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九龍山的變化(上)
開局親兵背刺?反手召喚高寵趙雲 作者:千裏煙波一葉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蒼涵出雙刃關時,還是冬天。
再迴來時,又是一個冬天。
冼州的攤子,交給了丞相與韓信。
李存孝和嶽雲,留下接手靈州兵馬。
蒼涵帶著高寵與趙雲,趕迴雙刃關。
白禾與聶政也跟在他身邊。
倒是荊軻,與兩人在冼州大營外分別後,便沒了消息,也不知去了哪裏。
因為呂覆投降,蒼涵離開冼州,又去靈州看了看,再迴雙刃關,耗費了不少時間。
在靈州,他終於打聽到了十八莊軍師的消息。
靈州與靖州一戰,隨軍軍師,便是那位十八莊軍師。
呂覆隻知道他姓許,是武周人。
他對鄔冼昭的稱唿,是師兄。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消息。
蒼涵迴到雙刃關,見了嶽飛,把星鬥的事告訴了他,順便讓嶽飛負責遷鄧州人口。
“主公,鄧州鄧家不比冼州鄔氏,他們並未投降,若想遷人,不容易。”
“那就殺雞儆猴,對於鄧氏族人,不必客氣。至於鄧州百姓,可以適當的散播流言,鄧州即將有大戰。給自願遷入九龍山的百姓家裏,適當獎勵金錢。不用吝嗇錢財,鄧家的積累,買鄧州百姓不虧。”
雙刃關外,已經沒有了敵人。
炎州完全算是蒼家寨的地盤。
嶽飛可以放心投入遷人事業中。
蒼涵簡單交代完嶽飛的工作,馬不停蹄趕迴蒼家寨。
他很想看看,快一年過去了,九龍山有什麽變化。
嶽飛讓段景住跟著蒼涵做向導。
九龍山變化之大,嶽飛怕蒼涵不熟悉一些地方。
過了雙刃關沒多久,蒼涵眼簾中出現一座小鎮……或是小村寨?
規模不小,就是看起來比較簡陋,到處都是籬笆圍起來的茅屋。
以前雙刃關附近,可沒有這個地方。
段景住適時介紹道:“主公,這裏叫做臨關鎮,臨近雙刃關的意思。鎮上居民,基本都是雙刃關將士的家人。”
“鎮名取的不錯,位置也挺好。雙刃關將士背後就是家人,守護雙刃關,動力十足啊。”
“主公,要不要過去看看?”
“今天就免了,我想去蒲牢衛看看。臨關鎮與蒲牢衛之間,還有小鎮嗎?”
“沒有了,九龍山現在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蒲牢衛了。”
“有多少人?”
“四十萬!”
“四十萬?這麽多?”
蒼涵結結實實吃了一驚。
他知道蒲牢衛人不少,和鄧州兵以及三大山寨交手,有降卒。
但四十萬人,還是讓他極為震驚。
“鄧州運糧民夫,都被嶽元帥和楊將軍俘虜。還有那三山兵馬,被趙將軍殺了頭領,剩下的人全都投降了。”
“聽你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四十萬人!不知道淩將軍有沒有頭疼!”
“主公,您大可不必為淩將軍擔憂,蒲牢衛在他治理下,秩序井然,周圍全是良田,今年早稻與晚稻收獲之後,足以養得起四十萬人。”
“是嗎?那我更得好好看看,走!”
四十萬人,不是小數目。
尤其是大部分都是兵卒出身。
淩季能把他們管理到讓段景住也覺得井然有序,屬實不易。
路上,蒼涵想起了淩季以前的身份。
在南詔鎮北軍中,他就極有才華。
要不是被調離,官職不會比薛川低。
薛川幾乎就是鎮北軍二號人物。
這麽一想,蒼涵忽然覺得,淩季能把蒲牢衛管理好,也不算意外。
傍晚時,蒼涵出現在小半座城池外。
之所以是小半座,是因為城中,隻有北邊有低矮的土坯城牆雛形。
城內規模不小,大多數都是木質軍營。
城東與城西,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田地。
這便是蒲牢衛一年半,給蒼涵的驚喜。
蒼涵幾人的行蹤,很早便被衛所周圍布置的斥候發現,迴報給了淩季。
將士不認識蒼涵,卻認識段景住。
守衛稟報之後,淩季到了城外。
看到蒼涵,淩季大喜過望。
“少將軍,怎麽是你?”
“哈哈哈,淩將軍,聽起來像是不歡迎我啊!”
“那怎麽會,隻是沒有想到,少將軍會突然到此。少將軍,你好像長高了。”
“還有這好事?”
“一年不見,少將軍成熟了。”
淩季一臉欣慰。
“成熟?怕是老了吧,整天擱外麵風吹日曬的,我這嬌嫩的皮膚,衝著你們老年人去了。”
“哈哈,走走走,趙將軍、高將軍,幾位請,讓大家嚐嚐蒲牢衛種稻米。”
蒲牢衛軍屯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僅僅是起步而已。
蒼涵都沒指望蒲牢衛自給自足。
沒想到第一年收成,就夠四十萬人一年口糧。
“淩將軍,我聽說蒲牢衛今年大豐收,是怎麽迴事?”
“這要好好感謝賈先生和杜先生,還有陶校尉的鍬钁營。”
“他們做什麽了?”
“賈先生與杜先生,從種早稻到收晚稻,大部分時間都在衛所中,指導種地。陶校尉親自帶著鍬钁營的人,給衛所挖了六條水渠,現在九龍山上的水,能直接流入周圍稻田。”
水利對於水稻產量提升極大。
在不改良水稻品種的情況下,最大的提升就是灌溉手段。
宋朝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明朝也有“兩湖熟,天下足”。
相同之處,便是產糧區附近,水資源極為豐富。
也不知道賈思勰和杜詩,為什麽會突然想到全力幫助蒲牢衛。
兩人的選擇,倒是十分正確。
賈思勰去年在平穀鎮研究成果,大概用在了蒲牢衛。
蒲牢寨四十萬人,平時種地。
必要之時,隨時可以轉化為戰鬥力。
這是蒼家寨一股重要力量。
掌握在淩季手裏,蒼涵很放心。
見蒼涵沒有說話,淩季繼續補充道:“除了幾位先生的功勞,怕是還得感謝項忠。”
“他?”
“是他為蒲牢寨做軍屯打下的基礎,我接手時,已有良田近千畝,選擇的位置,也利於山上水源引入田地。”
“淩將軍,辛苦你了!”
“少將軍客氣了,我的命是老將軍給的,能為少將軍略盡綿薄之力,我淩季求之不得。”
入夜,蒲牢衛一片歡聲笑語。
蒼涵在蒲牢衛待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清早,幾人直奔十八莊。
再迴來時,又是一個冬天。
冼州的攤子,交給了丞相與韓信。
李存孝和嶽雲,留下接手靈州兵馬。
蒼涵帶著高寵與趙雲,趕迴雙刃關。
白禾與聶政也跟在他身邊。
倒是荊軻,與兩人在冼州大營外分別後,便沒了消息,也不知去了哪裏。
因為呂覆投降,蒼涵離開冼州,又去靈州看了看,再迴雙刃關,耗費了不少時間。
在靈州,他終於打聽到了十八莊軍師的消息。
靈州與靖州一戰,隨軍軍師,便是那位十八莊軍師。
呂覆隻知道他姓許,是武周人。
他對鄔冼昭的稱唿,是師兄。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消息。
蒼涵迴到雙刃關,見了嶽飛,把星鬥的事告訴了他,順便讓嶽飛負責遷鄧州人口。
“主公,鄧州鄧家不比冼州鄔氏,他們並未投降,若想遷人,不容易。”
“那就殺雞儆猴,對於鄧氏族人,不必客氣。至於鄧州百姓,可以適當的散播流言,鄧州即將有大戰。給自願遷入九龍山的百姓家裏,適當獎勵金錢。不用吝嗇錢財,鄧家的積累,買鄧州百姓不虧。”
雙刃關外,已經沒有了敵人。
炎州完全算是蒼家寨的地盤。
嶽飛可以放心投入遷人事業中。
蒼涵簡單交代完嶽飛的工作,馬不停蹄趕迴蒼家寨。
他很想看看,快一年過去了,九龍山有什麽變化。
嶽飛讓段景住跟著蒼涵做向導。
九龍山變化之大,嶽飛怕蒼涵不熟悉一些地方。
過了雙刃關沒多久,蒼涵眼簾中出現一座小鎮……或是小村寨?
規模不小,就是看起來比較簡陋,到處都是籬笆圍起來的茅屋。
以前雙刃關附近,可沒有這個地方。
段景住適時介紹道:“主公,這裏叫做臨關鎮,臨近雙刃關的意思。鎮上居民,基本都是雙刃關將士的家人。”
“鎮名取的不錯,位置也挺好。雙刃關將士背後就是家人,守護雙刃關,動力十足啊。”
“主公,要不要過去看看?”
“今天就免了,我想去蒲牢衛看看。臨關鎮與蒲牢衛之間,還有小鎮嗎?”
“沒有了,九龍山現在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蒲牢衛了。”
“有多少人?”
“四十萬!”
“四十萬?這麽多?”
蒼涵結結實實吃了一驚。
他知道蒲牢衛人不少,和鄧州兵以及三大山寨交手,有降卒。
但四十萬人,還是讓他極為震驚。
“鄧州運糧民夫,都被嶽元帥和楊將軍俘虜。還有那三山兵馬,被趙將軍殺了頭領,剩下的人全都投降了。”
“聽你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四十萬人!不知道淩將軍有沒有頭疼!”
“主公,您大可不必為淩將軍擔憂,蒲牢衛在他治理下,秩序井然,周圍全是良田,今年早稻與晚稻收獲之後,足以養得起四十萬人。”
“是嗎?那我更得好好看看,走!”
四十萬人,不是小數目。
尤其是大部分都是兵卒出身。
淩季能把他們管理到讓段景住也覺得井然有序,屬實不易。
路上,蒼涵想起了淩季以前的身份。
在南詔鎮北軍中,他就極有才華。
要不是被調離,官職不會比薛川低。
薛川幾乎就是鎮北軍二號人物。
這麽一想,蒼涵忽然覺得,淩季能把蒲牢衛管理好,也不算意外。
傍晚時,蒼涵出現在小半座城池外。
之所以是小半座,是因為城中,隻有北邊有低矮的土坯城牆雛形。
城內規模不小,大多數都是木質軍營。
城東與城西,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田地。
這便是蒲牢衛一年半,給蒼涵的驚喜。
蒼涵幾人的行蹤,很早便被衛所周圍布置的斥候發現,迴報給了淩季。
將士不認識蒼涵,卻認識段景住。
守衛稟報之後,淩季到了城外。
看到蒼涵,淩季大喜過望。
“少將軍,怎麽是你?”
“哈哈哈,淩將軍,聽起來像是不歡迎我啊!”
“那怎麽會,隻是沒有想到,少將軍會突然到此。少將軍,你好像長高了。”
“還有這好事?”
“一年不見,少將軍成熟了。”
淩季一臉欣慰。
“成熟?怕是老了吧,整天擱外麵風吹日曬的,我這嬌嫩的皮膚,衝著你們老年人去了。”
“哈哈,走走走,趙將軍、高將軍,幾位請,讓大家嚐嚐蒲牢衛種稻米。”
蒲牢衛軍屯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僅僅是起步而已。
蒼涵都沒指望蒲牢衛自給自足。
沒想到第一年收成,就夠四十萬人一年口糧。
“淩將軍,我聽說蒲牢衛今年大豐收,是怎麽迴事?”
“這要好好感謝賈先生和杜先生,還有陶校尉的鍬钁營。”
“他們做什麽了?”
“賈先生與杜先生,從種早稻到收晚稻,大部分時間都在衛所中,指導種地。陶校尉親自帶著鍬钁營的人,給衛所挖了六條水渠,現在九龍山上的水,能直接流入周圍稻田。”
水利對於水稻產量提升極大。
在不改良水稻品種的情況下,最大的提升就是灌溉手段。
宋朝曾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明朝也有“兩湖熟,天下足”。
相同之處,便是產糧區附近,水資源極為豐富。
也不知道賈思勰和杜詩,為什麽會突然想到全力幫助蒲牢衛。
兩人的選擇,倒是十分正確。
賈思勰去年在平穀鎮研究成果,大概用在了蒲牢衛。
蒲牢寨四十萬人,平時種地。
必要之時,隨時可以轉化為戰鬥力。
這是蒼家寨一股重要力量。
掌握在淩季手裏,蒼涵很放心。
見蒼涵沒有說話,淩季繼續補充道:“除了幾位先生的功勞,怕是還得感謝項忠。”
“他?”
“是他為蒲牢寨做軍屯打下的基礎,我接手時,已有良田近千畝,選擇的位置,也利於山上水源引入田地。”
“淩將軍,辛苦你了!”
“少將軍客氣了,我的命是老將軍給的,能為少將軍略盡綿薄之力,我淩季求之不得。”
入夜,蒲牢衛一片歡聲笑語。
蒼涵在蒲牢衛待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清早,幾人直奔十八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