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古樸的三層建築,斯拉克呆呆站著。
他的夫人和子女已經來到慕尼黑,這讓他十分高興,畢竟分別已經有一段日子了,當思念堆積,許多情愫就會不斷翻湧,重逢的喜悅,如同潮水般,在心頭激蕩。
不過隨著聖誕節結束,作為一家之主,斯拉克不得不陷入另一個麻煩中,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錢包,已經癟了。
在布雷斯勞,斯拉克曾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歌劇表演者,相當於一個二線明星。
那時候他意氣風發,是許多達官顯貴的座上賓,遊走在名利場,如蝴蝶在百花叢中飛舞。
故而他有自己的資產,過著體麵的生活,他許久不再為錢擔憂,因為他不缺錢。
與妻子結婚,讓他的錢包不僅沒有縮水,反而還鼓了一大截,畢竟妻子是一位富家女,兩人相識於酒會,無論是出於體麵,還是現實原因,兩人結合時,妻子帶來了豐厚的嫁妝,甚至包括一棟價值不菲的不動產。
本來這種富庶安逸的生活應該一直持續,但是戰爭來了,原本的生活軌跡被打破。
布雷斯勞的形勢一直在惡化,戰爭期間物價飛漲,社會開始動蕩,而戰爭剛剛結束,波蘭複國運動又此起彼伏。
最關鍵的,在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中,斯拉克的位置很尷尬。
他是波蘭裔,據說祖上還是雅蓋隆王朝的貴族,在那個波蘭的黃金時代,他的家族無比興盛,父親每次講這個,都會眉飛色舞,與有榮焉,仿佛這簡陋的屋子就是城堡,盤子裏的幹麵包是上等牛排。
可他連波蘭語都不會,他們家已經徹底德意誌化了,那些祖上的榮光早已蕩然無存。
何況斯拉克覺得,關於祖上的事情,父親吹牛的成分更大一些。
可不管怎麽說,這改變不了他是波蘭裔的事實,而在布雷斯勞,德意誌或是波蘭,他必須選邊站,可任何一邊,他都不喜歡。
德意誌人會覺得他是波蘭人,而波蘭人又覺得他是德意誌人,兩個族群都難以接受他,於是經過與妻子的商議,他決定離開那個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地方。
換個地方生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斯拉克社交能力不錯,但依然麵臨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錢。
出發前,斯拉克變賣了一些資產,他孤身來到慕尼黑探路,那個時候,這裏剛剛經曆巴伐利亞共和國短暫的興亡,空氣中,似乎還有鮮血的味道。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慕尼黑這座城市的閃光點漸漸出現,作為南德意誌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慕尼黑一直以多元化著稱,這裏不僅有德意誌人,也有奧地利人,匈牙利人,猶太人,拉丁裔,俄國人等等。
雖然商業依舊蕭條,但是這個包容的環境,讓斯拉克非常滿意。
所以他決定在此定居,購買了一套麵積不算大的公寓,雖然全家住下會顯得擁擠,但這也會增加自己與子女的親密度,所以沒什麽可抱怨的。
“需要錢啊。”
斯拉克歎息一聲,隨著闔家團圓,在興奮的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的錢包,已經無法支撐一家人的生活了。
雖然變賣了大部分資產,甚至妻子在離開布雷斯勞前,也把他們在郊區的小莊園出售,但他們依舊入不敷出,最多再支撐三個月,他們就要喝西北風了。
想要找一份工作,但作為歌劇演員,慕尼黑歌劇院目前處於停業狀態,街頭也被各種流浪漢和酒鬼占據,而除了歌劇,斯拉克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麽。
偶然翻開衣服口袋,那張紙給了他靈感,有人希望他做語言老師,來傳授交流和演講的技巧,這讓他看到希望。
來到這家古樸的旅館前,斯拉克開始忐忑,作為歌劇演員,他是接受過正規訓練的,如何在眾多觀眾麵前表演,如何戰勝心裏的恐懼,如何去取悅台下那些身份各異的人。
但是他從來沒有傳授過,而且閱人無數的他,明顯知道那個青年要什麽,那是一個他不願觸碰,卻又避不開的東西。
政治。
在慕尼黑這段時間,他已經知道了這裏是自由邦,更是各種政治勢力的角逐場。
青年找到他,就是為了提高演講能力,用以發動民眾,贏得政治支持。
但他不想牽涉到政治中,對他而言,那就是洪水猛獸,是無數鮮血和屍體澆鑄的恐怖存在,就像德意誌人和波蘭人,明明不久之前,他們還不分彼此,就因為政治,現在卻劍拔弩張,甚至喊打喊殺。
但是政治無處不在,仿佛空氣一樣,此時的他,就如同在布雷斯勞,他必須在德意誌和波蘭之間做選擇,否則將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真正意義上的“生存空間”,從精神到肉體。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即便不願意,他還是來到了這裏,因為這是他唯一獲得收入的機會。
邁步向前,斯拉克走入旅館,與老板簡單交談後,他便前往那個青年的房間。
“請進。”
隨著一個聲音傳來,斯拉克推開門,他看到了那名青年,正在書桌前寫著什麽。
“您好,霍夫曼先生。”
斯拉克禮貌的行禮,而看到來人,克萊猛然站起,興奮的跑過來握住他的手。
“很高興見到您,斯拉克先生,叫我克萊就行了。”
克萊很高興,他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計劃,斯拉克的到訪,讓他倍感興奮,無論勸說那些猶太人,還是招募老兵,或是發動群眾,他必須有出色的演說能力。
這是他的短板,而斯拉克讓他看到改變的可能。
拉著斯拉克坐下,兩個人經過短暫的寒暄,便進入到正題。
“雖然有些唐突,但是克萊先生,我必須要說明,我的課程,不是免費的。”
斯拉克略微有些臉紅,畢竟談到錢,他有些底氣不足。
他不是專業的語言教師,雖然接受過訓練,但演說並不是他的強項,他的主業是歌劇,如何用聲音征服觀眾,才是重點。
“沒關係,斯拉克先生,您有什麽要求,盡管提。”
克萊對此並不意外,因為占用他人時間,獲得別人傳授,收取費用是應該的。
作為一名理科的博士生,克萊知道,在百年後,那些專家教授,可不是隨便開堂授課的。
哪一個院校請他們來講課,都是付出了真金白銀,特別是一些知名專家,部分院校甚至揮舞著百萬支票,讓他們來講兩個鍾頭,人家都是微微一笑,未必會搭理。
所以斯拉克提出付費,克萊不僅沒有不悅,反而滿心歡喜,因為收錢了,就必須出力,拿出真正的本事。
“呃……具體的授課內容,我需要一番整理,包括課程的具體次數。
不過每堂課,我需要收取……50……30馬克。”
一向從容的斯拉克,現在則有些慌亂,他不知道自己應該開出一個什麽樣的價碼,以至於最後報價時,充滿著不自信。
“沒問題,不過我也需要說明一下,授課時可能不是隻有我一個學生,會有另外2或3名學員。”
克萊幾乎沒有任何猶豫,30馬克一堂課,對他而言的確是價格有些高,但也未必不能承受,畢竟帕爾曾經說過,對於這方麵,他會鼎力支持。
沒必要給那個富豪省錢。
“哦,好,好的……”
見到這個年輕人如此輕易的答應下來,斯拉克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30馬克一節課,這不是小數目,他甚至都不知道要上幾節課,十節就是300馬克,二十節就是600馬克,這相當於他們全家兩年的生活費。
還是高於一般百姓水平的那種。
錢的事情,很快達成了共識,剩下的交談就較為輕鬆了。
斯拉克簡單詢問了克萊的情況,當得知他的父親是一名外交官的時候,這讓斯拉克較為緊張和疑惑。
畢竟外交官,斯拉克也接觸過,那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他們仿佛有一種魔力,可以和任何人都打好關係,既能夠和達官顯貴相談甚歡,也能和販夫走卒開懷大笑。
這讓斯拉克產生一個疑問,這種人的兒子,還需要語言訓練?
另外讓斯拉克疑惑的地方,是克萊,這個年輕人其實很健談,他有清晰的邏輯,說話也很到位,既不會顯得聒噪,也不會言談冷淡,對於一些問題的核心,會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
如果作為一般人,他的交流水平已經足夠了。
略微思索,斯拉克得出一個結論,克萊所追求的,應該是那種在大庭廣眾之下,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並且讓人理解和讚同的語言能力。
就好像一名出色的歌劇演員,用嗓音征服所有人,為他感動,為他流淚,為他傾倒。
“看來接了一個不簡單的工作啊。”
斯拉克心中感歎,他覺得,這份錢,並不容易賺。
聊了一個鍾頭,斯拉克覺得差不多了,他起身離開,克萊一直送他到旅館門口。
迴到家,斯拉克就開始整理教綱,他參考了一些書籍,並努力迴憶自己求學時的種種細節,隨後開始編寫,最終編撰出一份上萬字的教綱來。
按照這份教綱,整個課程需要至少二十節,每節至少兩個鍾頭,從語言的組織邏輯開始,包括發聲訓練,節奏訓練,環境反饋,應急處理等等。
這不是書麵知識,而是需要不斷練習的技巧應用,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障礙,轉化為自身擁有的能力,甚至成為一種本能。
於是按照約定,斯拉克準時來到帕爾家的別墅前,雖然一直疑惑,為什麽帕爾這個慕尼黑頂級富豪會牽扯進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按響門鈴。
一名女仆打開了院子的門,顯然主人家已經知道他要來,事先做好了安排。
來到房子內,帕爾和克萊已經等候多時,他們先是把斯拉克請到一間會客室,賓主閑聊一會兒,隨後便開始授課。
讓斯拉克有些意外的是,克萊說的“其他學生”,竟然是一位年近三十的粗獷漢子,那兇悍的氣息,讓斯拉克感覺自己正在麵對一頭野獸,好在經過交談得知,這位漢子名叫安西,是一位退伍軍人。
戰爭讓許多人發生了改變,這些上過戰場,扛過槍,殺過敵的人,自帶一股硝煙的味道。
斯拉克明白,這些從戰場上活下來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已經和普通人完全不同,他們麵對過太多鮮血和屍體,對於人生和這個世界,有著另外一番理解。
雖然安西的出現,讓斯拉克略有緊張,但隨著課程開始,他還是進入狀態,盡心盡力,扮演起一名老師的角色。
按照斯拉克之前的想法,課程應該是由簡入繁,前麵是一些基礎東西,大多是理論性的,關於人類交流的邏輯。
比如麵對一個陌生人,你需要快速判斷出他的性格,背景和行為邏輯,人是有共性的,在不同身份環境中,會具有相同的特質。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軍人,無論他是在哪裏服役,是什麽兵種,他們的行為都免不了“命令”“服從”“行動力”等要素。
隻要抓住這些要素,你就找到了與他們溝通的“點”,這就像一個通道,可以直達對方內心,尋找與對方的共同點,然後貼合,再輸入你想表達的東西,可以事半功倍。
斯拉克的語言很簡練,而且惟妙惟肖,在授課時,他的肢體動作很多,很容易就能理解。
克萊拿著小本子,不斷記錄著,並時不時與斯拉克互動,顯得很輕鬆。
但安西不一樣,他對這種課程一直是反感的,他的性格和模樣保持一致,都是那樣粗獷。
不過對此,斯拉克還是有辦法的。他會引用一些笑話,並且時不時恭維幾句德意誌軍人,這讓安西慢慢不再緊張,沒多久,就融入了這個“耍嘴皮子”的節奏。
不得不說,斯拉克還是很有本事的,在他的教導下,克萊與安西都取得了許多進步,兩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都得到了加強,最關鍵是心理上的,兩個人逐漸克服一些交流障礙。
比如克萊,他懂得了如何控製“緊張”,語言組織的邏輯能力大大加強,甚至可以針對一個問題,自己說上半個鍾頭。
而安西,他懂得了如何控製“情緒”,知道在表達自己思想時,遇見別人的“對抗”是正常現象,不必為此惱羞成怒。
這種語言訓練課,每周會上三節,隨著克萊與安西的進步,斯拉克的錢包也開始鼓起來,當然,最後埋單的是帕爾。
這個猶太富豪,根本不在乎這幾十上百的馬克,畢竟克萊和安西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相比起未來的收益,這點兒投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真的不像一個猶太人,要不是他還參加猶太教的活動,克萊都以為他的猶太人身份是“假的”。
就在克萊專心進行“修煉”的時候,一顆炸雷,卻突然在慕尼黑響起。
一場頗受矚目的審判,正在慕尼黑法院上演。
他的夫人和子女已經來到慕尼黑,這讓他十分高興,畢竟分別已經有一段日子了,當思念堆積,許多情愫就會不斷翻湧,重逢的喜悅,如同潮水般,在心頭激蕩。
不過隨著聖誕節結束,作為一家之主,斯拉克不得不陷入另一個麻煩中,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錢包,已經癟了。
在布雷斯勞,斯拉克曾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歌劇表演者,相當於一個二線明星。
那時候他意氣風發,是許多達官顯貴的座上賓,遊走在名利場,如蝴蝶在百花叢中飛舞。
故而他有自己的資產,過著體麵的生活,他許久不再為錢擔憂,因為他不缺錢。
與妻子結婚,讓他的錢包不僅沒有縮水,反而還鼓了一大截,畢竟妻子是一位富家女,兩人相識於酒會,無論是出於體麵,還是現實原因,兩人結合時,妻子帶來了豐厚的嫁妝,甚至包括一棟價值不菲的不動產。
本來這種富庶安逸的生活應該一直持續,但是戰爭來了,原本的生活軌跡被打破。
布雷斯勞的形勢一直在惡化,戰爭期間物價飛漲,社會開始動蕩,而戰爭剛剛結束,波蘭複國運動又此起彼伏。
最關鍵的,在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中,斯拉克的位置很尷尬。
他是波蘭裔,據說祖上還是雅蓋隆王朝的貴族,在那個波蘭的黃金時代,他的家族無比興盛,父親每次講這個,都會眉飛色舞,與有榮焉,仿佛這簡陋的屋子就是城堡,盤子裏的幹麵包是上等牛排。
可他連波蘭語都不會,他們家已經徹底德意誌化了,那些祖上的榮光早已蕩然無存。
何況斯拉克覺得,關於祖上的事情,父親吹牛的成分更大一些。
可不管怎麽說,這改變不了他是波蘭裔的事實,而在布雷斯勞,德意誌或是波蘭,他必須選邊站,可任何一邊,他都不喜歡。
德意誌人會覺得他是波蘭人,而波蘭人又覺得他是德意誌人,兩個族群都難以接受他,於是經過與妻子的商議,他決定離開那個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地方。
換個地方生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斯拉克社交能力不錯,但依然麵臨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錢。
出發前,斯拉克變賣了一些資產,他孤身來到慕尼黑探路,那個時候,這裏剛剛經曆巴伐利亞共和國短暫的興亡,空氣中,似乎還有鮮血的味道。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慕尼黑這座城市的閃光點漸漸出現,作為南德意誌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慕尼黑一直以多元化著稱,這裏不僅有德意誌人,也有奧地利人,匈牙利人,猶太人,拉丁裔,俄國人等等。
雖然商業依舊蕭條,但是這個包容的環境,讓斯拉克非常滿意。
所以他決定在此定居,購買了一套麵積不算大的公寓,雖然全家住下會顯得擁擠,但這也會增加自己與子女的親密度,所以沒什麽可抱怨的。
“需要錢啊。”
斯拉克歎息一聲,隨著闔家團圓,在興奮的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的錢包,已經無法支撐一家人的生活了。
雖然變賣了大部分資產,甚至妻子在離開布雷斯勞前,也把他們在郊區的小莊園出售,但他們依舊入不敷出,最多再支撐三個月,他們就要喝西北風了。
想要找一份工作,但作為歌劇演員,慕尼黑歌劇院目前處於停業狀態,街頭也被各種流浪漢和酒鬼占據,而除了歌劇,斯拉克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麽。
偶然翻開衣服口袋,那張紙給了他靈感,有人希望他做語言老師,來傳授交流和演講的技巧,這讓他看到希望。
來到這家古樸的旅館前,斯拉克開始忐忑,作為歌劇演員,他是接受過正規訓練的,如何在眾多觀眾麵前表演,如何戰勝心裏的恐懼,如何去取悅台下那些身份各異的人。
但是他從來沒有傳授過,而且閱人無數的他,明顯知道那個青年要什麽,那是一個他不願觸碰,卻又避不開的東西。
政治。
在慕尼黑這段時間,他已經知道了這裏是自由邦,更是各種政治勢力的角逐場。
青年找到他,就是為了提高演講能力,用以發動民眾,贏得政治支持。
但他不想牽涉到政治中,對他而言,那就是洪水猛獸,是無數鮮血和屍體澆鑄的恐怖存在,就像德意誌人和波蘭人,明明不久之前,他們還不分彼此,就因為政治,現在卻劍拔弩張,甚至喊打喊殺。
但是政治無處不在,仿佛空氣一樣,此時的他,就如同在布雷斯勞,他必須在德意誌和波蘭之間做選擇,否則將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真正意義上的“生存空間”,從精神到肉體。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即便不願意,他還是來到了這裏,因為這是他唯一獲得收入的機會。
邁步向前,斯拉克走入旅館,與老板簡單交談後,他便前往那個青年的房間。
“請進。”
隨著一個聲音傳來,斯拉克推開門,他看到了那名青年,正在書桌前寫著什麽。
“您好,霍夫曼先生。”
斯拉克禮貌的行禮,而看到來人,克萊猛然站起,興奮的跑過來握住他的手。
“很高興見到您,斯拉克先生,叫我克萊就行了。”
克萊很高興,他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計劃,斯拉克的到訪,讓他倍感興奮,無論勸說那些猶太人,還是招募老兵,或是發動群眾,他必須有出色的演說能力。
這是他的短板,而斯拉克讓他看到改變的可能。
拉著斯拉克坐下,兩個人經過短暫的寒暄,便進入到正題。
“雖然有些唐突,但是克萊先生,我必須要說明,我的課程,不是免費的。”
斯拉克略微有些臉紅,畢竟談到錢,他有些底氣不足。
他不是專業的語言教師,雖然接受過訓練,但演說並不是他的強項,他的主業是歌劇,如何用聲音征服觀眾,才是重點。
“沒關係,斯拉克先生,您有什麽要求,盡管提。”
克萊對此並不意外,因為占用他人時間,獲得別人傳授,收取費用是應該的。
作為一名理科的博士生,克萊知道,在百年後,那些專家教授,可不是隨便開堂授課的。
哪一個院校請他們來講課,都是付出了真金白銀,特別是一些知名專家,部分院校甚至揮舞著百萬支票,讓他們來講兩個鍾頭,人家都是微微一笑,未必會搭理。
所以斯拉克提出付費,克萊不僅沒有不悅,反而滿心歡喜,因為收錢了,就必須出力,拿出真正的本事。
“呃……具體的授課內容,我需要一番整理,包括課程的具體次數。
不過每堂課,我需要收取……50……30馬克。”
一向從容的斯拉克,現在則有些慌亂,他不知道自己應該開出一個什麽樣的價碼,以至於最後報價時,充滿著不自信。
“沒問題,不過我也需要說明一下,授課時可能不是隻有我一個學生,會有另外2或3名學員。”
克萊幾乎沒有任何猶豫,30馬克一堂課,對他而言的確是價格有些高,但也未必不能承受,畢竟帕爾曾經說過,對於這方麵,他會鼎力支持。
沒必要給那個富豪省錢。
“哦,好,好的……”
見到這個年輕人如此輕易的答應下來,斯拉克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30馬克一節課,這不是小數目,他甚至都不知道要上幾節課,十節就是300馬克,二十節就是600馬克,這相當於他們全家兩年的生活費。
還是高於一般百姓水平的那種。
錢的事情,很快達成了共識,剩下的交談就較為輕鬆了。
斯拉克簡單詢問了克萊的情況,當得知他的父親是一名外交官的時候,這讓斯拉克較為緊張和疑惑。
畢竟外交官,斯拉克也接觸過,那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他們仿佛有一種魔力,可以和任何人都打好關係,既能夠和達官顯貴相談甚歡,也能和販夫走卒開懷大笑。
這讓斯拉克產生一個疑問,這種人的兒子,還需要語言訓練?
另外讓斯拉克疑惑的地方,是克萊,這個年輕人其實很健談,他有清晰的邏輯,說話也很到位,既不會顯得聒噪,也不會言談冷淡,對於一些問題的核心,會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
如果作為一般人,他的交流水平已經足夠了。
略微思索,斯拉克得出一個結論,克萊所追求的,應該是那種在大庭廣眾之下,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並且讓人理解和讚同的語言能力。
就好像一名出色的歌劇演員,用嗓音征服所有人,為他感動,為他流淚,為他傾倒。
“看來接了一個不簡單的工作啊。”
斯拉克心中感歎,他覺得,這份錢,並不容易賺。
聊了一個鍾頭,斯拉克覺得差不多了,他起身離開,克萊一直送他到旅館門口。
迴到家,斯拉克就開始整理教綱,他參考了一些書籍,並努力迴憶自己求學時的種種細節,隨後開始編寫,最終編撰出一份上萬字的教綱來。
按照這份教綱,整個課程需要至少二十節,每節至少兩個鍾頭,從語言的組織邏輯開始,包括發聲訓練,節奏訓練,環境反饋,應急處理等等。
這不是書麵知識,而是需要不斷練習的技巧應用,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障礙,轉化為自身擁有的能力,甚至成為一種本能。
於是按照約定,斯拉克準時來到帕爾家的別墅前,雖然一直疑惑,為什麽帕爾這個慕尼黑頂級富豪會牽扯進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按響門鈴。
一名女仆打開了院子的門,顯然主人家已經知道他要來,事先做好了安排。
來到房子內,帕爾和克萊已經等候多時,他們先是把斯拉克請到一間會客室,賓主閑聊一會兒,隨後便開始授課。
讓斯拉克有些意外的是,克萊說的“其他學生”,竟然是一位年近三十的粗獷漢子,那兇悍的氣息,讓斯拉克感覺自己正在麵對一頭野獸,好在經過交談得知,這位漢子名叫安西,是一位退伍軍人。
戰爭讓許多人發生了改變,這些上過戰場,扛過槍,殺過敵的人,自帶一股硝煙的味道。
斯拉克明白,這些從戰場上活下來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已經和普通人完全不同,他們麵對過太多鮮血和屍體,對於人生和這個世界,有著另外一番理解。
雖然安西的出現,讓斯拉克略有緊張,但隨著課程開始,他還是進入狀態,盡心盡力,扮演起一名老師的角色。
按照斯拉克之前的想法,課程應該是由簡入繁,前麵是一些基礎東西,大多是理論性的,關於人類交流的邏輯。
比如麵對一個陌生人,你需要快速判斷出他的性格,背景和行為邏輯,人是有共性的,在不同身份環境中,會具有相同的特質。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軍人,無論他是在哪裏服役,是什麽兵種,他們的行為都免不了“命令”“服從”“行動力”等要素。
隻要抓住這些要素,你就找到了與他們溝通的“點”,這就像一個通道,可以直達對方內心,尋找與對方的共同點,然後貼合,再輸入你想表達的東西,可以事半功倍。
斯拉克的語言很簡練,而且惟妙惟肖,在授課時,他的肢體動作很多,很容易就能理解。
克萊拿著小本子,不斷記錄著,並時不時與斯拉克互動,顯得很輕鬆。
但安西不一樣,他對這種課程一直是反感的,他的性格和模樣保持一致,都是那樣粗獷。
不過對此,斯拉克還是有辦法的。他會引用一些笑話,並且時不時恭維幾句德意誌軍人,這讓安西慢慢不再緊張,沒多久,就融入了這個“耍嘴皮子”的節奏。
不得不說,斯拉克還是很有本事的,在他的教導下,克萊與安西都取得了許多進步,兩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都得到了加強,最關鍵是心理上的,兩個人逐漸克服一些交流障礙。
比如克萊,他懂得了如何控製“緊張”,語言組織的邏輯能力大大加強,甚至可以針對一個問題,自己說上半個鍾頭。
而安西,他懂得了如何控製“情緒”,知道在表達自己思想時,遇見別人的“對抗”是正常現象,不必為此惱羞成怒。
這種語言訓練課,每周會上三節,隨著克萊與安西的進步,斯拉克的錢包也開始鼓起來,當然,最後埋單的是帕爾。
這個猶太富豪,根本不在乎這幾十上百的馬克,畢竟克萊和安西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相比起未來的收益,這點兒投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真的不像一個猶太人,要不是他還參加猶太教的活動,克萊都以為他的猶太人身份是“假的”。
就在克萊專心進行“修煉”的時候,一顆炸雷,卻突然在慕尼黑響起。
一場頗受矚目的審判,正在慕尼黑法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