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安南使臣
大明風華:從蒸汽機開始 作者:夏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高燧見了沐昕了解了安南的詳細情況,而太子爺朱高燧的府上卻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安南使臣!
“下臣安南國胡漢蒼見過太子殿下。”
胡漢蒼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叩拜,太子爺弓著身子親自將他攙扶了起來。
“我已收到奏報,你現為安南國王按照禮製無須親自拜謁,更不必行此大禮。”
兵部在昨日就收到了奏報,胡季氂在以胡代陳後不久就退位為太上皇,其子胡漢蒼登基現為安南新王。
“漢蒼身為漢家苗裔雖自幼生長於安南,可無一日不仰慕天朝上國威嚴,而今終於有機會自然要親自前來拜見上皇以表忠心。”
對於胡漢蒼的態度朱高燧非常滿意,這批安南使臣來了也有好幾日了,皇帝卻並未露麵隻是讓他代為接見,皇帝怎麽想太子爺大概也知道,無非是還在猶豫要不要南下討伐安南。
他是叔叔奪了侄子的江山,胡季氂是舅舅奪了外甥的江山,這算是碰觸到了朱棣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我大明皇帝對你父子二人在安南的作為可頗為不滿啊。”太子爺朱高熾提點道。
“還請太子爺明示,我安南對天朝絕無忤逆之心啊。”
太子爺一句話就已經讓胡漢蒼坐立不安,同時他也在心中竊喜,當今大明皇帝好戰,而大明太子寬厚,先見到太子也算是一件利好。
“你父本是陳氏外戚,卻奪了外甥的江山,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舉。”
“太子爺明鑒,陳氏的幾任君王昏聵無能,我父本欲匡扶社稷,但陳氏王族內為了王位明爭暗鬥甚至出現了兵諫,一場內鬥讓陳氏王族滅絕,我父這才被群臣推舉為新王。
胡氏與陳氏數代聯姻,下臣之母更是陳氏徽寧公主,自我登基時在清化城建兩座太廟,東太廟祭祀我胡氏先祖,西太廟祭祀外祖明宗和藝宗,一片昭昭之心伏祈明鑒啊。”
胡漢蒼說的非常真摯,太子爺與楊士奇對視了一眼,如今大明剛剛步入正軌,兩人都不希望再起刀兵,隻要理由能說得過去也就不會再追究。
“兩月前兵部的軍報中說安南軍兵臨思明府、祿州以及寧遠州所轄猛慢七寨,此事作何解釋?”楊士奇又問。
“誤會,一切都是誤會,我小臣來到南京就是向上皇和太子解釋的。”
“如今朝上要南征的大將很多,如果單單是解釋未必有人聽。”
楊士奇的意思很明顯,你的解釋我可以信,但不能空口白牙需要付出代價。
“小臣這次除了解釋以外,還身兼割地使的身份,安南與天朝之間有一些幾百年都沒有定論的地界,我安南自願全部放棄。”
胡漢蒼急忙亮明了自己最大的誠意,陳朝在安南雖然荒淫無道可對於大明卻非常恭敬,他們父子想要坐穩這個位置,就必須要比陳朝更加討好。
“來人,去把地圖取來。”
楊士奇怕胡漢蒼反悔直接命人取來了地圖,這份地圖上安南與大明邊界每一個土司都標注的非常清楚。
“這裏往年有些爭議。”楊士奇用筆一點。
“從今往後安南大軍絕不踏足此地!”
“這裏也有。”
“還有這裏…\\\"
楊士奇用筆勾畫,本以為這次大明一定會獅子大開口,可被勾畫的地方都很小,胡漢蒼在心中還有些竊喜。
身為大明頂尖謀臣的楊士奇自然沒有那麽昏聵,胡朝想要得到大明的認可不掉一塊肉是不可能的。
隨著最後兩筆落下,胡漢蒼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圖窮匕見,站在一旁冷汗直流唿吸都有些困難。
“太子爺,這鹹子關,於奇羅海口萬萬不可啊…”
楊士奇的眼光狠毒,這兩個地方並非是有爭議而是戰略咽喉要衝,一海一陸甚至能夠將安南鎖死。
“這兩地是進入大明前衝,如若安南當真沒有不臣之心,那這兩個地方便於大王無用,用此兩地也可平息那群武將南征之心。”楊士奇說道。
“安南大明交界有爭議的土司一共有十三個,但我朝向來睦鄰友好,即便加上這兩個地方我也隻拿迴來四六個,你迴去以後也可以對百官有交代!”太子爺也笑道。
胡漢蒼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安南內部陳朝舊勢力尚未完全根除,若不能再交好大明內外憂患新朝必毀。
好在太子沒有趕盡殺絕還給了他一條退路,那幾個有爭議的土司雖然比較荒僻一些,可麵積上畢竟是比這兩個地方要大很多。
“為表我安南胡氏新朝恭謹之心,一切就由太子殿下定奪,小臣到大明還有另外一事。”
“請講。”
隻要拿到這兩個地方大明的軍隊隨時都能夠開進安南,太子爺和楊士奇敲定了大事氣氛也自然鬆快起來,可這胡漢蒼卻又重新跪在太子爺麵前。
“陳氏無道胡氏代之,小臣冒昧想要懇請天朝皇帝陛下冊封我為安南王,並賜金印,以示正統。”
若是沒有大明冊封,胡氏父子始終無法安心,畢竟他們距離大明這個龐然大物太近,甚至翻身的時候都有可能把自己吞掉。
“那是自然,我一定代為轉達。”
各取所需後相談甚歡,太子爺甚至賜宴東宮,酒足飯飽才命人將胡漢蒼送迴太白酒樓。
“總算是不辱使命。”太子爺和楊士奇臉上的笑意很濃。
“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
靖難剛過,朱高熾還是想要讓大明在休養生息一些年,可楊士奇卻看到了另外一重。
“隻要不動刀兵,太子爺的位置您就很穩固。”
“為國家做事那有這麽多顧慮,我隻是擔心若起刀兵,西南糜爛。”太子爺隻是笑了笑。
太子與文臣走的很近,而漢王與武將關係密切,至於皇帝雖按照祖製立長子為儲君,可向來更喜歡與他性格更相似的漢王。
若戰事一開漢王權柄定然日勝,若攜軍功以裹挾朝廷,剛剛穩固下來的儲君之位恐會再生波折。
如今太子是難得的仁厚之君,很多事情太子可以不考慮,可他身為東宮左春坊出來的屬官卻不能馬虎。
當今皇帝英武殺伐果斷,而且性格多變,他們幾個人商議過後一致反對南征,除了想要修養江山之外,也是存了穩固儲君之位就要限製漢王的兵權的心思。
“下臣安南國胡漢蒼見過太子殿下。”
胡漢蒼恭恭敬敬的伏在地上叩拜,太子爺弓著身子親自將他攙扶了起來。
“我已收到奏報,你現為安南國王按照禮製無須親自拜謁,更不必行此大禮。”
兵部在昨日就收到了奏報,胡季氂在以胡代陳後不久就退位為太上皇,其子胡漢蒼登基現為安南新王。
“漢蒼身為漢家苗裔雖自幼生長於安南,可無一日不仰慕天朝上國威嚴,而今終於有機會自然要親自前來拜見上皇以表忠心。”
對於胡漢蒼的態度朱高燧非常滿意,這批安南使臣來了也有好幾日了,皇帝卻並未露麵隻是讓他代為接見,皇帝怎麽想太子爺大概也知道,無非是還在猶豫要不要南下討伐安南。
他是叔叔奪了侄子的江山,胡季氂是舅舅奪了外甥的江山,這算是碰觸到了朱棣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我大明皇帝對你父子二人在安南的作為可頗為不滿啊。”太子爺朱高熾提點道。
“還請太子爺明示,我安南對天朝絕無忤逆之心啊。”
太子爺一句話就已經讓胡漢蒼坐立不安,同時他也在心中竊喜,當今大明皇帝好戰,而大明太子寬厚,先見到太子也算是一件利好。
“你父本是陳氏外戚,卻奪了外甥的江山,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舉。”
“太子爺明鑒,陳氏的幾任君王昏聵無能,我父本欲匡扶社稷,但陳氏王族內為了王位明爭暗鬥甚至出現了兵諫,一場內鬥讓陳氏王族滅絕,我父這才被群臣推舉為新王。
胡氏與陳氏數代聯姻,下臣之母更是陳氏徽寧公主,自我登基時在清化城建兩座太廟,東太廟祭祀我胡氏先祖,西太廟祭祀外祖明宗和藝宗,一片昭昭之心伏祈明鑒啊。”
胡漢蒼說的非常真摯,太子爺與楊士奇對視了一眼,如今大明剛剛步入正軌,兩人都不希望再起刀兵,隻要理由能說得過去也就不會再追究。
“兩月前兵部的軍報中說安南軍兵臨思明府、祿州以及寧遠州所轄猛慢七寨,此事作何解釋?”楊士奇又問。
“誤會,一切都是誤會,我小臣來到南京就是向上皇和太子解釋的。”
“如今朝上要南征的大將很多,如果單單是解釋未必有人聽。”
楊士奇的意思很明顯,你的解釋我可以信,但不能空口白牙需要付出代價。
“小臣這次除了解釋以外,還身兼割地使的身份,安南與天朝之間有一些幾百年都沒有定論的地界,我安南自願全部放棄。”
胡漢蒼急忙亮明了自己最大的誠意,陳朝在安南雖然荒淫無道可對於大明卻非常恭敬,他們父子想要坐穩這個位置,就必須要比陳朝更加討好。
“來人,去把地圖取來。”
楊士奇怕胡漢蒼反悔直接命人取來了地圖,這份地圖上安南與大明邊界每一個土司都標注的非常清楚。
“這裏往年有些爭議。”楊士奇用筆一點。
“從今往後安南大軍絕不踏足此地!”
“這裏也有。”
“還有這裏…\\\"
楊士奇用筆勾畫,本以為這次大明一定會獅子大開口,可被勾畫的地方都很小,胡漢蒼在心中還有些竊喜。
身為大明頂尖謀臣的楊士奇自然沒有那麽昏聵,胡朝想要得到大明的認可不掉一塊肉是不可能的。
隨著最後兩筆落下,胡漢蒼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圖窮匕見,站在一旁冷汗直流唿吸都有些困難。
“太子爺,這鹹子關,於奇羅海口萬萬不可啊…”
楊士奇的眼光狠毒,這兩個地方並非是有爭議而是戰略咽喉要衝,一海一陸甚至能夠將安南鎖死。
“這兩地是進入大明前衝,如若安南當真沒有不臣之心,那這兩個地方便於大王無用,用此兩地也可平息那群武將南征之心。”楊士奇說道。
“安南大明交界有爭議的土司一共有十三個,但我朝向來睦鄰友好,即便加上這兩個地方我也隻拿迴來四六個,你迴去以後也可以對百官有交代!”太子爺也笑道。
胡漢蒼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安南內部陳朝舊勢力尚未完全根除,若不能再交好大明內外憂患新朝必毀。
好在太子沒有趕盡殺絕還給了他一條退路,那幾個有爭議的土司雖然比較荒僻一些,可麵積上畢竟是比這兩個地方要大很多。
“為表我安南胡氏新朝恭謹之心,一切就由太子殿下定奪,小臣到大明還有另外一事。”
“請講。”
隻要拿到這兩個地方大明的軍隊隨時都能夠開進安南,太子爺和楊士奇敲定了大事氣氛也自然鬆快起來,可這胡漢蒼卻又重新跪在太子爺麵前。
“陳氏無道胡氏代之,小臣冒昧想要懇請天朝皇帝陛下冊封我為安南王,並賜金印,以示正統。”
若是沒有大明冊封,胡氏父子始終無法安心,畢竟他們距離大明這個龐然大物太近,甚至翻身的時候都有可能把自己吞掉。
“那是自然,我一定代為轉達。”
各取所需後相談甚歡,太子爺甚至賜宴東宮,酒足飯飽才命人將胡漢蒼送迴太白酒樓。
“總算是不辱使命。”太子爺和楊士奇臉上的笑意很濃。
“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
靖難剛過,朱高熾還是想要讓大明在休養生息一些年,可楊士奇卻看到了另外一重。
“隻要不動刀兵,太子爺的位置您就很穩固。”
“為國家做事那有這麽多顧慮,我隻是擔心若起刀兵,西南糜爛。”太子爺隻是笑了笑。
太子與文臣走的很近,而漢王與武將關係密切,至於皇帝雖按照祖製立長子為儲君,可向來更喜歡與他性格更相似的漢王。
若戰事一開漢王權柄定然日勝,若攜軍功以裹挾朝廷,剛剛穩固下來的儲君之位恐會再生波折。
如今太子是難得的仁厚之君,很多事情太子可以不考慮,可他身為東宮左春坊出來的屬官卻不能馬虎。
當今皇帝英武殺伐果斷,而且性格多變,他們幾個人商議過後一致反對南征,除了想要修養江山之外,也是存了穩固儲君之位就要限製漢王的兵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