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賈詡說道:“而洛陽駐軍中,又以有五校之兵的北軍戰力最強。主公之起兵,就是身為五校之一的越騎校尉,從而建功立業,以有今日。北軍又常常為朝廷所差遣去平定叛亂,打擊鮮卑,戰鬥經驗較為豐富。而反觀南軍,卻常為宿衛軍,常年宿衛宮廷,無甚實戰經驗。而西園軍雖有十萬之眾,而不過新建之軍,戰鬥力遠不如南北兩軍不說,更遠遠不如西涼軍。故在洛陽駐軍中,主公應優先攻擊北軍。北軍若破,則洛陽駐軍大半失敗;洛陽駐軍敗績,則州郡兵見大勢已去,必然請降。如此,官軍一軍大半敗績。”
劉範說道:“那除開官軍之外,其他三軍將如何取舍?”
賈詡捏著他細長的山羊胡,想了一會就以胸有成竹的口吻說道:“迴稟主公,最應攻擊其中之鮮卑軍。為何呢?因為並州牧董卓之所前來助朝廷征伐我等,不過是出於為朝廷所逼迫而已。對於董卓來說,主公與朝廷之間鷸蚌相爭,董卓就可漁翁得利,坐觀成敗,這才最為符合董卓之利益。但朝廷不會使董卓作壁上觀,故而強逼之助軍。若董卓不從,則朝廷將一並征伐董卓;若董卓從命,則朝廷又可利用我軍削弱董卓之並州軍,從而防止董卓之背叛朝廷。”
劉範說道:“朝廷果然心腸歹毒,竟然能想出如此歹毒之計,既能利用我軍打擊董卓之並州軍,又可利用並州軍來減輕官軍之傷亡,真乃一箭雙雕,借刀殺人,真堪稱妙計。”
賈詡說道:“主公放心,董賊也不是傻子,必然會體察到朝廷的兩虎相爭之計。戰時,皇甫嵩必然會驅使並州軍為主力來進攻我軍,以此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隻要我軍避免與並州軍作戰,而主要尋找官軍大戰。而並州軍見我軍與官軍交戰,必定顧忌朝廷之兩虎相食計,不會救援正被我軍猛攻的官軍。因為,董卓也想利用官軍與我軍相爭,而坐觀成敗。我軍避免與戰,並州軍一定會識相地退走,最多隻是騷擾我軍而已,不足為慮。”
劉範說道:“說的不錯。文和真乃深諳人心之士。”
賈詡說道:“主公過獎。而烏桓軍也不必優先進攻。烏桓多年為朝廷所驅使,必對朝廷有所怨恨。而且,鮮卑與烏桓是世仇。兩族相與攻擊我軍,不過是因為有朝廷從中彈壓。若我軍之進攻官軍和鮮卑軍,烏桓軍必然會置之不理,最多也隻是騷擾我軍而已,以來掩蓋未曾奮戰之實。是故屬下以為,鮮卑軍為主公最應優先打擊之敵。鮮卑由七大部落組成,彼此之間若為仇讎,人心不齊,軍心渙散,更容易攻破。故而,總結起來,主公優先打擊的敵人依次是鮮卑軍、烏桓軍、董卓軍、北軍、西園軍、南軍、州郡兵。”
劉範點點頭,說道:“我知道文和之計了。文和是以為,東路大軍中多為仇讎,或者彼此之間多有隔閡防備,不會團結一心。官軍與並州軍之間互相防備,兩軍都想利用對方來抵抗我軍,趁機消耗對方的實力。到了戰場上時,我軍就可以利用官軍與並州軍之間的嫌隙,靈活選擇其中一軍進行打擊,而使另一軍冷眼旁觀。官軍與並州軍都以為,他們是戰場上之操控者,卻不知我軍於中取利,才是最為得利之人。鮮卑軍之與烏桓軍,烏桓軍之與官軍,都是如此。”
賈詡說道:“主公英明。觀東路大軍,雖有數十萬,也不過彼此之間共為仇讎。而朝廷強逼其他三軍,為取禍之道也。”
劉範說道:“文和三言兩語之間,就將東路大軍之敗績定下。還有何人可為我解決掉其他三路大軍?”
郭嘉新來乍到,必須要用功績來證明自己,鞏固自己的地位。故而等賈詡解決東路大軍後,他也積極地說道:“迴稟主公,屬下不才,有計策為主公解決南北四路大軍。”
劉範欣慰不已,郭嘉在賈詡的激勵之下,也是越發的積極向上。劉範說道:“賈文和號稱毒士,也隻能為我去除東路大軍的威脅。奉孝小小年紀,果真能為我解決南北四軍?”
郭嘉胸有成竹地說道:“主公不須疑慮,屬下願立下軍令狀,若不能去除南北四軍之威脅,屬下甘願受罰。而且,屬下之破除四軍,可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為主公去除四路大軍數十萬之眾,主公可想知道屬下之計嗎?”
劉範果真被郭嘉挑起了興趣,諸將也是十分激動。賈詡之謀劃破除東路四軍,也還要利用戰爭、流血的手段,才能將此四軍一一破除。而郭嘉卻說,他能以和平手段解決此事,這就讓諸將好奇不已。賈詡自從追隨劉範以來,利用他深諳人心、熟知算計之特長,為劉範獻出了眾多妙計,讓天下人都知道了劉範麾下有一個鬼神莫測的謀士,名叫賈詡。這樣一來,賈詡不論再怎麽低調,還是聞言於天下。
而賈詡聽聞郭嘉有計策能兵不血刃地去除南北兩個方向四路大軍的威脅,起初還有些不解,但神思之後,展露出了一個不易察覺的微笑,臉上仍然是平靜如水,不起波瀾。
劉範說道:“軍令狀就不必了,奉孝還是快快你之計策說出,我很好奇,你是怎麽做到兵不血刃就可完勝的。”
郭嘉笑道:“喏。南方有兩軍,一為大牂羌,一為益州軍。對付大牂羌,屬下隻需用到兩人即可,不勞大軍遠征,即可將大牂羌為我所用。主公可知,此二人是誰嗎?”
劉範搖搖頭,不知。郭嘉突然伸出手,指著馬超,說道:“主公,屬下所指二人,一人為馬超馬孟起將軍,另一人則是孟起將軍之父,羌中三郡太守馬騰大人!主公以為如何?”
馬超被郭嘉點名為破除大牂羌的人選之一,另外的人選又是他父親,這讓馬超在能建功立業的同時覺得有些費解。劉範也是看著馬超那張英武又俊美的臉,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聯想到馬騰,方才理會到了郭嘉的意圖。
郭嘉說道:“眾所周知,馬騰大人與馬超將軍,是我朝伏波將軍之後裔,多次領軍大敗羌人,聲威仍然著於羌人心中,羌人奉之為神。大牂羌雖遠離中原,也不例外。若使馬太守與孟起將軍父子二人一同前往,勸說大牂羌歸降,則大牂羌知是伏波將軍後裔,又知孟起將軍之勇武,不下於乃祖,必定歸降。然後,再使馬太守以主公對羌人之同化政策曉諭大牂羌,使大牂羌知主公之仁德,則必然對主公心服口服。馬太守與孟起將軍可勸令大牂羌歸附主公,化為漢人,主公對之一視同仁,不分羌漢,則大牂羌化敵為友,化幹戈為玉帛。此為屬下之算大牂羌,不費一兵一卒。”
賈詡說道:“而洛陽駐軍中,又以有五校之兵的北軍戰力最強。主公之起兵,就是身為五校之一的越騎校尉,從而建功立業,以有今日。北軍又常常為朝廷所差遣去平定叛亂,打擊鮮卑,戰鬥經驗較為豐富。而反觀南軍,卻常為宿衛軍,常年宿衛宮廷,無甚實戰經驗。而西園軍雖有十萬之眾,而不過新建之軍,戰鬥力遠不如南北兩軍不說,更遠遠不如西涼軍。故在洛陽駐軍中,主公應優先攻擊北軍。北軍若破,則洛陽駐軍大半失敗;洛陽駐軍敗績,則州郡兵見大勢已去,必然請降。如此,官軍一軍大半敗績。”
劉範說道:“那除開官軍之外,其他三軍將如何取舍?”
賈詡捏著他細長的山羊胡,想了一會就以胸有成竹的口吻說道:“迴稟主公,最應攻擊其中之鮮卑軍。為何呢?因為並州牧董卓之所前來助朝廷征伐我等,不過是出於為朝廷所逼迫而已。對於董卓來說,主公與朝廷之間鷸蚌相爭,董卓就可漁翁得利,坐觀成敗,這才最為符合董卓之利益。但朝廷不會使董卓作壁上觀,故而強逼之助軍。若董卓不從,則朝廷將一並征伐董卓;若董卓從命,則朝廷又可利用我軍削弱董卓之並州軍,從而防止董卓之背叛朝廷。”
劉範說道:“朝廷果然心腸歹毒,竟然能想出如此歹毒之計,既能利用我軍打擊董卓之並州軍,又可利用並州軍來減輕官軍之傷亡,真乃一箭雙雕,借刀殺人,真堪稱妙計。”
賈詡說道:“主公放心,董賊也不是傻子,必然會體察到朝廷的兩虎相爭之計。戰時,皇甫嵩必然會驅使並州軍為主力來進攻我軍,以此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隻要我軍避免與並州軍作戰,而主要尋找官軍大戰。而並州軍見我軍與官軍交戰,必定顧忌朝廷之兩虎相食計,不會救援正被我軍猛攻的官軍。因為,董卓也想利用官軍與我軍相爭,而坐觀成敗。我軍避免與戰,並州軍一定會識相地退走,最多隻是騷擾我軍而已,不足為慮。”
劉範說道:“說的不錯。文和真乃深諳人心之士。”
賈詡說道:“主公過獎。而烏桓軍也不必優先進攻。烏桓多年為朝廷所驅使,必對朝廷有所怨恨。而且,鮮卑與烏桓是世仇。兩族相與攻擊我軍,不過是因為有朝廷從中彈壓。若我軍之進攻官軍和鮮卑軍,烏桓軍必然會置之不理,最多也隻是騷擾我軍而已,以來掩蓋未曾奮戰之實。是故屬下以為,鮮卑軍為主公最應優先打擊之敵。鮮卑由七大部落組成,彼此之間若為仇讎,人心不齊,軍心渙散,更容易攻破。故而,總結起來,主公優先打擊的敵人依次是鮮卑軍、烏桓軍、董卓軍、北軍、西園軍、南軍、州郡兵。”
劉範點點頭,說道:“我知道文和之計了。文和是以為,東路大軍中多為仇讎,或者彼此之間多有隔閡防備,不會團結一心。官軍與並州軍之間互相防備,兩軍都想利用對方來抵抗我軍,趁機消耗對方的實力。到了戰場上時,我軍就可以利用官軍與並州軍之間的嫌隙,靈活選擇其中一軍進行打擊,而使另一軍冷眼旁觀。官軍與並州軍都以為,他們是戰場上之操控者,卻不知我軍於中取利,才是最為得利之人。鮮卑軍之與烏桓軍,烏桓軍之與官軍,都是如此。”
賈詡說道:“主公英明。觀東路大軍,雖有數十萬,也不過彼此之間共為仇讎。而朝廷強逼其他三軍,為取禍之道也。”
劉範說道:“文和三言兩語之間,就將東路大軍之敗績定下。還有何人可為我解決掉其他三路大軍?”
郭嘉新來乍到,必須要用功績來證明自己,鞏固自己的地位。故而等賈詡解決東路大軍後,他也積極地說道:“迴稟主公,屬下不才,有計策為主公解決南北四路大軍。”
劉範欣慰不已,郭嘉在賈詡的激勵之下,也是越發的積極向上。劉範說道:“賈文和號稱毒士,也隻能為我去除東路大軍的威脅。奉孝小小年紀,果真能為我解決南北四軍?”
郭嘉胸有成竹地說道:“主公不須疑慮,屬下願立下軍令狀,若不能去除南北四軍之威脅,屬下甘願受罰。而且,屬下之破除四軍,可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為主公去除四路大軍數十萬之眾,主公可想知道屬下之計嗎?”
劉範果真被郭嘉挑起了興趣,諸將也是十分激動。賈詡之謀劃破除東路四軍,也還要利用戰爭、流血的手段,才能將此四軍一一破除。而郭嘉卻說,他能以和平手段解決此事,這就讓諸將好奇不已。賈詡自從追隨劉範以來,利用他深諳人心、熟知算計之特長,為劉範獻出了眾多妙計,讓天下人都知道了劉範麾下有一個鬼神莫測的謀士,名叫賈詡。這樣一來,賈詡不論再怎麽低調,還是聞言於天下。
而賈詡聽聞郭嘉有計策能兵不血刃地去除南北兩個方向四路大軍的威脅,起初還有些不解,但神思之後,展露出了一個不易察覺的微笑,臉上仍然是平靜如水,不起波瀾。
劉範說道:“軍令狀就不必了,奉孝還是快快你之計策說出,我很好奇,你是怎麽做到兵不血刃就可完勝的。”
郭嘉笑道:“喏。南方有兩軍,一為大牂羌,一為益州軍。對付大牂羌,屬下隻需用到兩人即可,不勞大軍遠征,即可將大牂羌為我所用。主公可知,此二人是誰嗎?”
劉範搖搖頭,不知。郭嘉突然伸出手,指著馬超,說道:“主公,屬下所指二人,一人為馬超馬孟起將軍,另一人則是孟起將軍之父,羌中三郡太守馬騰大人!主公以為如何?”
馬超被郭嘉點名為破除大牂羌的人選之一,另外的人選又是他父親,這讓馬超在能建功立業的同時覺得有些費解。劉範也是看著馬超那張英武又俊美的臉,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聯想到馬騰,方才理會到了郭嘉的意圖。
郭嘉說道:“眾所周知,馬騰大人與馬超將軍,是我朝伏波將軍之後裔,多次領軍大敗羌人,聲威仍然著於羌人心中,羌人奉之為神。大牂羌雖遠離中原,也不例外。若使馬太守與孟起將軍父子二人一同前往,勸說大牂羌歸降,則大牂羌知是伏波將軍後裔,又知孟起將軍之勇武,不下於乃祖,必定歸降。然後,再使馬太守以主公對羌人之同化政策曉諭大牂羌,使大牂羌知主公之仁德,則必然對主公心服口服。馬太守與孟起將軍可勸令大牂羌歸附主公,化為漢人,主公對之一視同仁,不分羌漢,則大牂羌化敵為友,化幹戈為玉帛。此為屬下之算大牂羌,不費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