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前來的人都是軍中的軍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大宋一直如此,自從當年趙禎對軍中進行改革之後,早沙場點兵也都是如此了。


    每個軍官無論大小,職務高低都要對自己所部詳細透徹才行。


    主帥所需要做的隻是把軍令傳達給他們就好,事實上這些軍官才是軍中的重要樞紐,在這個通訊並不發達的時代,全靠戰爭開始之前的部署和計劃,一旦戰爭打響幾乎就沒有太好的辦法保持軍隊之間聯絡的通暢性。


    狄青站在不知什麽時候立起的高台上,眼前是一雙雙渴望的眼神,這也難為他們,狄青非常了解這樣的眼神,當年他也是其中的一員,隻不過站在高台上的不是別人,而是官家。


    狄青清楚,大軍等候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別的都還好說,最重要的是沒有消息,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


    現在,鼓聲陣陣,點將開始,是歸是殺,終究有了一個結果,這些軍官的壓力可是比他狄青還要大,他們整天都要被追問,整天都要被精神折磨。


    當大軍即將出兵向西域進發的消息傳到每個人的耳朵裏時,先是稍稍的寂靜便發出激烈的歡唿聲,他們沉寂了太久,也安耐了太久,忍耐了太久,現在正是橫刀出鞘的時候。


    每軍,每營,的任務都被下達下去,事實上狄青也是早已按耐不住,在帥帳的沙盤之類推演了許多次。


    並非是他得到了密詔,而是因為他看出了端疑,一切的一切都太過不尋常,大軍根本就沒有必要在新疆駐紮如此之久,腹地不斷的有移民遷來不假,可完全不需要大軍維持秩序,當地的官員已經能很好的勝任,至於其他更是和軍旅不沾邊。


    通過種種“不正常”的跡象狄青分析出了一個驚駭的事實,官家可能是故意把大軍留在新疆駐紮,等待時機以便直趨契丹。


    眼下的旨意和他之前的揣測一般無二,一種興奮和激動的情緒在胸中彌漫。


    北伐契丹,滅其國鼎,這是大宋幾代君臣心中的執念,即便曾經被契丹人壓製,即便在契丹人麵前輸的一敗塗地,即便對北方民族產生恐懼,但在所有宋人心中依舊有著滅國契丹的執念。


    已經被焦躁情緒籠罩的將士們瞬間爆發,這是一種壓抑已久情感的宣泄,今夜無眠,大軍躁動的模樣作為主帥的狄青清楚的很。


    軍令傳達下去之後,不用他再費什麽心,大軍開始按照軍中的守則和規矩整裝待發。


    隨著高亢的號角,四十萬大軍如同潮水一般湧動向前,越過了宋和契丹之間的邊界,進入了西域的土地,這條邊界當初是契丹人畫下的,意在宣誓主權。


    但在契丹人畫下這條線後,大宋卻從未有一天承認過,但也沒有反對過,一切的一切都是契丹人自己在做和大宋無關。


    對於一條不存在的國界線有什麽好擔心的?大軍隨隨便便就跨過去了,契丹人又能如何?


    狄青心中抓住了一點,這次用兵是對契丹的總攻,事實上他早已知道大宋已經有了碾壓契丹的實力,但之所以官家不這麽做必有深意。


    既然時機到來,那就滅此朝食!


    狄青所率領的軍隊被趙禎賜名天禦軍,也是大宋最為保守的全兵種軍隊,軍中不光有上四軍的禁軍,還有之後組建的背嵬鐵騎和踏白軍在其中。


    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火槍,但也不缺乏傳統的兵器,可以說在傳統的戰爭中絕對是穩紮穩打的典範。


    趙禎清楚,要想對契丹用兵,要想徹底滅掉契丹的國鼎,就必須大規模,大範圍,大縱深的作戰,這不是一場戰役那麽簡單,而是一場全麵戰爭!


    要麽便不打,要打就要徹底打死,這是趙禎對待契丹的態度。


    八天之後身在神都城的趙禎便收到了狄青的奏報,同時也收到了張舟的奏報,和狄青一樣,身在東京路的破虜軍也開始了行動。


    他們是從東京遼陽府開始,向契丹的上京城發動進攻,與此同時破虜軍還得到了由女真人組成的黑水軍支持。


    對於破虜軍趙禎是寄予厚望的,這段時間裏天工坊生產的乾宇二年造已經全部發放給了破虜軍,彈藥有一部分還在路上,但已經能在破虜軍攻伐之前送到。


    六萬多的破虜軍已經全部換裝“乾宇火槍”,趙禎派出騎兵把破虜軍補充到了十萬人,再加上黑水軍的八萬女真騎兵,十八萬大軍已然不在少數。


    狄青原本二十萬禁軍前往,再加上邊軍和楊懷玉帶去的十六衛共計四十萬人,而趙禎手中的兵力遠不止這些。


    為了避免契丹人察覺,為了避免北伐突然性的消失,趙禎在背地裏早已瘋狂的集結軍隊。


    趙禎粗略的推算過,也和兵部參謀軍事院的參知兵事們商量過,眼下最少還需要百萬大軍才能徹底滅亡契丹,這是在趙禎圍剿的大前提下。


    所謂的圍剿不是擊敗,而是讓契丹完全沒有逃脫和反抗的可能。


    這在草原上是幾乎無法做到的戰略意圖,但趙禎必須實現,絕不能遺留禍患放虎歸山。


    大宋有百萬雄兵嗎?


    當然有,都藏在民間嘞!


    趙禎慶幸自己這麽多年來的堅持,堅持以役兵和募兵相結合的方式,在大宋民間留下了數百萬的退役老兵,也堅持維持他們的操練,即便是不如在軍中那般,也比新兵要強上太多。


    大宋為何能有這樣的魄力和毅力?還不是因為有著強大的經濟基礎,它看似無關緊要,但卻始終決定著上層建築。


    招募老兵的事情,當然是由兵部負責,一紙公文下去,大宋的各路,州,府,縣都要開始進行征兵,而且隻征老兵,新兵一律不要。


    畢竟在戰爭的同時,大宋國內的生產勞動不能停下,老兵的招募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從退役的時間進行劃分,嚴格按照要求招募,不達標的依舊不要。


    這在漢家的曆史上還是非常少見的,畢竟在別的王朝大多數百姓為了躲避兵役無所不用其極,但到了大宋卻對兵役趨之若鶩,這還不是趙禎對軍人地位的提高,以及一係列的措施所導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