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當年少年已不見
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 作者:從頭再來20190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賀老爺子帶人細細搜尋了霸刀的房間和千秋堂的其他各處,倒是收獲不小。連忙和段孝廉一起拿來給郭襄看。
郭襄正在和南震天談下一步的行動。南震天道:“霸刀的危害性實在太大,這人的武功太高,又仇視中原,死心塌地地做蒙元的走狗!”
郭襄道:“老爺子和霸刀方才的拚鬥,若不是被打斷,結果會如何?”
南震天沉吟道:“老實說,我無法預測。從功力上來說,應當是勢均力敵,他的掌刀勝在淩厲至鋒,我的劍氣長於森嚴快捷,五十招以內,無法分出勝負。五十招以外,就受一些場外的因素控製了。比如今晚,若激戰下去,他必輸......”
郭襄笑道:“因為他的千秋堂被滅,他難以專心和你決鬥?”
南震天道:“正是這樣。不管怎麽說,霸刀都是一個可怕的對手。對了,郭姑娘,我給你的那封信,你讀了沒有?”
郭襄忙躬身行禮道:“我已讀過,南老幫主的厚愛,晚輩不知如何感謝才好!”
南震天忙擺手道:“寶刀贈英雄,紅粉送佳人。以郭姑娘在劍法上的天賦、造詣,將來一定比老朽要強得多。我把《吳鉤劍譜》贈與你,也是為劍譜找到了合適的主人!二十年來,我與劍譜朝夕相伴,早已把它看作我的家人、朋友一般。”
郭襄心中感動,正要再說,賀老爺子和段孝廉一起走過來,手中捧著一個錦盒。
郭襄抗了二三十年的蒙古兵,一眼就認出那是蒙古大汗賜予下屬的高級物事,打開一看,裏麵有兩封密信,還有一疊銀票,數目竟然有數萬兩之多。
郭襄笑道:“沒想到霸刀這麽富貴,早知道我們就更早來把他拿下了!”她對錢財向來沒什麽感覺,隨手遞給賀老爺子道:“均分給各門派吧,大家都辛苦了,犒勞一下!”
再看那兩封密信,一封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許諾事成之後封他為行軍萬戶。另一封是元軍主帥伯顏寫給霸刀的,裏麵詳細列了大宋各地的統兵將領名單,讓霸刀按序暗殺。
伯顏寫給霸刀的密信,令郭襄看了後,額頭上冷汗涔涔,道:“幸好我們及時滅了千秋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還會有熊輝將軍遇刺那樣的慘劇發生。”
賀老爺子道:“如今這奸賊逃脫,江湖之大,又要到哪裏尋他?”
郭襄卻道:“放心,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見著他了,而且還要和他再打一架!他既然和百損道人混在一起,那麽重陽節的華山論劍,他是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
南震天道:“郭盟主,劍譜你一定要勤加習練,要靠你為我們西南三省武林揚名立萬了!”
郭襄笑道:“老爺子別謙遜,我是指望你的呢!”
南震天搖頭道:“我年紀大了,何況......”目光中有蕭索之意。
郭襄奇怪,但見他不願多說,便不好再問。
賀老爺子請示道:“盟主,千秋堂的這些小嘍囉,該怎麽處置?”
郭襄想了想,道:“依我之見,分舵主以下的,全部放掉。既然千秋堂已經被滅,以後江湖上也就沒這個名號呢。尋常的小嘍囉,就放他們迴家算了。你們幾位看呢?”
三人都表示讚同。
郭襄便請賀老爺子與段孝廉這便去放人,連帶著把銀票分發給各門派。
郭襄對南震天道:“千秋堂的這幾位舵主,手上都沾染過宋兵的鮮血,斷然不能放。連同暗殺熊輝將軍的元兇,我想親自把他們押送到文丞相軍中,請文丞相處置。”
南震天道:“是否需要我帶四部下共同陪著盟主走一遭?”
郭襄搖搖頭道:“此事就不勞南老幫主辛勞了,金沙幫家大業大,幫內又比較複雜。還是請南老幫主盡早迴去,坐鎮幫內。華山論劍之前,我會派童氏兄弟去與你聯絡!”
南震天點頭稱是,又把《吳鉤劍譜》的一些總決要點跟郭襄又詳細講述了一遍,郭襄把每一個字都認真聽在腦中。
臨了南震天道:“盟主,我知道你的武學甚為繁雜,像九陽功、落英劍法、加上這吳鉤劍法,可說都是武林中頂尖的絕妙武功。盟主若能將這幾門武功融會貫通,以九陽功為基礎,專心於劍術之上,定能開創武學上的一派偉業,成為震古爍今的武學大宗師!老朽即便在九泉之下,也會為你而感到欣喜!”
郭襄聽他說得不吉,隻道他是年老易傷感,心中也不由又感激又難過,當下對這位亦師亦友的老英雄再次拜謝。
當日西南三省的各路英雄依依惜別,眾掌門人、幫主帶領門人各自迴去。郭襄隻留下了段孝廉、賀老爺子及他的“韋陀門”眾弟子,押解著眾賊前往衢州,把他們交給文丞相軍中。
到了文丞相大軍營外,郭襄大為震驚,隻見軍中掛起了白布長幡,守營門的兵丁也都個個戴著白孝,郭襄心中大為惶恐,忙下馬求見文丞相。
守門兵卒帶她去中軍大帳,郭襄進了營帳內,見文天祥同樣素衣白孝,雙眼紅腫,心中更是吃驚,忙上前拜見。
文天祥見了郭襄,不禁又是大放悲聲:“皇上,皇上他,殯天了......”
郭襄雖進營門這一路內心便已惶恐不安,沒想到驟然間便聽到這個噩耗,腦海中便又浮現起千裏南下福州路上的那個少年,福州城裏那個賜自己玉佩的那個皇上,不由得頭腦轟鳴,內心發冷,腿一軟便坐到了地上。
文天祥上前扶起郭襄,郭襄嘴唇顫抖問道:“文丞相,皇上,皇上他才十歲啊,怎麽會......”
原來宋朝廷自海上行朝多日後,蒙古軍隊也逐漸打探到了這個消息,元將劉深領水軍前去攻打南澳島。
宋軍便護衛著端宗退往七星洋。在路途中,一天夜間,坐船不慎被海浪顛覆,端宗落入海中,後被左右救起,已經喝了很多海水。端宗就此起病,連著幾天都講不出話來。
後因元兵追兵逼近,端宗及眾兵將又輾轉到江門的一個荒島。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小皇帝終於不治殯天。
郭襄聽文丞相說完,不禁又是痛哭,道:“他,他隻是個十歲的孩子啊,一天的太平皇上都沒做過,全是做受苦受罪的皇上......”
郭襄正在和南震天談下一步的行動。南震天道:“霸刀的危害性實在太大,這人的武功太高,又仇視中原,死心塌地地做蒙元的走狗!”
郭襄道:“老爺子和霸刀方才的拚鬥,若不是被打斷,結果會如何?”
南震天沉吟道:“老實說,我無法預測。從功力上來說,應當是勢均力敵,他的掌刀勝在淩厲至鋒,我的劍氣長於森嚴快捷,五十招以內,無法分出勝負。五十招以外,就受一些場外的因素控製了。比如今晚,若激戰下去,他必輸......”
郭襄笑道:“因為他的千秋堂被滅,他難以專心和你決鬥?”
南震天道:“正是這樣。不管怎麽說,霸刀都是一個可怕的對手。對了,郭姑娘,我給你的那封信,你讀了沒有?”
郭襄忙躬身行禮道:“我已讀過,南老幫主的厚愛,晚輩不知如何感謝才好!”
南震天忙擺手道:“寶刀贈英雄,紅粉送佳人。以郭姑娘在劍法上的天賦、造詣,將來一定比老朽要強得多。我把《吳鉤劍譜》贈與你,也是為劍譜找到了合適的主人!二十年來,我與劍譜朝夕相伴,早已把它看作我的家人、朋友一般。”
郭襄心中感動,正要再說,賀老爺子和段孝廉一起走過來,手中捧著一個錦盒。
郭襄抗了二三十年的蒙古兵,一眼就認出那是蒙古大汗賜予下屬的高級物事,打開一看,裏麵有兩封密信,還有一疊銀票,數目竟然有數萬兩之多。
郭襄笑道:“沒想到霸刀這麽富貴,早知道我們就更早來把他拿下了!”她對錢財向來沒什麽感覺,隨手遞給賀老爺子道:“均分給各門派吧,大家都辛苦了,犒勞一下!”
再看那兩封密信,一封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許諾事成之後封他為行軍萬戶。另一封是元軍主帥伯顏寫給霸刀的,裏麵詳細列了大宋各地的統兵將領名單,讓霸刀按序暗殺。
伯顏寫給霸刀的密信,令郭襄看了後,額頭上冷汗涔涔,道:“幸好我們及時滅了千秋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還會有熊輝將軍遇刺那樣的慘劇發生。”
賀老爺子道:“如今這奸賊逃脫,江湖之大,又要到哪裏尋他?”
郭襄卻道:“放心,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見著他了,而且還要和他再打一架!他既然和百損道人混在一起,那麽重陽節的華山論劍,他是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
南震天道:“郭盟主,劍譜你一定要勤加習練,要靠你為我們西南三省武林揚名立萬了!”
郭襄笑道:“老爺子別謙遜,我是指望你的呢!”
南震天搖頭道:“我年紀大了,何況......”目光中有蕭索之意。
郭襄奇怪,但見他不願多說,便不好再問。
賀老爺子請示道:“盟主,千秋堂的這些小嘍囉,該怎麽處置?”
郭襄想了想,道:“依我之見,分舵主以下的,全部放掉。既然千秋堂已經被滅,以後江湖上也就沒這個名號呢。尋常的小嘍囉,就放他們迴家算了。你們幾位看呢?”
三人都表示讚同。
郭襄便請賀老爺子與段孝廉這便去放人,連帶著把銀票分發給各門派。
郭襄對南震天道:“千秋堂的這幾位舵主,手上都沾染過宋兵的鮮血,斷然不能放。連同暗殺熊輝將軍的元兇,我想親自把他們押送到文丞相軍中,請文丞相處置。”
南震天道:“是否需要我帶四部下共同陪著盟主走一遭?”
郭襄搖搖頭道:“此事就不勞南老幫主辛勞了,金沙幫家大業大,幫內又比較複雜。還是請南老幫主盡早迴去,坐鎮幫內。華山論劍之前,我會派童氏兄弟去與你聯絡!”
南震天點頭稱是,又把《吳鉤劍譜》的一些總決要點跟郭襄又詳細講述了一遍,郭襄把每一個字都認真聽在腦中。
臨了南震天道:“盟主,我知道你的武學甚為繁雜,像九陽功、落英劍法、加上這吳鉤劍法,可說都是武林中頂尖的絕妙武功。盟主若能將這幾門武功融會貫通,以九陽功為基礎,專心於劍術之上,定能開創武學上的一派偉業,成為震古爍今的武學大宗師!老朽即便在九泉之下,也會為你而感到欣喜!”
郭襄聽他說得不吉,隻道他是年老易傷感,心中也不由又感激又難過,當下對這位亦師亦友的老英雄再次拜謝。
當日西南三省的各路英雄依依惜別,眾掌門人、幫主帶領門人各自迴去。郭襄隻留下了段孝廉、賀老爺子及他的“韋陀門”眾弟子,押解著眾賊前往衢州,把他們交給文丞相軍中。
到了文丞相大軍營外,郭襄大為震驚,隻見軍中掛起了白布長幡,守營門的兵丁也都個個戴著白孝,郭襄心中大為惶恐,忙下馬求見文丞相。
守門兵卒帶她去中軍大帳,郭襄進了營帳內,見文天祥同樣素衣白孝,雙眼紅腫,心中更是吃驚,忙上前拜見。
文天祥見了郭襄,不禁又是大放悲聲:“皇上,皇上他,殯天了......”
郭襄雖進營門這一路內心便已惶恐不安,沒想到驟然間便聽到這個噩耗,腦海中便又浮現起千裏南下福州路上的那個少年,福州城裏那個賜自己玉佩的那個皇上,不由得頭腦轟鳴,內心發冷,腿一軟便坐到了地上。
文天祥上前扶起郭襄,郭襄嘴唇顫抖問道:“文丞相,皇上,皇上他才十歲啊,怎麽會......”
原來宋朝廷自海上行朝多日後,蒙古軍隊也逐漸打探到了這個消息,元將劉深領水軍前去攻打南澳島。
宋軍便護衛著端宗退往七星洋。在路途中,一天夜間,坐船不慎被海浪顛覆,端宗落入海中,後被左右救起,已經喝了很多海水。端宗就此起病,連著幾天都講不出話來。
後因元兵追兵逼近,端宗及眾兵將又輾轉到江門的一個荒島。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小皇帝終於不治殯天。
郭襄聽文丞相說完,不禁又是痛哭,道:“他,他隻是個十歲的孩子啊,一天的太平皇上都沒做過,全是做受苦受罪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