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山治答應了趙禎的要求,其實從一開始他和他的王上天孫明吉就知道大宋會要求在琉球國駐兵,這幾乎是大宋對外政策的基礎。
當然在來之前的時候,天孫明吉就猜到了這一條件,所以在鬆山治出發之前便特意交代過“若宋人駐軍,一應承諾便是。”
修建港口,駐軍,這對大宋來說也是最為正常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趙禎已經開始了殖民統治,當然都護府卻不算是殖民統治,而是直接統治。
大宋在南海諸國的地位也不是殖民統治,而是設立都護府,州府,進行直接統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福建水師,南海水師,是大宋最為精銳的兩支水師。
他們的存在不光是為了抵擋海盜,還是為了震懾南海諸國的舊部,任何敢於和大宋對抗,打算恢複舊統治的人都將遭到無情打擊。
大宋對待外族的政策永遠都不是暴力鎮壓,雖然也存在但同時也有相對溫和的政策在其中,通商以貿易開路,以相對公平的政策安撫民心,這一點大宋的官員早就會了。
王鶴與董坤二人在見到三才的時候終於鬆開了一口氣,大官的臉色還不錯,至少要比剛剛宣召琉球國使者鬆山治的時候要好的多。
趙禎對琉球國的敕封也不是不能說出去的事情,三才稍微提了一下,王鶴與董坤二人便知道官家心情尚好。
琉球國的事情其實早就有聲音傳出來,畢竟連倭國都已經成為大宋的海東州了,一個小小的琉球國若是還知進退的話也應該向大宋稱臣納貢。
當然歸附大宋,成為大宋的州府也是極好的…………
看著眼前的兩人,趙禎總覺得他們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最少是從態度上有些不對勁,迷茫占據了他們整張臉。
“兩位卿家這是怎麽了?朕召見你們對於你們來說有何可迷惑的?”
王鶴施禮道:“官家,臣等未曾想官家到了泉州隻是為了召見我等,若是有要當臣子進京麵聖才是。”
“天子離京,官家此事不妥,還請官家慎行!”
作為臣子,這麽做在情在理,趙禎當然會接受王鶴以及董坤的上諫,但趙禎也有自己的目的,此次南巡不管是為了查驗大宋南方的發展,也是趙禎第一次查驗大宋的水師。
“朕此次離京非是”
大航海時代已經在數年前開始,泉州港的海船交織如雲,而水師是保障這一切的重中之重。
趙禎的規劃是從現在開始,大宋就要做一個海洋大國,護航不再是簡單的把貨船送到馬六甲海峽,而是要送到更為遙遠的西方。
趙禎的一切計劃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初他為何要征服南海諸國?為的就是打造出一隻強大的海上力量。
至於為何要大招海上力量,當然是為了保證大宋的強大。
而現在大宋的水師沒有一位合格的將軍以及監軍,也沒有一位能夠統帥大宋水師的人,於是趙禎變打算在此次南巡的時候進行篩選。
而王鶴與董坤便是趙禎看好的人,這兩人都擁有獨特且豐富的海上作戰以及管理經驗,王鶴的定海大將軍可不是白來的,至於董坤在澎湖巡檢司也是做的極好。
無論上下對他們二人都是推崇備至,而趙禎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考察他們的能力,親自登船勘驗。
別人說的話永遠都是別人所說,或許有真,但也有誇大的成分在其中,作為皇帝趙禎早已習慣了這些。
當然王圭和王鶴二人之間的關係自然不一般的,否則這個東京城的留守將軍也不會這麽直接的推薦他。
兩人當年北伐的時候便是搭檔,一個是將軍一個是監軍,算是在一個大鍋裏撈飯出來的。
對於王鶴,朝中的評價不錯,而在參謀兵事院中更是對他海上的管理經驗稱讚有嘉,管理經驗要比作戰經驗更為重要。
海上不是陸地,要想保證一支艦隊的作戰能力,全靠上下協作的管理。
王鶴自從北伐之後便進了軍武院,和王韶一樣以文職兼任武職,這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情,也是擁有莫大的決心。
誰不知道坐在衙門裏要比在軍帳中舒服?誰不知用筆要比用刀輕省?
能有這般毅力的文官,趙禎都是頗為欣賞的,尤其是像王鶴這般,經曆過北伐的官員更是如此。
對於趙禎來說,當年的北伐造就了一大批膽識過人又文武雙全的人,這些人中有武將,亦有文臣,經過了當年的洗禮之後,文臣進步的比武將還要大。
大宋的完美的學術環境,使得理性越來越占據上風,無論是朝堂上下,還是民間百姓,都不再那麽歧視武職。
武力對大宋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人們越來越理性的看待問題,尤其是兵家和法家的崛起之後,大宋的學術環境開始發生改變。
儒學雖然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學術,但更多的人認識到,並非是隻有儒學才是正確的,其他的各家之學也有正確的地方。
大宋需要的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是需要“百川東到海”的合流!
已經有人開始宣揚,“納百家之長,壯華夏之學!”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口號,也是相當有意義的口號,趙禎深深的明白,後世的華夏便是如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學術的真諦。
尋求真理,實事求是才是應有的態度,這一點決定了華夏民族的未來。
在這一點上,王韶做的好,王鶴做的也好,而趙禎不光是從王圭那裏得到推薦王鶴的奏疏,從王韶這個與王鶴交往極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的人手中,趙禎同樣得到了推薦他的奏疏。
王韶在奏疏中對王鶴的評價極高,不光是誇讚了他的戰略眼光和格局,更是把他豐富的海上作戰以及管理經驗給誇獎的極好。
奏疏中詳細列舉了王鶴的能力以及他的水平,對定海軍的管理,操練,甚至休假都有詳細的備注,從這些細節中趙禎就能看到王鶴與大宋其他水師指揮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在來之前的時候,天孫明吉就猜到了這一條件,所以在鬆山治出發之前便特意交代過“若宋人駐軍,一應承諾便是。”
修建港口,駐軍,這對大宋來說也是最為正常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趙禎已經開始了殖民統治,當然都護府卻不算是殖民統治,而是直接統治。
大宋在南海諸國的地位也不是殖民統治,而是設立都護府,州府,進行直接統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福建水師,南海水師,是大宋最為精銳的兩支水師。
他們的存在不光是為了抵擋海盜,還是為了震懾南海諸國的舊部,任何敢於和大宋對抗,打算恢複舊統治的人都將遭到無情打擊。
大宋對待外族的政策永遠都不是暴力鎮壓,雖然也存在但同時也有相對溫和的政策在其中,通商以貿易開路,以相對公平的政策安撫民心,這一點大宋的官員早就會了。
王鶴與董坤二人在見到三才的時候終於鬆開了一口氣,大官的臉色還不錯,至少要比剛剛宣召琉球國使者鬆山治的時候要好的多。
趙禎對琉球國的敕封也不是不能說出去的事情,三才稍微提了一下,王鶴與董坤二人便知道官家心情尚好。
琉球國的事情其實早就有聲音傳出來,畢竟連倭國都已經成為大宋的海東州了,一個小小的琉球國若是還知進退的話也應該向大宋稱臣納貢。
當然歸附大宋,成為大宋的州府也是極好的…………
看著眼前的兩人,趙禎總覺得他們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最少是從態度上有些不對勁,迷茫占據了他們整張臉。
“兩位卿家這是怎麽了?朕召見你們對於你們來說有何可迷惑的?”
王鶴施禮道:“官家,臣等未曾想官家到了泉州隻是為了召見我等,若是有要當臣子進京麵聖才是。”
“天子離京,官家此事不妥,還請官家慎行!”
作為臣子,這麽做在情在理,趙禎當然會接受王鶴以及董坤的上諫,但趙禎也有自己的目的,此次南巡不管是為了查驗大宋南方的發展,也是趙禎第一次查驗大宋的水師。
“朕此次離京非是”
大航海時代已經在數年前開始,泉州港的海船交織如雲,而水師是保障這一切的重中之重。
趙禎的規劃是從現在開始,大宋就要做一個海洋大國,護航不再是簡單的把貨船送到馬六甲海峽,而是要送到更為遙遠的西方。
趙禎的一切計劃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初他為何要征服南海諸國?為的就是打造出一隻強大的海上力量。
至於為何要大招海上力量,當然是為了保證大宋的強大。
而現在大宋的水師沒有一位合格的將軍以及監軍,也沒有一位能夠統帥大宋水師的人,於是趙禎變打算在此次南巡的時候進行篩選。
而王鶴與董坤便是趙禎看好的人,這兩人都擁有獨特且豐富的海上作戰以及管理經驗,王鶴的定海大將軍可不是白來的,至於董坤在澎湖巡檢司也是做的極好。
無論上下對他們二人都是推崇備至,而趙禎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考察他們的能力,親自登船勘驗。
別人說的話永遠都是別人所說,或許有真,但也有誇大的成分在其中,作為皇帝趙禎早已習慣了這些。
當然王圭和王鶴二人之間的關係自然不一般的,否則這個東京城的留守將軍也不會這麽直接的推薦他。
兩人當年北伐的時候便是搭檔,一個是將軍一個是監軍,算是在一個大鍋裏撈飯出來的。
對於王鶴,朝中的評價不錯,而在參謀兵事院中更是對他海上的管理經驗稱讚有嘉,管理經驗要比作戰經驗更為重要。
海上不是陸地,要想保證一支艦隊的作戰能力,全靠上下協作的管理。
王鶴自從北伐之後便進了軍武院,和王韶一樣以文職兼任武職,這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情,也是擁有莫大的決心。
誰不知道坐在衙門裏要比在軍帳中舒服?誰不知用筆要比用刀輕省?
能有這般毅力的文官,趙禎都是頗為欣賞的,尤其是像王鶴這般,經曆過北伐的官員更是如此。
對於趙禎來說,當年的北伐造就了一大批膽識過人又文武雙全的人,這些人中有武將,亦有文臣,經過了當年的洗禮之後,文臣進步的比武將還要大。
大宋的完美的學術環境,使得理性越來越占據上風,無論是朝堂上下,還是民間百姓,都不再那麽歧視武職。
武力對大宋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人們越來越理性的看待問題,尤其是兵家和法家的崛起之後,大宋的學術環境開始發生改變。
儒學雖然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學術,但更多的人認識到,並非是隻有儒學才是正確的,其他的各家之學也有正確的地方。
大宋需要的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是需要“百川東到海”的合流!
已經有人開始宣揚,“納百家之長,壯華夏之學!”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口號,也是相當有意義的口號,趙禎深深的明白,後世的華夏便是如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學術的真諦。
尋求真理,實事求是才是應有的態度,這一點決定了華夏民族的未來。
在這一點上,王韶做的好,王鶴做的也好,而趙禎不光是從王圭那裏得到推薦王鶴的奏疏,從王韶這個與王鶴交往極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的人手中,趙禎同樣得到了推薦他的奏疏。
王韶在奏疏中對王鶴的評價極高,不光是誇讚了他的戰略眼光和格局,更是把他豐富的海上作戰以及管理經驗給誇獎的極好。
奏疏中詳細列舉了王鶴的能力以及他的水平,對定海軍的管理,操練,甚至休假都有詳細的備注,從這些細節中趙禎就能看到王鶴與大宋其他水師指揮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