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是大宋又不是大宋,這個王朝在趙禎的改變下已經開始出現轉變,轉變成這世界上前無古人的王朝模式。


    越來越多的陳規陋習被舍棄,越來越多的新規矩和法律出現,這是在保障百姓的生活,同時也在保障大宋的王朝統治。


    巫瑪不知道什麽叫改革,他隻是知道現在的大宋和他曾經認識的大宋有很大的區別,這個王朝是那麽的生機盎然,所有人都能找到養活自己的方法。


    隨著和吳成聊天的深入他知道那些修築涼城關的民夫還會前往雨雪關,這些人不是在為朝廷服役,相反他們是在掙朝廷的錢!


    巫瑪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掙大宋朝廷的錢,從一開始他就認為這些人是朝廷的勞役,是在執行數千年來漢家王朝不便的勞役,誰知道根本不是。


    經過吳成的解釋他越來越糊塗了,什麽叫工程隊?這數萬人居然是數百支大宋各處的工程隊。


    也就是說一群靠力氣吃飯的人在一起需要一個頭人領著為他們招攬活計,為有錢的大戶人家或是一方鄉鎮,州府衙門做工,這些人用勞力換取不費的報酬。


    而涼城關是一個特例,是大宋朝廷第一次把關隘的建設交給尋常這些工程隊來做。


    修建關隘要花多少錢?巫瑪不知道,但他看著模樣便知道耗費不少,但這已經節省了許多開支。


    大宋朝廷隻要一文不少的把錢交給工程隊,並且簽下契約,這些工程隊就會完成自己需要建設的地方。


    數百支工程隊,數萬人在涼城關忙活,隻需要派遣不多的官員調度,工作起來便會很快,先幹完活的人的就能先一步離開,這對誰來說不是一種鼓勵?


    拿錢做事,做不好不光錢要被罰沒,甚至可能吃官司,就這兩條就能把人拿捏的死死的,沒人敢在這種事情上做手腳。


    巫瑪不是傻子,吳成稍稍解釋他便明白其中的利弊,總的來說自然是利大於弊的事情,大宋朝廷簡單的幾步就完成了以前冗長的勞役事物。


    最簡單的便是付錢,派遣督造官,其他的事情完全不用操心,還沒有人敢誆騙朝廷的錢財,修造的時候有督造官負責,工程隊隻需要簽字畫押即可,待涼城關造好後還有朝廷派來的專員負責驗收,一旦出現問題,不光那些工程隊要倒黴,督造官也要更著吃瓜落。


    巫瑪感歎宋人的聰明,簡單的辦法用在這種工程量極大的地方就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原本的勞役是誰都想躲掉的事情,可現在卻成為賺錢的買賣,多少人前來隻為了用自己的力氣賺錢?


    至於朝廷自然是給錢痛快的,契約都是白紙黑字早早寫好的,極難在這上麵做手腳,自然避免了層層盤剝。


    所用的支付也是交鈔,更是少了克扣,巫瑪心中嫉妒的有些發狂,這樣的君王,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麽事情幹不成的?


    一路從西往東去,路上的所見所聞越來越多,過了寧夏路的興慶府之後,速度便開始猛然提升,道路平坦的不像話,於是使團隊伍從百裏行進變成了晝夜不停。


    別人不知道原因,巫瑪卻是知道的,他早已瞧見過了興慶府之後驛站的數量也開始變多,不光是軍驛的數量增加,便是民驛的數量也在不斷的提升。


    州府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不過三五百裏,便能遇到一座巨大的城池,這完全顛覆了巫瑪對中原王朝的認知。


    原本屬於州府的縣城規模大的嚇人,已經超越了縣城該有的規模,人口數量極大不說,城池之中的市場更是繁榮。


    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大宋商賈繁榮誰都知道,可也不該到處都是如此啊!


    一些特定的州府繁榮就算了,尋常的城池也是繁榮的有些不像話了,開始的時候巫瑪還以為這是大宋故意為之,但很快他就放棄了這個愚蠢的想法。


    就像吳成說的,大宋根本就沒有必要這麽做,就算是顯示強大也沒有必要。


    巫瑪坐在馬車中靜靜的思考這個不解的謎題,對於他來說大宋為何如此繁榮比什麽都重要,這個王朝已經把農人安撫的妥妥帖帖,根本就不用擔心農人造反的事情。


    而商賈的繁榮也是在安撫工人,士農工商,四民皆被大宋照顧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天下間就沒有完美的事情,《周易》有雲: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士農工商被大宋安撫的如此完美,巫瑪是不相信的,他不光不相信,甚至還懷疑其中必有自己沒發現的問題。


    於是他謝絕了吳成的邀請,拒絕了族人的麵見,一個人在馬車中靜靜的思考問題所在,他要找到大宋如此繁榮的背後破綻,唯有如此才能為吐蕃尋得一線生機。


    但很可惜,所有的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大宋的士農工商亦是如此,這不是一個閉合的循環,相反趙禎從一開始就把解決大宋的問題當作是一個開拓的問題來看待。


    這也是他解決三冗三費的所在,不是在內部尋找原因與解決辦法,而是用最暴力的手段和方式解決問題。


    複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更是可以粗暴的解決。


    官員多那不是科舉製度的問題,事實上每年大比選取的人才並不多,在趙禎看來甚至需要加大力度才行。


    官員多是因為土地少,是因為衙門少!那就簡單了,增加土地,增加大宋的地方衙門便是。


    朝堂之中的衙門也在增加,三省六部都是存在的,還要保留九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


    如此安置了多少官員?


    大宋奪取了大理,西夏,遼朝,南海諸國,以及海東州,女真的土地,這些地方需要建設,需要大宋的衙門,需要官員管理。


    於是大宋的士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直到現在朝廷大宋朝廷的科舉還在不斷的增加頻率。


    原本三年一次大比,現在改為兩年一次了,這在之前都是對天下讀書人的恩賜,可現在去而是大宋朝廷的急迫。


    若不是有朝臣上疏擔心科舉不值錢,趙禎甚至打算一年一次科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