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起拜相命將皆用黃、白麻紙寫詔書公布於朝,稱為“宣麻“。以後這就成為詔拜將相的代稱。在官本位的大宋宣麻拜相更是讀書人的最高追求。
趙恆的一首《勵學篇》讓天下的讀書人看到了希望,完善的科舉製度更是提供了良好公平的競爭環境。
大宋的官家也滿足了文人對於禮的重視,宣麻拜相的過程極為隆重,被稱為大拜除,拜除意為拜授官職,大拜除的意義不言而喻。
皇帝要親自到場這不必說,還要與任命的宰相互禮致謝,這是皇權對相權的尊重反之亦然。
到場的嘉賓還有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皆是相公職銜,所謂的宰相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之職並沒有資序限製,不以循序曆階而升,又不以內外高卑為主,完全以皇帝的喜好而決定。
這也是皇權控製相權的辦法,如果不喜歡可以隨時罷相。
當然大宋太祖趙匡胤是個非常聰明的君主,削弱相權就是從他開始的,為了達到目的,甚至還設立了數位參知政事的副相,以監督限製同平章事的相權。
樞密使,樞密副使以及三司使和參知政事皆算是相公。
大拜除之後才能由翰林學士起草製誥公布於朝廷發往天下公私。
劉娥身穿朝服禕衣,其衣深青色,上有翠翟圖案。衣領上有黑白相間的花紋,袖口、衣邊用紅色的羅為緣飾,下裳上繪翟為圖案,青襪,舄加金飾,白玉雙佩。皇後親蠶時服鞠衣,用黃羅製成,形製如同禕衣,但無翬翟圖案。
腰服大帶,配以華美的九龍四鳳冠,插十二支花,兩鬢做寬顯得異常端莊肅穆。
她特意選擇了大禮的朝服出席這次的拜相儀式,為的就是讓寇準感覺到皇家對他的尊重,畢竟官家病重不能前來,自己身為皇後應該更加周到才是,皇家可不能失禮。
翰林學士周湛,參知政事丁謂,樞密使曹利用等皆麵南而立,寇準則站在最前等待,他想一睹太子的風采,在進入開封府後就一路上聽人傳聞,太子仁德愛民,又有天授之資拆穿遼使陰謀,尊師重道親為王旦扶棺。
誇獎他長相的詞語就更是數不勝數,豐神俊朗,劍眉星目的話都快把寇準的耳朵磨出了老繭,多年未見太子,不知他的相貌居然變成這樣。
但當他看到從後殿出來的隻有皇後劉娥一人時臉色大變,對一旁的翰林學士周湛問道:“為何隻有皇後娘娘?官家何在?皇太子何在?”
其他人也是吃驚萬分,身為諫議大夫的魯宗道對周湛質問道:“你難道就沒有向內侍說明?”
周湛苦著臉道:“下官已經對傳詔使陳彤吩咐過了,再說皇後娘娘豈能不知此事?”
這話一出寇準的臉色就變得極為難看,皇後監國無話可說,但這種大拜除的重要儀式豈能由一個婦人獨斷?
素來剛直的寇準頓時覺得身上像是爬滿了小蟲一般不適,忍不住的就要開口,但是身旁的次相昭文館大學士向敏中卻伸手拉住了他:“寇老西你還是這幅樣子,心中就是放不下,皇後娘娘身穿華服替官家大拜除,你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皇後豈能與官家相比?退而言之也要皇太子主持!”
“太子年幼豈能擔此重任?”
“敏中今日是怎麽了?大節為重!”
“你這老倌還是一副直脾氣,多年在外忘了朝中的鬼蜮伎倆?你迴來拜相就是個錯誤,現在還要把太子推上絕路?”
寇準聽了向敏中的話臉色難看:“難道已經到了如此地步,誒,全怪我當年酒後失言,不然太子監國豈能有牝雞司晨?”
兩人的竊竊私語引得皇後不滿,朝堂之上拜除之時也太不把她劉娥放在眼中了。
丁謂卻是唯一一個臉色平靜的人,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隻要大拜除禮畢,皇後監國就既成事實。
無論官家在與不在都是一個樣子,除非大病痊愈,否則皇後將獨攬皇權與一身!
整個大殿的氣氛詭異的不行,寇準滿不在乎,魯宗道怒目而視,向敏中神遊天外,曹利用更是事不關己,唯有翰林學士周湛提心吊膽的接過製誥揚乙的誥書宣讀。
上首的劉娥已經麵色鐵青,青筋在略有皺紋的額頭上跳動著,原先母儀天下的威儀已經被陰冷的氣質所替代,無他,寇準居然拜而不受!
拜的是皇後,不授的是製誥!
“皇後娘娘,宣麻拜相,大拜除乃是國授之重器,無官家相予,請太子代之!”
這話就像利刃一般的紮向劉娥,她沒想到連即將拜相的寇準都不認可自己手中的權利。
丁謂開口道:“太子年幼,即使來了也要以娘娘為主,何必為之?”
這話是在偷換概念,太子來與不來意義截然不同,來了就是代替官家授予寇準宰相之職,不來則是皇後代替官家,兩者有天壤之別。
魯宗道開口反駁:“雖皇後可以監國,卻不能代天子授重器,太子國之儲君代父而授,天地至理!”
他的話說的有禮有節,實在無法辯駁,連垂垂老矣的向敏中都在不斷的點頭,但丁謂卻看了看門外的太陽道:“吉時已至,拖延下去不妥,還是一切從簡,皇後娘娘乃是官家之正妻,後宮之主母儀天下,民間還有夫妻一體之說,有何不可?”
他的這句馬屁一下拍到劉娥的心中,鬆開眉頭微微一笑道:“丁相公說的是,夫妻一體。吾為何不能帶官家拜相?”
“難道皇後娘娘是要行呂武之事?!”
寇準說完就開始後悔,這話過於嚴重,太祖為了放止外戚專權的現象,特地立下祖宗之法,後宮不得幹政,宋承唐製,武則天的前車之鑒就在不遠,豈能視而不見?
寇準將劉娥的行為比作曆史上第一位臨朝稱製的皇後呂雉和改朝換代的武則天,這話有些過重,畢竟官家還在,太子年幼,皇後監國也是情理之中。
劉娥的臉色再次變得精彩,一陣紅一陣白,寇準的話說的太絕了,簡直是逼迫自己讓位,這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堂堂母儀天下的皇後就當著眾位相公的麵被打臉,這口惡氣豈能放下。
但劉娥必須做出選擇,是放下臉麵的去請太子來,還是一直強硬下去?
結果不言而喻,她必須放下臉麵,畢竟呂武之惡的名聲她擔當不起,大宋的外戚根本就沒有一點權利。
趙恆的一首《勵學篇》讓天下的讀書人看到了希望,完善的科舉製度更是提供了良好公平的競爭環境。
大宋的官家也滿足了文人對於禮的重視,宣麻拜相的過程極為隆重,被稱為大拜除,拜除意為拜授官職,大拜除的意義不言而喻。
皇帝要親自到場這不必說,還要與任命的宰相互禮致謝,這是皇權對相權的尊重反之亦然。
到場的嘉賓還有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皆是相公職銜,所謂的宰相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之職並沒有資序限製,不以循序曆階而升,又不以內外高卑為主,完全以皇帝的喜好而決定。
這也是皇權控製相權的辦法,如果不喜歡可以隨時罷相。
當然大宋太祖趙匡胤是個非常聰明的君主,削弱相權就是從他開始的,為了達到目的,甚至還設立了數位參知政事的副相,以監督限製同平章事的相權。
樞密使,樞密副使以及三司使和參知政事皆算是相公。
大拜除之後才能由翰林學士起草製誥公布於朝廷發往天下公私。
劉娥身穿朝服禕衣,其衣深青色,上有翠翟圖案。衣領上有黑白相間的花紋,袖口、衣邊用紅色的羅為緣飾,下裳上繪翟為圖案,青襪,舄加金飾,白玉雙佩。皇後親蠶時服鞠衣,用黃羅製成,形製如同禕衣,但無翬翟圖案。
腰服大帶,配以華美的九龍四鳳冠,插十二支花,兩鬢做寬顯得異常端莊肅穆。
她特意選擇了大禮的朝服出席這次的拜相儀式,為的就是讓寇準感覺到皇家對他的尊重,畢竟官家病重不能前來,自己身為皇後應該更加周到才是,皇家可不能失禮。
翰林學士周湛,參知政事丁謂,樞密使曹利用等皆麵南而立,寇準則站在最前等待,他想一睹太子的風采,在進入開封府後就一路上聽人傳聞,太子仁德愛民,又有天授之資拆穿遼使陰謀,尊師重道親為王旦扶棺。
誇獎他長相的詞語就更是數不勝數,豐神俊朗,劍眉星目的話都快把寇準的耳朵磨出了老繭,多年未見太子,不知他的相貌居然變成這樣。
但當他看到從後殿出來的隻有皇後劉娥一人時臉色大變,對一旁的翰林學士周湛問道:“為何隻有皇後娘娘?官家何在?皇太子何在?”
其他人也是吃驚萬分,身為諫議大夫的魯宗道對周湛質問道:“你難道就沒有向內侍說明?”
周湛苦著臉道:“下官已經對傳詔使陳彤吩咐過了,再說皇後娘娘豈能不知此事?”
這話一出寇準的臉色就變得極為難看,皇後監國無話可說,但這種大拜除的重要儀式豈能由一個婦人獨斷?
素來剛直的寇準頓時覺得身上像是爬滿了小蟲一般不適,忍不住的就要開口,但是身旁的次相昭文館大學士向敏中卻伸手拉住了他:“寇老西你還是這幅樣子,心中就是放不下,皇後娘娘身穿華服替官家大拜除,你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皇後豈能與官家相比?退而言之也要皇太子主持!”
“太子年幼豈能擔此重任?”
“敏中今日是怎麽了?大節為重!”
“你這老倌還是一副直脾氣,多年在外忘了朝中的鬼蜮伎倆?你迴來拜相就是個錯誤,現在還要把太子推上絕路?”
寇準聽了向敏中的話臉色難看:“難道已經到了如此地步,誒,全怪我當年酒後失言,不然太子監國豈能有牝雞司晨?”
兩人的竊竊私語引得皇後不滿,朝堂之上拜除之時也太不把她劉娥放在眼中了。
丁謂卻是唯一一個臉色平靜的人,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隻要大拜除禮畢,皇後監國就既成事實。
無論官家在與不在都是一個樣子,除非大病痊愈,否則皇後將獨攬皇權與一身!
整個大殿的氣氛詭異的不行,寇準滿不在乎,魯宗道怒目而視,向敏中神遊天外,曹利用更是事不關己,唯有翰林學士周湛提心吊膽的接過製誥揚乙的誥書宣讀。
上首的劉娥已經麵色鐵青,青筋在略有皺紋的額頭上跳動著,原先母儀天下的威儀已經被陰冷的氣質所替代,無他,寇準居然拜而不受!
拜的是皇後,不授的是製誥!
“皇後娘娘,宣麻拜相,大拜除乃是國授之重器,無官家相予,請太子代之!”
這話就像利刃一般的紮向劉娥,她沒想到連即將拜相的寇準都不認可自己手中的權利。
丁謂開口道:“太子年幼,即使來了也要以娘娘為主,何必為之?”
這話是在偷換概念,太子來與不來意義截然不同,來了就是代替官家授予寇準宰相之職,不來則是皇後代替官家,兩者有天壤之別。
魯宗道開口反駁:“雖皇後可以監國,卻不能代天子授重器,太子國之儲君代父而授,天地至理!”
他的話說的有禮有節,實在無法辯駁,連垂垂老矣的向敏中都在不斷的點頭,但丁謂卻看了看門外的太陽道:“吉時已至,拖延下去不妥,還是一切從簡,皇後娘娘乃是官家之正妻,後宮之主母儀天下,民間還有夫妻一體之說,有何不可?”
他的這句馬屁一下拍到劉娥的心中,鬆開眉頭微微一笑道:“丁相公說的是,夫妻一體。吾為何不能帶官家拜相?”
“難道皇後娘娘是要行呂武之事?!”
寇準說完就開始後悔,這話過於嚴重,太祖為了放止外戚專權的現象,特地立下祖宗之法,後宮不得幹政,宋承唐製,武則天的前車之鑒就在不遠,豈能視而不見?
寇準將劉娥的行為比作曆史上第一位臨朝稱製的皇後呂雉和改朝換代的武則天,這話有些過重,畢竟官家還在,太子年幼,皇後監國也是情理之中。
劉娥的臉色再次變得精彩,一陣紅一陣白,寇準的話說的太絕了,簡直是逼迫自己讓位,這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堂堂母儀天下的皇後就當著眾位相公的麵被打臉,這口惡氣豈能放下。
但劉娥必須做出選擇,是放下臉麵的去請太子來,還是一直強硬下去?
結果不言而喻,她必須放下臉麵,畢竟呂武之惡的名聲她擔當不起,大宋的外戚根本就沒有一點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