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宋來說,天竺根本就沒有任何威脅,趙禎也沒有把波羅王朝當成是一個對手,因為相比大宋的國力它不值一提,再說波羅王朝並未對大宋發動戰爭,隻不過是敲詐和勒索大宋商賈而已。
這樣一來以國家的名義發動戰爭,便是小題大做,若是大宋興師動眾的征伐,還是為了商賈征伐,天下人會如何看待大宋?
這段時間大宋的朝臣已經開始逐漸向平穩過度,朝臣們提倡文治,他們認為文治才是當下大宋的治國之道,環顧四周已經沒有一個勢力和國家能對大宋產生威脅。
這也是趙禎要顧及的情緒,當下的大宋正處於一個變革時期,無論是在文化,教育還是在國力,軍力上都是如此。
別人或許看不出來,但趙禎卻能“看見”,現在的大宋如同一個身經百戰浴血戰場的戰士,而這個戰士已經殺紅了眼,隻有平複了他躁動的心,才能讓他更好的前進。
眼下天竺波羅王朝便是一個契機,波羅王朝並沒有入侵大宋,隻是挑釁了大宋的尊嚴而已,沒必要出兵征伐,但現在大宋的反應卻非常的激烈。
朝堂之中的朝臣還算好,輿論也比較和諧,但民間就不一樣了,大宋的百姓更多是支持大宋對天竺用兵的,在他們眼中這樣的蠻夷之地就應該接受大宋的討伐。
趙禎從奏疏上便能看出來自民間的火氣,奏疏中甚至描述一個讀書人站在宣德門外以頭搶地,嚎啕大唿,指責天竺的囂張狂妄,也向朝廷哭訴他的悲慘。
這讀書人的父親在通商天竺的時候因為天竺人的搶奪而奮不顧身,這是他自己家的生意,每個貨物都是他的財富,豈能被被人搶奪而去?
但誰想到讀書人的父親不光失去了財物,更是被人毆打致死,而隨他一起去的管事夥計也被打成重傷倒在路邊,若不是恰巧有另一個大宋商隊經過,他們便也是有去無迴。
消息傳迴大宋,義憤填膺之聲甚囂塵上,百姓們心中的怒氣也是沸反盈天。
奪人財物也就算了,現在居然敢殺人!這簡直就是把大宋的商賈當作是待宰的羔羊,豈能簡單的算了?
那讀書人知道父親被人毆打致死,頓時生了癔症,書也不讀了,直接帶著幹糧北上神都,在登聞鼓院敲響了登聞鼓,案情雖不複雜,但其他的事情就麻煩了。
一來不是在大宋出的事,而來事發之地距離大宋太過遙遠,三來還涉及到別國,監察司,台諫院,以及登聞鼓院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等著趙禎迴朝,於是乎這讀書人便天天在皇宮的宮門之外哭訴天竺的最新,也請求朝廷為他做主。
但最後得到的結果必然是毫無迴應,朝廷極少會為百姓個人而迴複,民情司的官員也答複他了,朝廷暫時不能幫他,而官員憐憫他,悄悄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告禦狀。
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告禦狀是最簡單的辦法,雖然太子監國,但他卻不能做什麽,做的愈多錯的越多。
告禦狀是讀書人的唯一辦法,讀書人名叫陳宏,他便在禦道邊上的春福樓中住了下來,這裏是皇帝迴朝之後的必經之路,他打算告禦狀,在皇駕麵前控訴天竺的罪行。
趙禎這麽多年來給人的形象一直是慈民愛物的仁義之君,百姓對他的感覺簡直就是聖人,對於他們來說是趙禎給了大宋不一樣的今天。
心中的敬畏和敬仰自然是無話可說的,並且也使得天下讀書人能入如今的大宋朝堂而覺得驕傲,畢竟明君當朝的景象能有多少?
一個王朝能碰到多少賢明之君?
在許多人看來皇帝和太子就相當於漢之文景,官家如文帝在前,太子像景帝在後,中興漢室,但大多數人覺得單單是官家一個人便能抵得上文景二帝。
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越是強大的國家越容易出現這種精神,隻有國家強大了,才會有存在感,存在感越強烈,百姓才越有歸屬感。
何況忠君愛國本就是華夏的一種傳承,並非隻有儒家才有這樣的傳承,而是在整個民族情節中存續的。
陳宏對趙禎有信心,他相信自己告禦狀皇帝一定不會不理睬,常有人說陛下不光是慈民愛物,更是嫉惡如仇,天下之不公不義之事陛下每每聞之必有禦批示下。
於是這段時間陳宏便也安分了下來,再也沒有去過宣德門喊冤,畢竟是大宋的皇宮的宮門,雖然他在宮門外十丈之地,但影響卻頗為不好。
宮牆上的禁軍知曉是因為什麽事,也不願去驅趕這個可憐人,他的離開也使得禁軍長舒一口氣。
中京城到神都城看似很遠,但事實上並不需要多長時間,趙禎的皇駕行至半路便遇到了正在鋪設的鐵軌,這是蕭撻裏第一次看到鐵路,這東西她早有聽說,但從未見過。
蔡伯俙非常聰明他早已在這裏準備好了火車,相比馬車火車的速度更快,更加平穩。
當黑色巨大的蒸汽火車出現的時候,蕭撻裏驚訝的上下大量,複雜的傳動係統以及高高的煙囪和鍋爐都讓她震撼。
在這個時代不用牲畜為動力的車輛出現確實令人震驚,長長的車廂中各種所需之物應有盡有,連便溺之地都是清新幹淨。
對於蕭撻裏來說這裏的一切都很新鮮,但真正令她驚訝的卻是火車開動之後,隨著轟鳴聲這個龐然大物開始前進,速度雖然不是很快,但勝在平穩,顛簸的感覺比馬車小了太多。
而逐漸的速度越來越快,直至窗外的樹木變成掠影,這一閃而過的景色讓她知道火車的速度相當於奔跑的駿馬。
這一新鮮的事物讓蕭撻裏問了半天,趙禎耐心的給她解釋,當然其中也包含物理原理,隻不過相比蕭仁,蕭撻裏更加好奇。
“仁兒,你怎麽一點也不好奇?平日裏你都向母後吵吵著要格物,現在這火車不就是大宋的格物之作嗎?”
蕭仁看了一眼趙禎,靦腆的笑了笑:“母後,火車之格物太過簡單淺顯,母後若是想知曉,孩兒這就講給你聽。”
…………………………………………
這樣一來以國家的名義發動戰爭,便是小題大做,若是大宋興師動眾的征伐,還是為了商賈征伐,天下人會如何看待大宋?
這段時間大宋的朝臣已經開始逐漸向平穩過度,朝臣們提倡文治,他們認為文治才是當下大宋的治國之道,環顧四周已經沒有一個勢力和國家能對大宋產生威脅。
這也是趙禎要顧及的情緒,當下的大宋正處於一個變革時期,無論是在文化,教育還是在國力,軍力上都是如此。
別人或許看不出來,但趙禎卻能“看見”,現在的大宋如同一個身經百戰浴血戰場的戰士,而這個戰士已經殺紅了眼,隻有平複了他躁動的心,才能讓他更好的前進。
眼下天竺波羅王朝便是一個契機,波羅王朝並沒有入侵大宋,隻是挑釁了大宋的尊嚴而已,沒必要出兵征伐,但現在大宋的反應卻非常的激烈。
朝堂之中的朝臣還算好,輿論也比較和諧,但民間就不一樣了,大宋的百姓更多是支持大宋對天竺用兵的,在他們眼中這樣的蠻夷之地就應該接受大宋的討伐。
趙禎從奏疏上便能看出來自民間的火氣,奏疏中甚至描述一個讀書人站在宣德門外以頭搶地,嚎啕大唿,指責天竺的囂張狂妄,也向朝廷哭訴他的悲慘。
這讀書人的父親在通商天竺的時候因為天竺人的搶奪而奮不顧身,這是他自己家的生意,每個貨物都是他的財富,豈能被被人搶奪而去?
但誰想到讀書人的父親不光失去了財物,更是被人毆打致死,而隨他一起去的管事夥計也被打成重傷倒在路邊,若不是恰巧有另一個大宋商隊經過,他們便也是有去無迴。
消息傳迴大宋,義憤填膺之聲甚囂塵上,百姓們心中的怒氣也是沸反盈天。
奪人財物也就算了,現在居然敢殺人!這簡直就是把大宋的商賈當作是待宰的羔羊,豈能簡單的算了?
那讀書人知道父親被人毆打致死,頓時生了癔症,書也不讀了,直接帶著幹糧北上神都,在登聞鼓院敲響了登聞鼓,案情雖不複雜,但其他的事情就麻煩了。
一來不是在大宋出的事,而來事發之地距離大宋太過遙遠,三來還涉及到別國,監察司,台諫院,以及登聞鼓院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等著趙禎迴朝,於是乎這讀書人便天天在皇宮的宮門之外哭訴天竺的最新,也請求朝廷為他做主。
但最後得到的結果必然是毫無迴應,朝廷極少會為百姓個人而迴複,民情司的官員也答複他了,朝廷暫時不能幫他,而官員憐憫他,悄悄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告禦狀。
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告禦狀是最簡單的辦法,雖然太子監國,但他卻不能做什麽,做的愈多錯的越多。
告禦狀是讀書人的唯一辦法,讀書人名叫陳宏,他便在禦道邊上的春福樓中住了下來,這裏是皇帝迴朝之後的必經之路,他打算告禦狀,在皇駕麵前控訴天竺的罪行。
趙禎這麽多年來給人的形象一直是慈民愛物的仁義之君,百姓對他的感覺簡直就是聖人,對於他們來說是趙禎給了大宋不一樣的今天。
心中的敬畏和敬仰自然是無話可說的,並且也使得天下讀書人能入如今的大宋朝堂而覺得驕傲,畢竟明君當朝的景象能有多少?
一個王朝能碰到多少賢明之君?
在許多人看來皇帝和太子就相當於漢之文景,官家如文帝在前,太子像景帝在後,中興漢室,但大多數人覺得單單是官家一個人便能抵得上文景二帝。
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越是強大的國家越容易出現這種精神,隻有國家強大了,才會有存在感,存在感越強烈,百姓才越有歸屬感。
何況忠君愛國本就是華夏的一種傳承,並非隻有儒家才有這樣的傳承,而是在整個民族情節中存續的。
陳宏對趙禎有信心,他相信自己告禦狀皇帝一定不會不理睬,常有人說陛下不光是慈民愛物,更是嫉惡如仇,天下之不公不義之事陛下每每聞之必有禦批示下。
於是這段時間陳宏便也安分了下來,再也沒有去過宣德門喊冤,畢竟是大宋的皇宮的宮門,雖然他在宮門外十丈之地,但影響卻頗為不好。
宮牆上的禁軍知曉是因為什麽事,也不願去驅趕這個可憐人,他的離開也使得禁軍長舒一口氣。
中京城到神都城看似很遠,但事實上並不需要多長時間,趙禎的皇駕行至半路便遇到了正在鋪設的鐵軌,這是蕭撻裏第一次看到鐵路,這東西她早有聽說,但從未見過。
蔡伯俙非常聰明他早已在這裏準備好了火車,相比馬車火車的速度更快,更加平穩。
當黑色巨大的蒸汽火車出現的時候,蕭撻裏驚訝的上下大量,複雜的傳動係統以及高高的煙囪和鍋爐都讓她震撼。
在這個時代不用牲畜為動力的車輛出現確實令人震驚,長長的車廂中各種所需之物應有盡有,連便溺之地都是清新幹淨。
對於蕭撻裏來說這裏的一切都很新鮮,但真正令她驚訝的卻是火車開動之後,隨著轟鳴聲這個龐然大物開始前進,速度雖然不是很快,但勝在平穩,顛簸的感覺比馬車小了太多。
而逐漸的速度越來越快,直至窗外的樹木變成掠影,這一閃而過的景色讓她知道火車的速度相當於奔跑的駿馬。
這一新鮮的事物讓蕭撻裏問了半天,趙禎耐心的給她解釋,當然其中也包含物理原理,隻不過相比蕭仁,蕭撻裏更加好奇。
“仁兒,你怎麽一點也不好奇?平日裏你都向母後吵吵著要格物,現在這火車不就是大宋的格物之作嗎?”
蕭仁看了一眼趙禎,靦腆的笑了笑:“母後,火車之格物太過簡單淺顯,母後若是想知曉,孩兒這就講給你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