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極盡責任的把沒藏氏的私信隱藏的很好,他出使西夏並且能安然迴來,讓許都朝臣驚訝,但最震驚的卻是龐籍,當他得知書信內容後大感震驚,同時也大為欣喜,上善伐謀其次伐兵,若是娶了一個女人便能擁有西夏,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即便是大宋擊敗了那西夏的守軍,可也需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把整個西夏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中,大宋的朝堂之中早已知曉官家的打算,擊敗黨項人最後的力量方可使得西夏妥協。
但隻有龐籍和歐陽修知曉,現在又一良機出現,若是因為一個女人便改變大宋征戰的局麵,這簡直是天上掉下的便宜!
這段時間朝臣們發現,兩府一如平常,但相公們卻極為繁忙,甚至夜不歸宿也是常常有之,掌燈的時候,大宋外朝的衙門皆是漆黑,唯獨秘閣之中燈火如炬,顯然是重臣在此議事。
凡是入夜,宮門必會落鎖內外禁絕,當然朝臣可在衙門中辦事,等第二天再離開,隻不過今夜非同尋常,秘閣的門外站這禦前班直,他們是奉相公龐籍之命護衛秘閣的,任何人不得靠近一丈之地。
原因無他,今夜秘閣所談之事來朝中,甚至官家隱秘,在場的所有人都知曉,這個秘密隻能在此討論一次,之後便要隨著自己帶進棺材裏,對於門外的守衛也是不再計較。
秘閣之中以龐籍為首,所有的參知政事兩府相公都到齊了,說是到齊了,其實還差一個隨軍在外的夏竦。剩下的便是龐籍,歐陽修,晏殊,範仲淹,以及剛剛升入中書省的蘇洵,和身為三司使的計相包拯,外加上樞密副使彭七。
這七個人正三三兩兩的圍在一起說話,他們隻知道事情的嚴重,卻不曉得到底出了什麽事情,事關重大,歐陽修隻把沒藏氏的書信告訴了龐籍一人而已。
瞧見眾人都在說話,龐籍幹咳一聲道:“夏參政不在,便不必算上他了,在座的都是朝中重臣,不用本相說,瞧見外麵的陣仗諸位也應該知曉今夜所議之事重大!永叔,所有事情你都是知曉的,你且來說說,一字不可遺漏!”
歐陽修點頭把沒藏氏信中所言一字不漏的說了出來,同時也說出了今日麵聖的情況,一時間眾人皆驚。
彭七不斷的呢喃著:“官家也忒厲害了些,這……這可是西夏太後……都能主動入嫁大宋?!”
聽到他的話,坐在他身旁的包拯臉色一黑到底,狠狠地瞪了一眼彭七:“主次不分!這時候說的什麽渾話!”
彭七不服氣的小聲道:“這還不算是官家的厲害?一國太後投懷送抱嘞!”
包拯正要發作,晏殊趕緊在一旁開口道:“彭副使少說幾句,包學士的意思是現在該說說此事的利弊。”
篤篤……敲門聲打斷了眾人的談話,也讓空氣驟然緊張起來,門外有禦前站班還能敲門?官家來了自然不會敲門的,那會是誰?
當門被打開的時候,眾人便瞧見一張微胖的臉湊了進來,瞧見屋中的人打了個哈哈唱了個肥喏道:“諸位相公大學士都在啊!蔡伯俙這廂有禮了!”
“莫作怪,進來便是!”龐籍揮了揮手對眾人道:“蔡伯俙雖不是朝中重臣,卻有官家賜予參政議政之權,此事事關重大,他來了也好。”
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龐籍在為眾人的行為背書,有了蔡伯俙就不算是背著官家商議此事,畢竟蔡伯俙與官家的關係大家都清楚。
蔡伯俙在彭七的身旁落座,隻有他們兩人還算說得上話,至於曾經的好友晏殊,兩人卻是越走越遠,晏殊越來越往文官的方向走,心中的事情想的愈發多,顧慮也越多,反而是蔡伯希因為外戚的身份讓文官排斥,與趙禎的關係愈好。
顯然兩人已經不會再有所交集,就因為兩人所走的路已完全不同。
蔡伯俙的到來並沒有改變什麽,在座的人都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往日裏衙門中多多少少的事物都和蔡記有所聯係,蔡伯俙的名字一天有時能聽上三五迴嘞!
“老夫覺得官家迎娶西夏太後一事實屬不妥,雖然在輩分上差不多,但在名分上卻是不妥,一個是當朝天子,一個是西夏太後……”
包拯的話顯然說道了要害,雖然所有人都再想辦法為這點名份開脫,但是太後就是太後,皇帝就是皇帝。
這名份給人在禮法上極大的不舒服,若是在朝中傳開,必會有上奏彈劾之言,而包拯原先出自諫院,他自然最曉得諫院的厲害。
蘇洵皺眉說道:“此事並不是沒有機會,雖然在名份上有所不適,但李元昊的輩分本就低上一等,有何不可?”
歐陽修和龐籍對視一眼隨即附和道:“然也!大宋乃上國,未免生靈塗炭,接納西夏百姓,迎娶西夏太後有何不可?可況這沒藏氏年歲也不大,與官家相差不多矣!”
龐籍點頭道:“永叔所言有禮,如今之際官家一旦迎娶西夏沒藏氏,那便意味著兩國互為姻親,且是皇族姻親,如此一來我大宋可輕而易舉的收複河西之地。”
包拯稍顯擔心的問到:“那西夏的數十萬大軍呢?”
不用龐籍開口,彭七便冷聲說道:“如此還不簡單?擊潰之!我大宋連戰連捷,西夏以如西山之落日,若是狄帥的大軍擊潰黨項的頑抗,那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西夏太後為救萬民與水火,修兩國秦晉之好,入我大宋,豈不是一段佳話?”
蔡伯俙算是發現了,在座的各位討論的幾乎都是名義,名份之類的,顯然是希望促成這次和親。
沒錯,出於各方的利益考慮,迎娶西夏沒藏氏是最好的結果,以一個女人換取兩國和平過渡,這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極為上算的事情,對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的影響都非常小。
影響越小越安全,影響越小便對大宋越有利,想要收複河西之地並不難,但要是想安頓好西夏百姓,並且不引起動蕩卻難上加難。
河西之地與燕雲之地不同,兩地皆是華夏故土,但燕雲居住的自始自終都是漢人,即便是有少數遼人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且他們已經被漢家文明漢化。
而西夏不同,這裏自李唐王朝開始便一直是黨項人的聚居地,大宋要想徹底的統治,很難。
即便是大宋擊敗了那西夏的守軍,可也需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把整個西夏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中,大宋的朝堂之中早已知曉官家的打算,擊敗黨項人最後的力量方可使得西夏妥協。
但隻有龐籍和歐陽修知曉,現在又一良機出現,若是因為一個女人便改變大宋征戰的局麵,這簡直是天上掉下的便宜!
這段時間朝臣們發現,兩府一如平常,但相公們卻極為繁忙,甚至夜不歸宿也是常常有之,掌燈的時候,大宋外朝的衙門皆是漆黑,唯獨秘閣之中燈火如炬,顯然是重臣在此議事。
凡是入夜,宮門必會落鎖內外禁絕,當然朝臣可在衙門中辦事,等第二天再離開,隻不過今夜非同尋常,秘閣的門外站這禦前班直,他們是奉相公龐籍之命護衛秘閣的,任何人不得靠近一丈之地。
原因無他,今夜秘閣所談之事來朝中,甚至官家隱秘,在場的所有人都知曉,這個秘密隻能在此討論一次,之後便要隨著自己帶進棺材裏,對於門外的守衛也是不再計較。
秘閣之中以龐籍為首,所有的參知政事兩府相公都到齊了,說是到齊了,其實還差一個隨軍在外的夏竦。剩下的便是龐籍,歐陽修,晏殊,範仲淹,以及剛剛升入中書省的蘇洵,和身為三司使的計相包拯,外加上樞密副使彭七。
這七個人正三三兩兩的圍在一起說話,他們隻知道事情的嚴重,卻不曉得到底出了什麽事情,事關重大,歐陽修隻把沒藏氏的書信告訴了龐籍一人而已。
瞧見眾人都在說話,龐籍幹咳一聲道:“夏參政不在,便不必算上他了,在座的都是朝中重臣,不用本相說,瞧見外麵的陣仗諸位也應該知曉今夜所議之事重大!永叔,所有事情你都是知曉的,你且來說說,一字不可遺漏!”
歐陽修點頭把沒藏氏信中所言一字不漏的說了出來,同時也說出了今日麵聖的情況,一時間眾人皆驚。
彭七不斷的呢喃著:“官家也忒厲害了些,這……這可是西夏太後……都能主動入嫁大宋?!”
聽到他的話,坐在他身旁的包拯臉色一黑到底,狠狠地瞪了一眼彭七:“主次不分!這時候說的什麽渾話!”
彭七不服氣的小聲道:“這還不算是官家的厲害?一國太後投懷送抱嘞!”
包拯正要發作,晏殊趕緊在一旁開口道:“彭副使少說幾句,包學士的意思是現在該說說此事的利弊。”
篤篤……敲門聲打斷了眾人的談話,也讓空氣驟然緊張起來,門外有禦前站班還能敲門?官家來了自然不會敲門的,那會是誰?
當門被打開的時候,眾人便瞧見一張微胖的臉湊了進來,瞧見屋中的人打了個哈哈唱了個肥喏道:“諸位相公大學士都在啊!蔡伯俙這廂有禮了!”
“莫作怪,進來便是!”龐籍揮了揮手對眾人道:“蔡伯俙雖不是朝中重臣,卻有官家賜予參政議政之權,此事事關重大,他來了也好。”
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龐籍在為眾人的行為背書,有了蔡伯俙就不算是背著官家商議此事,畢竟蔡伯俙與官家的關係大家都清楚。
蔡伯俙在彭七的身旁落座,隻有他們兩人還算說得上話,至於曾經的好友晏殊,兩人卻是越走越遠,晏殊越來越往文官的方向走,心中的事情想的愈發多,顧慮也越多,反而是蔡伯希因為外戚的身份讓文官排斥,與趙禎的關係愈好。
顯然兩人已經不會再有所交集,就因為兩人所走的路已完全不同。
蔡伯俙的到來並沒有改變什麽,在座的人都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往日裏衙門中多多少少的事物都和蔡記有所聯係,蔡伯俙的名字一天有時能聽上三五迴嘞!
“老夫覺得官家迎娶西夏太後一事實屬不妥,雖然在輩分上差不多,但在名分上卻是不妥,一個是當朝天子,一個是西夏太後……”
包拯的話顯然說道了要害,雖然所有人都再想辦法為這點名份開脫,但是太後就是太後,皇帝就是皇帝。
這名份給人在禮法上極大的不舒服,若是在朝中傳開,必會有上奏彈劾之言,而包拯原先出自諫院,他自然最曉得諫院的厲害。
蘇洵皺眉說道:“此事並不是沒有機會,雖然在名份上有所不適,但李元昊的輩分本就低上一等,有何不可?”
歐陽修和龐籍對視一眼隨即附和道:“然也!大宋乃上國,未免生靈塗炭,接納西夏百姓,迎娶西夏太後有何不可?可況這沒藏氏年歲也不大,與官家相差不多矣!”
龐籍點頭道:“永叔所言有禮,如今之際官家一旦迎娶西夏沒藏氏,那便意味著兩國互為姻親,且是皇族姻親,如此一來我大宋可輕而易舉的收複河西之地。”
包拯稍顯擔心的問到:“那西夏的數十萬大軍呢?”
不用龐籍開口,彭七便冷聲說道:“如此還不簡單?擊潰之!我大宋連戰連捷,西夏以如西山之落日,若是狄帥的大軍擊潰黨項的頑抗,那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西夏太後為救萬民與水火,修兩國秦晉之好,入我大宋,豈不是一段佳話?”
蔡伯俙算是發現了,在座的各位討論的幾乎都是名義,名份之類的,顯然是希望促成這次和親。
沒錯,出於各方的利益考慮,迎娶西夏沒藏氏是最好的結果,以一個女人換取兩國和平過渡,這在任何人眼中都是極為上算的事情,對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的影響都非常小。
影響越小越安全,影響越小便對大宋越有利,想要收複河西之地並不難,但要是想安頓好西夏百姓,並且不引起動蕩卻難上加難。
河西之地與燕雲之地不同,兩地皆是華夏故土,但燕雲居住的自始自終都是漢人,即便是有少數遼人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且他們已經被漢家文明漢化。
而西夏不同,這裏自李唐王朝開始便一直是黨項人的聚居地,大宋要想徹底的統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