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月烈公主下衢州
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 作者:從頭再來20190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襄隻好同意讓童氏兄弟前往泉州搬兵。她知道童氏兄弟是不願讓她受累,不願讓她冒險,郭襄心中感動,自從在天台山與童氏兄弟結識,這許多年來,童氏兄弟無數次為她衝鋒陷陣,赴湯蹈火。
童氏兄弟走後,孟鵬與仲仁達、左慕忠、郭襄等一起,每日加固城防,細心守禦,盼望能守到泉州救兵來援的一天。
奇怪的是,圍困住雙鬆關的元兵雖然人多勢眾,聲勢浩大,卻並不急著攻城。
元兵數倍於雙鬆關守軍,若強攻的話,攻破城門隻是遲早的事情,當然雙方的死傷會非常慘重。孟鵬和郭襄見元兵未拚死攻城,心中稍微寬慰。他們倆雖然都曾身經百戰,然而都是菩薩心腸,誰也不願見到那種慘烈的場麵。
孟鵬對郭襄道:“郭掌門,不知怎麽的,我孟鵬征戰一生,如今卻有些厭戰了。不管怎樣,這次起事是我最後一次征殺。這次老天若是開眼,讓中原軍馬複國有望,那我孟鵬責無旁貸,一定衝殺在前。這次若是失敗了,我孟鵬便出家為僧,再也不管紅塵中的事了!”
郭襄沉吟片刻,道:“委實說,我和你是一樣的感受。本次起事就算我們的最後一次努力了,我郭襄也算是為國衝殺了半輩子。這次若不成,我就閉關修煉了,不光是刀兵之爭不再過問,就連峨眉派的事情,我都不問了。”
孟鵬笑道:“天下刀兵的事,你不問可以,自有天下人謀之。峨眉派的事情,離開你恐怕不成!”
郭襄搖搖頭,道:“秦風陵自幼穩重,秀外慧中,遇事鎮定,將來峨眉掌門的位子,終歸是要傳給她的,何況還有四弟子穀風雪、六弟子梅風華,這些好孩子,武學資質都頗為難得。”
郭襄前兩日見圍城之兵來勢洶洶,調度間井然有序,主將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元軍剛到四城門口之時,先是安營紮寨歇息,第二日便舉營齊出,擺出了要攻城的陣勢,那時孟鵬、仲仁達等已全力戒備,準備和元軍做攻城、守城的拚殺了。
後來不知為什麽,元軍竟然偃旗息鼓,撤迴了要攻城的兵馬,改為圍困,令城裏守軍百思不得其解。
一晃十日過去了,孟鵬與郭襄等都是掐著指頭數日子,然而童氏兄弟那邊還沒有消息。按說假若秦振國接到消息後便整頓兵馬,往雙鬆關而來,那麽早該到了,或許中間出了什麽差錯。
然而事已至此,孟鵬他們隻有再等。
又等了三日,泉州那邊仍然動靜全無。雙鬆關這邊卻已有些吃不消了。原本關內的兵營軍糧倒是不少,然而那隻是給原三千軍兵準備的,現在一下子多出來這麽多人馬,哪裏還能維持多久?
孟鵬下令所有軍兵每日口糧減掉三分之一,當然也包括所有的將領。發布將令後,他對仲仁達與郭襄道:“跟二位商量一下,我們眼下應當挑選強壯精幹的軍兵,組成一個隊伍,讓這支隊伍衝殺出去,為將來光複河山保存一點實力吧!如果不衝出去,都困在城裏,城終歸是要破的......”
仲仁達憂道:“孟將軍,這些人衝得出去的概率不是很大,隻怕最後能活下來的少之又少。”
孟鵬長歎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可歎軍中出了內奸,不然的話,兩隊人馬出了雙鬆關,到了贛州、安慶,那麽形勢又大為不同,元軍也左右難顧。而今既然被困,要想為將來反元複宋保留些力量,那麽必然得衝殺出去。傷亡自然也是在所難免。”
三人正在議商,決絕難下,忽然探馬來報,有一個元軍使者,在北城門下要來求見孟將軍。
孟鵬道:“讓他進來!”
探馬領命去了。一會兒領著個蒙古人進來了,此人卻並非軍中打扮,倒像個宮中的侍衛。
郭襄見那使者頗為眼熟,不禁多瞧了就幾眼。那使者到了中軍帳,先向主將孟鵬施禮,而後又向郭襄施禮,道:“郭女俠,還記得小人嗎?”
郭襄一愣,又仔細看了看他,原來真是宮中的大內侍衛頭目傲登,當年忽必烈在世時,曾派傲登護衛最疼愛的公主月烈,後來傲登便專職保護月烈公主,是公主的心腹。
郭襄道:“原來是傲登大人,不知傲登大人怎麽到了這裏?”
傲登對郭襄甚為恭敬,低頭答道:“迴郭女俠,不光是小人到了這裏,月烈公主也來了!”
郭襄“啊”了一聲,道:“月烈......月烈何時到的?為何而來?”就連孟鵬和仲仁達都感到詫異。
要知道月烈公主乃當今大元皇帝鐵穆耳的姑姑,地位尊崇。這位公主一生傳奇,在廟堂、民間皆有不少傳說。
傲登左右看了看,欲言又止。
郭襄道:“有甚麽話,隻管說來,我和月烈公主是故交,不必避諱!”
傲登道:“是!那小人便照實說來。”
原來當日雙鬆關起事時,仲仁達的部下出了內奸魏和,仲仁達雖然平日待魏和不薄,然而人心不足,在魏和那裏,做了數年的副百戶長,仍沒有再行提拔,特別是有新提拔的百戶長,並沒有輪到他,心中便常懷怨恨。
魏和後來便暗地裏結交權貴,還真的走通了在浙江統兵大將呂師聖的路子。呂師聖讓人給他傳話,讓他安心當差,一旦有了機會,必然提攜重用他。
故此當仲仁達在雙鬆關起事時,魏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立大功的機會,便快馬加鞭趕往呂師聖處告密。
那呂師聖是原南宋投元將領呂文煥的兒子,在浙江根基深厚,統兵眾多,便指揮大軍直奔雙鬆關而來。這才有了八萬元軍圍困雙鬆關之事。
呂師聖圍住雙鬆關之後,本已做好攻城的準備,然而朝廷突然下詔,對雙鬆關隻圍不攻,等待後續朝廷旨意。
呂師聖心中詫異,卻也不敢抗旨,於是把雙鬆關圍得像鐵桶一般,卻並不攻城。
後來朝廷來了秘密欽差,帶來皇帝旨意。然而這欽差竟然是當今皇上的姑姑——月烈公主。
童氏兄弟走後,孟鵬與仲仁達、左慕忠、郭襄等一起,每日加固城防,細心守禦,盼望能守到泉州救兵來援的一天。
奇怪的是,圍困住雙鬆關的元兵雖然人多勢眾,聲勢浩大,卻並不急著攻城。
元兵數倍於雙鬆關守軍,若強攻的話,攻破城門隻是遲早的事情,當然雙方的死傷會非常慘重。孟鵬和郭襄見元兵未拚死攻城,心中稍微寬慰。他們倆雖然都曾身經百戰,然而都是菩薩心腸,誰也不願見到那種慘烈的場麵。
孟鵬對郭襄道:“郭掌門,不知怎麽的,我孟鵬征戰一生,如今卻有些厭戰了。不管怎樣,這次起事是我最後一次征殺。這次老天若是開眼,讓中原軍馬複國有望,那我孟鵬責無旁貸,一定衝殺在前。這次若是失敗了,我孟鵬便出家為僧,再也不管紅塵中的事了!”
郭襄沉吟片刻,道:“委實說,我和你是一樣的感受。本次起事就算我們的最後一次努力了,我郭襄也算是為國衝殺了半輩子。這次若不成,我就閉關修煉了,不光是刀兵之爭不再過問,就連峨眉派的事情,我都不問了。”
孟鵬笑道:“天下刀兵的事,你不問可以,自有天下人謀之。峨眉派的事情,離開你恐怕不成!”
郭襄搖搖頭,道:“秦風陵自幼穩重,秀外慧中,遇事鎮定,將來峨眉掌門的位子,終歸是要傳給她的,何況還有四弟子穀風雪、六弟子梅風華,這些好孩子,武學資質都頗為難得。”
郭襄前兩日見圍城之兵來勢洶洶,調度間井然有序,主將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元軍剛到四城門口之時,先是安營紮寨歇息,第二日便舉營齊出,擺出了要攻城的陣勢,那時孟鵬、仲仁達等已全力戒備,準備和元軍做攻城、守城的拚殺了。
後來不知為什麽,元軍竟然偃旗息鼓,撤迴了要攻城的兵馬,改為圍困,令城裏守軍百思不得其解。
一晃十日過去了,孟鵬與郭襄等都是掐著指頭數日子,然而童氏兄弟那邊還沒有消息。按說假若秦振國接到消息後便整頓兵馬,往雙鬆關而來,那麽早該到了,或許中間出了什麽差錯。
然而事已至此,孟鵬他們隻有再等。
又等了三日,泉州那邊仍然動靜全無。雙鬆關這邊卻已有些吃不消了。原本關內的兵營軍糧倒是不少,然而那隻是給原三千軍兵準備的,現在一下子多出來這麽多人馬,哪裏還能維持多久?
孟鵬下令所有軍兵每日口糧減掉三分之一,當然也包括所有的將領。發布將令後,他對仲仁達與郭襄道:“跟二位商量一下,我們眼下應當挑選強壯精幹的軍兵,組成一個隊伍,讓這支隊伍衝殺出去,為將來光複河山保存一點實力吧!如果不衝出去,都困在城裏,城終歸是要破的......”
仲仁達憂道:“孟將軍,這些人衝得出去的概率不是很大,隻怕最後能活下來的少之又少。”
孟鵬長歎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可歎軍中出了內奸,不然的話,兩隊人馬出了雙鬆關,到了贛州、安慶,那麽形勢又大為不同,元軍也左右難顧。而今既然被困,要想為將來反元複宋保留些力量,那麽必然得衝殺出去。傷亡自然也是在所難免。”
三人正在議商,決絕難下,忽然探馬來報,有一個元軍使者,在北城門下要來求見孟將軍。
孟鵬道:“讓他進來!”
探馬領命去了。一會兒領著個蒙古人進來了,此人卻並非軍中打扮,倒像個宮中的侍衛。
郭襄見那使者頗為眼熟,不禁多瞧了就幾眼。那使者到了中軍帳,先向主將孟鵬施禮,而後又向郭襄施禮,道:“郭女俠,還記得小人嗎?”
郭襄一愣,又仔細看了看他,原來真是宮中的大內侍衛頭目傲登,當年忽必烈在世時,曾派傲登護衛最疼愛的公主月烈,後來傲登便專職保護月烈公主,是公主的心腹。
郭襄道:“原來是傲登大人,不知傲登大人怎麽到了這裏?”
傲登對郭襄甚為恭敬,低頭答道:“迴郭女俠,不光是小人到了這裏,月烈公主也來了!”
郭襄“啊”了一聲,道:“月烈......月烈何時到的?為何而來?”就連孟鵬和仲仁達都感到詫異。
要知道月烈公主乃當今大元皇帝鐵穆耳的姑姑,地位尊崇。這位公主一生傳奇,在廟堂、民間皆有不少傳說。
傲登左右看了看,欲言又止。
郭襄道:“有甚麽話,隻管說來,我和月烈公主是故交,不必避諱!”
傲登道:“是!那小人便照實說來。”
原來當日雙鬆關起事時,仲仁達的部下出了內奸魏和,仲仁達雖然平日待魏和不薄,然而人心不足,在魏和那裏,做了數年的副百戶長,仍沒有再行提拔,特別是有新提拔的百戶長,並沒有輪到他,心中便常懷怨恨。
魏和後來便暗地裏結交權貴,還真的走通了在浙江統兵大將呂師聖的路子。呂師聖讓人給他傳話,讓他安心當差,一旦有了機會,必然提攜重用他。
故此當仲仁達在雙鬆關起事時,魏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立大功的機會,便快馬加鞭趕往呂師聖處告密。
那呂師聖是原南宋投元將領呂文煥的兒子,在浙江根基深厚,統兵眾多,便指揮大軍直奔雙鬆關而來。這才有了八萬元軍圍困雙鬆關之事。
呂師聖圍住雙鬆關之後,本已做好攻城的準備,然而朝廷突然下詔,對雙鬆關隻圍不攻,等待後續朝廷旨意。
呂師聖心中詫異,卻也不敢抗旨,於是把雙鬆關圍得像鐵桶一般,卻並不攻城。
後來朝廷來了秘密欽差,帶來皇帝旨意。然而這欽差竟然是當今皇上的姑姑——月烈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