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孫的到來並沒有什麽,畢竟蘇軾不是武將,統兵領戰之事他不熟悉,換一個威名在外的猛將前來沒有什麽不好,再說石元孫乃是開國大將石守信的後人,用他還有穩定軍心的作用。
但官家的急詔就有些不留情麵了,一句蘇軾無用便能概括官家的心情,畢竟趙禎的詔書是出了名的溫和,即便是武將犯了軍法嚴懲的詔書也是恩威參半。
可這份詔書沒有一句安慰蘇軾的話,也沒有一句客套話,跟沒給他一個借口,幹脆明了的說他無用,斥責之猛烈無用二字明白明白。
但畢竟是給他保留了轉運使一職,說明他在財賦和民政上還是出色的,顯然官家怒氣充盈。
一個外戚得了這樣的懲罰不算什麽,四周的將軍們隻是笑了笑便不再說話,等待石元孫的安排,石元孫卻並未說話,而是望著蘇軾道:“伯父托我帶句話來,這話是官家以前經常說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蘇軾的嘴唇動了兩下最後還是呐呐不言,歎息一聲便走了,父親說的話沒錯,但自己做的也沒錯,直道現在蘇軾都覺得自己應該這麽做。
守住雲南路不失比什麽都強,若是吳萬全不敵,大可率軍迴來,雲南西路的漢家百姓幾乎都迴遷雲南路了,基本上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事情。
至於損失的那些財貨,打仗能有不損失錢財的道理?
宋軍因冒進,冒戰,恃勇輕敵失敗的戰事還少嗎?自己選擇最為穩妥的一種何錯之有?
瞧見蘇軾不解的模樣,石元孫笑了笑,鎧甲拍的山響對一眾將軍道:“某這次來了,爾等便準備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各自報上軍械,戰兵之況,整軍備戰!”
一群將軍也跟著石元孫把身上的鎧甲敲打的山響:“遵石將軍令!”
就在此時,石元孫用隻有兩人聽得見的聲音對蘇軾道:“想不明白?因為你是蘇子瞻啊!”
隻這一句話便讓蘇軾僵直在原地,許久才醒悟過來苦笑著向石元孫拱了拱手:“石將軍高見!子瞻這就走了……”
“哎!別急著走,我幫了你,你也要幫我,眼下這些來自各州府的大軍什麽都有,軍糧之類自是不缺,但卻缺少軍械,你雲南路的利國監中便有不少的好東西。”
蘇軾點了點頭:“需要什麽石將軍可派人來尋,但凡利國監有的東西任由將軍調用,蘇軾為你作保便是!”
“夠爽快,難怪彭七常常在軍中誇讚你,果然是個做行軍司馬的好料子,某這還卻一個行軍司馬,你看?”
蘇軾向北拱了拱手:“官家有旨,我當為雲南路轉運使,此戰過後若是大勝,雲南西路還需恢複生產才是,否則蘇軾便要罪加一等了。”
“軍功不要了?!”
“何德何能!”
瞧見蘇軾的背影,石元孫長歎一口氣,蘇軾做的其實已經不錯,若是換做別的文官,還不知眼下的雲南路是個什麽局麵,畢竟有老蘇在朝中杵著,他蘇軾不敢舍了乞藍部利國監息事寧人…………
蘇軾沒有這個膽子,事實上蘇軾把雲南路和利國監看的比姓名還重要,即便是天竺人打到了玉雲南路,打到了大理城下,他蘇軾也不會後退半步。
他之所以變得如此謹小慎微,乃是因為官家對他的信任,對蘇家的信任,從未,大宋從未有過父子在同一個路治擔任轉運使這樣的高官。
而且他蘇軾是個外戚啊!
蘇軾就擔心自己辜負趙禎的信任,這麽多年來他幾乎是走的蔡伯俙的老路,非但沒有因為外戚的身份而受到猜忌,反而每每遇到大事的時候都會予以重任,這樣的信賴來之不易,蘇軾珍惜的就像是自己的眼睛。
想想這也不一定是壞事,最少讓朝臣們少了彈劾自己的口實,若是他在雲南路指揮有方,大軍得勝,那朝中那些禦史監察的奏疏可就不那麽友善了。
蘇軾最終還是沒有接受石元孫的好意,更沒有繼續在雲南路轉運使衙門中赴任,而是打點行裝,收拾行禮,被皇帝斥責的人怎麽能繼續留在罪過的地方?
雖然自始至終蘇軾都沒覺得自己的部署有什麽問題,但他知道自己的謹小慎微已經嚴重的阻礙了大宋的用兵,也阻礙了對天竺的進攻。
石元孫晚上找過他,簡單說了幾點,蘇軾便明白自己錯在了什麽地方,自己終究是石獅子而不是活獅子啊!
兩者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威武的模樣也一樣,甚至石獅子比活獅子更為威武好看,但石獅子卻不會咬人,沒有獅子那顆一往無前的雄心。
東西並不多,在來與雲南路之前父親嚴厲的告誡過自己,任何鄉儀手禮都要用自己的官俸買,若是敢一車車的拉迴家,腿便要再加上一隻。
所以蘇軾迴程的東西沒有帶多少,捧起公衙旁的一把土放進陶罐中用紅布塞好,蘇軾便鄭重的向公衙躬身行禮,順便也給前來送別的鄉親們行禮。
眾人還禮的時候送上了一些不值錢但卻情誼無限的東西,嶄新的布鞋出自老嫗的手,新鮮的果子出自孩童的手,至於那些漂亮的娟秀蘇軾是萬萬不敢要的,家裏有公主…………
把自己的鞋子脫下還上略微有些擠腳的鞋子,在城中耆老的殷切期盼下違心的說了句:“正好嘞!如同俺娘給俺做的一般!”
耆老便興奮奪過蘇軾的靴子,說著一路順風之類的祝福,並千萬叮囑蘇軾不要迴頭。
蘇軾點了點頭便上了馬車,車輪滾滾之中蘇軾微微感歎:“確實不能迴頭了啊!”
蘇軾走了之後,石元孫也帶兵離開了大理城,眼下的戰事爭分奪秒刻不容緩,吳萬全的八萬大軍還剩下多少不知道,但他們的糧食軍械怕是不多了。
這段時間蘇軾不是沒有提供援助,但麵對被包圍的嚴嚴實實的西鼎城和歸化城實在無法送進去,大量的物資和援助匯集在乞藍部的邊境上,暫時有戍邊的將士使用。
要想擊潰來犯之敵,要想反攻天竺,吳萬全的八萬大軍就變得極其重要,最少他們不能折損太多,更不能被天竺人擊潰。
石元孫帶著各軍將校以最快的時間返迴乞藍部的邊境上,他要在那裏安營紮寨開白虎節堂。
但官家的急詔就有些不留情麵了,一句蘇軾無用便能概括官家的心情,畢竟趙禎的詔書是出了名的溫和,即便是武將犯了軍法嚴懲的詔書也是恩威參半。
可這份詔書沒有一句安慰蘇軾的話,也沒有一句客套話,跟沒給他一個借口,幹脆明了的說他無用,斥責之猛烈無用二字明白明白。
但畢竟是給他保留了轉運使一職,說明他在財賦和民政上還是出色的,顯然官家怒氣充盈。
一個外戚得了這樣的懲罰不算什麽,四周的將軍們隻是笑了笑便不再說話,等待石元孫的安排,石元孫卻並未說話,而是望著蘇軾道:“伯父托我帶句話來,這話是官家以前經常說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蘇軾的嘴唇動了兩下最後還是呐呐不言,歎息一聲便走了,父親說的話沒錯,但自己做的也沒錯,直道現在蘇軾都覺得自己應該這麽做。
守住雲南路不失比什麽都強,若是吳萬全不敵,大可率軍迴來,雲南西路的漢家百姓幾乎都迴遷雲南路了,基本上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事情。
至於損失的那些財貨,打仗能有不損失錢財的道理?
宋軍因冒進,冒戰,恃勇輕敵失敗的戰事還少嗎?自己選擇最為穩妥的一種何錯之有?
瞧見蘇軾不解的模樣,石元孫笑了笑,鎧甲拍的山響對一眾將軍道:“某這次來了,爾等便準備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各自報上軍械,戰兵之況,整軍備戰!”
一群將軍也跟著石元孫把身上的鎧甲敲打的山響:“遵石將軍令!”
就在此時,石元孫用隻有兩人聽得見的聲音對蘇軾道:“想不明白?因為你是蘇子瞻啊!”
隻這一句話便讓蘇軾僵直在原地,許久才醒悟過來苦笑著向石元孫拱了拱手:“石將軍高見!子瞻這就走了……”
“哎!別急著走,我幫了你,你也要幫我,眼下這些來自各州府的大軍什麽都有,軍糧之類自是不缺,但卻缺少軍械,你雲南路的利國監中便有不少的好東西。”
蘇軾點了點頭:“需要什麽石將軍可派人來尋,但凡利國監有的東西任由將軍調用,蘇軾為你作保便是!”
“夠爽快,難怪彭七常常在軍中誇讚你,果然是個做行軍司馬的好料子,某這還卻一個行軍司馬,你看?”
蘇軾向北拱了拱手:“官家有旨,我當為雲南路轉運使,此戰過後若是大勝,雲南西路還需恢複生產才是,否則蘇軾便要罪加一等了。”
“軍功不要了?!”
“何德何能!”
瞧見蘇軾的背影,石元孫長歎一口氣,蘇軾做的其實已經不錯,若是換做別的文官,還不知眼下的雲南路是個什麽局麵,畢竟有老蘇在朝中杵著,他蘇軾不敢舍了乞藍部利國監息事寧人…………
蘇軾沒有這個膽子,事實上蘇軾把雲南路和利國監看的比姓名還重要,即便是天竺人打到了玉雲南路,打到了大理城下,他蘇軾也不會後退半步。
他之所以變得如此謹小慎微,乃是因為官家對他的信任,對蘇家的信任,從未,大宋從未有過父子在同一個路治擔任轉運使這樣的高官。
而且他蘇軾是個外戚啊!
蘇軾就擔心自己辜負趙禎的信任,這麽多年來他幾乎是走的蔡伯俙的老路,非但沒有因為外戚的身份而受到猜忌,反而每每遇到大事的時候都會予以重任,這樣的信賴來之不易,蘇軾珍惜的就像是自己的眼睛。
想想這也不一定是壞事,最少讓朝臣們少了彈劾自己的口實,若是他在雲南路指揮有方,大軍得勝,那朝中那些禦史監察的奏疏可就不那麽友善了。
蘇軾最終還是沒有接受石元孫的好意,更沒有繼續在雲南路轉運使衙門中赴任,而是打點行裝,收拾行禮,被皇帝斥責的人怎麽能繼續留在罪過的地方?
雖然自始至終蘇軾都沒覺得自己的部署有什麽問題,但他知道自己的謹小慎微已經嚴重的阻礙了大宋的用兵,也阻礙了對天竺的進攻。
石元孫晚上找過他,簡單說了幾點,蘇軾便明白自己錯在了什麽地方,自己終究是石獅子而不是活獅子啊!
兩者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威武的模樣也一樣,甚至石獅子比活獅子更為威武好看,但石獅子卻不會咬人,沒有獅子那顆一往無前的雄心。
東西並不多,在來與雲南路之前父親嚴厲的告誡過自己,任何鄉儀手禮都要用自己的官俸買,若是敢一車車的拉迴家,腿便要再加上一隻。
所以蘇軾迴程的東西沒有帶多少,捧起公衙旁的一把土放進陶罐中用紅布塞好,蘇軾便鄭重的向公衙躬身行禮,順便也給前來送別的鄉親們行禮。
眾人還禮的時候送上了一些不值錢但卻情誼無限的東西,嶄新的布鞋出自老嫗的手,新鮮的果子出自孩童的手,至於那些漂亮的娟秀蘇軾是萬萬不敢要的,家裏有公主…………
把自己的鞋子脫下還上略微有些擠腳的鞋子,在城中耆老的殷切期盼下違心的說了句:“正好嘞!如同俺娘給俺做的一般!”
耆老便興奮奪過蘇軾的靴子,說著一路順風之類的祝福,並千萬叮囑蘇軾不要迴頭。
蘇軾點了點頭便上了馬車,車輪滾滾之中蘇軾微微感歎:“確實不能迴頭了啊!”
蘇軾走了之後,石元孫也帶兵離開了大理城,眼下的戰事爭分奪秒刻不容緩,吳萬全的八萬大軍還剩下多少不知道,但他們的糧食軍械怕是不多了。
這段時間蘇軾不是沒有提供援助,但麵對被包圍的嚴嚴實實的西鼎城和歸化城實在無法送進去,大量的物資和援助匯集在乞藍部的邊境上,暫時有戍邊的將士使用。
要想擊潰來犯之敵,要想反攻天竺,吳萬全的八萬大軍就變得極其重要,最少他們不能折損太多,更不能被天竺人擊潰。
石元孫帶著各軍將校以最快的時間返迴乞藍部的邊境上,他要在那裏安營紮寨開白虎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