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漕運發達,分四路向東京汴梁集運: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經汴水入京;陝西之粟由三門峽附近轉黃河,入汴水達京;陝蔡之粟由惠民河轉蔡河,入汴水達京;京東之粟由齊魯之地入五丈河達京。


    四河合稱漕運在大宋被稱為四渠漕運,其中來自東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大宋對運河進行一係列整治,運輸能力大增,形成以東京開封為中心的運河係統。


    這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工程,雖然都城北遷神都,但東京城的漕運地位依舊沒有受到動搖,畢竟神都城的漕運實在是不怎樣,隻能依靠京杭大運河進行漕運,水網也不夠豐富。


    而東京城的漕運乃是因為大宋的國情決定的,有則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發展迅速,積累也深,相比之下神都城的漕運就比不上東京城,但神都城和東京城之間的漕運往來卻是最為頻繁和密集。


    大宋立國之時,都城之確立京師及邊地物資之供應以及國勢之興衰,均懸係於運河。


    其後,為了徹底根除唐末五代以來的藩鎮跋扈之禍,采取了“奪權,製錢穀,收精兵”的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其重點就是收奪兵權。


    一方麵在收取武將兵權後,以樞密院和三衙分掌軍權;


    另一方麵,以文臣典兵權並充任地方行政長官。同時駐重兵於京師,但軍隊需要糧食維持,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對糧食的需求便急劇增加,隻有汴京處於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之地,尤其是諸河匯聚,漕運十分方便。


    從岷江出發完全可以通過漕運一路抵達東京汴梁,但趙禎卻不願這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路上耗費的時間太多。


    漕運雖然也是四通八達,但速度太慢,行軍打仗從來就沒有依托漕運進行的,倒是糧草可以通過漕運,因為並非那麽急需。


    船隊在離開瀘州的碼頭便順流而下,但目的地並不算遠,隻要抵達江陵府便可以上岸了,浩浩蕩蕩的船隊在江麵上行使,可以說是最為壯觀的場麵,如同一座水上的城池。


    兩岸的百姓在看到代表皇帝的龍旗之後,無不高聲喝彩山唿萬歲,而江麵上的商船,客船,官船更是伴隨在船隊之後行使。


    對於趙禎這位大宋的官家,百姓們已經把他當作是神一般的人物來看待,翻遍史書也找不出第二個這般的君王來。


    皇帝是什麽人?是天子,是代替老天來牧守天下的,是百姓的君父,是漢家種族的大家長,但史書上能夠做到這般的皇帝能有幾個?


    能如同官家這般的君王又有幾個?是個人都清楚根本沒有!


    大宋立國之初虎狼環伺,這個情況一直從太祖朝持續到了真宗朝,三代人沒有收複燕雲,三代人沒有讓大宋金甌完整,但到了官家這裏不光補全了金甌,更是吞並了大量的土地。


    若是不仔細想也覺得官家可能是世間少有的君王,可若是深思下去,卻不盡然,那裏是世間少有,根本就是僅此一位!


    官家的功績簡直就是數代帝王才能做出的,而且必須都是明君聖主,瞧瞧現在大宋的疆域,瞧瞧往日給漢家王朝造成巨大損害的草原,瞧瞧大宋現在大片大片的海外之土,亙古未有!


    別說是尋常百姓,便是大宋的朝臣們對趙禎的敬仰都是強烈到無以複加的。


    可以說現在的趙禎是被推上了自豪感的最高點,受到的尊敬幾乎是曆代帝王都無法做到的,據說大宋的百姓家中可以沒有佛陀菩薩,但必須要有官家的長生牌位。


    本就帶著大軍的船隊越來越長,越來越龐大,當船隊抵達江陵府的時候,江麵上已經飄滿了船舶,荊州城外的碼頭上,早已站滿了等待的人。


    這些人都是前來一睹天顏的,趙禎是皇帝也是大宋最受追捧的明星,趙禎率軍大勝而歸的消息自然是傳到了大宋的每一個角落。


    不光趙禎得到了百姓們的尊重,跟隨趙禎返程的上四軍將士也是得到了百姓的犒勞,大勝歸朝的軍隊值得擁有這樣的待遇。


    江陵府的荊州城位置特殊,這裏最大的優勢便是擁有漕運的同時還擁有鐵路,之所以要在這裏修建鐵路實在是因為荊州城的地位太過重要。


    江陵府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西南,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乃是“七省通衢之地”。


    江陵城的曆史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戰國時為楚國都城,是中國南方最大最繁華的都會。楚國鼎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終在江陵。


    魏晉南北朝時,與當時揚州治所建康齊名,有“江左大鎮,莫過荊揚”之譽,而且這個不起眼的地方也算是五朝古都了。


    楚國在此建立郢都,南北朝梁建江陵,後梁亦是如此,唐時在此設陪都江陵府,五代時期南平國以此為都。


    由此肯見江陵府的位置重要性,大宋在這裏建設鐵路和通行火車,是在最大程度上的配合漕運,彌補這個九省通衢之地的交通問題。


    火車,公路,漕運,三位一體的組成的了江陵府的交通,同時也讓江陵府成為西南之地的交通重鎮。


    若說瀘州的繁榮乃是因為謝文運的關係,那江陵府荊州的繁榮就是因為這裏的地理位置和環境。


    九省通衢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碼頭已經被擴建了數次之多,其中還有三次是朝廷下令,並從三司撥款改造的。


    這不是地方州府的行為,而是一種國家行為,為的就是增加江陵府的漕運碼頭,讓更多的貨物通過這裏運向荊州城的火車站。


    碼頭上大量的勞役已經準備好了,船剛剛靠近碼頭,船上的繩子扔了下來,一群勞力便迅速的把繩索拴在了碼頭上。、


    江陵府在趙禎抵達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火車北上雖然速度快,但需要大量的車皮,而每一列車皮對於朝廷來說都是白花花的錢財。


    一輛運人的列車和一輛運貨的列車相比實在是賺不到多少錢,所以大宋的火車價格可不便宜,而士兵們又不能白坐這些火車,三司是不想掏錢的。


    於是乎便在荊州城外安排了大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