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這個人很自私,他的東西向來不喜歡與旁人分享,更不喜歡脫離自己的掌控,這讓他無時無刻的不去掛念,但這卻不是什麽罪過,隻不過是後世的職業特點,把他的私有意識培養的強烈點罷了。
人都是自私的動物,當你的社會地位發生改變之後,這種自私有時會無限的放大,比如趙禎當上了大宋的皇帝,當上了天下之主,這個時候他對某些物品或是人的看重就達到一種非常集權的自私。
這是帝王享有的權利,而且是曆代帝王都會有的問題,畢竟帝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歡離合。
趙禎是大宋的帝王,他對蕭撻裏的這種威脅和不受控製非常的惱怒,他能感受到這個女人是愛自己的,但卻因為身為遼朝之主的身份而不得不愛上自己。
這是操蛋的理論,在趙禎看來,隻要兩個人相愛,無論是什麽原因,最終兩人都要走到一起,那一句勿相見簡直就是在割裂這段感情,趙禎決不允許。
蕭撻裏打的什麽主意趙禎能不知道?
不就是為了挽救遼朝而用這種血脈相連的方式爭取時間,讓自己心慈手軟嗎?這個愚蠢的女人簡直是一再挑戰自己的忍耐極限。
隨著馬車上下的顛簸,趙禎一遍又一遍的詛咒著這個惡心的世道,生生把自己的女人逼絕路了,這個時候趙禎早已把自己的問題拋到了九霄雲外。
此時的趙禎已經把所有的問題全都推到了遼朝的腐朽上,這個王朝的腐朽,無能使得在大宋的壓製下苟延殘喘,隻能依靠一個女人用自己肚子裏的孩子來挽救,想想都覺得悲哀。
自己唯一能做的不是輔助這個孩子,不是讓他在遼朝站住腳跟,而是徹底的摧毀這個腐朽衰落的王朝,把契丹人趕到草原裏去才是終結一切的最好辦法。
愚蠢的女人既然知道自己的男人厲害,為何要要去自我犧牲?
究其原因是趙禎的思維方式和蕭撻裏的完全不同,他站在了自己的立場上,而蕭撻裏卻是在為整個遼朝考慮。蕭撻裏不知道,趙禎事實上是個非常自私的人。
之所以對大宋的百姓如此仁愛,對大宋如此上心,因為他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東西,大宋是自己的大宋,百姓是自己的百姓,甚至整個東亞在趙禎眼中都是囊中之物!
抱著這種心態,趙禎自然把這片土地上的東西都看作是自己的,從他一開始穿越過來便固執的認為,遼朝是大宋的,西夏是大宋的,吐蕃是大宋的,西域是大宋的,更不用說大理這種彈丸之地的彩雲南國了。
把頭伸出窗外,讓冷風稍稍吹一下,趙禎對著邊上的三才道:“召韓琦覲見!”
三才微微一愣,立刻點頭道:“奴婢遵旨!”
韓琦騎著馬,迎著風匆匆而來,他是擔心官家又有什麽想法了,夜長夢多,還是早早離開遼朝境內為妙。
不等趙禎的車駕停穩,他便上車:“臣韓琦參見官家,不知官家召見所為何事?”
馬車再次啟動,趙禎望著韓琦道:“使團之中可帶有信鴿?”
韓琦微微一愣隨即點頭道:“帶有信鴿三隻,因在遼朝上京附近,戒備眾多,不敢擅用。”
趙禎點了點頭:“甚好,如今依然是出了上京城的範圍,三才!筆墨伺候,韓琦擬旨!”
車廂之中立刻熱鬧起來,三才和韓琦兩人都覺得有要事要發生,果然當韓琦提筆之時,趙禎便開口驚人:“朕迴朝之途,南望蒼雲,宋遼之爭以無可避,逐步蠶食之計窮盡,卻不能斷起根源,唯有一戰而定之,朕在遼之所見所聞,感悟頗深,遼人仿宋,非一日之功,雖長遠不及,卻一時之利也!當斷之!”
韓琦下筆飛速,在顛簸的馬車上字形也未走樣,這是他多年在外練出來的功夫,而趙禎的每一句話都讓他感覺到了不尋常,顯然這是要伐遼的節奏啊!
而三才在邊上更是驚訝,以他對趙禎的了解,現在宋遼的關係最少也該繼續緩和下來才是,為何愈演愈烈?
但接下來趙禎的話頭一轉:“著戍邊將士穩固守土,非不得已不得深入遼境,駐防有序,輪換有度,演兵不廢!宋遼通商稅收不變,以公文行書遼朝,我大宋商賈借道遼朝西域,以謀商路之便,稅賦可繳也!”
這…………韓琦稍稍楞了一下,這麽說來又是要安穩下來,並不像要動手的樣子,官家到底要做什麽?
趙禎要做的很簡單,一年時間,大宋要想全麵伐遼,一舉擊潰遼朝,所需要最少的準備時間就是一年,而這一年的時間裏,大宋需要進行情報收集,需要物資準備,甚至要加軍械的產量等等。
趙禎不想再拖下去了,一場滅國之戰勢在必行。
這一年的時間裏要讓宋遼之間的關係相安無事,最要要保證兩國之間的安定,商賈通商自然不能少,大宋的商賈前往西域向遼人繳納稅收有何不可?
趙禎相信,隻要遼人的稅收政策不過分,絕對能從大宋商賈的身上得到大量的好處。
通商繳稅本就應該,對於大宋商賈來說,若是大宋能拿下西域,他們之向大宋繳稅便可,若是沒有拿下,還要多繳納一部分給遼朝。
同樣的,從天竺借道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
韓琦在馬車的顛簸之中完成的了趙禎的旨意,旨意的內容非常清楚,就是交代朝廷積極備戰,小心宋遼之間的摩擦。
這麽多年終於等來了,韓琦不禁為之興奮,多少年來,大宋的官員和百姓就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而官家卻主張蠶食之計,不斷對遼朝進行蠶食減少其戰力。
蠶食之計雖然穩妥,但終究是耗時耗力,以大宋如此國力,可一舉傾覆之!
朝臣們是支持官家蠶食之計的,花費少,死人少,沒壓力,還能對遼朝實施壓力,豈不舒坦的很?
一場大戰下來,所費公帑何止萬巨,說不得要把大宋的家底都搭上,而征召壯勞力征戰,眼下大宋穩固打好大局麵豈不是被破壞掉?
可有些人不這麽想,比如韓琦,在他看來一戰定乾坤之後,大宋便可外無強敵之憂,內可依律法之治也!
人都是自私的動物,當你的社會地位發生改變之後,這種自私有時會無限的放大,比如趙禎當上了大宋的皇帝,當上了天下之主,這個時候他對某些物品或是人的看重就達到一種非常集權的自私。
這是帝王享有的權利,而且是曆代帝王都會有的問題,畢竟帝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歡離合。
趙禎是大宋的帝王,他對蕭撻裏的這種威脅和不受控製非常的惱怒,他能感受到這個女人是愛自己的,但卻因為身為遼朝之主的身份而不得不愛上自己。
這是操蛋的理論,在趙禎看來,隻要兩個人相愛,無論是什麽原因,最終兩人都要走到一起,那一句勿相見簡直就是在割裂這段感情,趙禎決不允許。
蕭撻裏打的什麽主意趙禎能不知道?
不就是為了挽救遼朝而用這種血脈相連的方式爭取時間,讓自己心慈手軟嗎?這個愚蠢的女人簡直是一再挑戰自己的忍耐極限。
隨著馬車上下的顛簸,趙禎一遍又一遍的詛咒著這個惡心的世道,生生把自己的女人逼絕路了,這個時候趙禎早已把自己的問題拋到了九霄雲外。
此時的趙禎已經把所有的問題全都推到了遼朝的腐朽上,這個王朝的腐朽,無能使得在大宋的壓製下苟延殘喘,隻能依靠一個女人用自己肚子裏的孩子來挽救,想想都覺得悲哀。
自己唯一能做的不是輔助這個孩子,不是讓他在遼朝站住腳跟,而是徹底的摧毀這個腐朽衰落的王朝,把契丹人趕到草原裏去才是終結一切的最好辦法。
愚蠢的女人既然知道自己的男人厲害,為何要要去自我犧牲?
究其原因是趙禎的思維方式和蕭撻裏的完全不同,他站在了自己的立場上,而蕭撻裏卻是在為整個遼朝考慮。蕭撻裏不知道,趙禎事實上是個非常自私的人。
之所以對大宋的百姓如此仁愛,對大宋如此上心,因為他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東西,大宋是自己的大宋,百姓是自己的百姓,甚至整個東亞在趙禎眼中都是囊中之物!
抱著這種心態,趙禎自然把這片土地上的東西都看作是自己的,從他一開始穿越過來便固執的認為,遼朝是大宋的,西夏是大宋的,吐蕃是大宋的,西域是大宋的,更不用說大理這種彈丸之地的彩雲南國了。
把頭伸出窗外,讓冷風稍稍吹一下,趙禎對著邊上的三才道:“召韓琦覲見!”
三才微微一愣,立刻點頭道:“奴婢遵旨!”
韓琦騎著馬,迎著風匆匆而來,他是擔心官家又有什麽想法了,夜長夢多,還是早早離開遼朝境內為妙。
不等趙禎的車駕停穩,他便上車:“臣韓琦參見官家,不知官家召見所為何事?”
馬車再次啟動,趙禎望著韓琦道:“使團之中可帶有信鴿?”
韓琦微微一愣隨即點頭道:“帶有信鴿三隻,因在遼朝上京附近,戒備眾多,不敢擅用。”
趙禎點了點頭:“甚好,如今依然是出了上京城的範圍,三才!筆墨伺候,韓琦擬旨!”
車廂之中立刻熱鬧起來,三才和韓琦兩人都覺得有要事要發生,果然當韓琦提筆之時,趙禎便開口驚人:“朕迴朝之途,南望蒼雲,宋遼之爭以無可避,逐步蠶食之計窮盡,卻不能斷起根源,唯有一戰而定之,朕在遼之所見所聞,感悟頗深,遼人仿宋,非一日之功,雖長遠不及,卻一時之利也!當斷之!”
韓琦下筆飛速,在顛簸的馬車上字形也未走樣,這是他多年在外練出來的功夫,而趙禎的每一句話都讓他感覺到了不尋常,顯然這是要伐遼的節奏啊!
而三才在邊上更是驚訝,以他對趙禎的了解,現在宋遼的關係最少也該繼續緩和下來才是,為何愈演愈烈?
但接下來趙禎的話頭一轉:“著戍邊將士穩固守土,非不得已不得深入遼境,駐防有序,輪換有度,演兵不廢!宋遼通商稅收不變,以公文行書遼朝,我大宋商賈借道遼朝西域,以謀商路之便,稅賦可繳也!”
這…………韓琦稍稍楞了一下,這麽說來又是要安穩下來,並不像要動手的樣子,官家到底要做什麽?
趙禎要做的很簡單,一年時間,大宋要想全麵伐遼,一舉擊潰遼朝,所需要最少的準備時間就是一年,而這一年的時間裏,大宋需要進行情報收集,需要物資準備,甚至要加軍械的產量等等。
趙禎不想再拖下去了,一場滅國之戰勢在必行。
這一年的時間裏要讓宋遼之間的關係相安無事,最要要保證兩國之間的安定,商賈通商自然不能少,大宋的商賈前往西域向遼人繳納稅收有何不可?
趙禎相信,隻要遼人的稅收政策不過分,絕對能從大宋商賈的身上得到大量的好處。
通商繳稅本就應該,對於大宋商賈來說,若是大宋能拿下西域,他們之向大宋繳稅便可,若是沒有拿下,還要多繳納一部分給遼朝。
同樣的,從天竺借道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
韓琦在馬車的顛簸之中完成的了趙禎的旨意,旨意的內容非常清楚,就是交代朝廷積極備戰,小心宋遼之間的摩擦。
這麽多年終於等來了,韓琦不禁為之興奮,多少年來,大宋的官員和百姓就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而官家卻主張蠶食之計,不斷對遼朝進行蠶食減少其戰力。
蠶食之計雖然穩妥,但終究是耗時耗力,以大宋如此國力,可一舉傾覆之!
朝臣們是支持官家蠶食之計的,花費少,死人少,沒壓力,還能對遼朝實施壓力,豈不舒坦的很?
一場大戰下來,所費公帑何止萬巨,說不得要把大宋的家底都搭上,而征召壯勞力征戰,眼下大宋穩固打好大局麵豈不是被破壞掉?
可有些人不這麽想,比如韓琦,在他看來一戰定乾坤之後,大宋便可外無強敵之憂,內可依律法之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