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人來大宋竊取良種這是早在趙禎預料之中的事情,並且也沒有避諱仁青東的打算,隨手把挖出的土豆遞給了三才道:“烤幾個朕挖的土豆來。”
三才有些不明所以但依舊照做,邊上的仁青東並沒有說話,但趙禎並沒有放過他的打算:“角廝羅已經開始打算從大宋偷這些東西了,但朕並不想阻止,土豆還有地瓜都是耐寒的高產作物,你若是迴去也帶一點,反正這東西也是要在高原上種植的。”
仁青東微微一驚,隨即從眼睛中都能透出一股濃濃的興奮:“官家仁慈!您的寬仁就如同…………”
趙禎擺手打斷他接下來的歌功頌德,笑著望向仁青東道:“朕仁慈嗎?你也許是不明白朕的意思,這些土豆地瓜是能在高原上種植,產量可能有所減小,但一定比青稞要高上許多,朕從來都不是一個對待外族仁慈的人,還記得朕奉行的是“外王內聖”吧?”
趙禎的一番話把仁青東說的有些發蒙,他不知道趙禎說這番話的用意,但他卻能看出趙禎臉上戲虐的表情,顯然這土豆和地瓜對高原來說並不是極好的東西。
仁青東小心的開口道:“我康巴人已經決定歸附大宋,還請官家仁慈!”
趙禎笑道:“當然,朕對自己的子民一項是仁慈的,土豆和地瓜要在火裏靠才能夠食用,高原上的水是煮不開,蒸煮土豆和地瓜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辦法便是火烤……如此一來土豆和地瓜對你們來說便是極為不利。”
趙禎的話還是讓仁青東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官家的用意何在?難道不能把土豆磨成麵炒熟之後再做成和青稞一樣的餅子嗎?
“不知碾壓成麵可食乎?”
趙禎點了點頭:“可食,但其多食脹氣不易騎乘!”
仁青東這下恍然大悟,原來這東西吃多了脹氣,若是尋常也不算什麽,可對於騎在馬上的高原勇士來說就是一種負擔。
糧食是好東西不假,土豆會給高原帶去更多的糧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仁青東不覺得大宋皇帝是一個看不懂局勢的人。
高原上的糧食越多,便意味著可以養活的人口便越多,無論是什麽原因都不應該給角廝羅獲取土豆和地瓜的機會。
他哪裏知道,趙禎這麽做不是為了眼下而是為了將來…………
大宋不是要毀滅吐蕃,毀滅高原,相反大宋是要吞並吐蕃,讓高原成為大宋的一部分,而要平定高原,最需要的做的便是讓吐蕃人戰敗之後還能吃得上飯。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趙禎對待吐蕃人沒有辦法像對待契丹人或是黨項人一樣,高原上的吐蕃人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大量的遷徙到大宋境內。
趙禎對待草原的政策便是漢化,城市化,但對於高原這一招非常的難以實施,趙禎之前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筋。
但蔡伯俙的一番話卻讓他看到了出路,一條有別於北方草原的出路。
對待高原上的吐蕃,最聰明的辦法便是讓他們吃飽,說起來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但事實上卻並不矛盾。
吃飽的人心中踏實,安定,總覺得眼下的生活還能維係,再加上角廝羅不斷的解放農奴,使得吐蕃的人口不斷的增加,吃飽便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吃不飽該怎麽辦?明知道自己要餓死了又該怎麽辦?劫掠便是最好的選擇,饑餓會把高原上的人都變成一個個不要命的勇士,因為他們退無可退,因為他們退後一步便是等待死亡。
“困獸”永遠是最難對付的敵人,因為他們沒有了退路,隻能以命相搏。
趙禎不會把吐蕃人逼成困獸,給他們糧食不光是為了現在,也是為了將來,一旦雙方交戰,若是給吐蕃人失敗必亡的意識那便是不上算的“買賣”。
給吐蕃人土豆和地瓜不是一件壞事,相反會給他們以退路,有了退路的人就不會以死搏命,也便於大宋征服吐蕃之後的管理。
對待高原的政策和對待草原的政策不同,既然不能內遷,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看守住。
不給他們太過先進的文明,也沒有必要在高原上發展除了畜牧業以外的經濟模式,趙禎甚至想要把高原上的豐富產出全部都取消,隻留下畜牧業和農業…………
這是一種“降維度打擊”,包吐蕃高原上的一切保留在落後的時代中,讓他們吃得飽,穿的暖,踏踏實實的在高原上生活,這便是極好的。
有吃的,有喝的,有牛羊,有美景,有安定的環境,這樣的條件對於高原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
工廠不適合高原,高原需要的是他們獨有的手工業,大宋繁榮的經濟模式也不適合高原,在哪裏的運輸成本太高。
貿易是永恆的主題,趙禎已經想好,若是拿下吐蕃高原之後,便開通一條從中原到高原的貿易路線。
唯有如此才能讓高原上的吐蕃人“安居樂業”,吐蕃不是沒有自己獨特的貨物,卡墊,羊毛,犛牛,羚羊,等等這些都是中原所需要的。
賣得好照樣是有價無市的東西。
仁青東打死也想不到趙禎已經準備好了對吐蕃高原的“善後”更不明白大宋會對高原如何的作戰。
他隻是知道土豆和地瓜這兩種東西對於康巴人來說極為重要。
他要把這兩樣東西全都待會康巴,帶迴去給族人們增加口糧,康巴人歸順大宋是沒錯的,這些土豆和地瓜便能解決他們的所需。
此時仁青東最關注的便是土豆和地瓜如何種植,不過很快他的目光就被吸引到了播種的東西上。
農業一直是封建時代的根本,趙禎從未放棄過對農業的投入,每年有數十萬貫的錢財被調配到格物院和司農寺中,為的就是培養農業人才和改良農具。
效率更高的播種車已經出現,這是耕地犁地一體的巨大牛車,一頭牛拉著車不斷的前進,埋在地裏的鐵犁不斷的把土地翻出,車輪上有齒輪和車廂連接…………
趙禎在車上不斷的詢問邊上的官員,並且提出自己的意見,而在仁青東看來這幾乎就是奇跡,大宋的播種車隻用了半個時辰,數十畝土地便耕種完成,這還僅僅一輛而已!
三才有些不明所以但依舊照做,邊上的仁青東並沒有說話,但趙禎並沒有放過他的打算:“角廝羅已經開始打算從大宋偷這些東西了,但朕並不想阻止,土豆還有地瓜都是耐寒的高產作物,你若是迴去也帶一點,反正這東西也是要在高原上種植的。”
仁青東微微一驚,隨即從眼睛中都能透出一股濃濃的興奮:“官家仁慈!您的寬仁就如同…………”
趙禎擺手打斷他接下來的歌功頌德,笑著望向仁青東道:“朕仁慈嗎?你也許是不明白朕的意思,這些土豆地瓜是能在高原上種植,產量可能有所減小,但一定比青稞要高上許多,朕從來都不是一個對待外族仁慈的人,還記得朕奉行的是“外王內聖”吧?”
趙禎的一番話把仁青東說的有些發蒙,他不知道趙禎說這番話的用意,但他卻能看出趙禎臉上戲虐的表情,顯然這土豆和地瓜對高原來說並不是極好的東西。
仁青東小心的開口道:“我康巴人已經決定歸附大宋,還請官家仁慈!”
趙禎笑道:“當然,朕對自己的子民一項是仁慈的,土豆和地瓜要在火裏靠才能夠食用,高原上的水是煮不開,蒸煮土豆和地瓜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辦法便是火烤……如此一來土豆和地瓜對你們來說便是極為不利。”
趙禎的話還是讓仁青東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官家的用意何在?難道不能把土豆磨成麵炒熟之後再做成和青稞一樣的餅子嗎?
“不知碾壓成麵可食乎?”
趙禎點了點頭:“可食,但其多食脹氣不易騎乘!”
仁青東這下恍然大悟,原來這東西吃多了脹氣,若是尋常也不算什麽,可對於騎在馬上的高原勇士來說就是一種負擔。
糧食是好東西不假,土豆會給高原帶去更多的糧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仁青東不覺得大宋皇帝是一個看不懂局勢的人。
高原上的糧食越多,便意味著可以養活的人口便越多,無論是什麽原因都不應該給角廝羅獲取土豆和地瓜的機會。
他哪裏知道,趙禎這麽做不是為了眼下而是為了將來…………
大宋不是要毀滅吐蕃,毀滅高原,相反大宋是要吞並吐蕃,讓高原成為大宋的一部分,而要平定高原,最需要的做的便是讓吐蕃人戰敗之後還能吃得上飯。
這是一個現實問題,趙禎對待吐蕃人沒有辦法像對待契丹人或是黨項人一樣,高原上的吐蕃人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大量的遷徙到大宋境內。
趙禎對待草原的政策便是漢化,城市化,但對於高原這一招非常的難以實施,趙禎之前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筋。
但蔡伯俙的一番話卻讓他看到了出路,一條有別於北方草原的出路。
對待高原上的吐蕃,最聰明的辦法便是讓他們吃飽,說起來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但事實上卻並不矛盾。
吃飽的人心中踏實,安定,總覺得眼下的生活還能維係,再加上角廝羅不斷的解放農奴,使得吐蕃的人口不斷的增加,吃飽便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吃不飽該怎麽辦?明知道自己要餓死了又該怎麽辦?劫掠便是最好的選擇,饑餓會把高原上的人都變成一個個不要命的勇士,因為他們退無可退,因為他們退後一步便是等待死亡。
“困獸”永遠是最難對付的敵人,因為他們沒有了退路,隻能以命相搏。
趙禎不會把吐蕃人逼成困獸,給他們糧食不光是為了現在,也是為了將來,一旦雙方交戰,若是給吐蕃人失敗必亡的意識那便是不上算的“買賣”。
給吐蕃人土豆和地瓜不是一件壞事,相反會給他們以退路,有了退路的人就不會以死搏命,也便於大宋征服吐蕃之後的管理。
對待高原的政策和對待草原的政策不同,既然不能內遷,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看守住。
不給他們太過先進的文明,也沒有必要在高原上發展除了畜牧業以外的經濟模式,趙禎甚至想要把高原上的豐富產出全部都取消,隻留下畜牧業和農業…………
這是一種“降維度打擊”,包吐蕃高原上的一切保留在落後的時代中,讓他們吃得飽,穿的暖,踏踏實實的在高原上生活,這便是極好的。
有吃的,有喝的,有牛羊,有美景,有安定的環境,這樣的條件對於高原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
工廠不適合高原,高原需要的是他們獨有的手工業,大宋繁榮的經濟模式也不適合高原,在哪裏的運輸成本太高。
貿易是永恆的主題,趙禎已經想好,若是拿下吐蕃高原之後,便開通一條從中原到高原的貿易路線。
唯有如此才能讓高原上的吐蕃人“安居樂業”,吐蕃不是沒有自己獨特的貨物,卡墊,羊毛,犛牛,羚羊,等等這些都是中原所需要的。
賣得好照樣是有價無市的東西。
仁青東打死也想不到趙禎已經準備好了對吐蕃高原的“善後”更不明白大宋會對高原如何的作戰。
他隻是知道土豆和地瓜這兩種東西對於康巴人來說極為重要。
他要把這兩樣東西全都待會康巴,帶迴去給族人們增加口糧,康巴人歸順大宋是沒錯的,這些土豆和地瓜便能解決他們的所需。
此時仁青東最關注的便是土豆和地瓜如何種植,不過很快他的目光就被吸引到了播種的東西上。
農業一直是封建時代的根本,趙禎從未放棄過對農業的投入,每年有數十萬貫的錢財被調配到格物院和司農寺中,為的就是培養農業人才和改良農具。
效率更高的播種車已經出現,這是耕地犁地一體的巨大牛車,一頭牛拉著車不斷的前進,埋在地裏的鐵犁不斷的把土地翻出,車輪上有齒輪和車廂連接…………
趙禎在車上不斷的詢問邊上的官員,並且提出自己的意見,而在仁青東看來這幾乎就是奇跡,大宋的播種車隻用了半個時辰,數十畝土地便耕種完成,這還僅僅一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