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國王參與逼婚事
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 作者:從頭再來20190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襄淡然出門,隨兩位王宮中的侍衛首領前往王宮。
到了王宮之外,值守的兵丁見到二位統領,都齊齊躬身行禮,郭襄便知了,這兩位統領在宮中的地位頗高。
路上她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一直在留心自稱姓李、金的這兩位統領,見他們行事、語氣都甚為穩健,然而行走時,一個如山嶽般沉穩,另一個卻如靈猿般輕捷,便知二人武功路數不同,然而都是難以應付的對手,隻怕武功都不在厲雲天、青龍這些中原大幫的幫主之下。
進了王宮,穿過後花園,二人領著郭襄直往後殿而去。
郭襄一邊走,一邊暗記著宮中各建築的位置,思忖著待會兒如果情況不好,自己要從哪裏突圍為妙。
行到了一座高大宮殿門口,郭襄見殿門上三個大字“慶福殿”,二位統領便停下了腳步,讓郭襄在門前候著,自己進去稟報。
不多時,從裏麵出來一個宦官,把郭襄領了進去。
慶福殿裏的構造裝飾,與大都的元皇宮倒是有幾分相似,隻是沒有大都的皇宮那麽豪華,看來也是因為高麗是大元的藩屬國的緣故,還是有些效仿宗主國的。
郭襄見大殿中央,負手站著一個身著王服的年輕人,那王服與大元朝廷中的郡王服飾相仿,因高麗國從現任君王忠烈王開始,不再稱皇帝的“宗”等製號,而是用“王”號。相當於是主動向大元稱臣。
此人正是忠烈王,年紀看起來在三旬左右。
李、金二侍衛統領正分立在忠烈王的身後,見郭襄沒有主動跪拜,便喝令郭襄跪倒。
郭襄隻是躬身向忠烈王行禮,並不下跪。當年在大都見到蒙古皇帝忽必烈時,她都沒有下跪,此時又如何肯跪?
兩位統領正要上前用強,忠烈王卻擺了擺手,道:“他是中原人氏,並非我高麗臣民,免了吧!”
郭襄一愣,這位高麗王對自己怎麽這麽清楚,當真是匪夷所思。
忠烈王此刻卻心潮起伏,盯著郭襄看了片刻,忽然道:“是你接了崔府小姐的繡球?”
郭襄心中發毛,她被這個大麻煩已經折騰得夠頭疼了,沒想到高麗王也問自己這個,隻好點頭道:“是,是我!”
忠烈王瞪了她一眼,道:“既然接了繡球,為何又不認賬了?”
郭襄耳根微紅。眼前若不是高麗國王,她早已一甩袖走了,她實在不願提起這件尷尬之事。
然而眼前麵對的,畢竟是高麗一國之主,她還是明白此刻不能耍任性脾氣的。
她心中尷尬,其實忠烈王也不比她好受多少。
忠烈王原本與兵馬大元帥崔恩太的女兒崔蘭香青梅竹馬,兩情相悅。雖然忠烈王比崔蘭香大了好幾歲,然而兩個人非常融洽,感情非常好。忠烈王尚未成年時,便答應崔蘭香今後一定要娶她做太子妃。
誰知等他長大後,一切都改變了。他的父親元宗和大元皇帝忽必烈定下誓約,今後的高麗太子,必須要娶大元的公主為妻,大元的公主將來也就是高麗的王後。
忠烈王的心雖然未變,他一直深愛崔蘭香小姐,可是他改變不了父皇和大元皇帝的誓約。在國家政治麵前,即便是太子,也是那樣的渺小無力。
忠烈王按照父皇的安排,娶了大元公主忽都迷失為王後。忠烈王的內心是很痛苦的,然而更多的是無奈。
崔恩太和女兒崔蘭香也很無奈。崔恩太作為高麗王朝多年的重臣,自然知道以國事為重。
崔蘭香原本是一個活潑單純的少女,不像他父親和忠烈王這兩個男人內心考慮得那麽多,故此她受到的打擊最大。自此沉默寡言,足不出閨房,也不許爹娘給她提親。
隻是數年後,她不願讓父母過於傷心,才同意嫁人,隻是她提出要自己拋繡球選夫婿。
沒人敢阻攔她,包括忠烈王。忠烈王對她深懷愧疚,因此聽說她要拋繡球招親後,內心很痛苦,卻還是希望她能選到個如意郎君。
崔蘭香拋彩球這兩天,忠烈王一直在暗中關注著,他心裏也有打算,若崔蘭香選到個如意郎君,哪怕是個平民百姓,隻要多少有點能力,他都會暗中接見他,提攜他,把一個縣郡交給他。以彌補對崔蘭香小姐的愧疚之情。
誰知下午他接到崔府傳來的消息,那接了繡球的餘公子竟然不願意娶小姐,要毀約離開,崔府現在亂了套,崔老爺已經派二十名兵丁把餘公子看管起來了。
各位重臣家裏都有國王的眼線,這是必然的。忠烈王聽了以後,氣不打一處來,當時就想派宮中侍衛去把那人殺了,但又怕事情有迴旋餘地,如貿然把那姓餘的處死,將來小姐怨恨下來,豈不是更添愧疚?
他就派兩位心腹——王宮中他最器重的兩位侍衛統領,守候在崔府外,那人隻要出了崔府,他便要當麵問個清楚。若那人真的是接繡球在前,反悔不認賬在後,他便毫不猶豫就下令把此人處死。
不,要五馬分屍!
現在忠烈王瞪著郭襄,就等著她一句話。接了彩球,那麽娶還是不娶?
郭襄隻好道:“大王,我並非是接彩球後反悔了,隻因家中還有高堂老母,我要稟明母親,才能娶親,這是我們中原的規矩。”
這話說得倒也合情合理,忠烈王雖然一肚子氣,可也挑不出多少刺來,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便又道:“既如此,那我派兩百名兵丁,隨你前去。你稟明了母親以後,便迴來完婚。”
他盯著郭襄,又加了一句:“你若有誠意,便痛痛快快迴來完婚,一切嫁娶物品,由本王來恩賜,本王還會將一個縣郡交由你管理。你若稟明母親後,還推三阻四,那本王便讓兵丁就地將你滿門抄斬!然後我再向大元皇帝解釋!”
郭襄這下可難為情透了。按說她在世上已無至親,“滿門抄斬”對她並不適用。然而她還有一大眾徒弟、門人、朋友。
雖說這忠烈王的兩百名兵丁到了峨眉山,並不夠峨眉派塞牙縫的,然而高麗國起碼還有十萬大軍,要滅了峨眉派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到了王宮之外,值守的兵丁見到二位統領,都齊齊躬身行禮,郭襄便知了,這兩位統領在宮中的地位頗高。
路上她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一直在留心自稱姓李、金的這兩位統領,見他們行事、語氣都甚為穩健,然而行走時,一個如山嶽般沉穩,另一個卻如靈猿般輕捷,便知二人武功路數不同,然而都是難以應付的對手,隻怕武功都不在厲雲天、青龍這些中原大幫的幫主之下。
進了王宮,穿過後花園,二人領著郭襄直往後殿而去。
郭襄一邊走,一邊暗記著宮中各建築的位置,思忖著待會兒如果情況不好,自己要從哪裏突圍為妙。
行到了一座高大宮殿門口,郭襄見殿門上三個大字“慶福殿”,二位統領便停下了腳步,讓郭襄在門前候著,自己進去稟報。
不多時,從裏麵出來一個宦官,把郭襄領了進去。
慶福殿裏的構造裝飾,與大都的元皇宮倒是有幾分相似,隻是沒有大都的皇宮那麽豪華,看來也是因為高麗是大元的藩屬國的緣故,還是有些效仿宗主國的。
郭襄見大殿中央,負手站著一個身著王服的年輕人,那王服與大元朝廷中的郡王服飾相仿,因高麗國從現任君王忠烈王開始,不再稱皇帝的“宗”等製號,而是用“王”號。相當於是主動向大元稱臣。
此人正是忠烈王,年紀看起來在三旬左右。
李、金二侍衛統領正分立在忠烈王的身後,見郭襄沒有主動跪拜,便喝令郭襄跪倒。
郭襄隻是躬身向忠烈王行禮,並不下跪。當年在大都見到蒙古皇帝忽必烈時,她都沒有下跪,此時又如何肯跪?
兩位統領正要上前用強,忠烈王卻擺了擺手,道:“他是中原人氏,並非我高麗臣民,免了吧!”
郭襄一愣,這位高麗王對自己怎麽這麽清楚,當真是匪夷所思。
忠烈王此刻卻心潮起伏,盯著郭襄看了片刻,忽然道:“是你接了崔府小姐的繡球?”
郭襄心中發毛,她被這個大麻煩已經折騰得夠頭疼了,沒想到高麗王也問自己這個,隻好點頭道:“是,是我!”
忠烈王瞪了她一眼,道:“既然接了繡球,為何又不認賬了?”
郭襄耳根微紅。眼前若不是高麗國王,她早已一甩袖走了,她實在不願提起這件尷尬之事。
然而眼前麵對的,畢竟是高麗一國之主,她還是明白此刻不能耍任性脾氣的。
她心中尷尬,其實忠烈王也不比她好受多少。
忠烈王原本與兵馬大元帥崔恩太的女兒崔蘭香青梅竹馬,兩情相悅。雖然忠烈王比崔蘭香大了好幾歲,然而兩個人非常融洽,感情非常好。忠烈王尚未成年時,便答應崔蘭香今後一定要娶她做太子妃。
誰知等他長大後,一切都改變了。他的父親元宗和大元皇帝忽必烈定下誓約,今後的高麗太子,必須要娶大元的公主為妻,大元的公主將來也就是高麗的王後。
忠烈王的心雖然未變,他一直深愛崔蘭香小姐,可是他改變不了父皇和大元皇帝的誓約。在國家政治麵前,即便是太子,也是那樣的渺小無力。
忠烈王按照父皇的安排,娶了大元公主忽都迷失為王後。忠烈王的內心是很痛苦的,然而更多的是無奈。
崔恩太和女兒崔蘭香也很無奈。崔恩太作為高麗王朝多年的重臣,自然知道以國事為重。
崔蘭香原本是一個活潑單純的少女,不像他父親和忠烈王這兩個男人內心考慮得那麽多,故此她受到的打擊最大。自此沉默寡言,足不出閨房,也不許爹娘給她提親。
隻是數年後,她不願讓父母過於傷心,才同意嫁人,隻是她提出要自己拋繡球選夫婿。
沒人敢阻攔她,包括忠烈王。忠烈王對她深懷愧疚,因此聽說她要拋繡球招親後,內心很痛苦,卻還是希望她能選到個如意郎君。
崔蘭香拋彩球這兩天,忠烈王一直在暗中關注著,他心裏也有打算,若崔蘭香選到個如意郎君,哪怕是個平民百姓,隻要多少有點能力,他都會暗中接見他,提攜他,把一個縣郡交給他。以彌補對崔蘭香小姐的愧疚之情。
誰知下午他接到崔府傳來的消息,那接了繡球的餘公子竟然不願意娶小姐,要毀約離開,崔府現在亂了套,崔老爺已經派二十名兵丁把餘公子看管起來了。
各位重臣家裏都有國王的眼線,這是必然的。忠烈王聽了以後,氣不打一處來,當時就想派宮中侍衛去把那人殺了,但又怕事情有迴旋餘地,如貿然把那姓餘的處死,將來小姐怨恨下來,豈不是更添愧疚?
他就派兩位心腹——王宮中他最器重的兩位侍衛統領,守候在崔府外,那人隻要出了崔府,他便要當麵問個清楚。若那人真的是接繡球在前,反悔不認賬在後,他便毫不猶豫就下令把此人處死。
不,要五馬分屍!
現在忠烈王瞪著郭襄,就等著她一句話。接了彩球,那麽娶還是不娶?
郭襄隻好道:“大王,我並非是接彩球後反悔了,隻因家中還有高堂老母,我要稟明母親,才能娶親,這是我們中原的規矩。”
這話說得倒也合情合理,忠烈王雖然一肚子氣,可也挑不出多少刺來,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便又道:“既如此,那我派兩百名兵丁,隨你前去。你稟明了母親以後,便迴來完婚。”
他盯著郭襄,又加了一句:“你若有誠意,便痛痛快快迴來完婚,一切嫁娶物品,由本王來恩賜,本王還會將一個縣郡交由你管理。你若稟明母親後,還推三阻四,那本王便讓兵丁就地將你滿門抄斬!然後我再向大元皇帝解釋!”
郭襄這下可難為情透了。按說她在世上已無至親,“滿門抄斬”對她並不適用。然而她還有一大眾徒弟、門人、朋友。
雖說這忠烈王的兩百名兵丁到了峨眉山,並不夠峨眉派塞牙縫的,然而高麗國起碼還有十萬大軍,要滅了峨眉派那還不是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