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府外的平原上,倆個世界上最為強悍的部隊撞擊在一起,此時的中國一直是擁有者領先於這個時代的軍事與科技,而大宋與遼朝這一戰便是最好的詮釋。
身著板甲的重裝鐵騎,擁有者無可匹敵的速度與力量,他們如蠻荒的巨獸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單單是氣勢上就高出遼人一大截,兩軍撞擊在一起的時候,遼人瞬間就不是對手。
重甲騎兵乃是戰場上的兇獸,破陣之兵,狄青率領的背嵬軍在接敵的時候舉起了手中的長槍,一瞬間大宋的騎兵軍陣就如伸出無數的尖刺,如荊棘一般撞入了遼軍的軍陣。
騎兵長槍是大宋騎兵的標準裝備,主要是為了在破陣的時候方便使用,趙禎對遊牧民族尤其是契丹人的騎兵戰術有所了解,契丹人的騎術精湛,閃避騰挪相當了得,往往能躲過很多致命攻擊。
而大宋的騎兵並不過於依賴個人的馬上技術,而是對軍陣,配合更加看重,用狄青的話說,大宋的騎兵軍陣多是脫胎於步兵之法,用趙禎的話講就叫集團衝鋒。
背嵬軍的特點便是守紀律,聽指揮,即便是在接敵的時候,也依然能保持軍陣不散,數萬人如一的進攻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
達不到要求又技術過硬的人則都去了踏白軍,他們現在成了趙禎的護衛,由不得他們亂來。
趙禎在踏白軍的保護下,不,應該是說在他們的裹挾下與遼人的軍陣撞擊在一起,踏白軍皆是皇族將門之後,馬上的功夫和武藝自然不弱於遼人,並且經過長期訓練和族中長輩的手口相之下,攻擊刁鑽,防護周全,使得在遼人軍陣中能從容應對。
但此時的趙禎卻很羨慕狄青率領的背嵬軍,這支軍隊就如戰場推土機一樣向前推進勢不可擋,當然趙禎知道,狄青現在是想停也停不下,重甲騎兵最大的優勢便是速度,一旦失去速度,那就意味著成為敵騎的活靶子。
好在背嵬軍的人數眾多,前後唿應連綿不絕,而且背嵬軍中也不都是重裝騎兵,還有一些身著胸甲的騎兵,這是大宋稍稍特殊的軍種,背嵬軍中挑選出一部分的人充當胸甲騎兵,他們皆是隻穿戴堅固的胸甲和頭盔,四肢上卻不穿戴任何盔甲,要的便是機動靈活。
這些胸甲騎兵不光裝備和別的背嵬軍有所不同,就連兵刃和身材都有不一樣的要求,狄青的要求他們的身高必須在六尺之上,大宋的一尺有三十多厘米也就是身高要在一米八以上!而且他們的兵器隻有一把騎兵軍刀而別無他物。
所謂的騎兵軍刀其實就是從唐橫刀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長度更長,原本筆直的刀身變得有些弧度,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彎刀質心遠離刀柄,增加了刀的殺傷力量。
弧刃軍刀能提供一種切割性的打擊。當這種類型的刀刃邊緣碰到一個目標之後,它在繼續砍入目標的同時也在目標表麵劃過,這種對目標的切割效果增加了最初的砍擊所造成的傷害。
相比之下,一把直刃武器在砍擊時所提供的打擊更類似於斧子對木頭的斫擊。
開始的時候這些胸甲騎兵的出現讓趙禎都覺得驚訝,因為它都是狄青自己想出來並上奏趙禎的,也就是說狄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自己總結出的經驗,其中的才能可想而知,要知道這些所謂的胸甲騎兵乃是後世拿破侖馳騁歐洲戰場的重要法寶!
看來要論兵事,大規模戰爭,還是古老的東方華夏更勝一籌。
前有身著全身板甲的重裝騎兵重逢破陣,後又胸甲騎兵捉刀補殺,兩軍完美配合之下對於遼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你馬上功夫了得?我大宋騎兵重甲,就和你硬碰硬讓你無處可躲!
這幾乎是一種無賴戰術,就是逼著遼人從正麵和宋軍作戰,堅固的鎧甲成了大宋的有利加成,遼人的兵器很難擊穿大宋的板甲,而大宋越打越氣勢越高漲,當你發現敵人的兵器不能對你造成太大的威脅時候,那就是你大殺四方的時候。
鋒利的長槍,騎兵刀飛快的收割身穿皮甲的遼人,大宋的兵器幾乎都是百煉而成,這要歸功於軍械司的匠人以及水力鍛造技術的進步,可以說大宋的格物為這一戰奠定了基礎。
戰場上已經殺紅了眼,彭七帶著踏白軍以及親衛司的老兵死死守在趙禎的身邊,遼人知道自己處於劣勢,於是蕭惠開始把大量的兵力集中在趙禎這裏,妄圖擒殺趙禎使得大宋潰敗。
鋒利的長刀劃過遼人的身體,巨大的力量甚至把遼人的半邊身子砍下,彭七在軍陣之中大罵:“該死的狄青,這個時候還不分兵來援?!”
說完便把目光鎖在趙禎身上警惕的觀望,剛剛已經是他第三次砍死漏進官家身邊的遼人了……不是親衛司的老兵不行,也不是踏白軍不用命,而是四周的遼人實在太多,並且看見趙禎的龍旗後便死命的往上撲。
隻要趙禎身死,那大宋即便是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輸了,而且是輸的體無完膚,輸的天崩地裂。
經過守城一戰的廝殺,遼朝的軍隊人數又是一番銳減,隻餘下大約十萬人左右,而大宋經過連番的征戰也是死傷不少,隻有八萬人,而這八萬人現在放棄城牆之險,和遼人在平原上上作戰,這本是遼人所期待的,在他們看來手中十萬契丹鐵騎豈能不是宋人的對手?
可現在他們發現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大宋的騎兵非但不弱於他們,反而在裝備上更勝一籌!這對遼人來說算得上是致命打擊。
原本高高在上,穩操勝券的心理也被瞬間擊破,耶律宗真明知蕭惠是要擒殺大宋皇帝趙禎但他卻一言不發,大宋皇帝居然親自上了戰馬衝向大遼,這還是大宋嗎?!
此時的耶律宗隻能不甘的承認,大宋變了,大宋的皇帝變了!
趙禎在軍陣中能被保護的很好,即便是有一兩個漏網之魚也很快被四周的親衛消滅,而此時耶律宗真也率領著他最精銳的皮室軍向趙禎所在殺來,狄青手中的背嵬軍也向著趙禎方向移動。
戰場的中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兩國皇帝的所在,真真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身著板甲的重裝鐵騎,擁有者無可匹敵的速度與力量,他們如蠻荒的巨獸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單單是氣勢上就高出遼人一大截,兩軍撞擊在一起的時候,遼人瞬間就不是對手。
重甲騎兵乃是戰場上的兇獸,破陣之兵,狄青率領的背嵬軍在接敵的時候舉起了手中的長槍,一瞬間大宋的騎兵軍陣就如伸出無數的尖刺,如荊棘一般撞入了遼軍的軍陣。
騎兵長槍是大宋騎兵的標準裝備,主要是為了在破陣的時候方便使用,趙禎對遊牧民族尤其是契丹人的騎兵戰術有所了解,契丹人的騎術精湛,閃避騰挪相當了得,往往能躲過很多致命攻擊。
而大宋的騎兵並不過於依賴個人的馬上技術,而是對軍陣,配合更加看重,用狄青的話說,大宋的騎兵軍陣多是脫胎於步兵之法,用趙禎的話講就叫集團衝鋒。
背嵬軍的特點便是守紀律,聽指揮,即便是在接敵的時候,也依然能保持軍陣不散,數萬人如一的進攻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
達不到要求又技術過硬的人則都去了踏白軍,他們現在成了趙禎的護衛,由不得他們亂來。
趙禎在踏白軍的保護下,不,應該是說在他們的裹挾下與遼人的軍陣撞擊在一起,踏白軍皆是皇族將門之後,馬上的功夫和武藝自然不弱於遼人,並且經過長期訓練和族中長輩的手口相之下,攻擊刁鑽,防護周全,使得在遼人軍陣中能從容應對。
但此時的趙禎卻很羨慕狄青率領的背嵬軍,這支軍隊就如戰場推土機一樣向前推進勢不可擋,當然趙禎知道,狄青現在是想停也停不下,重甲騎兵最大的優勢便是速度,一旦失去速度,那就意味著成為敵騎的活靶子。
好在背嵬軍的人數眾多,前後唿應連綿不絕,而且背嵬軍中也不都是重裝騎兵,還有一些身著胸甲的騎兵,這是大宋稍稍特殊的軍種,背嵬軍中挑選出一部分的人充當胸甲騎兵,他們皆是隻穿戴堅固的胸甲和頭盔,四肢上卻不穿戴任何盔甲,要的便是機動靈活。
這些胸甲騎兵不光裝備和別的背嵬軍有所不同,就連兵刃和身材都有不一樣的要求,狄青的要求他們的身高必須在六尺之上,大宋的一尺有三十多厘米也就是身高要在一米八以上!而且他們的兵器隻有一把騎兵軍刀而別無他物。
所謂的騎兵軍刀其實就是從唐橫刀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長度更長,原本筆直的刀身變得有些弧度,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彎刀質心遠離刀柄,增加了刀的殺傷力量。
弧刃軍刀能提供一種切割性的打擊。當這種類型的刀刃邊緣碰到一個目標之後,它在繼續砍入目標的同時也在目標表麵劃過,這種對目標的切割效果增加了最初的砍擊所造成的傷害。
相比之下,一把直刃武器在砍擊時所提供的打擊更類似於斧子對木頭的斫擊。
開始的時候這些胸甲騎兵的出現讓趙禎都覺得驚訝,因為它都是狄青自己想出來並上奏趙禎的,也就是說狄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自己總結出的經驗,其中的才能可想而知,要知道這些所謂的胸甲騎兵乃是後世拿破侖馳騁歐洲戰場的重要法寶!
看來要論兵事,大規模戰爭,還是古老的東方華夏更勝一籌。
前有身著全身板甲的重裝騎兵重逢破陣,後又胸甲騎兵捉刀補殺,兩軍完美配合之下對於遼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你馬上功夫了得?我大宋騎兵重甲,就和你硬碰硬讓你無處可躲!
這幾乎是一種無賴戰術,就是逼著遼人從正麵和宋軍作戰,堅固的鎧甲成了大宋的有利加成,遼人的兵器很難擊穿大宋的板甲,而大宋越打越氣勢越高漲,當你發現敵人的兵器不能對你造成太大的威脅時候,那就是你大殺四方的時候。
鋒利的長槍,騎兵刀飛快的收割身穿皮甲的遼人,大宋的兵器幾乎都是百煉而成,這要歸功於軍械司的匠人以及水力鍛造技術的進步,可以說大宋的格物為這一戰奠定了基礎。
戰場上已經殺紅了眼,彭七帶著踏白軍以及親衛司的老兵死死守在趙禎的身邊,遼人知道自己處於劣勢,於是蕭惠開始把大量的兵力集中在趙禎這裏,妄圖擒殺趙禎使得大宋潰敗。
鋒利的長刀劃過遼人的身體,巨大的力量甚至把遼人的半邊身子砍下,彭七在軍陣之中大罵:“該死的狄青,這個時候還不分兵來援?!”
說完便把目光鎖在趙禎身上警惕的觀望,剛剛已經是他第三次砍死漏進官家身邊的遼人了……不是親衛司的老兵不行,也不是踏白軍不用命,而是四周的遼人實在太多,並且看見趙禎的龍旗後便死命的往上撲。
隻要趙禎身死,那大宋即便是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輸了,而且是輸的體無完膚,輸的天崩地裂。
經過守城一戰的廝殺,遼朝的軍隊人數又是一番銳減,隻餘下大約十萬人左右,而大宋經過連番的征戰也是死傷不少,隻有八萬人,而這八萬人現在放棄城牆之險,和遼人在平原上上作戰,這本是遼人所期待的,在他們看來手中十萬契丹鐵騎豈能不是宋人的對手?
可現在他們發現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大宋的騎兵非但不弱於他們,反而在裝備上更勝一籌!這對遼人來說算得上是致命打擊。
原本高高在上,穩操勝券的心理也被瞬間擊破,耶律宗真明知蕭惠是要擒殺大宋皇帝趙禎但他卻一言不發,大宋皇帝居然親自上了戰馬衝向大遼,這還是大宋嗎?!
此時的耶律宗隻能不甘的承認,大宋變了,大宋的皇帝變了!
趙禎在軍陣中能被保護的很好,即便是有一兩個漏網之魚也很快被四周的親衛消滅,而此時耶律宗真也率領著他最精銳的皮室軍向趙禎所在殺來,狄青手中的背嵬軍也向著趙禎方向移動。
戰場的中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兩國皇帝的所在,真真的戰鬥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