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華卻鄭重道:“郭姑娘,不是我同你謙讓,這玉背飛龍的蛇膽,一定應你來吃下。在我們幾人中,你的武功最高,隻有你吃了,才能收到最好的功效,打敗百損道人等人,順利護送少爺到福州。這是最好的選擇!”


    郭襄不願意,想要讓陳光華吃了恢複身體。然而陳光華定要堅持,郭襄見陳光華都要掉淚了,知道拗不過他,隻好依了。


    陳光華用劍剖開蛇腹,取出蛇膽,郭襄平素膽子雖大,但見那蛇膽橙黃色,黏黏的,一股腥味撲鼻而來,頓時苦著臉,實在不願張口。


    陳光華道:“把鼻子捏住,不要唿吸,張口!”


    郭襄捏住了鼻子,又把眼睛緊緊閉上,不願去看。忽覺口中微涼,一物順著嗓子下去了,這才覺得味苦,然而同時又有甘甜的感覺,當真是邪門之極。


    陳光華見郭襄吃下去了,臉上才有笑意,問道:“什麽感覺?”


    郭襄苦著臉道:“腥苦,不過也奇怪,還有點甘甜。”


    陳光華道:“蛇膽的味道便是如此,普通的蛇膽,都是人體大補,壯力療毒,何況這毒中之王玉背飛龍呢?你先去調理內息,練一趟功吧,化解一下蛇膽對身體的刺激,讓它融合得更快些吧!”


    郭襄展開身形,繞著百合穀行了一圈,沒感到有什麽異樣。便停了下來,調理內息,做了一個周天,忽然感覺丹田處發熱。


    郭襄對內息的運行,加速了玉背飛龍的效力融合。郭襄越來越覺得除了丹田發熱,全身也煩躁不已,便拿身旁的大樹做靶子,抬手一招落英神劍掌甩了出去。


    這一招“落英繽紛”發出,郭襄自己也呆住了,她果然見到了落英繽紛的景象。


    其實她這一招掌力擊到大樹幹上,大樹並沒有枝折幹落,相反主幹紋絲未動,但是掌的力道卻透過樹的身軀傳達到最末端的樹葉上麵,因此形成了“樹幹靜默,葉落繽紛”的奇景,落下的樹葉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圓。這自然是與出掌者高妙絕倫的內力相關。


    而這一掌法,雖是桃花島島主黃藥師所創,黃藥師自己也不能做到,把內力運用得如此圓潤、無懈可擊。


    換而言之,郭襄此時的運用內力的訣竅之高妙,已經進入了舍我其誰的境界,而她原本內力不是太頂尖方麵,已經通過食用玉背飛龍的蛇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信心!


    前次她和百損道人交手的時候,內力比拚還處於下風。現在,她很想再和百損道人單純用內力再較量一下!


    見到自己這一掌的威力,再迴想起在天台山與一僧一道的大戰中,自己所悟出來的“九陽心法”心決與“悲苦絕情劍法”,郭襄很想開派授徒,把自己對武學上的所悟,通過授徒發揚光大。


    當然,要自己能活著到福州才行。後麵的成敗禍福,誰知道呢?


    見郭襄迴來,陳光華和童威猛關心地詢問郭襄的情況,郭襄以實相告,陳光華和童威猛由衷為她高興。


    第二天早上,見陳光華出去了,童威猛忽然跟郭襄神神秘秘地說道:“郭姑娘,我告訴你,其實陳光華是為你受傷的。”


    郭襄一愣,道:“此話怎講?”


    童威猛道:“那日肖侍衛拚死阻擋了蒙古兵,救脫了我們。那時陳光華還未受傷,後來我們撤退過程中,他聽到有蒙古兵說道長和大和尚正在隘口山道抓一個姑娘,他心急如焚,就堅持要趕過去幫你。我自然也要同去啦!等我們趕過去時,你已經離開了,但有蒙古兵發現了我們,陳光華便是在和蒙古兵的激戰中受傷的。”


    郭襄恍然大悟,原來陳光華起初已經脫身,明明可以平安趕到前方,與張忠顯他們會合,是為了再去救出自己才受傷的。


    郭襄的心裏很複雜。她可以感受到陳光華對她的關懷和童氏兄弟的關懷還是頗有不同。


    童氏兄弟對她,是摯友般的情感,還加上一些感恩在裏麵。


    而陳光華對她,除了摯友的情誼,還有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有寧願舍棄自己的勇氣。


    郭襄沒法多想。她的心太滿,她的心全被那個人影占據。雖然,她想一點一點地將影子移除。


    眾人在百合穀又休整了兩天,這時陳光華的傷已經痊愈了,大家便收拾上路,又買了三匹好馬,前往雁蕩山進發。


    天台山與雁蕩山相隔並不很遠。近三百裏的路程,可他們也行了兩日。


    因原本選定的荒僻路線,不知為何變得熱鬧起來,路上從北往南趕的人絡繹不斷,為了安全起見,張忠顯交代大家要萬分小心,就夾在人群中走,不可引起注目。


    人變多了,帶來的消息也多了起來,他們方才知道,臨安城已經被蒙古兵攻破了!


    自張忠顯、郭襄他們從臨安城秘密出發後,蒙古兵調來了大量精銳軍隊攻城。終於在兩天前,臨安城被攻破。


    五歲的小皇帝恭宗趙顯被元軍俘虜,有三百年基業的大宋,已瀕臨亡國。


    唯一讓萬千大宋子民還看到一點希望的是,從宮中傳出消息,益王與衛王兩位殿下並未被元軍俘虜,不知所蹤。


    臨安城破後,大量的宋人不願做元人的奴隸,便遷往南方,眼下隻有南方閩、粵等地,還未被元人完全控製。


    即便如此,臨安城破後,蒙古人便加強了對通往南方道路的控製、盤查。這樣一來,郭襄他們要想通過後麵的防線,難度又大大增加了。


    張忠顯曾小心地向南行之人打聽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的下落,卻一無所獲。


    張忠顯整日憂心忡忡,眉頭緊鎖。


    就連八歲的益王殿下,竟也像個大人,不,像老人一般!


    聽說了皇上恭宗,也就是自己的親弟弟被蒙古兵擄去,益王一整日以淚洗麵,沒有說過一句話。


    張忠顯自己內心如焚,卻還得安慰益王,畢竟,他還隻是個八歲的孩子!


    到了第二天,益王終於咬著牙關道:“我要複國!”


    唯有精神不滅,才可屹立不倒!


    郭襄和陳光華都顧不上憂愁,更多的是焦躁不安。聽到了恭宗小皇帝被俘虜的消息後,他們更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沉重。眼下凝聚起破碎山河的希望和命運,竟然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蒙古兵在天台山沒有攔截成功,會放過雁蕩山這一關嗎?


    就連無憂無慮的童氏兄弟,現在的話都少了。見到自己最尊敬的郭襄姑娘焦慮成這樣,他們的心情也變得壞起來。


    雁蕩山前。


    眾人遠遠地望著這座天下名山。雁蕩山被稱為“天下名山,寰宇絕勝”,謝靈運、沈括等文人名士都曾在此留下詩篇和墨跡。


    然而值此“國破山河碎”之際,誰都沒有心情去欣賞山景。


    眾人找了一個廢棄農舍先安頓下來,陳光華便帶著童氏兄弟先去探查山上的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頭再來20190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頭再來201909並收藏郭襄傳:我創建了峨眉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