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良師亦要覓佳徒
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 作者:從頭再來20190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峨嵋酒樓裏,餘四掌櫃正在裏裏外外地指揮。
按說他隻是酒樓裏管賬的,叫好聽點是賬房先生,然而店裏不論是掌櫃,還是跑堂的,都恭恭敬敬地聽他的安排。
餘四剛在廳堂裏訓完二傻童威猛和四傻大頭怪,兩人傳個菜都不利索,叫客人等焦急了,到餘四麵前抱怨。
餘四背著手,一臉怒容對童威猛和大頭怪道:“能不能幹?不能幹滾蛋?”
大頭怪新來乍到,大氣不敢出,連聲答應一定要改,一定要改!
童威猛仗著是峨嵋酒樓的老資格,嘟囔了兩句道:“我不就是剛才和四傻聊天,晚了片刻嗎?訓得我跟孫子似的......”
餘四眼一翻道:“還不服是吧?好,那我今天就跟郭公子說,童威猛覺得被訓委屈了,不想幹了!”
聽說要告訴郭襄,童威猛馬上賠下笑臉道:“餘四哥,幹啥呢?我不委屈,不委屈!能受到您的教導,我三生有幸。千萬不要跟郭公子說!”
餘四瞅瞅他,道:“好,那我替你隱瞞一次。老規矩別忘了哦!”
童威猛繼續賠笑道:“不忘,決不能忘。晚上燙好了我給您送過去!”
原來他們約定好,童威猛每犯一次錯,要想讓餘四幫他隱瞞,不告訴郭公子,那必須得從他的工錢裏出一壺酒,燙好了給晚上給餘四送過去。
所有廚子、跑堂的見掌櫃的弟弟童威猛都被這麽收拾了,嚇得更不敢犯錯了。峨嵋酒樓口碑更加好,生意興隆!
掌櫃的童威剛在一旁偷偷苦笑,心想連我都經常被收拾。也難怪,誰叫我們動不動就被郭公子令出去辦事,峨嵋酒樓實際就是餘四裏裏外外打理的呢!
郭襄手牽著林風秀,緩步進入酒樓中,見裏麵井然有序,生意興隆,心裏也很高興。
童威剛和大頭怪見郭襄來了,忙爭著來給郭公子沏茶,童威剛也來守在一邊陪郭公子說話。
隻有彭三還本分些,在兢兢業業地做他的店小二,是一個合格的“跑堂的”。
郭襄道:“你們都去忙吧,童威剛留在這裏好了,我找他有事。”說著取出一封信來,交給童威剛道:“你也曾是讀書人,你先看看。”
童威剛看了一遍道:“恭喜郭公子!你想開派收徒?”
郭襄搖頭道:“開派我暫時還不想,等華山論劍以後吧!我想先收幾個女徒弟,但是武學資質好的孩子,並不那麽容易求得。我想讓孟知府派幾個差役,幫我出幾份告示。”
童威剛點頭道:“是啊,古人說‘千金易得,良師難求’,可武林中的人都知道,要找到資質佳的好徒弟,比找好師父更難!以盟主的絕世武功,多調教幾個好徒弟出來,也是武林之福!隻是我看你的信中,隻打算收普通百姓、窮苦人家的孩子啊?”
郭襄道:“那是自然!窮苦百姓家的孩子吃得苦,有出息。富家子弟多紈絝。”
童威剛道:“隻是你現在不同往日了,峨眉山附近,包括整個嘉州府,誰不知道鼎鼎大名的郭女俠?那富人中也有好的。我覺得你不要單獨注明隻要窮苦百姓家的孩子,隻是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對富人家的孩子嚴格一些好了。”
郭襄點點頭,讓童威剛取了筆墨來,修改了一下,然後遞給童威剛道:“你這便去送到孟知府的府衙中。”
童威剛便趕忙去了。孟知府自從上次,郭襄幫他破了峨眉山茶園的鬧鬼案件,又幫他鏟除了惡吏劉通判,對郭襄是尊敬有加。見了信自然不敢怠慢。
第二天,整個嘉州府的百姓便都知道峨眉山郭女俠要收女徒了。值此亂世,兵荒馬亂的,老百姓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覺,現在聽說威名赫赫的郭女俠要收徒弟,很多人家便想把孩子送來峨眉山學武,隻是擔心挑選不上。
因為郭襄體諒窮人家的孩子家境不好,在家裏還可做很多家務勞力,若把孩子送去習武,還耽誤了做活,便規定,若被挑選得中的,每個月山上還會派人送五兩銀子,為徒弟補貼家用。
天下竟然還有這樣好的事情!收徒弟,不收學費,還倒貼家用。窮人家的孩子就免去了很多後顧之憂。因此送女娃兒前來拜師的絡繹不絕。
這麽一挑,還真挑出好幾個武學的好苗子,有十來個女娃兒頭腦聰慧、腰肢協調、領悟力特別強。
郭襄特意挑了一段“越女劍法”的心訣念給她們聽,過了一會兒再考考她們,有個叫雪兒的孩子,居然能記得住十之八九;郭襄揀了其中兩句讓她說說,這孩子自然還不懂劍法,可是她根據自己的生活理解,所表達的意思,卻與劍法的本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郭襄立即眉開眼笑,見雪兒那孩子雖然衣衫破舊,卻幹幹淨淨的,兩隻大眼睛烏溜溜地圓,渾身上下都透露著那股靈動之氣,便從心底愛煞了這個娃兒。
最終郭襄確定新收了八名新徒弟,以“風”字為輩,給她們改了名字。那個雪兒姓穀,原叫穀雪兒,郭襄為她改叫穀風雪,那雪兒歡天喜地地領了新名字。
那秦風陵年紀雖不是最大,入門卻是最早,因此自然便是大師姐。她生性機敏而又端莊,做事穩重,師父教習武功以後,往往讓她監督練習,她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即便是十二三歲的新弟子,也都對她甚是心服。
郭襄又請了餘四的母親,到金頂上來照顧這些女徒弟的起居。餘四的母親當年成婚早,其實年紀並不很大,隻在四十多歲。餘四幼年時父親便去世了,因此餘母寡居,便也樂得來與這些粉雕玉琢般的女娃兒們作伴。
郭襄便這樣白日教習這些徒弟們武功,晚上自己譜寫“峨眉劍法”的詳細紀錄。為峨眉的開山立派做準備。
開創峨眉派,是她久在心頭的夙願,若不是即將要赴華山之約,她早已把這件大事做成了。她決定等華山論劍迴來,她便立即操辦此事。
按說他隻是酒樓裏管賬的,叫好聽點是賬房先生,然而店裏不論是掌櫃,還是跑堂的,都恭恭敬敬地聽他的安排。
餘四剛在廳堂裏訓完二傻童威猛和四傻大頭怪,兩人傳個菜都不利索,叫客人等焦急了,到餘四麵前抱怨。
餘四背著手,一臉怒容對童威猛和大頭怪道:“能不能幹?不能幹滾蛋?”
大頭怪新來乍到,大氣不敢出,連聲答應一定要改,一定要改!
童威猛仗著是峨嵋酒樓的老資格,嘟囔了兩句道:“我不就是剛才和四傻聊天,晚了片刻嗎?訓得我跟孫子似的......”
餘四眼一翻道:“還不服是吧?好,那我今天就跟郭公子說,童威猛覺得被訓委屈了,不想幹了!”
聽說要告訴郭襄,童威猛馬上賠下笑臉道:“餘四哥,幹啥呢?我不委屈,不委屈!能受到您的教導,我三生有幸。千萬不要跟郭公子說!”
餘四瞅瞅他,道:“好,那我替你隱瞞一次。老規矩別忘了哦!”
童威猛繼續賠笑道:“不忘,決不能忘。晚上燙好了我給您送過去!”
原來他們約定好,童威猛每犯一次錯,要想讓餘四幫他隱瞞,不告訴郭公子,那必須得從他的工錢裏出一壺酒,燙好了給晚上給餘四送過去。
所有廚子、跑堂的見掌櫃的弟弟童威猛都被這麽收拾了,嚇得更不敢犯錯了。峨嵋酒樓口碑更加好,生意興隆!
掌櫃的童威剛在一旁偷偷苦笑,心想連我都經常被收拾。也難怪,誰叫我們動不動就被郭公子令出去辦事,峨嵋酒樓實際就是餘四裏裏外外打理的呢!
郭襄手牽著林風秀,緩步進入酒樓中,見裏麵井然有序,生意興隆,心裏也很高興。
童威剛和大頭怪見郭襄來了,忙爭著來給郭公子沏茶,童威剛也來守在一邊陪郭公子說話。
隻有彭三還本分些,在兢兢業業地做他的店小二,是一個合格的“跑堂的”。
郭襄道:“你們都去忙吧,童威剛留在這裏好了,我找他有事。”說著取出一封信來,交給童威剛道:“你也曾是讀書人,你先看看。”
童威剛看了一遍道:“恭喜郭公子!你想開派收徒?”
郭襄搖頭道:“開派我暫時還不想,等華山論劍以後吧!我想先收幾個女徒弟,但是武學資質好的孩子,並不那麽容易求得。我想讓孟知府派幾個差役,幫我出幾份告示。”
童威剛點頭道:“是啊,古人說‘千金易得,良師難求’,可武林中的人都知道,要找到資質佳的好徒弟,比找好師父更難!以盟主的絕世武功,多調教幾個好徒弟出來,也是武林之福!隻是我看你的信中,隻打算收普通百姓、窮苦人家的孩子啊?”
郭襄道:“那是自然!窮苦百姓家的孩子吃得苦,有出息。富家子弟多紈絝。”
童威剛道:“隻是你現在不同往日了,峨眉山附近,包括整個嘉州府,誰不知道鼎鼎大名的郭女俠?那富人中也有好的。我覺得你不要單獨注明隻要窮苦百姓家的孩子,隻是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對富人家的孩子嚴格一些好了。”
郭襄點點頭,讓童威剛取了筆墨來,修改了一下,然後遞給童威剛道:“你這便去送到孟知府的府衙中。”
童威剛便趕忙去了。孟知府自從上次,郭襄幫他破了峨眉山茶園的鬧鬼案件,又幫他鏟除了惡吏劉通判,對郭襄是尊敬有加。見了信自然不敢怠慢。
第二天,整個嘉州府的百姓便都知道峨眉山郭女俠要收女徒了。值此亂世,兵荒馬亂的,老百姓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覺,現在聽說威名赫赫的郭女俠要收徒弟,很多人家便想把孩子送來峨眉山學武,隻是擔心挑選不上。
因為郭襄體諒窮人家的孩子家境不好,在家裏還可做很多家務勞力,若把孩子送去習武,還耽誤了做活,便規定,若被挑選得中的,每個月山上還會派人送五兩銀子,為徒弟補貼家用。
天下竟然還有這樣好的事情!收徒弟,不收學費,還倒貼家用。窮人家的孩子就免去了很多後顧之憂。因此送女娃兒前來拜師的絡繹不絕。
這麽一挑,還真挑出好幾個武學的好苗子,有十來個女娃兒頭腦聰慧、腰肢協調、領悟力特別強。
郭襄特意挑了一段“越女劍法”的心訣念給她們聽,過了一會兒再考考她們,有個叫雪兒的孩子,居然能記得住十之八九;郭襄揀了其中兩句讓她說說,這孩子自然還不懂劍法,可是她根據自己的生活理解,所表達的意思,卻與劍法的本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郭襄立即眉開眼笑,見雪兒那孩子雖然衣衫破舊,卻幹幹淨淨的,兩隻大眼睛烏溜溜地圓,渾身上下都透露著那股靈動之氣,便從心底愛煞了這個娃兒。
最終郭襄確定新收了八名新徒弟,以“風”字為輩,給她們改了名字。那個雪兒姓穀,原叫穀雪兒,郭襄為她改叫穀風雪,那雪兒歡天喜地地領了新名字。
那秦風陵年紀雖不是最大,入門卻是最早,因此自然便是大師姐。她生性機敏而又端莊,做事穩重,師父教習武功以後,往往讓她監督練習,她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即便是十二三歲的新弟子,也都對她甚是心服。
郭襄又請了餘四的母親,到金頂上來照顧這些女徒弟的起居。餘四的母親當年成婚早,其實年紀並不很大,隻在四十多歲。餘四幼年時父親便去世了,因此餘母寡居,便也樂得來與這些粉雕玉琢般的女娃兒們作伴。
郭襄便這樣白日教習這些徒弟們武功,晚上自己譜寫“峨眉劍法”的詳細紀錄。為峨眉的開山立派做準備。
開創峨眉派,是她久在心頭的夙願,若不是即將要赴華山之約,她早已把這件大事做成了。她決定等華山論劍迴來,她便立即操辦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