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禎來說,眼下迴朝這件事就等同於旅遊了,前來高原如此之久,根本就沒有停下好好的欣賞這裏的風光與美食。
後世常說的一句話深深的印在趙禎的腦海裏,“唯有愛情與美食不可辜負”。
吐蕃的食物算不上精致,但卻有著高原獨特的味道,每當品嚐美食的時候趙禎就會把一些煩惱忘卻。
宋人開始出現在高原上的時候,也帶來的大宋的各種食材和美食,隻要是四海匯聚之地,通商之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食物都會出現。
在瑪兒敢城能吃到各地美食,中原的美食不罕見,即便是西域美食也是隨處可見,蔡伯俙本就是個貪吃的人,而三才在趙禎的帶領下也逐漸變得貪吃。
沒辦法不好這口,趙禎每每都吃的“令人發指”雖然不是什麽特別珍貴的食材,但對做工和味道極為挑剔,時間長了三才在邊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再加上他在神都城中的外室做的一手好飯食,終究是也在美食中“淪陷”,看見好吃的就走不動道。
趙禎還是比較喜歡吃飯時候的三才,原本的三才並不是這樣挺隨和的一個人,跟隨自己時間長了後,三才掌管了皇城司,再加上自己有過兩次遇襲事件,三才便愈發的陰鬱了。
眼下的瑪兒敢城充滿了活力,沒人比趙禎更清楚這樣的活力所帶來的好處,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與耳的各種叫賣,活生生的便是神都城的模樣。
瑪兒敢屬於脫敢府的治下,脫敢府的知府事便是賈昌朝,趙禎最不願意看見他進入大宋的權力中心,因為趙禎了解這個人。
此人是個學術高手,他博學善論,有文集三十餘卷,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牆頭草,趙禎不否認他的能力,但對於他的人品卻十分懷疑。
這樣的人該怎麽用?當然是把他放在最適合的地方,比如說瑪兒敢,隻要他在,隻要他心中的那份對權利的執著在,他就會把地方治理的極好。
王韻暫代西藏上都護府都護一職,主管兵事,在政治上和地方上治理的問題就交給賈昌朝了,一文一武的配合一定會把高原治理的極好。
說來也是湊巧,賈昌朝對高原上的反應幾乎等同於無,這是一般文臣極少能夠達到的標準,也是趙禎調他前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一點上趙旭同樣看的清楚,他和趙禎學的最多的便是觀察,觀察每一位朝臣的人品和能力,甚至是性格,以此做出判斷,在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
賈昌朝風塵仆仆的趕來,身上的衣服上滿是塵土,顯然他不是從瑪兒敢的官衙中趕來,而是從瑪兒敢的工地上。
趙禎就知道他會盡職盡責,這個時候能從工地趕到中心集市之中,便說明他是真的在那裏,而不是從府衙出來的。
天氣逐漸變冷,但賈昌朝卻是一臉的汗水,在看到趙禎吃著羊肉湯餅後,便在遠處撣了撣身上的塵土才敢靠近。
“臣賈昌朝參見官家!”
趙禎微微抬手:“免禮平身,朕看到瑪兒敢如此繁盛心中甚是欣慰!”
“官家,這都是臣應該做的,如今的瑪兒敢已經按照咱們大宋的方式開始生活,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隻不過咱們大宋的商賈數量太多,以至於瑪兒敢的貨物供不應求。”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便應該擴大規模,你做的很好,朕之前看到了西麵的工地,是為了安置更多的百姓而建的吧?”
“啟稟官家,臣利用西麵的城區改造成房舍,以租賃的方式低價租給西藏上都護府的百姓,以吸引散戶安居,為瑪兒敢提供勞力。”
賈昌朝的迴答中規中矩,趙禎抬手便讓他坐下:“這裏的湯餅味道甚佳,三才給賈知府上一碗。這幾日你也辛苦了,好生歇息一下。”
“謝官家!”
賈昌朝是頗為感動的,在他看來這是趙禎在曆練他,雖然自己從神都城被調遣到了瑪兒敢,但並不妨礙自己才能的發揮,這段時間他已經在瑪兒敢做了很多事。
其中不光有朝廷要求的,也有他自己先出來的,在他看來瑪兒敢最需要的便是繁榮的市場,頻繁的交易,隻有如此才能吸引高原上越來越多的百姓前來這裏。
“官家,臣以為眼下的瑪兒敢還是不夠的,單單是商貿繁盛還不行,當以咱們大宋的製度成為這裏的主導,讓高原百姓的想法和大宋百姓的想法一致,如此才能讓其真心歸附!”
趙禎眉頭一挑,這個說法很新穎,在大宋幾乎沒有人提出,但意思和自己之前想的一樣,意識形態和思想上的轉變,從而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此言有理,你繼續說。”
賈昌朝放下手中的筷子,有些戀戀不舍的看了一眼羊肉湯餅道:“官家,高原百姓的思想還是停留在吐蕃時期,甚至有些還是在部族的想法,臣以為這便是教化不足的後果,臣準備在修建西城的同時擴大東城,以做書院教化百姓之用。”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也好,朕會傳旨三司,讓其從瑪兒敢的稅收中調撥一部分出來作為教化之用,但不光要有教化,還要有治病救人的醫館,同時你作為知府事也要主持科舉的州試,最好今年就在瑪兒敢舉行一場州試,選才的標準莫要按照進士科的標準來,以思維,手段,聰慧作為選拔的標準,舉薦十人直接參加殿試,朕會在殿試之中臨時出題考校。”
賈昌朝微微一驚,這可是大宋科舉至今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也可見官家對瑪兒敢的照拂,要知道多少的學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簡直是一步登天。
但有一點賈昌朝可以肯定,這樣的好機會對於大宋百姓來說是不可能的,官家顯然是想通過此舉施恩於西藏百姓。
讓他們看見自己也有參與朝堂之中的權利,也能成為大宋士大夫階級的一部分,當然也使得西藏百姓知道,大宋沒有忘記和歧視他們,把他們當作大宋百姓一樣對待。
“臣遵官家旨意!”
賈昌朝心領神會,趙禎微微一笑,這算是大宋收買人心最簡單的手段了。
後世常說的一句話深深的印在趙禎的腦海裏,“唯有愛情與美食不可辜負”。
吐蕃的食物算不上精致,但卻有著高原獨特的味道,每當品嚐美食的時候趙禎就會把一些煩惱忘卻。
宋人開始出現在高原上的時候,也帶來的大宋的各種食材和美食,隻要是四海匯聚之地,通商之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食物都會出現。
在瑪兒敢城能吃到各地美食,中原的美食不罕見,即便是西域美食也是隨處可見,蔡伯俙本就是個貪吃的人,而三才在趙禎的帶領下也逐漸變得貪吃。
沒辦法不好這口,趙禎每每都吃的“令人發指”雖然不是什麽特別珍貴的食材,但對做工和味道極為挑剔,時間長了三才在邊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再加上他在神都城中的外室做的一手好飯食,終究是也在美食中“淪陷”,看見好吃的就走不動道。
趙禎還是比較喜歡吃飯時候的三才,原本的三才並不是這樣挺隨和的一個人,跟隨自己時間長了後,三才掌管了皇城司,再加上自己有過兩次遇襲事件,三才便愈發的陰鬱了。
眼下的瑪兒敢城充滿了活力,沒人比趙禎更清楚這樣的活力所帶來的好處,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與耳的各種叫賣,活生生的便是神都城的模樣。
瑪兒敢屬於脫敢府的治下,脫敢府的知府事便是賈昌朝,趙禎最不願意看見他進入大宋的權力中心,因為趙禎了解這個人。
此人是個學術高手,他博學善論,有文集三十餘卷,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牆頭草,趙禎不否認他的能力,但對於他的人品卻十分懷疑。
這樣的人該怎麽用?當然是把他放在最適合的地方,比如說瑪兒敢,隻要他在,隻要他心中的那份對權利的執著在,他就會把地方治理的極好。
王韻暫代西藏上都護府都護一職,主管兵事,在政治上和地方上治理的問題就交給賈昌朝了,一文一武的配合一定會把高原治理的極好。
說來也是湊巧,賈昌朝對高原上的反應幾乎等同於無,這是一般文臣極少能夠達到的標準,也是趙禎調他前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一點上趙旭同樣看的清楚,他和趙禎學的最多的便是觀察,觀察每一位朝臣的人品和能力,甚至是性格,以此做出判斷,在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
賈昌朝風塵仆仆的趕來,身上的衣服上滿是塵土,顯然他不是從瑪兒敢的官衙中趕來,而是從瑪兒敢的工地上。
趙禎就知道他會盡職盡責,這個時候能從工地趕到中心集市之中,便說明他是真的在那裏,而不是從府衙出來的。
天氣逐漸變冷,但賈昌朝卻是一臉的汗水,在看到趙禎吃著羊肉湯餅後,便在遠處撣了撣身上的塵土才敢靠近。
“臣賈昌朝參見官家!”
趙禎微微抬手:“免禮平身,朕看到瑪兒敢如此繁盛心中甚是欣慰!”
“官家,這都是臣應該做的,如今的瑪兒敢已經按照咱們大宋的方式開始生活,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隻不過咱們大宋的商賈數量太多,以至於瑪兒敢的貨物供不應求。”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便應該擴大規模,你做的很好,朕之前看到了西麵的工地,是為了安置更多的百姓而建的吧?”
“啟稟官家,臣利用西麵的城區改造成房舍,以租賃的方式低價租給西藏上都護府的百姓,以吸引散戶安居,為瑪兒敢提供勞力。”
賈昌朝的迴答中規中矩,趙禎抬手便讓他坐下:“這裏的湯餅味道甚佳,三才給賈知府上一碗。這幾日你也辛苦了,好生歇息一下。”
“謝官家!”
賈昌朝是頗為感動的,在他看來這是趙禎在曆練他,雖然自己從神都城被調遣到了瑪兒敢,但並不妨礙自己才能的發揮,這段時間他已經在瑪兒敢做了很多事。
其中不光有朝廷要求的,也有他自己先出來的,在他看來瑪兒敢最需要的便是繁榮的市場,頻繁的交易,隻有如此才能吸引高原上越來越多的百姓前來這裏。
“官家,臣以為眼下的瑪兒敢還是不夠的,單單是商貿繁盛還不行,當以咱們大宋的製度成為這裏的主導,讓高原百姓的想法和大宋百姓的想法一致,如此才能讓其真心歸附!”
趙禎眉頭一挑,這個說法很新穎,在大宋幾乎沒有人提出,但意思和自己之前想的一樣,意識形態和思想上的轉變,從而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此言有理,你繼續說。”
賈昌朝放下手中的筷子,有些戀戀不舍的看了一眼羊肉湯餅道:“官家,高原百姓的思想還是停留在吐蕃時期,甚至有些還是在部族的想法,臣以為這便是教化不足的後果,臣準備在修建西城的同時擴大東城,以做書院教化百姓之用。”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也好,朕會傳旨三司,讓其從瑪兒敢的稅收中調撥一部分出來作為教化之用,但不光要有教化,還要有治病救人的醫館,同時你作為知府事也要主持科舉的州試,最好今年就在瑪兒敢舉行一場州試,選才的標準莫要按照進士科的標準來,以思維,手段,聰慧作為選拔的標準,舉薦十人直接參加殿試,朕會在殿試之中臨時出題考校。”
賈昌朝微微一驚,這可是大宋科舉至今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也可見官家對瑪兒敢的照拂,要知道多少的學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簡直是一步登天。
但有一點賈昌朝可以肯定,這樣的好機會對於大宋百姓來說是不可能的,官家顯然是想通過此舉施恩於西藏百姓。
讓他們看見自己也有參與朝堂之中的權利,也能成為大宋士大夫階級的一部分,當然也使得西藏百姓知道,大宋沒有忘記和歧視他們,把他們當作大宋百姓一樣對待。
“臣遵官家旨意!”
賈昌朝心領神會,趙禎微微一笑,這算是大宋收買人心最簡單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