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趙禎成為了大宋的太上皇帝,但並不影響他對權利的控製,他可不是史書中記載的那些沒有實權的太上皇,相反他的地位更高,甚至能夠廢立君王。
這就需要趙禎自己清楚的控製手中的權利,否則稍稍亂權,後世帝王便會效仿,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權利進行有效的劃分,把太上皇帝和現任皇帝的管轄範圍分割開。
所以從一開始趙禎就把內政的權利交給了趙旭,雖然他在朝堂中加入了許多“新鮮血液”,但這並不妨礙趙旭的人命。
即便是朝中的相公們也是隨他隨意任免的,趙禎不會去做任何幹涉,既然是一國之君,那就擁有這樣做的權利。
相反,倒是趙禎這位太上皇帝要不斷的約束自己,這是一種自律的約束,自己控製自己不去越權管轄,當然趙禎完全可以用父親的身份對趙旭進行一些教導。
孝文化已經深入到漢家百姓的骨子裏,深入到每一個漢人的心中,漢家王朝以孝治天下近千年可不是隨意就能被打破的。
於是趙禎在祭天之禮後,便正式的把皇權移交給了趙旭,同時也把剩下的幾場祭祀移交給了趙旭。
自己則是在邊上成為觀禮和陪禮的一員,畢竟皇帝才是天下人的“大家長”,理應由趙旭率領朝臣和百姓對大地和日月進行祭拜。
趙禎這是在承認趙旭的帝王身份,也是在用行動支持他作為帝王參與到祭祀活動中去。
祭祀在華夏的曆史中乃是一件無比莊重的事情,這是源於人類的恐懼,但卻逐步的過渡到了信仰上。
誰說華夏沒有信仰?即便是不信那些滿天的神佛,但漢家百姓依舊有著自己的信仰和堅持。
對祖先,對天地,對山川河流,依舊有著自己固執的堅持,在趙禎看來這種堅持更加的純粹,更加的堅定。
而所謂的江山社稷,指的是什麽?不光是土地,更是兩位尊神!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稱,社是土地神,稷是五穀神,兩者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地神和穀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趙禎把祭祀的主位交給趙旭,就說明他已經把大宋的江山社稷交給了趙旭,以後在大宋趙旭說的算。
對於趙旭來說,這樣的祭祀大典並不算是冗長,因為他之前學習的禮法要比這些更為複雜的多。
大宋已經許久沒有進行這麽冗長的典禮了,但無論是朝臣還是四周的百姓都沒有任何的抱怨,眼前可是一場盛事,誰都不願意錯過的盛事,自然也就沒有怨言。
相比之下,反倒是年輕的皇帝趙旭做的更好,在禮法上完全就是一個“模範代表”,可比趙禎這個能省就省的太上皇帝要好得多。
一場原本在漢家王朝中短暫而倉促的傳位大典在大宋這場盛事中居然進行了整整兩天,兩天時間裏,百姓們已經逐漸習慣了這個過程,也習慣了走在台前的趙旭。
說實話趙旭長得很好,畢竟底子好,再差還能差到哪去?
其實不光後世,在這個時代也是“靠臉吃飯”的,宋人的審美一點也不比後世差,甚至官員都要五官周正,相貌端莊。
長得如丁謂那般醜的之所以能夠進入朝堂,實在是他太有才能了。
趙旭的模樣完全符合朝臣以及百姓對君王的幻想,不光模樣周正,最關鍵的是身上的氣質相當穩重。
這是趙旭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氣質,而不是先天形成的,同樣身為皇子的趙昀身上就沒有這樣的氣質。
所以朝堂上下都覺得趙旭這位太子繼承皇位乃是名副其實。
同樣趙禎對趙旭的所作所為也是極為滿意,可以說他的大兒子非常適合大宋君王這個位置,在繼位之後能夠把角色掌握的非常好。
傳位大典在經曆了三天的複雜程序之後便算是結束了,趙禎長舒了一口氣,他這輩子最怕的便是繁瑣的禮儀,而這又是在這個時代無法避免的事情。
自己也算是完成了皇帝該做的終身大事,沒有任何事情比得上傳位給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更重要。
大宋的未來就要交給趙旭去掌握了,自己已經能夠把說知道的東西都教給了他,蔡伯俙等人猜測自己在後苑交給趙旭的是帝王“家學”,可事實上他們都錯了。
趙宋天家的家學可不是最後臨時抱佛腳的瘋狂灌輸,恰恰相反而是在趙旭,趙昀小的時候趙禎便一點一點灌輸給他們的性格和特點。
“獨立思考”,“善於發現”,“打破思維桎梏”等等這一切都是趙禎的家學,也是他克敵製勝的法寶。
這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學問,是一個成熟且具備完善基礎的學習方法。
有了這些東西,天家的孩子自然會無往不利,當然大宋的未來如何趙禎自己也說不好,也許有一天,當問題不在帝王身上的時候,大宋就會徹底改變模樣了。
傳位大典之後,趙旭舉行了人生第一次屬於他的朝會,也坐上了屬於大宋皇帝的禦座。
隻不過當他坐上去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禦座並沒有禦階下原本屬於自己的太子座位要來的舒服,相反更為不爽利了………………
其實趙禎一直不喜歡禦座,因為這禦座乃是太祖設計,為了時刻約束自己,為了規範自己在朝堂上麵對百官時的端莊模樣,太祖在禦座上加了一個框框。
隻要屁股不坐在正中間,那必定會被框框的邊緣擱到,久而久之也就然個皇帝坐在禦座上的時候小心謹慎起來。
這個辦法是相當不錯的,至少趙禎已經習慣坐在禦座上的時候把身體下意識的繃直,也不敢亂動…………當然現在的趙旭也是如此了。
坐在禦座上的趙旭算是君臨天下了,朝臣們在宰執相公範仲淹的帶領下,進行了對新君的參拜,這是大拜,也是君臣之間的重要禮儀。
尋常的時候朝臣們無論官品大小,皆可拱手肅立而躬,不需要大禮參拜的,百姓都可不跪拜君王,何況是士大夫階級的朝臣們呢?
這就需要趙禎自己清楚的控製手中的權利,否則稍稍亂權,後世帝王便會效仿,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權利進行有效的劃分,把太上皇帝和現任皇帝的管轄範圍分割開。
所以從一開始趙禎就把內政的權利交給了趙旭,雖然他在朝堂中加入了許多“新鮮血液”,但這並不妨礙趙旭的人命。
即便是朝中的相公們也是隨他隨意任免的,趙禎不會去做任何幹涉,既然是一國之君,那就擁有這樣做的權利。
相反,倒是趙禎這位太上皇帝要不斷的約束自己,這是一種自律的約束,自己控製自己不去越權管轄,當然趙禎完全可以用父親的身份對趙旭進行一些教導。
孝文化已經深入到漢家百姓的骨子裏,深入到每一個漢人的心中,漢家王朝以孝治天下近千年可不是隨意就能被打破的。
於是趙禎在祭天之禮後,便正式的把皇權移交給了趙旭,同時也把剩下的幾場祭祀移交給了趙旭。
自己則是在邊上成為觀禮和陪禮的一員,畢竟皇帝才是天下人的“大家長”,理應由趙旭率領朝臣和百姓對大地和日月進行祭拜。
趙禎這是在承認趙旭的帝王身份,也是在用行動支持他作為帝王參與到祭祀活動中去。
祭祀在華夏的曆史中乃是一件無比莊重的事情,這是源於人類的恐懼,但卻逐步的過渡到了信仰上。
誰說華夏沒有信仰?即便是不信那些滿天的神佛,但漢家百姓依舊有著自己的信仰和堅持。
對祖先,對天地,對山川河流,依舊有著自己固執的堅持,在趙禎看來這種堅持更加的純粹,更加的堅定。
而所謂的江山社稷,指的是什麽?不光是土地,更是兩位尊神!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稱,社是土地神,稷是五穀神,兩者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地神和穀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趙禎把祭祀的主位交給趙旭,就說明他已經把大宋的江山社稷交給了趙旭,以後在大宋趙旭說的算。
對於趙旭來說,這樣的祭祀大典並不算是冗長,因為他之前學習的禮法要比這些更為複雜的多。
大宋已經許久沒有進行這麽冗長的典禮了,但無論是朝臣還是四周的百姓都沒有任何的抱怨,眼前可是一場盛事,誰都不願意錯過的盛事,自然也就沒有怨言。
相比之下,反倒是年輕的皇帝趙旭做的更好,在禮法上完全就是一個“模範代表”,可比趙禎這個能省就省的太上皇帝要好得多。
一場原本在漢家王朝中短暫而倉促的傳位大典在大宋這場盛事中居然進行了整整兩天,兩天時間裏,百姓們已經逐漸習慣了這個過程,也習慣了走在台前的趙旭。
說實話趙旭長得很好,畢竟底子好,再差還能差到哪去?
其實不光後世,在這個時代也是“靠臉吃飯”的,宋人的審美一點也不比後世差,甚至官員都要五官周正,相貌端莊。
長得如丁謂那般醜的之所以能夠進入朝堂,實在是他太有才能了。
趙旭的模樣完全符合朝臣以及百姓對君王的幻想,不光模樣周正,最關鍵的是身上的氣質相當穩重。
這是趙旭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氣質,而不是先天形成的,同樣身為皇子的趙昀身上就沒有這樣的氣質。
所以朝堂上下都覺得趙旭這位太子繼承皇位乃是名副其實。
同樣趙禎對趙旭的所作所為也是極為滿意,可以說他的大兒子非常適合大宋君王這個位置,在繼位之後能夠把角色掌握的非常好。
傳位大典在經曆了三天的複雜程序之後便算是結束了,趙禎長舒了一口氣,他這輩子最怕的便是繁瑣的禮儀,而這又是在這個時代無法避免的事情。
自己也算是完成了皇帝該做的終身大事,沒有任何事情比得上傳位給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更重要。
大宋的未來就要交給趙旭去掌握了,自己已經能夠把說知道的東西都教給了他,蔡伯俙等人猜測自己在後苑交給趙旭的是帝王“家學”,可事實上他們都錯了。
趙宋天家的家學可不是最後臨時抱佛腳的瘋狂灌輸,恰恰相反而是在趙旭,趙昀小的時候趙禎便一點一點灌輸給他們的性格和特點。
“獨立思考”,“善於發現”,“打破思維桎梏”等等這一切都是趙禎的家學,也是他克敵製勝的法寶。
這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學問,是一個成熟且具備完善基礎的學習方法。
有了這些東西,天家的孩子自然會無往不利,當然大宋的未來如何趙禎自己也說不好,也許有一天,當問題不在帝王身上的時候,大宋就會徹底改變模樣了。
傳位大典之後,趙旭舉行了人生第一次屬於他的朝會,也坐上了屬於大宋皇帝的禦座。
隻不過當他坐上去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禦座並沒有禦階下原本屬於自己的太子座位要來的舒服,相反更為不爽利了………………
其實趙禎一直不喜歡禦座,因為這禦座乃是太祖設計,為了時刻約束自己,為了規範自己在朝堂上麵對百官時的端莊模樣,太祖在禦座上加了一個框框。
隻要屁股不坐在正中間,那必定會被框框的邊緣擱到,久而久之也就然個皇帝坐在禦座上的時候小心謹慎起來。
這個辦法是相當不錯的,至少趙禎已經習慣坐在禦座上的時候把身體下意識的繃直,也不敢亂動…………當然現在的趙旭也是如此了。
坐在禦座上的趙旭算是君臨天下了,朝臣們在宰執相公範仲淹的帶領下,進行了對新君的參拜,這是大拜,也是君臣之間的重要禮儀。
尋常的時候朝臣們無論官品大小,皆可拱手肅立而躬,不需要大禮參拜的,百姓都可不跪拜君王,何況是士大夫階級的朝臣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