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陳倉會戰的敗報,很快傳迴到了雒陽城。朝廷尚未從敗報帶給他們的失望和驚恐中脫身而出,接著,劉範挺進關中、直取長安城的消息又傳迴來朝廷之中。再一次,朝廷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漢靈帝劉宏、十常侍、何進,還有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以為在十軍會攻之下,劉範必敗無疑,敗局已定。誰也想不到劉範竟然能一舉戰勝由皇甫嵩統率的盟軍。
之前,當皇甫嵩五次敗在劉範的西涼軍手下時,朝廷並沒有過多的驚慌。畢竟他們也都知道,西涼軍是天下精兵,硬仗打過很多次,不是容易對付的。而反觀皇甫嵩的盟軍,幾乎除了北軍戰鬥力比較可觀之外,都是烏合之眾。就連被朝廷寄予厚望的鮮卑騎兵,其實其精銳也都死在了幽州之戰。這次的鮮卑騎兵,都是些新兵蛋子,被匆忙地召集而來。所以,敗在西涼兵手下,這似乎是早就被預料到的。朝廷都在想,隨著時間推移,西涼軍的銳氣慢慢消磨,局勢越趨明朗,盟軍定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再後來,皇甫嵩傳迴消息,說已經采納了曹操的陽謀,分袁紹去強攻大散關,朝廷更是歡欣鼓舞,認為袁紹一定能攻克大散關,殺進涼州。百官們紛紛彈冠相慶。但再後來,發生了徐榮被俘、進而暴露出董卓懷有異誌的變故,使得朝廷整個都震怒。
劉宏決意一並征討董卓,卻被眾大臣都攔下了。大臣們都說什麽,現在劉範未滅,再討伐董卓的話,會引得董卓與劉範勾結在一起,對朝廷不利。征討董卓,必須要等到劉範滅除之後,方可實行。劉宏作罷。
後來,西域爆發了張燕為首的黑山軍叛亂,張燕又恢複了朝廷賜予他的平難中郎將的稱號。這是個明顯的信號,說明張燕希望與朝廷守望相助,意圖借助朝廷的威望,來名正言順地造反。這讓朝廷開始對黑山軍抱有希望,下詔加封張燕為將軍,希望張燕能攻占西域二州。西域守將龐德卻神速地鎮壓了黑山軍,讓朝廷的希望再次破滅。
再後來,又傳來了西涼軍用田豐的計策,在貴山城兩次大戰,就輕而易舉地滅了烏孫國和康居國,迫降了大宛國,又火燒大月氏的三十萬大軍,強占大夏之地。非但沒有處處抵擋不住,還給劉範送上了廣闊的疆域。這時,朝廷對於戰勝西涼的信心,有了一絲的鬆動。
同時,皇甫嵩堅守陳倉不出,袁紹也攻不下大散關。從這開始,朝廷之中開始彌漫著對十軍會攻的擔憂,低落的氣氛縈繞在公卿大臣們的心頭。當皇甫嵩求援的書信隨著敗報傳迴來,整個朝廷都處於崩潰狀態。
陳倉丟了,軍糧也丟了,整個關中,八百裏秦川,隻有長安城、槐裏城、扶風城和藍田城等少數幾個城池,堪能抵擋住西涼軍的攻勢。但西涼軍多為騎兵。萬一攜帶三天的軍糧繞開長安,再繞過華陰,去偷襲潼關的話,朝廷可就要亡了!
朝廷亂成一團,公卿大臣個個都像沒頭蒼蠅似的亂竄,也想不出什麽計策來。漢靈帝劉宏立即棄了後宮佳麗,趕緊大開朝會,征求公卿大臣的意見。朝會上,劉宏焦急地說道:“如今皇甫嵩退守長安,城中隻有兩萬四千騎兵駐守。劉範賊子還有三日就要兵臨城下。長安有失,社稷危急。諸位大臣,你們可快些想想法子,定要保護這漢家的社稷江山啊!”
何進此時被嚇得亂了心神,竟然大言不慚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劉範雖起兵作亂,但號為清君側,又擅自稱王。若陛下下詔,廣布天下,正式冊封劉範為涼王,劉範必定心滿意足,退兵而還。”
如此悖逆的話,如果是在十軍會攻開始時說出,劉宏早就駁斥了。但到了這般田地,劉宏也不得不認真地考慮考慮,是否真的要冊封劉範為涼王。畢竟不管怎麽說,劉範論起輩分還是他的遠房堂弟。劉宏低下頭思考。
楊彪站了出來,嚴肅地說道:“大將軍所言,真是誤國誤君!劉範之所以起兵,犯上作亂,不惜舉三州之力,與朝廷十路大軍殊死相抗,難道是為了一個區區涼王的爵位嗎?劉範此來,是來盜竊神器,謀朝篡位,難道是用一個爵位就能收買的嗎?如果真能如此,朝廷之大軍還會死傷如此慘重嗎?若是陛下果真下詔冊封劉範為涼王,劉範又擁西涼軍,定然會更加猖獗狂妄,不思退兵,必定以為朝廷這是膽怯於其盛大兵威,所以才冊封他為王。如此,劉範侵略之勢反而大增!”
何進噤聲。劉宏眼前一亮,以為楊彪有計策,能擊退劉範,很是喜悅,說道:“難不成楊卿有方法能保住社稷?”
楊彪說道:“啟稟陛下,臣有一建議,不知當不當講。”
劉宏說道:“楊卿可速速說來。”
楊彪說道:“臣的意見,就是陛下遷都到鄴城去。鄴城在冀州,糧食豐裕,人口充足,足夠朝廷支使;又遠離西涼,劉範很難打到鄴城來。若陛下遷都到鄴城,社稷無憂矣。”
“什麽?遷都?”劉宏和其他大臣都驚唿道。
楊彪麵不紅心不跳,說道:“不錯,正是遷都。西涼軍能征善戰,皇甫嵩又一敗再敗,節節敗退,斷送了朝廷大多數兵力。眼下,洛陽城不過隻有十數萬大軍,根本抵擋不住西涼軍之入侵。臣以為,長安城、潼關和函穀關已經擋不住西涼軍了,來日必落。隻有遷都,江山社稷才能留存。而且,陛下可對外稱為出狩,不稱遷都,以安人心。”
劉宏這下真的動心了,說道:“既然如此,鄴城之中可營造宮室嗎?需要多少時日,才能建起一座宮殿?”
眼看劉宏真被說動了,衛將軍朱儁坐不住了,站起來,狠狠地駁斥道:“陛下萬不可如此啊!若陛下果真遷都,這江山社稷才會真正斷送在劉範賊子之手中啊!”
陳倉會戰的敗報,很快傳迴到了雒陽城。朝廷尚未從敗報帶給他們的失望和驚恐中脫身而出,接著,劉範挺進關中、直取長安城的消息又傳迴來朝廷之中。再一次,朝廷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漢靈帝劉宏、十常侍、何進,還有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以為在十軍會攻之下,劉範必敗無疑,敗局已定。誰也想不到劉範竟然能一舉戰勝由皇甫嵩統率的盟軍。
之前,當皇甫嵩五次敗在劉範的西涼軍手下時,朝廷並沒有過多的驚慌。畢竟他們也都知道,西涼軍是天下精兵,硬仗打過很多次,不是容易對付的。而反觀皇甫嵩的盟軍,幾乎除了北軍戰鬥力比較可觀之外,都是烏合之眾。就連被朝廷寄予厚望的鮮卑騎兵,其實其精銳也都死在了幽州之戰。這次的鮮卑騎兵,都是些新兵蛋子,被匆忙地召集而來。所以,敗在西涼兵手下,這似乎是早就被預料到的。朝廷都在想,隨著時間推移,西涼軍的銳氣慢慢消磨,局勢越趨明朗,盟軍定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再後來,皇甫嵩傳迴消息,說已經采納了曹操的陽謀,分袁紹去強攻大散關,朝廷更是歡欣鼓舞,認為袁紹一定能攻克大散關,殺進涼州。百官們紛紛彈冠相慶。但再後來,發生了徐榮被俘、進而暴露出董卓懷有異誌的變故,使得朝廷整個都震怒。
劉宏決意一並征討董卓,卻被眾大臣都攔下了。大臣們都說什麽,現在劉範未滅,再討伐董卓的話,會引得董卓與劉範勾結在一起,對朝廷不利。征討董卓,必須要等到劉範滅除之後,方可實行。劉宏作罷。
後來,西域爆發了張燕為首的黑山軍叛亂,張燕又恢複了朝廷賜予他的平難中郎將的稱號。這是個明顯的信號,說明張燕希望與朝廷守望相助,意圖借助朝廷的威望,來名正言順地造反。這讓朝廷開始對黑山軍抱有希望,下詔加封張燕為將軍,希望張燕能攻占西域二州。西域守將龐德卻神速地鎮壓了黑山軍,讓朝廷的希望再次破滅。
再後來,又傳來了西涼軍用田豐的計策,在貴山城兩次大戰,就輕而易舉地滅了烏孫國和康居國,迫降了大宛國,又火燒大月氏的三十萬大軍,強占大夏之地。非但沒有處處抵擋不住,還給劉範送上了廣闊的疆域。這時,朝廷對於戰勝西涼的信心,有了一絲的鬆動。
同時,皇甫嵩堅守陳倉不出,袁紹也攻不下大散關。從這開始,朝廷之中開始彌漫著對十軍會攻的擔憂,低落的氣氛縈繞在公卿大臣們的心頭。當皇甫嵩求援的書信隨著敗報傳迴來,整個朝廷都處於崩潰狀態。
陳倉丟了,軍糧也丟了,整個關中,八百裏秦川,隻有長安城、槐裏城、扶風城和藍田城等少數幾個城池,堪能抵擋住西涼軍的攻勢。但西涼軍多為騎兵。萬一攜帶三天的軍糧繞開長安,再繞過華陰,去偷襲潼關的話,朝廷可就要亡了!
朝廷亂成一團,公卿大臣個個都像沒頭蒼蠅似的亂竄,也想不出什麽計策來。漢靈帝劉宏立即棄了後宮佳麗,趕緊大開朝會,征求公卿大臣的意見。朝會上,劉宏焦急地說道:“如今皇甫嵩退守長安,城中隻有兩萬四千騎兵駐守。劉範賊子還有三日就要兵臨城下。長安有失,社稷危急。諸位大臣,你們可快些想想法子,定要保護這漢家的社稷江山啊!”
何進此時被嚇得亂了心神,竟然大言不慚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劉範雖起兵作亂,但號為清君側,又擅自稱王。若陛下下詔,廣布天下,正式冊封劉範為涼王,劉範必定心滿意足,退兵而還。”
如此悖逆的話,如果是在十軍會攻開始時說出,劉宏早就駁斥了。但到了這般田地,劉宏也不得不認真地考慮考慮,是否真的要冊封劉範為涼王。畢竟不管怎麽說,劉範論起輩分還是他的遠房堂弟。劉宏低下頭思考。
楊彪站了出來,嚴肅地說道:“大將軍所言,真是誤國誤君!劉範之所以起兵,犯上作亂,不惜舉三州之力,與朝廷十路大軍殊死相抗,難道是為了一個區區涼王的爵位嗎?劉範此來,是來盜竊神器,謀朝篡位,難道是用一個爵位就能收買的嗎?如果真能如此,朝廷之大軍還會死傷如此慘重嗎?若是陛下果真下詔冊封劉範為涼王,劉範又擁西涼軍,定然會更加猖獗狂妄,不思退兵,必定以為朝廷這是膽怯於其盛大兵威,所以才冊封他為王。如此,劉範侵略之勢反而大增!”
何進噤聲。劉宏眼前一亮,以為楊彪有計策,能擊退劉範,很是喜悅,說道:“難不成楊卿有方法能保住社稷?”
楊彪說道:“啟稟陛下,臣有一建議,不知當不當講。”
劉宏說道:“楊卿可速速說來。”
楊彪說道:“臣的意見,就是陛下遷都到鄴城去。鄴城在冀州,糧食豐裕,人口充足,足夠朝廷支使;又遠離西涼,劉範很難打到鄴城來。若陛下遷都到鄴城,社稷無憂矣。”
“什麽?遷都?”劉宏和其他大臣都驚唿道。
楊彪麵不紅心不跳,說道:“不錯,正是遷都。西涼軍能征善戰,皇甫嵩又一敗再敗,節節敗退,斷送了朝廷大多數兵力。眼下,洛陽城不過隻有十數萬大軍,根本抵擋不住西涼軍之入侵。臣以為,長安城、潼關和函穀關已經擋不住西涼軍了,來日必落。隻有遷都,江山社稷才能留存。而且,陛下可對外稱為出狩,不稱遷都,以安人心。”
劉宏這下真的動心了,說道:“既然如此,鄴城之中可營造宮室嗎?需要多少時日,才能建起一座宮殿?”
眼看劉宏真被說動了,衛將軍朱儁坐不住了,站起來,狠狠地駁斥道:“陛下萬不可如此啊!若陛下果真遷都,這江山社稷才會真正斷送在劉範賊子之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