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相信不需要天亮,王蒙正等一眾偷偷把手伸到軍工上的巨賈們就應該會收到消息。
同時他也相信自己挖的坑能讓這些巨賈們知道什麽叫皇權高於一切,也應該知道自己不是隨便就能威脅的。
這種政治上的博弈趙禎不懼怕任何人,因為他站在了最為有利的一方,握有整個大宋的軍工和原材料壟斷地位。
即便是把大宋所有的商賈聯合起來也不會是他的對手。
這段時間趙禎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戰爭上,黑汗,東京道的戰爭都是在同一年之中解決。
雙向作戰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壓力不大,但也不小。
經濟自然可以受到戰爭的帶動,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地少人多的景象一去不複返,靠天吃飯,靠地養家的日子逐漸消失。
大宋正在進入另一個增長期。
冬至後的第二天,陽光穿過乾宇殿寬大的殿門灑進來,通過鏤空的窗棱變換成各種圖案,照射在人的身上溫暖舒適。
趙禎坐在禦座之上,聽著朝臣們的奏報,隻覺得大宋一派祥和,生機盎然。
老天爺這兩年很給力,雖然氣溫下降的厲害,可卻沒有奇寒的出現,冬日裏的太陽出現的不多,對於百姓來說卻是好事。
“晴冬至,爛年邊!”
這是漢家百姓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物候學諺語,非常有效,準確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昨天的冬至烏雲遮日,小雪漸漸而下,但到了今天一大早,太陽便出現,驅散了凍到人骨子裏的寒意,地上的水汽蒸發,霧氣升騰之中甚至在城中的玉帶河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彩虹。
當朝官員便把這一見聞以祥瑞之名上報,趙禎也因此得到了朝臣們的祝賀。
朝會開始之後,各部官員就開始了例行的奏報,從各州府遷徙的百姓已經開始上路,而這一年他們即將在路上度過新年,這對於遷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禮部官員陶靖便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啟奏陛下,如今百姓在路上,即便是年關之前也到不了新疆,如此一來必會思鄉之情尤甚,不如晚些……”
身為戶部尚書的富弼立刻上前反對。
“不妥!朝廷已經行文許久,車馬,物資,用度,各州府衙門早已做好準備,豈能耽擱,越是耽擱便越走不掉,若是這次能在路上度過年關,以後的遷徙便不可擔憂!再說他們是遷往富庶之地,這點幸苦都吃不得嗎?”
“百姓可不會想到您說的這些,他們隻知道自己背井離鄉,隻知道家中祭祖少一人!連見都沒見到新疆的模樣,何來的富庶?!”
“越是如此越要讓他們遷徙,隻有到了新疆才會知道路上這些都不算什麽!”
“可也要讓百姓能過了這個年關才行!”
雙方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這看似是禮部和戶部的爭吵,但事實上也是傳統與變革的爭吵。
誰都知道富弼的話說的在理,但也都知道過年對漢家百姓的重要,單單是祭祖這一條便是要命的。
背井離鄉也是讓人難過,還不知會有多少鼓起勇氣離開家鄉的人停下步伐。
趙禎擺了擺手:“兩位卿家所言皆道理,可如此爭論有何益處,反倒失了體統,朕到是有一個辦法,大抵能讓百姓勉強在路上度過年關!”
此言一出滿朝驚訝,不是他們不相信趙禎的能力,而是太難有辦法解決了,如今之計除了走,便是迴,兩者都可能會給朝廷帶來極大的損失。
“朕聽說絲綢之路上的旅人在路上時最為思念的就是家鄉,而如何驅散這種鄉愁呢?那便是用歡樂,興奮去化解,朕要讓遷徙路上的百姓在歡樂之中不知不覺的度過年關。”
這當然是一個好辦法,所有人都盯著趙禎,期望得到一個好辦法,即便是富弼和陶靖也是如此。
“下旨各地州府,年關之前無比準備好接待途徑之百姓,留出房舍,搭建帳篷,篝火,讓其吃得飽,穿的暖,睡得著,還有便是讓各州府的宿老出麵,以鄰裏之情接待遷徙之人……再在寬敞之處搭建高台,以各種表演充斥其上!
如此一來既方便當地百姓,又讓遷徙之人心中甚慰,看雜劇、聽話本,彈唱,口技,相撲、蹴鞠、商迷,甚至關撲都可以,隻要熱熱鬧鬧的過了這年節便是!”
這還真是個好辦法!群臣無不稱讚趙禎這手“雞賊”的注意力分散法…………
有人稱讚就有人質疑,總有那麽一個人出來攪你的局,比如“大煞風景”的包拯包希仁:“陛下,此事雖好,可所需用度該如何?”
趙禎心中苦笑,雖然很想破口大罵,錢,錢,錢,包老倌你就知道錢!但這是人家的分內之事,自己責難毫無道理啊!
“錢財自然由朝廷所出,待各州府送走遷徙百姓之後,以單據報三司銷賬!”
包拯並沒有反對,隻不過再次開口道:“為事穩妥,還請官家挑選能臣前往主持此事!”
趙禎想了想:“遷徙之民非一州一府,所經之處甚多,單單一人不可主持,朕便挑選司馬光為遷徙使,帶領朝中年輕力壯之官員前往,人選由吏部舉薦,事關重大,務必以心性穩重,能力不怠之人前往!”
“臣等遵旨!”
這算是最為妥善的辦法,前朝的朝政也差不多了,趙禎便打算離開,今日還有兩場經筵日講,丁度最近剛好講到唐朝的永貞革新。
丁度就是這樣,會用一些曆史上的事情提醒自己,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的變法。
當然這一變法最終的結局是失敗的,否則丁度也不會講給自己聽,隻不過自己需要的是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還有便是丁度講史真的很有意思…………
屁股剛剛離開禦座,便聽見老丈人的聲音:“臣尚書令王蒙正奏請留身奏事!”
緊接著朝堂之中針落有聲,所有人都用驚訝的眼神望向王蒙正,因為此時文武百官心中隻有一句話:“國丈瘋了!”
同時他也相信自己挖的坑能讓這些巨賈們知道什麽叫皇權高於一切,也應該知道自己不是隨便就能威脅的。
這種政治上的博弈趙禎不懼怕任何人,因為他站在了最為有利的一方,握有整個大宋的軍工和原材料壟斷地位。
即便是把大宋所有的商賈聯合起來也不會是他的對手。
這段時間趙禎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戰爭上,黑汗,東京道的戰爭都是在同一年之中解決。
雙向作戰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壓力不大,但也不小。
經濟自然可以受到戰爭的帶動,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地少人多的景象一去不複返,靠天吃飯,靠地養家的日子逐漸消失。
大宋正在進入另一個增長期。
冬至後的第二天,陽光穿過乾宇殿寬大的殿門灑進來,通過鏤空的窗棱變換成各種圖案,照射在人的身上溫暖舒適。
趙禎坐在禦座之上,聽著朝臣們的奏報,隻覺得大宋一派祥和,生機盎然。
老天爺這兩年很給力,雖然氣溫下降的厲害,可卻沒有奇寒的出現,冬日裏的太陽出現的不多,對於百姓來說卻是好事。
“晴冬至,爛年邊!”
這是漢家百姓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物候學諺語,非常有效,準確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昨天的冬至烏雲遮日,小雪漸漸而下,但到了今天一大早,太陽便出現,驅散了凍到人骨子裏的寒意,地上的水汽蒸發,霧氣升騰之中甚至在城中的玉帶河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彩虹。
當朝官員便把這一見聞以祥瑞之名上報,趙禎也因此得到了朝臣們的祝賀。
朝會開始之後,各部官員就開始了例行的奏報,從各州府遷徙的百姓已經開始上路,而這一年他們即將在路上度過新年,這對於遷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禮部官員陶靖便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啟奏陛下,如今百姓在路上,即便是年關之前也到不了新疆,如此一來必會思鄉之情尤甚,不如晚些……”
身為戶部尚書的富弼立刻上前反對。
“不妥!朝廷已經行文許久,車馬,物資,用度,各州府衙門早已做好準備,豈能耽擱,越是耽擱便越走不掉,若是這次能在路上度過年關,以後的遷徙便不可擔憂!再說他們是遷往富庶之地,這點幸苦都吃不得嗎?”
“百姓可不會想到您說的這些,他們隻知道自己背井離鄉,隻知道家中祭祖少一人!連見都沒見到新疆的模樣,何來的富庶?!”
“越是如此越要讓他們遷徙,隻有到了新疆才會知道路上這些都不算什麽!”
“可也要讓百姓能過了這個年關才行!”
雙方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這看似是禮部和戶部的爭吵,但事實上也是傳統與變革的爭吵。
誰都知道富弼的話說的在理,但也都知道過年對漢家百姓的重要,單單是祭祖這一條便是要命的。
背井離鄉也是讓人難過,還不知會有多少鼓起勇氣離開家鄉的人停下步伐。
趙禎擺了擺手:“兩位卿家所言皆道理,可如此爭論有何益處,反倒失了體統,朕到是有一個辦法,大抵能讓百姓勉強在路上度過年關!”
此言一出滿朝驚訝,不是他們不相信趙禎的能力,而是太難有辦法解決了,如今之計除了走,便是迴,兩者都可能會給朝廷帶來極大的損失。
“朕聽說絲綢之路上的旅人在路上時最為思念的就是家鄉,而如何驅散這種鄉愁呢?那便是用歡樂,興奮去化解,朕要讓遷徙路上的百姓在歡樂之中不知不覺的度過年關。”
這當然是一個好辦法,所有人都盯著趙禎,期望得到一個好辦法,即便是富弼和陶靖也是如此。
“下旨各地州府,年關之前無比準備好接待途徑之百姓,留出房舍,搭建帳篷,篝火,讓其吃得飽,穿的暖,睡得著,還有便是讓各州府的宿老出麵,以鄰裏之情接待遷徙之人……再在寬敞之處搭建高台,以各種表演充斥其上!
如此一來既方便當地百姓,又讓遷徙之人心中甚慰,看雜劇、聽話本,彈唱,口技,相撲、蹴鞠、商迷,甚至關撲都可以,隻要熱熱鬧鬧的過了這年節便是!”
這還真是個好辦法!群臣無不稱讚趙禎這手“雞賊”的注意力分散法…………
有人稱讚就有人質疑,總有那麽一個人出來攪你的局,比如“大煞風景”的包拯包希仁:“陛下,此事雖好,可所需用度該如何?”
趙禎心中苦笑,雖然很想破口大罵,錢,錢,錢,包老倌你就知道錢!但這是人家的分內之事,自己責難毫無道理啊!
“錢財自然由朝廷所出,待各州府送走遷徙百姓之後,以單據報三司銷賬!”
包拯並沒有反對,隻不過再次開口道:“為事穩妥,還請官家挑選能臣前往主持此事!”
趙禎想了想:“遷徙之民非一州一府,所經之處甚多,單單一人不可主持,朕便挑選司馬光為遷徙使,帶領朝中年輕力壯之官員前往,人選由吏部舉薦,事關重大,務必以心性穩重,能力不怠之人前往!”
“臣等遵旨!”
這算是最為妥善的辦法,前朝的朝政也差不多了,趙禎便打算離開,今日還有兩場經筵日講,丁度最近剛好講到唐朝的永貞革新。
丁度就是這樣,會用一些曆史上的事情提醒自己,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的變法。
當然這一變法最終的結局是失敗的,否則丁度也不會講給自己聽,隻不過自己需要的是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還有便是丁度講史真的很有意思…………
屁股剛剛離開禦座,便聽見老丈人的聲音:“臣尚書令王蒙正奏請留身奏事!”
緊接著朝堂之中針落有聲,所有人都用驚訝的眼神望向王蒙正,因為此時文武百官心中隻有一句話:“國丈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