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真凰假鳳其奈何
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 作者:從頭再來20190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襄等三人離開長白山以後,從慈悲嶺進入了高麗。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江本、百損道人等人會把孟鵬和格根兩位將軍帶到哪裏,此番進入高麗,無異於盲人瞎馬,便隻好披星戴月前往高麗的都城開京而來。
好容易到了開京,一時找不到倭國人所在是哪裏,便隻好到開京的大街上去碰運氣。
問了幾個街上的行人,都說不知道,走著走著便來到了朝陽大街。這是高麗都城裏最繁華的地方,王公貴族都住在這一帶,三人便走到了崔蘭香小姐的繡球台這裏。
拋繡球招親在高麗是常有之事,在中原卻甚為少見,中原文化千百年來受儒家思想影響,女子不宜拋頭露麵,又怎麽敢站到拋繡球的台上?隻是在少數的邊境之地,才會有這樣的習俗。
童威剛也沒見過,他最好熱鬧,見繡球台上披紅戴綠,布置得又華麗又雅致,便湊上前去看。秦老四自然是緊跟著師父,也走了上去。
郭襄左右看看,卻心下犯嘀咕,為啥兩邊挨挨擠擠站著這麽多人,卻遠遠地躲開,都不敢往高台旁湊呢?難道其中有詐?
然而看著高台上華麗美觀的布置,實在不像是兇險之地,她便喊了一聲:“童大哥,慢著。”想先把童威剛叫迴,不要湊上去,看看什麽情況再說。
童威剛自顧昂著頭看那台上紅紅綠綠的彩球,沒注意到她這一聲喊,然而台上的崔蘭香卻聽到了。
崔蘭香這繡球台搭起來兩天了,見台下人來得挺多,密密麻麻一片,可沒有一個敢來靠近的。她也明白這開京城裏的人,有幾個不知道兵馬大帥崔府家的小姐原是忠烈王的未婚妻?開京城裏的人是沒膽子來接繡球的了。
然而崔蘭香的確對男女情愛已經不在乎了,隻是爹娘催得緊,不好意思再呆在閨中了。既然忠烈王已經娶了蒙古公主為皇後,她心灰意冷之下,隻想隨便把繡球拋給能看得上眼的男子就算了,她便寄希望於能有些外地人敢靠近高台,來接她的繡球。
然而她就是這麽不走運,不知怎麽的,這兩天連不上開京城的外地人都稀少,隻陸續有幾個男人敢靠近高台,卻都看不上眼,不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兒,便是長得歪瓜裂棗,她始終沒敢把繡球拋出手!
郭襄喊童威剛的時候,崔蘭香便定睛去看“他”。
從長白山出發的時候,郭襄心裏思忖,這次到高麗,己方隻有三人,童威剛隻能算是江湖上普通的一二流高手,秦老四更不用提。而敵人中高手眾多,委實是兇險異常。
郭襄和百損道人是老對手了,和伊藤也交過手,因此必須要易容前往,不然隻怕在高麗活不過三天。
郭襄想了想,便易容成了峨眉酒樓餘四的模樣。餘四不是江湖中人,不會有人認識他。
餘四雖然不是江湖中人,身上沒那股子英豪之氣,但餘四的長相還是不錯的,算得上眉清目秀,年齡剛過三旬,整體還算是較精神的一個小夥兒。放到高麗就更顯得出色些了。
崔蘭香瞧著“餘四”,心中忽然有些緊張。以前她的心在忠烈王身上的時候,看別的男子都是一個樣,絕不會有心動的感覺。然而她現在對忠烈王死心了,再看看餘四,突然覺得很順眼,心裏道:“能有這樣的一個男子相伴,倒也不是十分討厭!”
何止是“不十分討厭”,她心裏甚至有些心跳加快,因為對比上她這兩天看到的那些老頭兒、歪瓜裂棗的男人,餘四甚至可以算上俊俏小生了。
於是就在郭襄朝童威剛走過來,想要和他低語幾句的時候,崔蘭香手中的繡球“出手”了!
隻見那繡球劃過一道美美的弧線,直往郭襄身上拋落下來。郭襄是什麽人?怎麽會讓這繡球砸到呢?她本能地伸手一抄,把繡球接在了手中。
這時街邊密密麻麻的人群一陣叫好,郭襄聽這麽多人喝彩,立時蒙了,心道:這也不是什麽犀利暗器吧?也不是絕頂高手所發,這麽容易接到,這些人拍什麽掌,喝什麽彩呢?
這時崔府的丫環上來四五個,圍著郭襄道喜,道:“原來彩頭中在這位公子身上,你可真是幸運!快跟我們進府去罷。”
郭襄一聽,是什麽“彩頭”,以為是像中原時鬧元宵答燈謎一樣,中了彩頭就會領到什麽獎賞,獎品有折扇、玉器什麽的。
她初次來到高麗,對這裏的人情風俗都不了解,見大家都笑嘻嘻的,也不願拂了小姐丫環們的美意,那就去領個賞物再出來吧。
郭襄便跟童威剛二人交代,讓二人在外麵等她,她進去一下就出來,還對童威剛保證,如果領了什麽玉佩等有趣之物,就送給他。
崔蘭香小姐畢竟有些不好意思,已經低著頭先跑進府去了,這四五個丫環便簇擁著郭襄,進了富麗堂皇的崔府。
丫環們把郭襄帶進後院的會客廳中,郭襄仔細打量這座府第,還真不像尋常的官員或者富商之府,處處透露著華貴大氣。
郭襄便問一個丫環:“這位姐姐,我的獎賞呢?怎麽還沒到來?”
那個丫環一愣,隨即笑道:“貴人不要著急,小姐此時害羞不好意思出來,馬上老爺、夫人就到了。”
郭襄一怔,心道,怎麽領個彩頭獎賞還要老爺親自來發?不過自己畢竟是易容成餘四的模樣,那小姐在男子麵前害羞也是正常的。
不多時老爺崔恩太和夫人也含笑前來,那崔恩太肩寬體闊,他曾是高麗的兵馬大元帥,自然有一番不怒自威的氣度。
崔恩太原本對女兒拋繡球招親是不樂意的,然而女兒自己選好了夫婿,他也隻好順著女兒的意,等進得廳來,見這位小夥一表人才,精神抖擻,心中便欣慰了許多,便滿麵春風地坐下,對郭襄的家世問長問短。
郭襄莫名其妙,但也隻得陪他交談,隻是所說出的家世,都是按照老朋友餘四的說了。她見領彩頭獎賞的章節這麽繁瑣,心中開始後悔不該進這府來。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江本、百損道人等人會把孟鵬和格根兩位將軍帶到哪裏,此番進入高麗,無異於盲人瞎馬,便隻好披星戴月前往高麗的都城開京而來。
好容易到了開京,一時找不到倭國人所在是哪裏,便隻好到開京的大街上去碰運氣。
問了幾個街上的行人,都說不知道,走著走著便來到了朝陽大街。這是高麗都城裏最繁華的地方,王公貴族都住在這一帶,三人便走到了崔蘭香小姐的繡球台這裏。
拋繡球招親在高麗是常有之事,在中原卻甚為少見,中原文化千百年來受儒家思想影響,女子不宜拋頭露麵,又怎麽敢站到拋繡球的台上?隻是在少數的邊境之地,才會有這樣的習俗。
童威剛也沒見過,他最好熱鬧,見繡球台上披紅戴綠,布置得又華麗又雅致,便湊上前去看。秦老四自然是緊跟著師父,也走了上去。
郭襄左右看看,卻心下犯嘀咕,為啥兩邊挨挨擠擠站著這麽多人,卻遠遠地躲開,都不敢往高台旁湊呢?難道其中有詐?
然而看著高台上華麗美觀的布置,實在不像是兇險之地,她便喊了一聲:“童大哥,慢著。”想先把童威剛叫迴,不要湊上去,看看什麽情況再說。
童威剛自顧昂著頭看那台上紅紅綠綠的彩球,沒注意到她這一聲喊,然而台上的崔蘭香卻聽到了。
崔蘭香這繡球台搭起來兩天了,見台下人來得挺多,密密麻麻一片,可沒有一個敢來靠近的。她也明白這開京城裏的人,有幾個不知道兵馬大帥崔府家的小姐原是忠烈王的未婚妻?開京城裏的人是沒膽子來接繡球的了。
然而崔蘭香的確對男女情愛已經不在乎了,隻是爹娘催得緊,不好意思再呆在閨中了。既然忠烈王已經娶了蒙古公主為皇後,她心灰意冷之下,隻想隨便把繡球拋給能看得上眼的男子就算了,她便寄希望於能有些外地人敢靠近高台,來接她的繡球。
然而她就是這麽不走運,不知怎麽的,這兩天連不上開京城的外地人都稀少,隻陸續有幾個男人敢靠近高台,卻都看不上眼,不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兒,便是長得歪瓜裂棗,她始終沒敢把繡球拋出手!
郭襄喊童威剛的時候,崔蘭香便定睛去看“他”。
從長白山出發的時候,郭襄心裏思忖,這次到高麗,己方隻有三人,童威剛隻能算是江湖上普通的一二流高手,秦老四更不用提。而敵人中高手眾多,委實是兇險異常。
郭襄和百損道人是老對手了,和伊藤也交過手,因此必須要易容前往,不然隻怕在高麗活不過三天。
郭襄想了想,便易容成了峨眉酒樓餘四的模樣。餘四不是江湖中人,不會有人認識他。
餘四雖然不是江湖中人,身上沒那股子英豪之氣,但餘四的長相還是不錯的,算得上眉清目秀,年齡剛過三旬,整體還算是較精神的一個小夥兒。放到高麗就更顯得出色些了。
崔蘭香瞧著“餘四”,心中忽然有些緊張。以前她的心在忠烈王身上的時候,看別的男子都是一個樣,絕不會有心動的感覺。然而她現在對忠烈王死心了,再看看餘四,突然覺得很順眼,心裏道:“能有這樣的一個男子相伴,倒也不是十分討厭!”
何止是“不十分討厭”,她心裏甚至有些心跳加快,因為對比上她這兩天看到的那些老頭兒、歪瓜裂棗的男人,餘四甚至可以算上俊俏小生了。
於是就在郭襄朝童威剛走過來,想要和他低語幾句的時候,崔蘭香手中的繡球“出手”了!
隻見那繡球劃過一道美美的弧線,直往郭襄身上拋落下來。郭襄是什麽人?怎麽會讓這繡球砸到呢?她本能地伸手一抄,把繡球接在了手中。
這時街邊密密麻麻的人群一陣叫好,郭襄聽這麽多人喝彩,立時蒙了,心道:這也不是什麽犀利暗器吧?也不是絕頂高手所發,這麽容易接到,這些人拍什麽掌,喝什麽彩呢?
這時崔府的丫環上來四五個,圍著郭襄道喜,道:“原來彩頭中在這位公子身上,你可真是幸運!快跟我們進府去罷。”
郭襄一聽,是什麽“彩頭”,以為是像中原時鬧元宵答燈謎一樣,中了彩頭就會領到什麽獎賞,獎品有折扇、玉器什麽的。
她初次來到高麗,對這裏的人情風俗都不了解,見大家都笑嘻嘻的,也不願拂了小姐丫環們的美意,那就去領個賞物再出來吧。
郭襄便跟童威剛二人交代,讓二人在外麵等她,她進去一下就出來,還對童威剛保證,如果領了什麽玉佩等有趣之物,就送給他。
崔蘭香小姐畢竟有些不好意思,已經低著頭先跑進府去了,這四五個丫環便簇擁著郭襄,進了富麗堂皇的崔府。
丫環們把郭襄帶進後院的會客廳中,郭襄仔細打量這座府第,還真不像尋常的官員或者富商之府,處處透露著華貴大氣。
郭襄便問一個丫環:“這位姐姐,我的獎賞呢?怎麽還沒到來?”
那個丫環一愣,隨即笑道:“貴人不要著急,小姐此時害羞不好意思出來,馬上老爺、夫人就到了。”
郭襄一怔,心道,怎麽領個彩頭獎賞還要老爺親自來發?不過自己畢竟是易容成餘四的模樣,那小姐在男子麵前害羞也是正常的。
不多時老爺崔恩太和夫人也含笑前來,那崔恩太肩寬體闊,他曾是高麗的兵馬大元帥,自然有一番不怒自威的氣度。
崔恩太原本對女兒拋繡球招親是不樂意的,然而女兒自己選好了夫婿,他也隻好順著女兒的意,等進得廳來,見這位小夥一表人才,精神抖擻,心中便欣慰了許多,便滿麵春風地坐下,對郭襄的家世問長問短。
郭襄莫名其妙,但也隻得陪他交談,隻是所說出的家世,都是按照老朋友餘四的說了。她見領彩頭獎賞的章節這麽繁瑣,心中開始後悔不該進這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