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任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結果讓大宋的內外朝臣都意想不到,原本勝券在握的夏竦並未當選宰相一職,而是默默無聞的龐籍卻成為了大宋的新任平章事。
夏竦的功績在那擺著呢!
從出使倭國為大宋爭取了三座銀礦,到誤遇風暴出使琉球國,再到出使遼朝等,一係列的事件都體現出他卓越的才能,這一點是誰都不能否認的。
可偏偏兩府相公再把人選報給官家的時候官家否決了夏竦,而是把第二人選龐籍任命為一國宰相平章事。
自大慶殿的朝會開始,朝臣們便竊竊私語,站在前列的晏殊稍稍不滿,迴頭瞧了一眼說話的朝臣道:“雖官家未至,然大殿之上豈可私語?殿中禦史何在!”
其實禦史原本也想聽聽朝臣們的交談,但身為參知政事的晏殊發話,他們隻能敲響手中的朝板以示警告。
大殿之中恢複了安靜,晏殊望向上首的龐籍,今天是他宣麻拜相的日子,按照流程官家這時未至應該是在準備黃,白麻紙禦筆書寫詔書,並用玉璽加蓋。
等待是漫長的,夏竦站在僅次於龐籍的身側,但他的臉上卻沒有一點不滿的情緒,仿佛一切都和往日沒有什麽不同,這就讓人有些奇怪了,往日的夏竦可不是這麽的淡泊名利……
夏竦當然不是淡泊名利,他原本是參知政事,現在依然如此,這個身份比平章事一職更容易參與朝政,且不用擔負那麽大的責任,萬一出了什麽事情自有宰相在前麵頂雷,好一堵擋風的牆……
誰也沒有夏竦看得清楚,在他眼中宰相一職在官家親政之後便成為一個虛銜,最少對他夏竦來說是個虛銜,隻不過負責大宋朝政的一小部分,低級官員的任命和簡單的政事而已。
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這樣的宰相夏竦可不願去當,反而是參知政事更能得到官家重用,這便是官家集中皇權的手段!
如今的禦筆,禦紮甚至比詔書還要頻繁,因為這兩樣東西都不用經過宰相用印簽押,而成為大宋的最高命令,無人能改,官家隻會在一些無足輕重的政令上才會以詔書的形勢頒布,這種情況下的宰相還有什麽權利?
所以此時的夏竦並不覺得自己沒有當選宰相有什麽不妥,反而很欣喜,至少官家不會把自己的權利架空,也不會限製自己為國效力之心,這對他夏竦來說就夠了。
在這煌煌大殿之中,也許隻有身旁的丁謂最能明白夏竦的心思,丁謂何嚐也不是如此?他曾經距離平章事一職隻有一步之遙,可官家生生的把他安置在三司使一職上不願挪動,其中的關竅也隻有他自己明白。
老成持重的人最適合當平章事,而有能力的人才適合擔任兩府其他要職,這便是官家的用人策略。
當趙禎出現在大慶殿的禦座上的時候,朝堂中的竊竊私語為之一收,官家可不喜歡大殿中的竊竊私議,已經有不少人被官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斥責過,臉上自然難看的緊……
但是這種安靜沒有持續多久,當趙禎在大殿上宣布大宋將進行大規模軍演的時候,滿朝文武瞬間炸開了鍋,隻有已經得到消息的曹瑋狄青和楊懷玉默默無聞。
作為新鮮出爐的平章事,龐籍自然有責任上諫,整了整朝服出班道:“啟奏陛下,此次軍演動輒數萬人,這還僅僅是所需戰兵,加上勞役,幫工,人數不下十萬之眾,如此耗財費力實乃不智之舉!”
他的話得到了朝臣們的讚同,並且連魯宗道的諫臣職責都一並代勞了。
趙禎皺眉道:“軍演之重莫可小視,數十萬大軍圈養在東京城,無事而做豈不白白浪費戰力,朝廷兵餉豈不成了奢費?然我大宋東京城以北,地處平原無險要之守,如無強悍之兵不懈操練如何能保衛我大宋金甌?”
趙禎的話從軍事角度來說實在沒什麽問題,可從財計和內政來說便有些不合時宜了,畢竟大宋的禁軍剛剛進行大規模換裝,並且組建了背嵬,踏白,兩支強悍的部隊,國庫的差費已經用了許多,一次大規模的軍演消耗的錢財更是萬巨!
龐籍不愧老成持重之名,列舉的都是勞命傷財的先例,在他和許多朝臣看來,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丁謂則是一言不發,直道趙禎讓他列舉國庫所需的時候,丁謂才出班道:“如今大宋三司錢財能支持官家進行三次軍演有餘,如若明年夏秋兩稅之後更是有大量稅賦可供調遣!除非數州之地遭遇災荒。”
丁謂一向如此,朝臣們已經習慣了他的公事公辦,他隻負責三司的事物,剩下的便是官家提問他有一說一,忠於計相職責絕不多言不相幹的政事。
趙禎點頭道:“稅賦放在國庫中除了被蟲鼠叮咬之外別無他用,如今我大宋國庫存糧完全用不了,不如提出發給將士當作軍糧,軍演一事朕意已決!”
既然皇帝都定下了,又不會影響大宋的財政收入和支出,自然反對的聲音便熄滅,但魯宗道出班道:“官家,大軍出征即便是軍演也會耗費民力,如何妥善安排軍隊住宿和勞役搬運?”
趙禎指了指夏竦道:“此時權歸參知政事夏竦負責,軍演其間夏竦為監軍,務必周全細節,萬不可有枯竭民力之舉,亦不可馬踏農田,軍擾民生之事!”
夏竦躬身道:“臣遵旨!”
一場大朝會因為趙禎的軍演計劃而變得索然無味,許多人都盤算著這次官家軍演的目的,畢竟數萬人的軍演可不是開玩笑的,所需的馬匹,糧食,軍備,民夫何止巨萬!
而且大宋禁軍這幾年戰事也不少,西征黨項,南滅大理,兵鋒所指所向披靡,現在又要搞軍演,實在有些得不償失了。
身為平章事的龐籍堅持要留身奏,而夏竦作為監軍也留了下來,同時還有一班兩府的相公,他們一定要搞明白官家為何要這麽做。
兩府乃是大宋的中樞所在,趙禎也不打算瞞著他們,畢竟樞密院的曹瑋三人已經知道,剩下的便是中樞的文官們了,不如留下一起開個高級會議,也好讓他們有個準備,打好掩護。
三才破天荒的引領兩府相公來到了崇文院後麵的迷閣,這裏本是收藏三館書籍真本及宮廷古畫墨跡之所,因為這裏沒有任何內侍在側,除了一個年老的官吏以外並無他人,秘閣本身也是經過處理,靜音安定的很。
除了當年趙禎密召忠心之臣前來商議誅討叛逆趙元儼之外,就再也沒有開啟過……
夏竦的功績在那擺著呢!
從出使倭國為大宋爭取了三座銀礦,到誤遇風暴出使琉球國,再到出使遼朝等,一係列的事件都體現出他卓越的才能,這一點是誰都不能否認的。
可偏偏兩府相公再把人選報給官家的時候官家否決了夏竦,而是把第二人選龐籍任命為一國宰相平章事。
自大慶殿的朝會開始,朝臣們便竊竊私語,站在前列的晏殊稍稍不滿,迴頭瞧了一眼說話的朝臣道:“雖官家未至,然大殿之上豈可私語?殿中禦史何在!”
其實禦史原本也想聽聽朝臣們的交談,但身為參知政事的晏殊發話,他們隻能敲響手中的朝板以示警告。
大殿之中恢複了安靜,晏殊望向上首的龐籍,今天是他宣麻拜相的日子,按照流程官家這時未至應該是在準備黃,白麻紙禦筆書寫詔書,並用玉璽加蓋。
等待是漫長的,夏竦站在僅次於龐籍的身側,但他的臉上卻沒有一點不滿的情緒,仿佛一切都和往日沒有什麽不同,這就讓人有些奇怪了,往日的夏竦可不是這麽的淡泊名利……
夏竦當然不是淡泊名利,他原本是參知政事,現在依然如此,這個身份比平章事一職更容易參與朝政,且不用擔負那麽大的責任,萬一出了什麽事情自有宰相在前麵頂雷,好一堵擋風的牆……
誰也沒有夏竦看得清楚,在他眼中宰相一職在官家親政之後便成為一個虛銜,最少對他夏竦來說是個虛銜,隻不過負責大宋朝政的一小部分,低級官員的任命和簡單的政事而已。
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這樣的宰相夏竦可不願去當,反而是參知政事更能得到官家重用,這便是官家集中皇權的手段!
如今的禦筆,禦紮甚至比詔書還要頻繁,因為這兩樣東西都不用經過宰相用印簽押,而成為大宋的最高命令,無人能改,官家隻會在一些無足輕重的政令上才會以詔書的形勢頒布,這種情況下的宰相還有什麽權利?
所以此時的夏竦並不覺得自己沒有當選宰相有什麽不妥,反而很欣喜,至少官家不會把自己的權利架空,也不會限製自己為國效力之心,這對他夏竦來說就夠了。
在這煌煌大殿之中,也許隻有身旁的丁謂最能明白夏竦的心思,丁謂何嚐也不是如此?他曾經距離平章事一職隻有一步之遙,可官家生生的把他安置在三司使一職上不願挪動,其中的關竅也隻有他自己明白。
老成持重的人最適合當平章事,而有能力的人才適合擔任兩府其他要職,這便是官家的用人策略。
當趙禎出現在大慶殿的禦座上的時候,朝堂中的竊竊私語為之一收,官家可不喜歡大殿中的竊竊私議,已經有不少人被官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斥責過,臉上自然難看的緊……
但是這種安靜沒有持續多久,當趙禎在大殿上宣布大宋將進行大規模軍演的時候,滿朝文武瞬間炸開了鍋,隻有已經得到消息的曹瑋狄青和楊懷玉默默無聞。
作為新鮮出爐的平章事,龐籍自然有責任上諫,整了整朝服出班道:“啟奏陛下,此次軍演動輒數萬人,這還僅僅是所需戰兵,加上勞役,幫工,人數不下十萬之眾,如此耗財費力實乃不智之舉!”
他的話得到了朝臣們的讚同,並且連魯宗道的諫臣職責都一並代勞了。
趙禎皺眉道:“軍演之重莫可小視,數十萬大軍圈養在東京城,無事而做豈不白白浪費戰力,朝廷兵餉豈不成了奢費?然我大宋東京城以北,地處平原無險要之守,如無強悍之兵不懈操練如何能保衛我大宋金甌?”
趙禎的話從軍事角度來說實在沒什麽問題,可從財計和內政來說便有些不合時宜了,畢竟大宋的禁軍剛剛進行大規模換裝,並且組建了背嵬,踏白,兩支強悍的部隊,國庫的差費已經用了許多,一次大規模的軍演消耗的錢財更是萬巨!
龐籍不愧老成持重之名,列舉的都是勞命傷財的先例,在他和許多朝臣看來,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丁謂則是一言不發,直道趙禎讓他列舉國庫所需的時候,丁謂才出班道:“如今大宋三司錢財能支持官家進行三次軍演有餘,如若明年夏秋兩稅之後更是有大量稅賦可供調遣!除非數州之地遭遇災荒。”
丁謂一向如此,朝臣們已經習慣了他的公事公辦,他隻負責三司的事物,剩下的便是官家提問他有一說一,忠於計相職責絕不多言不相幹的政事。
趙禎點頭道:“稅賦放在國庫中除了被蟲鼠叮咬之外別無他用,如今我大宋國庫存糧完全用不了,不如提出發給將士當作軍糧,軍演一事朕意已決!”
既然皇帝都定下了,又不會影響大宋的財政收入和支出,自然反對的聲音便熄滅,但魯宗道出班道:“官家,大軍出征即便是軍演也會耗費民力,如何妥善安排軍隊住宿和勞役搬運?”
趙禎指了指夏竦道:“此時權歸參知政事夏竦負責,軍演其間夏竦為監軍,務必周全細節,萬不可有枯竭民力之舉,亦不可馬踏農田,軍擾民生之事!”
夏竦躬身道:“臣遵旨!”
一場大朝會因為趙禎的軍演計劃而變得索然無味,許多人都盤算著這次官家軍演的目的,畢竟數萬人的軍演可不是開玩笑的,所需的馬匹,糧食,軍備,民夫何止巨萬!
而且大宋禁軍這幾年戰事也不少,西征黨項,南滅大理,兵鋒所指所向披靡,現在又要搞軍演,實在有些得不償失了。
身為平章事的龐籍堅持要留身奏,而夏竦作為監軍也留了下來,同時還有一班兩府的相公,他們一定要搞明白官家為何要這麽做。
兩府乃是大宋的中樞所在,趙禎也不打算瞞著他們,畢竟樞密院的曹瑋三人已經知道,剩下的便是中樞的文官們了,不如留下一起開個高級會議,也好讓他們有個準備,打好掩護。
三才破天荒的引領兩府相公來到了崇文院後麵的迷閣,這裏本是收藏三館書籍真本及宮廷古畫墨跡之所,因為這裏沒有任何內侍在側,除了一個年老的官吏以外並無他人,秘閣本身也是經過處理,靜音安定的很。
除了當年趙禎密召忠心之臣前來商議誅討叛逆趙元儼之外,就再也沒有開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