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撻裏的話讓朝堂中的眾位臣公默默不語,此時他們才猛然發現,自己還不如一個女人………


    的確,現在還有誰敢提議把皇駕遷至中京大定府?


    自從大遼丟失燕雲之地開始,中京道便成為遼宋之間的緩和之地,遼朝把所有機要衙門都遷至了上京城。


    中京大定府和大定府中的皇宮早已成為一座擺設,在整個遼朝,大定府都是數一數二的城池,皇宮的規模甚至超過了上京城。


    整個中京城的布局仿宋朝原本的都城汴梁城,中京分外城、內城和皇城,規模之大,地域之廣堪比東京!


    可現在…………一眾契丹貴族呐呐不言,羞愧難當。


    蕭撻裏長歎一聲,望著耶律洪基道:“皇帝,燕雲已失,我大遼失去南方屏障,宋之兵甲可長驅直入,但中京道,尤其是大定府不可再失,此乃抵禦宋人北侵之要害,周圍州縣眾多,亦有無數生民,一旦為宋人所得,良田牧場盡失,此消彼長之下,如何與之抗衡?”


    耶律洪基點頭道:“朕知曉利害,中京道絕不能在朕的手上丟失!大遼在的一天,便死守中京道一日!”


    蕭撻裏欣慰的點了點頭,總算是讓皇帝堅定了立場,朝中的退守之言也隨著他的話煙消雲散,如今的大遼朝堂已經分成三派,一派以漢臣為代表,主張議和,另一派以契丹軟弱貴族為代表,主張退守上京道,另一派則是主戰,與大宋一較高下。


    但在蕭撻裏看來,三方的法子都不好,或是太過萎縮不前,或是太過激進,如今大遼需要的是什麽?是一場大勝!如此方能在大宋的威壓之下獲得喘息之機!


    蕭撻裏更是要以一場大勝來提高遼朝的國威,讓大宋感受到威脅,如此才能爭取時間。


    通讀史書,才華不輸男兒的蕭撻裏看得出宋遼之間的差距,但也知曉遼朝的本錢,如今雖然國力不濟,但還能支持一場大戰的所需。


    若是再被大宋壓製下去,時長日久之下,根本毫無勝算,到時一場大戰便會把看似強大的遼朝打的支離破碎,於是蕭撻裏便把目光瞄向了中京大定府,她要讓大遼在這裏挽迴往日的雄風,更要讓大遼在此地中興!


    朝臣幾乎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一致,尊太後的懿旨和皇帝的旨意,調集重兵前往中京大定府馳援,並在中京道堅壁清野,以防宋兵以戰養戰。


    雖然被動,但遼朝的速度也不滿,得益於長久以來的騎兵作戰,契丹軍隊的機動性很高,短短三日便可抵達中京道,又是防守作戰,占據地利人和。


    逐漸的遼朝的決戰之心高漲,隻待宋軍決戰與野!


    但事情並非如遼朝君臣所想一樣,大宋確實北伐,但此次的重點並非是與遼人一決高下,更不是攻伐中京道,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遼東,以及遼朝的東京遼陽府。


    大宋此戰並非在趙禎的戰略規劃之中,甚至連大宋也是被挑撥的,可以說這場戰爭來的有些陰差陽錯,但大宋的目標是明確的。


    對遼東之地和東京遼陽府也是誌在必得!


    一場意外觸發的戰爭最終偏離了遼朝的預測,當遼朝集結重兵駐守中京道的時候,大宋的兵馬已經盡出山海關,兵至海陽城。


    大宋所進攻的方向很明確,遼朝中京道沿海州縣城池都在目標之中,這是一條通往遼朝東京到的戰略走廊。


    雖然地處沿海,可周圍的地形極其有利於防守,三州山,五指山,胡僧山以及六州河,小靈河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隻需派遣兵馬駐守便可保障這條通道的安全。


    登州沙門島的大宋艦隊沿海一路相隨,他們的目標便是遼朝遼東灣中最大的島嶼覺華島!


    艦隊之中不但有戰艦,還裹挾了大量的民用海船,這些海船都是民間商賈提供,船中有一部分士兵,但更多的是匠人和勞役,這些人的任務是在覺華島上修建港口碼頭,以供軍用。


    大宋的這次用兵完全采用了多元化的方陣,水路並進之下,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戰爭形態,海船的兵力投送更是兵出奇謀。


    大宋的將士乘坐馬車趕往戰場,無數的馬車奔馳著帶著唿嘯的穿過山海關的城門,“天下第一關”的牌匾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光,如今的大宋基本告別了用退趕路的行軍方式。


    馬車早已在軍中普及,這是最為快速方便的機動方式,即便大宋的上四軍依舊是步卒作戰,但投送能力大大加強。


    無數迴的馬車在道路上並駕齊驅,最外圍的馬車上架設了棘輪弩和連發弩,由一根旋轉的鐵軸固定,弩箭上弦警衛四周,若是遇敵,可隨意擊發。


    這些馬車的車廂也並不是看上去那麽簡單,內裏都是覆蓋鐵皮的雖然不能抵擋穿甲重弩,但一般的弓箭卻是極難穿透。


    這樣的廂車雖然有一定戰力,但在遇敵時也有些力不從心,不過踏白軍早已先行一步,他們是哨探斥候,巡視前方,若是有警遇敵便會飛馳稟報。


    前有踏白,後有廂車上四軍,這樣的陣容可謂是固若金湯,而以騎兵力量為主的背嵬軍則和他們分道揚鑣,他們任務隻有一個,阻截遼朝援軍。


    遼朝防備大宋的進攻,從一開始便覺得這場戰爭是針對遼朝中京道的,即便是大宋的兵甲出自山海關,他們也依舊如此認為。


    可以說宋遼之間的立場和目標根本就不再一起,遼朝主要防備宋人奪取中京道以及大定府,而大宋則是從山海關開始便一路往東北進攻。


    遼東的黑水都督府同樣得到了來自樞密院的軍令以及趙禎的旨意,以唐括部為首的黑水軍快速集結,但卻暫時按兵不動,他們在等待,等待來自上四軍的消息。


    此次北伐,以踏白軍為先鋒,上四軍為主力,背嵬軍為側翼,黑水軍為援,狄青這位樞密使甚至穩坐北京城的樞密院,並未參與其中的指揮,可見心中早已胸有成竹。


    而身為三司使的包拯卻和蔡伯俙兩人忙著收錢,民間商賈“踴躍捐獻”頗讓他大感意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