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騎兵給契丹造成困擾的同時,也讓他們抓到了解決的辦法,顯然,宋人的策略也不是完美無瑕,他們也找到了對付宋軍騎兵的辦法。


    雖然無法對付所有打穀草的騎兵,但對付五六隊人甚至是十來隊卻是不在話下,宋軍最擅長的是大規模的集團衝鋒,但眼下他們兵力分散,即便是戰力驚人也要需要有目標才能劫掠。


    更何況契丹可以調用數倍於他們的兵力進行埋伏,不期望圍剿所有宋軍,但小小的一隊難道就留不下?


    契丹的反擊很快到來,宋軍的損失逐漸變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戰場上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是很正常的事情,契丹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動物,相反他們也有著百年的征戰曆史。


    對於騎兵的戰法他們也很醇熟,風格,包圍,剿滅,一係列戰術動作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但他們最大的缺陷便是人口……


    相對於蕭撻裏改革之前的遼朝,現在的契丹遊牧人口少的可憐,農耕經濟的轉型讓契丹人中上得了駿馬,拉得強弓的人越來越少。


    土地對於他們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這聽起來晃蕩,一個遊牧民族居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便衰敗如此,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契丹騎兵對宋軍騎兵打穀草行為的圍剿可以說並沒有多大的威脅,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宋軍打穀草的人數越來越多,甚至開始劫掠城池!


    這是最讓契丹人頭疼的事情,原本城池對於騎兵來說基本上是無法攻克的存在,沒有大量步兵的輔助,騎兵隻能望城興歎,毫無辦法。


    但宋軍的騎兵不同,他們上馬是騎兵,下馬也相當於步人甲士兵,甚至能組成步卒才擁有的軍陣。


    至於高大的城池在宋軍眼中並不算什麽,是個城池就要有城門,木質的城門萬萬抵擋不足炸藥的威力,何況宋軍手中擁有烈性炸藥。


    這種炸藥通過布帶捆綁在城門鼻子上,隻需要一顆火藥彈便能讓其威力大增,再好質地的城門也抵擋不住數顆烈性炸藥的爆破。


    當城門被炸開的時候,便是宋軍殺入城中之時,宋軍不是數百人為一隊進攻城池,而是數千人,城中的守軍往往無法在遠距離有效殺傷宋軍,隻要讓他們逼近城下,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城破。


    當然,這些所謂的城池在宋軍眼中不過是個帶著低矮圍牆的堡寨罷了,連大宋的縣城都無法相比,進攻起來自然沒有什麽壓力也得心應手。


    小小的城池之中並沒有多少訓練有素的士兵,大多是當地民壯充任的民兵,這對宋軍更是沒有多大的威脅,破城之後幾乎好無阻力。


    殺傷百人之後,近萬人的守軍便開始潰散,完全不似契丹人的正規軍。


    當地百姓更是不敢與宋軍拚命,膽氣全無之下,隻能任由宋軍把糧食帶走,留下他們坐著等死,否則便是向更大的城池移動。


    沒有糧食的百姓越來越多,他們本能的湧向糧食本就不足的城池,繼續增加負擔。


    契丹人仿照大宋修建城池,發展農業與商業經濟,可以說上進道的小城已經星羅棋布,不在少數。


    但因為這種小型城池並沒有多少經驗,完全不能和大宋的城池相媲美,也沒有多大的吸納性,從而導致上京道的小城眾多。


    不斷的有小城被攻陷,不斷的產生饑民,這已經成為一種惡性循環,也是宋軍不殺契丹百姓的原因,為的就是給契丹的其他城池增加負擔。


    看似仁慈的表現,其實不過是一張偽善的麵具罷了,在這麵具之下,才是血淋淋的真相,這個世界的真相——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大量一無所有的饑民湧向城池,這些人的出現一開始還讓契丹人覺得宋軍還有人性,沒有對老弱病殘孕趕盡殺絕,但在一些頗有頭腦的人發現,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接下來麻煩不斷出現,人口越來越多,消耗的糧食驚人,城中的治安越來越差,甚至開始有人因為一口糧食而死。


    逐漸的,這些城池也關閉城門,拒收流民,甚至是派兵驅散流民。


    這些流民非但不是城池的助力,甚至會成為他們防禦宋軍的障礙,反倒是給進攻的宋軍提供了便利。


    宋軍經常會喬裝成流民,或是直接混入流民的隊伍之中,在遠處埋下伏兵,帶詐開城門之後便有大軍前來相助,城池轉瞬之間易主他人。


    於是契丹的流民隻能餓死荒野或是城門之外,屍骸遍野,慘不忍睹。


    無論在什麽時代,倒黴的永遠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百姓這個詞既“高大上”又“窮屌絲”………………時代改變真理不變。


    宋軍是見縫插針,無孔不入,隻要能搶奪的小城他們都不放過,對於大型的城池也是能打便打,不能打也要威脅一下。


    於是乎宋軍的戰果不斷擴大,契丹人一退再退,隻能奮起反擊,但小規模的衝突下雖然契丹人也有戰果,但並不能對龐大的宋軍造成多大的影響。


    反而是契丹人越來越耗不起,宋軍的人數不斷增加,已經出現大規模的進攻了。


    第一階段的消耗已經給了契丹以巨大的壓力,而隨著宋軍越來越多的奔赴前線,宋軍已經開始對重要的戰略目標開始進攻,甚至是奪取險要之地的城池。


    契丹人隻能向重鎮集結,而不得不舍棄小城或是邊遠之地,於是乎這些地方便成為宋軍的支援,在那裏安營紮在或是改造成駐地,修建堡寨。


    對於契丹人來說,失去的土地幾乎無法奪迴,宋軍修建的堡寨固若金湯,騎兵想要破防幾乎不可能,派出大量的士兵後城防空虛,派出少量的士兵很可能就是有去無迴。


    即便是契丹人再悍不畏死也不想把命白白送掉,何況現在契丹軍隊並沒有原先那般彪悍。


    在不經意之間,大宋的北伐已經開始,由原本的掠奪逐漸過度到了攻占城池。


    這種悄然的變化也引起了契丹人的注意,蕭家的兩位叔侄,蕭惠和蕭捷率軍南下,契丹和大宋之間的戰爭全麵開始。


    這一切都在趙禎和參謀院的預料之中,甚至如同參謀院奏疏上所寫的如出一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