如羊毛般的東西?
不過康帝也沒有疑惑多久,當天晚上李鍾就提著一個巨大的包袱進宮了。
康順殿,康帝見到李鍾手中的包袱,頗為好奇的問道:“愛卿手中提的是何物啊?”
李鍾把東西遞給旁邊的內侍,拱手道:“陛下,此物是薑迴托人快馬加鞭送到康都的,委托臣務必轉交給陛下。”
康帝忙了一天,本就累的腰酸背痛的,聽見李鍾的話,直接起身走到內侍跟前,親手打開了包袱。
入眼是一個小木盒和一床用黑色綢帶紮著的棉花被,質地似毛非毛,似麻非麻,結合薑迴的述職帖,康帝覺得此物正是棉花無異了。
用手一摸,入手果真綿軟,不用試都能感受到溫暖,當即便讓幾名內侍將其拆開,一床十二斤的棉被出現在康帝眼前。
康帝笑道:“去,把孤寢殿的衾衣換了。”
內侍帶著被子離開,康帝才把目光放在了小木盒上,打開木盒裏麵,入眼的是一件從未見過的料子製成的衣物,提起一看。
是兩件短衫,和兩條褲子,布料細膩柔軟,光是看著便能知道穿在身上有多舒服,木盒底部還有幾張紙,畫的正是棉花從種植,到采收,再到紡成線的步驟。
康帝滿意撫這胡須,笑道:“薑迴這孩子,想得倒是妥帖。”
李鍾一愣,康帝平日裏最是看重君臣之別,這會兒稱唿薑迴為“孩子”,倒是有種說自家後輩的感覺,什麽時候薑迴在康帝心中的地位已經變得如此之重了?
當即附和道:“薑迴的確是個心細的,若非年級太小了,一個縣令之位,那裏夠他施展。”
“哈哈,他如今也有十七了,也不小了,曆史上也不是沒有二十出頭就封王拜相之人,大康為何不可出現這樣的人才呢?”
李鍾心中更驚,沒想到在康帝眼中,薑迴竟然後封王拜相的潛力,曆史上固然有二十出頭封王拜相之人,可那些人誰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從小培養的,與薑迴的情況完全不同。
“曹高,從孤的私庫裏挑幾塊好玉,送到漠河去,再挑幾套筆墨一起送過去,那小子的字實在醜了些。”
“諾!”
被子一床給康帝,另一床自然是給她父親,秋衣秋褲也是給康帝的,康帝外麵要穿龍袍,不合適,棉襖則是給中青的。
薑迴連夜打發蛛網的人,快馬加鞭送往康都,交給李鍾,拜托他代為轉交,當然裏麵也有給李鍾的,隻不過是梅香的練手貨罷了。
做好了給康帝的,梅香才靜下心來給薑迴做棉襖,這套她做得格外的用心,盡量做到貼身又不顯身材,又不臃腫。
至於多出來的布料,薑迴讓人尋了裁縫,做成統一的款式褂子,從上往下發了下去,算作過年的員工福利了。
眾人無不感歎布料的柔軟,穿起來有多保暖舒適,身為新亭亭長的林虎收到衣服時,簡直熱淚盈眶,雖然隻是一件褂子,但是穿起來卻格外的暖和。
時間忙忙碌碌的就到了年終,這一年雖逢大旱,但是因著漠河,再加上早有防備的緣故,整個縣城的糧食倒是沒有受到影響,還修了橋,鋪了路,挖了塘。
隻是這天一直沒有下雨的跡象,著實讓人心焦,這會兒有的井裏已經打不出水了,薑迴開始讓人去儲水塘取水。
夏天的時候為了減少蒸發,丟了不少樹枝進去,所以儲水塘的水質差的要死,碧綠碧綠的,一看就不能喝。
無奈又教大家做了簡易的淨水器,用家中的破陶罐,從上到下依次放上小石子,細沙,木炭,麻線團,即便如此也隻能讓水看上去能喝,最終還是需要煮沸在飲用。
雖然麻煩了些,但是總不至於渴死。
時間一晃就到了今年的最後一天,大康沒有過年的習慣,但薑迴還是吩咐廚房盡可能的多備兩個菜分發下去,勉強過個年。
她的述職貼早已寫上去,自從大康有了紙,官員的述職報告就沒有篇幅限製了,要知道以前一個縣令能寫的內容,最多就是一卷竹簡,除去開頭的拍馬屁和結尾的拍馬屁,中間能寫的東西也就少了。
這就導致了一些做出功績的官員,有喜報不上,一些碌碌無為的官員也能蒙混過關。
此時的康都,康帝依舊在康順殿加班,好在今年康順殿修建了地龍火牆,屋內溫度適宜又無異味,也不算難熬。
漠州偏遠,述職帖比其他地方送的晚一些,因此他今日才看到漠州的。
大部分和往年一樣,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話,能讓他留心細看的隻有那麽幾個人的。
其中就有薑迴的,薑迴的述職貼拿起來比其他人的厚了些,康帝不知為何,心中還有絲期待。
快速略過前麵的套話,看到她寫發現土豆和棉花之時速度慢了下來,這土豆他已經知道了,棉花卻還未收到消息。
也不知是何物,帶著疑惑,康帝繼續往下看,清河泥,建水車,鋪官道,修橋梁,捉匪徒,納難民,一件件的事情被薑迴寫的格外生動。
就連他都對漠河如今的樣子產生了好奇之心,看完述職帖竟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翻到後麵,夾了一張薄薄的紙,康帝細看,上麵寫的正是薑迴述職貼中說的三合土的配方。
康帝小心收起,自大康滅諸侯國以來,這官道一直都是他頭疼的問題,每個地方車轍寬度不一,尋常人出行每過一州就得換車,除了不方便倒也影響不大。
可在行軍打仗上,這就影響大了,車轍不統一會嚴重的耽擱行軍速度,這也是薑迴當初做出獨輪車以後,被李鍾等人賞識的原因。
他也多次嚐試過統一車轍,均是無疾而終,如今薑迴倒是替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隻是這修路並非易事,還需多加琢磨,倒是信中提及的棉花,他十分好奇,潔白綿軟,可織布製衣,也可填充被子,莫非是如羊毛般的東西?
不過康帝也沒有疑惑多久,當天晚上李鍾就提著一個巨大的包袱進宮了。
康順殿,康帝見到李鍾手中的包袱,頗為好奇的問道:“愛卿手中提的是何物啊?”
李鍾把東西遞給旁邊的內侍,拱手道:“陛下,此物是薑迴托人快馬加鞭送到康都的,委托臣務必轉交給陛下。”
康帝忙了一天,本就累的腰酸背痛的,聽見李鍾的話,直接起身走到內侍跟前,親手打開了包袱。
入眼是一個小木盒和一床用黑色綢帶紮著的棉花被,質地似毛非毛,似麻非麻,結合薑迴的述職帖,康帝覺得此物正是棉花無異了。
用手一摸,入手果真綿軟,不用試都能感受到溫暖,當即便讓幾名內侍將其拆開,一床十二斤的棉被出現在康帝眼前。
康帝笑道:“去,把孤寢殿的衾衣換了。”
內侍帶著被子離開,康帝才把目光放在了小木盒上,打開木盒裏麵,入眼的是一件從未見過的料子製成的衣物,提起一看。
是兩件短衫,和兩條褲子,布料細膩柔軟,光是看著便能知道穿在身上有多舒服,木盒底部還有幾張紙,畫的正是棉花從種植,到采收,再到紡成線的步驟。
康帝滿意撫這胡須,笑道:“薑迴這孩子,想得倒是妥帖。”
李鍾一愣,康帝平日裏最是看重君臣之別,這會兒稱唿薑迴為“孩子”,倒是有種說自家後輩的感覺,什麽時候薑迴在康帝心中的地位已經變得如此之重了?
當即附和道:“薑迴的確是個心細的,若非年級太小了,一個縣令之位,那裏夠他施展。”
“哈哈,他如今也有十七了,也不小了,曆史上也不是沒有二十出頭就封王拜相之人,大康為何不可出現這樣的人才呢?”
李鍾心中更驚,沒想到在康帝眼中,薑迴竟然後封王拜相的潛力,曆史上固然有二十出頭封王拜相之人,可那些人誰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從小培養的,與薑迴的情況完全不同。
“曹高,從孤的私庫裏挑幾塊好玉,送到漠河去,再挑幾套筆墨一起送過去,那小子的字實在醜了些。”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