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和這方麵的負責人搭上線,不過結果,無法保證。”


    帕爾舒服地坐在椅子上,他聽了克萊講述恩克羅斯來訪的細節,也仔細傾聽了克萊的許諾,以及處理辦法。


    他表示支持,這件事難度不大,畢竟自己這邊也會出錢的,而且巴伐利亞當局,也有意重啟教育係統,兩者有許多利益上的共通之處。


    不過出於謹慎的原則,帕爾還是沒有做出許諾,他可以提供人脈,提供必要的啟動資金,但是事情能否辦成,變數依然很多。


    “沒關係,隻要能搭上線,我想我們可以說服主管官員。”


    克萊點點頭,並且表達了自己的信心,這位猶太富豪隻要肯幫忙,那麽事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接下來,兩個人又談論了一些細節,比如學校的選址,以及學生的招募等等。


    按照帕爾的意思,學校應該以招收黨內成員的子弟為主,這會保持學校在政治上的原則性,而不是被其他政黨左右。


    而克萊的意見則不同,他覺得學校可以給黨內成員的子弟優待,比如錄取的優先權等等,但是學生的招募,應該是廣泛的,這樣才能形成社會影響力。


    兩個人為此做了一番探討,最後還是帕爾被說服了,他同意按照克萊的想法辦,畢竟這樣對於說服教育係統的官員,比較有利。


    就這樣過去了兩天,帕爾就帶迴一個消息,巴伐利亞教育部門的主管官員,決定和他們工農聯合黨,舉辦一次會議,專門商討這個設想的可行性。


    時間定在後天,克萊有兩天的時間做準備,他必須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來,以便當場說服那些官員,把事情定下來。


    “是不是有點兒太急了。”


    事情雖然是克萊提出的,但是沒想到,帕爾的效率這麽高,對方竟然如此輕易就答應舉行會談。


    “他們也有他們的需求。”


    帕爾沒有說明原因,隻是點到即止,克萊則是點點頭,似有所悟。


    戰爭已經結束了,雖然世道變差,缺乏安定,但是艾伯特政府對於教育,還是非常看重,這個馬鞍匠最近一次公開講話,就提到了教育問題,他自己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對於“做學問”,還是充滿敬意的。


    所以他的政府也主張加強教育投入,隻不過現在沒錢,一切都停留在口頭上。


    巴伐利亞當局,也差不多是這個狀況,他們缺乏資金,難以維持普惠式教育開銷,這才導致教書匠們處於失業狀態。


    不過現在工農聯合黨願意加入,這對於巴伐利亞當局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所以才會舉辦會談,甚至教育部長都會親自參加。


    可謂給足了麵子。


    然而這樣一來,壓力就給到克萊這邊,他隻能放下手頭所有工作,一門心思撲在計劃書上。


    好在工作強度並不大,畢竟之前已經有過設想,隻是把這些設想分步驟地進行完善而已。


    等到會議召開的那一天,克萊已經拿著厚厚的一遝稿紙出現在帕爾麵前,這讓帕爾都非常吃驚,畢竟前天他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克萊可是沒有動筆寫過一個字兒。


    “都準備妥當了?”


    帕爾有些擔心,畢竟克萊現在看上去並不好,大大的黑眼圈掛在眼眶上,臉色也很蒼白,頭發更是一團糟,顯然為了這份計劃書,他這兩天堪稱廢寢忘食。


    這還是在辛迪女士無微不至的關照下,可想而知,這兩天克萊是怎麽度過的。


    “沒問題,我相信能成功。”


    克萊堅定的點點頭,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極致,接下來,就是最後的衝刺了。


    “那就走吧。”


    帕爾淡淡說了一句,隨後吩咐司機去開車,他們要去趕往會場。


    驅車來到慕尼黑市政廳的門前,帕爾和門衛講明了來由,門衛似乎已經得到消息,並沒有阻攔,爽快地放行了。


    於是他們順利進入市政廳,經過詢問,前往了會場。


    那是一間不算大的議事廳,已經坐了十幾個人,讓帕爾略有驚訝的是,說好的部長大人並沒有出現,帶隊的,是巴伐利亞教育部的副部長,菲爾.馮.莫迪森博士。


    這讓帕爾心裏微微一沉,因為莫迪森博士在巴伐利亞很有名,他是慕尼黑大學的資深教授,在德意誌文化和曆史領域非常有名,曾經得到過威廉二世的親自接見,並被授予榮譽勳章,在整個德意誌文化界,都是德高望重的存在。


    相對的,這個衣著樸素的老頭兒,也是一個老頑固,他的脾氣很臭,甚至麵對軍隊,他都敢破口大罵。


    傳聞這個老頭子曾經當著興登堡元帥的麵,怒噴德軍的失利。


    這件事情導致他曾一度被慕尼黑大學雪藏,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


    但也僅僅是雪藏而已,他的威望太高了,以至於興登堡這樣站在德國頂點上的人,都拿他沒辦法。


    而更為神奇的是,這個老頭子對政治也是嗤之以鼻,左派他罵,右派他也罵,社民黨,德共,保皇派,軍權派……


    反正他誰都罵過,但是沒有任何人敢公開指責他,就連自由兵團進入慕尼黑,到處采取血腥鎮壓的手段時,都繞著這個老頭的家門走。


    總之,他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隻要不爽了,他當場就開罵,比流氓還要流氓。


    帕爾深知這個老頭不好對付,這一點從打招唿上就能看出來,莫迪森甚至沒有和自己這位慕尼黑大亨寒暄的意思,隻是點點頭,眼神都沒有多少停留。


    鄙夷?輕視?


    還是對自己猶太人的身份而感覺到厭惡?


    似乎都不是,他隻是沒在意罷了,根本沒把帕爾放在眼裏。


    這時候,帕爾隻好將視線移到克萊這邊,這個年輕人好像根本不知道莫迪森是誰,沒有絲毫情緒變化,隻是自顧自地整理稿件。


    “無知有時候還真是一件好事。”


    帕爾不由得搖搖頭,原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看來出現變數了。


    簡單地做了介紹後,克萊便直接切入正題,他拿起稿件,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從最初的普惠教育理念,再到義務教育的重要性,最後是實施的步驟,甚至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如同剝洋蔥一樣,通過一層層的表象,直達問題的核心。


    “德意誌的未來,必須靠教育來振興。


    無論是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還是其他專家,都對一個國家能否強盛,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些專家學者成才前,盡可能的保障他們所受教育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義務教育的偉大之處就在這裏,沒人知道哪個孩子會成為下一個牛頓,下一個開普勒。


    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讓他們的天賦得以發揮,不會因為出身,因為家庭條件,而讓他們的天賦被埋沒。


    這就是我們支持教育的原因,孩子們是德意誌的未來,我們必須給予他們成才的必要條件。”


    克萊終於說完了,他足足說了近一個鍾頭,以至於中途喝了好幾次水,現在累得都要虛脫了。


    但是他的演講非常精彩,顯然在這方麵,做足了功課,教育部的官員們非常滿意,至於後麵的起高調他們並不在意,他們隻是對“合作辦學”更感興趣。


    這會為他們省錢,省很多錢,而最後獲利的,卻還是他們。


    義務教育是必須要搞的,無論艾伯特政府還是巴伐利亞當局,都反複強調這件事。


    但是目前,沒有任何行動,因為他們沒有資金來支撐這件事。


    所以很有可能,這會成為他們的“汙點”,因為他們沒有做成任何事,連最基礎的義務教育,都沒有能夠實行。


    盡管他們覺得委屈,因為上麵撥下來的經費少得可憐,根本無法維持運轉。


    但是誰在乎呢?既然你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要辦這個位置該辦的事兒,委屈?隻能自己承受。


    可現在,轉機出現了。


    一個政黨站出來,他們願意分擔這筆開銷,這讓教育部的官員們欣喜若狂,隻要有了資金讚助,那麽就能重啟一些學校,這是一件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哪怕隻是重啟三兩座學校,也足夠了。


    至少麵對媒體的抨擊,他們可以有話反駁,而不是繼續裝鴕鳥。


    “打擾一下,克萊先生,我想問一下,貴黨是支持布爾什維克主義,還是德意誌民族主義。”


    就在教育部官員們掌聲未息的時候,莫迪森博士突然開口,這個問題提出得很尖銳,以至於那些教育部的官員,全都停下了掌聲,紛紛側目看過來。


    他們知道,自家部長之所以不出席,就是擔心公開與帕爾走的太近,而遭到右翼的攻擊。


    教育部雖然表麵上宣稱不涉及政治,不為任何政黨站台,更不會左傾或右傾。


    但實際上,巴伐利亞當局是偏右的,在他們的治下,教育部自然也會偏右一點兒。


    然而偏偏,工農聯合黨是偏左的,至少當局這麽看,這導致教育部與他們的合作,存在很大變數,如果上麵不喜歡,甚至可能強行否決,這會導致教育部非常被動。


    所以克萊接下來的迴答,非常重要,甚至直接決定合作的成敗。


    “布爾什維克主義和德意誌民族主義衝突麽?


    難道德意誌人不能進行工人運動麽?或者說,進行工人運動的,就不是德意誌人麽?


    兩者並沒有什麽衝突,我支持工人,也支持德意誌,是左派還是右派,隻不過是別人的說辭,對我而言,或者對我們工農聯合黨而言,並不重要。


    因為我們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那是別人眼中的我們,是他人給我們下的定義。


    我們隻做自己,為這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是攀附或代表某個勢力,謀取政治利益。


    就像這個計劃,我們有我們的考慮。


    首先是不想讓我們的子女在成人後,像個文盲,連書信都看不懂。


    其次,我們也需要安排黨員的子女,他們必須接受教育,而不是從早上開始,就在街邊玩泥巴。


    最後,我們的理想是改造這個國家,讓社會恢複秩序,讓經濟再度強盛,讓德意誌人麵對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能挺直腰杆。


    而這些的基礎,就是教育,義務教育,讓所有德意誌人都能擁有最基本的‘文化’,比法國人,英國人,美國人,更有‘文化’。”


    克萊說得很真誠,這是當初他打動那些教書匠的理念,事實上他也的確這麽想的,如果沒有基礎的教育,公平的教育,那麽一個國家的發展,必然是死路一條。


    “嗯……好吧,我覺得這個計劃書,有很大的可行性。”


    莫迪森博士點點頭,他認可了這個計劃,或者說,默許了這個計劃。


    於是教育部的人,全都鬆了一口氣,這件事對於教育部很重要,甚至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等於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模式,他們會從中獲取巨大的好處,隻要這個老頭兒不攔著,那麽幾乎板上釘釘。


    於是興奮的教育部官員,直接開始和克萊商議起具體的細節來,甚至立刻表示,他們可以提供幾所公立學校,當作“試點”。


    至於投入,帕爾這個富豪可以先期支付,老實說,這讓官員們很吃驚,畢竟猶太人是什麽樣子的,他們都清楚。


    無利不起早。


    但是帕爾就是同意了,未來的“合作辦學”學校,工農聯合黨將會占據三分之一的股份,而這部分股份,不是以現金支取,而是以實物或服務方式投資。


    這會降低很多成本,畢竟帕爾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但是他能投入這麽大手筆,還是因為克萊已經提供給他一個新的財路。


    這個財路,就是“工分”,公開的大賺特賺,還會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真正的“生財有道”。


    然而教育部的官員並不知道這些,他們隻是感慨這個猶太富豪的慷慨,雖然讚助是以工農聯合黨的名義發起,但是他們都知道,最後是誰埋單。


    總之,事情幾乎當場敲定,以至於等不及的教育部官員,已經開始擬定合同內容了。


    雙方可以說都達到了目的,義務教育也是可以賺錢的,學生是最低廉的成本,何況他們還有家長,那些教育部的官員不知道,克萊的計劃書其實有兩部分,還有一部分,他隻會交給帕爾看。


    兩個雞賊的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意誌風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熟了的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熟了的螃蟹並收藏德意誌風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