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北京城皇宮一片素縞,趙禎穿著素色衣物跪在家廟的正殿之中,前麵是老爹趙恆的牌位,他的懷中抱著的是太後劉娥的牌位,上麵的諡號也是他親自寫下,隻有四個字卻是相當高的評價,章獻明肅。


    不過趙恆的身邊還有一個牌位,同樣是劉娥的,隻不過這牌位上的隻有尊號——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後。


    懷中的紫檀木異常沉重,一股特有香味混合著油墨的香氣讓趙禎覺得迴到了當日第一次進宮見到劉娥的場景,那個大娘娘望著自己的眼神……好似並非是那麽的芥蒂,最少有一種親近之情包涵其中,應該是矛盾吧!


    “大娘娘,朕帶你來宗廟了,你這輩子可比上輩子好的多,雖然上輩子也登上了皇後的位置,也曾經權傾天下,後世人讚你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不過卻也終究是鎖在深宮高牆之中。這輩子您卻活的好啊!孩兒給了您想要的自由…………”


    趙禎慢慢的說不下去,到底是曆史上的劉娥是真實的還是現在的劉娥是真實的?這誰也說不清楚,趙禎覺得自己不該腆著臉在這裏,在劉娥死後抱著人家的牌位邀功,仿佛自己做了天大的善事。


    望著眼前劉娥的牌位,趙禎長歎一聲:“也不知這一世你您過的是否開心,朕能做的也隻有這麽多,皇權之高無人能碰觸,即便是太後之尊也不行,所以朕才演了一出假死之戲,無論您怪朕,怨朕,恨朕,朕也要這麽做,沒有親政之權,朕就不能大刀闊斧的改革。”


    輕輕的把牌位放在供桌之後的山牆上,趙禎點燃手中的香,一縷青煙緩緩升起仿佛是直達上天,把趙禎的話傳遞給劉娥的靈魂,拜了三拜,緩緩起身。趙禎推開宗廟的殿門,夕陽的餘輝正在散發著冬日裏不多的熱量,其實他的心中明白,即便是再來一次,自己依舊會這麽做……


    對於劉娥,趙禎是複雜的,敬她的同時也排斥她,在皇權這條道路上,隻有勝利沒有第二個選擇,無論承不承認,無論劉娥如何,她都是趙禎前進的絆腳石,所以當時的他別無選擇。


    而現在,趙禎依舊別無選擇,朝中,民間對遼朝用兵的唿聲非常之高,許多人希望打開遼朝的市場,複蘇北京城中的經濟,同樣的,眼下宋遼之間的摩擦也給了大宋足夠的借口。


    以如今之威勢,豈懼區區遼人?隻是一股力量在醞釀啊!連趙禎都不得不妥協,或者說是同意用兵,因為隻有用兵遼朝才能打通遼東,才能使得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一般宗室的女人連同趙禎不認得的外戚匆匆趕來,這幫人是劉娥的娘家人,進宮自然是因為趙禎派人秘密通知了,他們畏畏縮縮的來到趙禎身前,生怕他大發雷霆。


    但他們得到的隻有趙禎的輕輕一瞥,這些人,簡直就是蛀蟲,若是劉娥不把體己錢補給這些人,也不會因為一場急症而去,最少上好的人參吊命還是做得到的,劉美自始自終沒用過內藏庫的一文錢…………


    這些人趙禎再也不希望看見,但每月的月俸還是會照常發放,至少劉娥不希望這些人餓死在街頭上。


    深吸一口氣,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就來吧!大宋也許無法一下消滅契丹人,但至少能打通一條連接遼東的陸路通道,既然知道背後有一個推手,那就先擱置一下,待連接遼東之後再把他揪出來也不遲。


    現在的問題是急也急不得的,既然蔡伯俙已經在查了,就讓他繼續追查,趙禎相信禦藥院那三個老家夥的手段,眼下雖然是被別人推著走向戰爭的,不過對於趙禎和大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無論趙禎如何的不想承認,事實上在背後挑動宋遼摩擦的黑手都是在幫助大宋,隻不過這種“幫助”已經超過了趙禎的忍耐,這是一種對皇權的侵犯。


    不斷的有消息從山海關傳來,趙禎為了推動這場戰爭,自然是不遺餘力的,所有對大宋有利的消息都不會封鎖,眼下顯然是遼人的不是,他們襲殺邊民,這本就是一種無道的屠殺,而大宋的歸民和那些生在遼朝的漢人不同,他們本就是大宋的百姓……


    自從大宋開始修築長城之後,邊境上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便開始逐漸清楚,長城的這邊是大宋,那邊則是遼朝,凡是在遼朝土地上的宋人自然是要迴歸的。


    於是便出現了一些人向遼朝邊軍守將提出建議,這些人中有的是大宋的百姓,可有些卻是身在遼朝的漢家百姓,他們可不是宋人,而是入了遼朝戶籍的地地道道遼人!


    如此下去還得了?中京道有多少漢家百姓,若是都趁這機會迴歸大宋,那中京道還剩下多少的人來?


    在遼朝契丹的人口本就不占大頭,主要以漢人為主,漢人也是遼朝的主要勞動力和生產者,所以遼朝才實行兩種治國之策,就是為了攏絡漢人,但現在,契丹和漢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摩擦也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漢人覺得,大宋才是他們的祖國,迴到大宋便能享受一個漢人堂堂正正的待遇,不會再遭受契丹人的欺辱,而在契丹人的眼中,若是這些漢人都投向大宋的懷抱,那遼朝還有多少的人口?


    不知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一些關於迴歸故國的傳言便在遼朝開始傳播開了,尤其是中京道,更是傳的沸沸揚揚,多是漢家百姓所說,這種社會矛盾一點凸顯就不會平息,大量的書籍和小冊子在中京道這個曾經遭受過痘疫侵襲的地方傳播開。


    文中把大宋描繪成了一副最為幸福的人間天堂,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孔聖人所說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地步。


    再看看眼下的遼朝,內憂外患無不明顯,對內遼朝的經濟一塌糊塗,遭受了大宋的貿易打擊之後,使得遼朝原本就不擅長的手工業,商業陷入了停頓,這也導致大量的人丟了飯碗。


    而種族之間的歧視和摩擦也日益頻繁,契丹人把遼朝的衰落和大宋的崛起歸咎於漢人的身上,而漢人愈發的難過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否則這次山海關外的屠殺就不會出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欲乘風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欲乘風歸並收藏宋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