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於是,這一天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暫時得到了緩解。朝廷和西涼相安無事。劉誕單騎進入了洛陽城,懷中揣著一份厚厚的條約,就等著朝廷在上麵簽字了。進城之後,朝廷還沒有想好該怎麽樣談判,於是先遣人送劉誕到驛館休息。東漢時的驛館,大概就相當於後世的招待所,不過是更為高級的,隻接待重要領導或者外訪人員。
送走了劉誕,朝廷就關起門來在德陽殿裏商議該怎麽樣做。衛將軍朱俊建議朝廷一邊借談判來拖延時間,一邊秘密派遣使者出城去聯絡其他州郡,命令各個州郡前來勤王,把劉範擊退。但這個看似硬氣的建議根本經不起其他大臣的推敲。因為不論是洛陽城的那個方向都被西涼軍嚴密把守著,虎牢關、軒轅關和函穀關都被侵占,朝廷的使者要越過西涼軍的營地,又因關隘被封鎖,還要翻山越嶺,等到勤王令傳到其他州郡,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說不定劉範等不及了,就先攻打洛陽城了。朱俊又說可以派使者去見董卓,令董卓帶兵來勤王。沒想到朱俊又一次吃癟。其他朝臣一聽要請董卓前來勤王,解圍洛陽,都義憤填膺。因為在陳倉會戰中,由於劉範采納了郭嘉和賈詡的計策,使李儒暴露在了陽光之下。現在朝廷裏誰還不知道李儒還活著?而楊彪又曾經用計,逼迫李儒來京以試探董卓的忠誠。李儒還活著,這就足以證明董卓和劉範一樣,都是卑鄙的反賊。劉範雖是反賊,但好歹天下人人盡知;董卓卻隱蔽得十分好。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大臣們忌憚董卓,更甚劉範。這樣的反臣,怎麽能指望他來勤王?
不過何進倒是想支持朱俊,命令董卓來勤王。但何進探知到董卓在陳倉會戰中也損失了五萬大軍,根本沒多少兵力。要是真來勤王的話,那就是羊入虎口了。所以何進也反對請董卓來勤王。
蹇碩建議,洛陽城裏還有十一二萬大軍,又有眾多的人口,足以和西涼軍一戰。不如和西涼軍拚個魚死網破,今夜就突襲西涼軍的營寨。蹇碩的建議也被批駁了下去。因為經過劉範這一鬧,使劉宏和百官都親眼看過西涼軍的盛大軍威。況且西涼軍幾乎孤軍奮戰,獨自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幾乎兩百萬的大軍逐個擊破,特別是在田豐創造了兩次貴山大捷,郭嘉創造了陳倉會戰的成功,賈詡決勝千裏之外,而定下漢中郡與陽平關的得失,早就讓西涼軍驍勇善戰之名和劉範的謀士能謀善斷之名傳遍天下。現在,還有一部西涼軍在魏延的率領下圍潼關之下,一部西涼軍在張遼的帶領下清繳羌胡,可見西涼軍多線作戰綽綽有餘。要再和西涼軍開戰,劉宏第一個就不答應。百官也不能確定圍城的西涼軍有多少,虛虛實實之間,也不敢輕動。萬一西涼軍超過十萬之數,那洛陽城豈不是要失陷了?
爭來爭去,沒有人支持還和西涼動武。那留給朝廷唯一的選擇,就隻有同西涼訂立條約,結束戰爭了。商榷到這裏,誰都知道朝廷又要大出血了。到現在朝廷君臣才知道劉範的厲害。古來征戰,勝利者從來都不會向失敗者索取戰爭賠款,因為那樣看起來太過貪婪。但劉範卻創造性地向其戰敗方提出賠款的要求,這樣一來,不僅能削弱戰敗方,而且還能有效緩解戰爭造成的資金短缺。要是取得勝利比較重大的話,更能實現盈利。
不用猜都知道,劉範這次一定會索要大量的賠款,提出嚴苛的要求。而且這一次朝廷要付出的代價一定會比洛陽之盟更多。歎息聲充斥著整個德陽殿。雖然無奈,但媾和是勢在必行了。首先要確定參與談判的欽差大臣。朝廷很快就通過了關於選擇楊彪為欽差大臣的決議。因為楊彪上次就參與了洛陽之盟的簽訂。代表朝廷媾和,尤其是和西涼媾和,這個欽差大臣可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事。這等事,最好還是讓已經背過鍋的人背鍋。於是楊彪當仁不讓地又成為了東漢朝廷的背鍋俠。楊彪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了,但內心的淒苦卻不為人知。他想,他肯定是要在史冊上遺臭萬年了。
接下來,朝廷又商議到了付出多少代價的問題。劉宏很是自覺地提出,要是賠款太重的話,除了可以動用朝廷的國庫和太倉以外,他也會掏出皇室的一部分錢。朝廷在洛陽之盟中還算是賺到錢了,但比起皇室的資產還是相形見絀。劉宏肯大方一些,談判就能越早談完。其實劉宏也不舍得,但比起當個守財奴,劉宏還是願意活命。皇室缺錢,反正提高賦稅就好了。
考慮到劉範在洛陽之盟中給了朝廷五萬匹,朝廷有些大臣提出可以把這些戰馬送還。但朱俊、何進、楊彪等人都堅決反對。他們認為隻有留下這些戰馬,日後朝廷才有實力再反擊西涼。若是這些戰馬還給西涼,隻會助長西涼軍的壯大。於是朝廷確定了堅決不把戰馬還迴去的決定。其實朝廷也太沒見過世麵,西涼的戰馬還多著呢,怎麽會缺區區五萬匹?
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把誰出賣給劉範。因為劉範有言在先,他這是來清君側來了,肯定是要殺幾個人。這就涉及到很多人的性命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曹操。朝廷中的眾大臣想也沒想,立即確定可以把曹操交給劉範處置,說這些話時,他們根本不顧曹嵩就在殿中。曹嵩也知道朝廷決意交出曹操不僅是懼怕西涼軍,更是因為這全是曹操挑起的戰爭,朝廷之所以喪失如此之多的官軍和土地以及尊嚴,那都是拜他一人所賜。曹嵩知道,曹操他是救不了了。
商議完這三個重要議題,朝廷基本上定下了談判的條件。
於是,這一天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暫時得到了緩解。朝廷和西涼相安無事。劉誕單騎進入了洛陽城,懷中揣著一份厚厚的條約,就等著朝廷在上麵簽字了。進城之後,朝廷還沒有想好該怎麽樣談判,於是先遣人送劉誕到驛館休息。東漢時的驛館,大概就相當於後世的招待所,不過是更為高級的,隻接待重要領導或者外訪人員。
送走了劉誕,朝廷就關起門來在德陽殿裏商議該怎麽樣做。衛將軍朱俊建議朝廷一邊借談判來拖延時間,一邊秘密派遣使者出城去聯絡其他州郡,命令各個州郡前來勤王,把劉範擊退。但這個看似硬氣的建議根本經不起其他大臣的推敲。因為不論是洛陽城的那個方向都被西涼軍嚴密把守著,虎牢關、軒轅關和函穀關都被侵占,朝廷的使者要越過西涼軍的營地,又因關隘被封鎖,還要翻山越嶺,等到勤王令傳到其他州郡,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說不定劉範等不及了,就先攻打洛陽城了。朱俊又說可以派使者去見董卓,令董卓帶兵來勤王。沒想到朱俊又一次吃癟。其他朝臣一聽要請董卓前來勤王,解圍洛陽,都義憤填膺。因為在陳倉會戰中,由於劉範采納了郭嘉和賈詡的計策,使李儒暴露在了陽光之下。現在朝廷裏誰還不知道李儒還活著?而楊彪又曾經用計,逼迫李儒來京以試探董卓的忠誠。李儒還活著,這就足以證明董卓和劉範一樣,都是卑鄙的反賊。劉範雖是反賊,但好歹天下人人盡知;董卓卻隱蔽得十分好。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大臣們忌憚董卓,更甚劉範。這樣的反臣,怎麽能指望他來勤王?
不過何進倒是想支持朱俊,命令董卓來勤王。但何進探知到董卓在陳倉會戰中也損失了五萬大軍,根本沒多少兵力。要是真來勤王的話,那就是羊入虎口了。所以何進也反對請董卓來勤王。
蹇碩建議,洛陽城裏還有十一二萬大軍,又有眾多的人口,足以和西涼軍一戰。不如和西涼軍拚個魚死網破,今夜就突襲西涼軍的營寨。蹇碩的建議也被批駁了下去。因為經過劉範這一鬧,使劉宏和百官都親眼看過西涼軍的盛大軍威。況且西涼軍幾乎孤軍奮戰,獨自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幾乎兩百萬的大軍逐個擊破,特別是在田豐創造了兩次貴山大捷,郭嘉創造了陳倉會戰的成功,賈詡決勝千裏之外,而定下漢中郡與陽平關的得失,早就讓西涼軍驍勇善戰之名和劉範的謀士能謀善斷之名傳遍天下。現在,還有一部西涼軍在魏延的率領下圍潼關之下,一部西涼軍在張遼的帶領下清繳羌胡,可見西涼軍多線作戰綽綽有餘。要再和西涼軍開戰,劉宏第一個就不答應。百官也不能確定圍城的西涼軍有多少,虛虛實實之間,也不敢輕動。萬一西涼軍超過十萬之數,那洛陽城豈不是要失陷了?
爭來爭去,沒有人支持還和西涼動武。那留給朝廷唯一的選擇,就隻有同西涼訂立條約,結束戰爭了。商榷到這裏,誰都知道朝廷又要大出血了。到現在朝廷君臣才知道劉範的厲害。古來征戰,勝利者從來都不會向失敗者索取戰爭賠款,因為那樣看起來太過貪婪。但劉範卻創造性地向其戰敗方提出賠款的要求,這樣一來,不僅能削弱戰敗方,而且還能有效緩解戰爭造成的資金短缺。要是取得勝利比較重大的話,更能實現盈利。
不用猜都知道,劉範這次一定會索要大量的賠款,提出嚴苛的要求。而且這一次朝廷要付出的代價一定會比洛陽之盟更多。歎息聲充斥著整個德陽殿。雖然無奈,但媾和是勢在必行了。首先要確定參與談判的欽差大臣。朝廷很快就通過了關於選擇楊彪為欽差大臣的決議。因為楊彪上次就參與了洛陽之盟的簽訂。代表朝廷媾和,尤其是和西涼媾和,這個欽差大臣可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事。這等事,最好還是讓已經背過鍋的人背鍋。於是楊彪當仁不讓地又成為了東漢朝廷的背鍋俠。楊彪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了,但內心的淒苦卻不為人知。他想,他肯定是要在史冊上遺臭萬年了。
接下來,朝廷又商議到了付出多少代價的問題。劉宏很是自覺地提出,要是賠款太重的話,除了可以動用朝廷的國庫和太倉以外,他也會掏出皇室的一部分錢。朝廷在洛陽之盟中還算是賺到錢了,但比起皇室的資產還是相形見絀。劉宏肯大方一些,談判就能越早談完。其實劉宏也不舍得,但比起當個守財奴,劉宏還是願意活命。皇室缺錢,反正提高賦稅就好了。
考慮到劉範在洛陽之盟中給了朝廷五萬匹,朝廷有些大臣提出可以把這些戰馬送還。但朱俊、何進、楊彪等人都堅決反對。他們認為隻有留下這些戰馬,日後朝廷才有實力再反擊西涼。若是這些戰馬還給西涼,隻會助長西涼軍的壯大。於是朝廷確定了堅決不把戰馬還迴去的決定。其實朝廷也太沒見過世麵,西涼的戰馬還多著呢,怎麽會缺區區五萬匹?
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把誰出賣給劉範。因為劉範有言在先,他這是來清君側來了,肯定是要殺幾個人。這就涉及到很多人的性命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曹操。朝廷中的眾大臣想也沒想,立即確定可以把曹操交給劉範處置,說這些話時,他們根本不顧曹嵩就在殿中。曹嵩也知道朝廷決意交出曹操不僅是懼怕西涼軍,更是因為這全是曹操挑起的戰爭,朝廷之所以喪失如此之多的官軍和土地以及尊嚴,那都是拜他一人所賜。曹嵩知道,曹操他是救不了了。
商議完這三個重要議題,朝廷基本上定下了談判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