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反駁,望了一眼天邊圓的出奇的月亮,隨即收迴視線,跳落去了另外的屋梁。
濂澈還有問題沒有問,便追著他一齊蹲守在房頂,遂拽著他的衣服不教他輕易逃去,又問:“世子與鍾自照較好之事,要不要同殿下稟報?”
濂淵遲疑一瞬,搖了搖頭。
“為何?”濂澈追問道。
“從前你不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濂淵說:“如有要事,你必然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了殿下,如今事關世子,你猶豫不決,說明在你的心裏,已經做好了決策,你會問我,隻不過是想下定不會動搖的決心。”
濂澈兩眼放光,拍了一把他的肩膀,“大智若愚啊兄弟。”
濂淵抽了抽嘴角,撇開他拽著自己衣服的手,隨即起身縱步,又跳到了方才的屋梁上趴著。
這迴濂澈沒有再攆著跟過去。
他臉上輕鬆的神情,在濂淵離去那一刹那便消失殆盡,起身躍下屋梁,頭也不迴地沒入了月光盡頭。
他確實做好了決定,但濂淵所說不全然對。
他不是想做不會動搖的決定,他隻是想得到一個有關沈宓為人正麵的說法,可惜…沒有人能夠同他評判。
***
七月十七這日,天依舊未曾放晴。
淫雨霏霏,濁浪排空,陰風怒號。
連日的陰雨天氣囚禁了人,卻也解了暑氣,甚至這兩天開始泛起涼來。
沈宓手腳環節痛的毛病這兩天犯的尤為厲害,日裏夜間搓著藥酒都不太管用,連著拖下來瘦了一大截。
濂澈前前後後請了不少大夫來看,都說是隻能調養,各自開了好些方子,抓迴來吃了都不怎麽見效。
宮裏人聞了消息,又派了太醫來瞧,得小皇帝聞欽一句“藥到病除”,從太醫院撥了不少名貴的藥材來熬。
終於熬出來點成效,手腕不疼了,卻又發起了風寒。
濂澈著急的不行,就差把太醫扣在府上不讓走了,一通牢騷發出來,當即就驚動了小皇帝。
擇日不如撞日,換了龍袍著便服,當天便出了宮親臨世子府探病。
作者有話說:
聞濯:我出來了又沒完全出來~
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杜甫《旅夜書懷》。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出自範仲淹《嶽陽樓記》。
信中短句中引用
李清照《一剪梅》中“雲中誰寄錦書來?”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中“從別後,憶相逢。幾迴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gang)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君問歸期未有期”及“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
第64章 折辱身
自沈宓三月離宮,聞欽隻在幾次宴會上潦草見過他幾麵,遠遠望見他芝蘭玉樹,卻始終沒有機會說過話。
去年他登位之時,所做的那些自討沒趣的舉動,如今迴想起來,隻剩惘然,提及往日諸事,也仿若經年。
當時的他也怎麽都不會料想到,平生屈指可數對著人劍拔弩張的時刻,隻在沈宓身上重現過。
也沒有想到,唯有刀劍相向,他二人才算沾點緣分。
沈宓這一病,確實瘦了不少,原本蒼白的臉色淺的發虛,唇色也淡。
寬大的衣袍穿到他身上,隻勾勒出他極度瘦削的肩膀,遠遠看去,形銷骨立。
所幸他五官底子生的好,一雙長眸更是漂亮的不像話,哪怕這般病容,也能將極其清淺的姿態,勾勒出幾分我見猶憐來。
聞欽進屋,便見他背倚在貴妃榻上望著窗外。
一旁的侍從手中端著冒熱氣的湯藥,蹲跪半晌,等到勺中的湯藥徹底晾的白煙稀薄,才細細抬手喂到他唇邊。
他大抵是被苦味給熏到,皺了皺眉,緩緩轉過頭來,正好瞧見在門口站了半天的聞欽。
“我自己來,”他低眸衝侍從低語,隨即拿起藥碗,吹了兩口涼氣便一飲而盡,
擰緊了眉頭將空碗遞給侍從,“你先退下。”
侍從並不認識聞欽,見他著衣打扮像是位貴客,便如常屈身行禮,隨即退出了房間。
沈宓抿著滿口苦澀怪味下榻,在手側的小案上抓了把蜜餞塞進嘴裏,接著痛飲一杯溫茶,歎了口長氣,“陛下真是稀客,不過來的不巧,我這一身病痛,難免要衝撞了龍體。”
“不會。”聞欽走近他身側,看著他虛弱的麵容實在有心無力,勸慰道:“近來幾日多雨,便不要出門折騰,就在府中好好修養。”
沈宓落座小案旁,笑了笑,“看來陛下如今已然學會了快意泯恩仇,眼裏也容得下沙子了。”
“我…”聞欽張了張嘴唇,又閉上,癡盯他半晌,才緩緩說道:“朕能問你一句實話嗎?”
沈宓挑了挑眉,饒有興趣,“自然。”
“為何先皇那麽多年放著嫡親血脈不顧,卻唯獨青眼於你?”
“聞沒告訴你?”沈宓實在困惑,按理說這種心病,理應趁早打消才對。
今年自二月後起,他便沒有再見聞欽待他惡語相向,還以為是聞濯暗中解釋了什麽,安撫了他的擔憂。
“皇叔並未多說一言。”
沈宓了然,“那陛下為何現在才問?”
其實答案並沒有那麽重要了,他跟沈宓的芥蒂,早已經在他心裏單方麵化解。
如今想起再問,也隻不過是為了沈宓能夠在他麵前坦誠一些,至少不必再裝出一副不待見他的樣子。
“好奇的心可以放下,卻無法湮滅,”他看著沈宓,似有惋惜,“沈宓,朕不想再怨你。”
沈宓勾了勾嘴角,一副大失所望的神情,“陛下當真放下了嗎?”
或許沒有吧。
“我勸陛下還是怨的好,有一個人來怨,至少能讓過去數載缺憾,變得理所當然一些。”
聞欽良久沒有出聲,好像真的很在意他的答案。
可沈宓並不擅長哄孩子,隻好挑著不那麽刺耳的話說:“先帝曾將我當成他和他意中人所出的血親,錯認了幾載,實則我身上承的,到底還是我母親的光罷了。”
所謂的帝王恩寵,也得看是否能教他愛屋及烏而已。
聞欽趁雨離開了世子府。
他其實並非想要什麽答案,隻不過是想找個借口,來解釋他漏洞百出的來意。
……
沈宓午間歇了一覺起身,便差人去了大理寺一趟。
今日兩司公理草烏散一案,要提魏簾青和“溫”問審,由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一同審訊。
刑部尚書何之意,明麵上極少在朝中露出風頭,實則暗地裏是韓禮的人。
他近幾年在職期間,並未有過什麽動靜,一直都在等待這麽一個順理成章的時機出手。
朝中還有不少像他這般,被韓禮暗中安插進來的人,如今看這舉朝的安寧祥和,內裏已經集成一派的人怕是占了多數。
一個時辰後,派出去的人迴來稟報,說今日的審訊中上了刑罰。
凡是參涉草烏案的一幹人等,都是由刑部的人親自用刑,且半點沒有含糊,聽聞大理寺當差的人說,用完刑之後刑室的地上,血都糊了好幾層。
“溫如何?”沈宓問。
“暫時還不知曉,審訊結束之後,他們還是被收押在大理寺的牢中看管。”
沈宓垂下眸,半晌後才又開口:“今日可有信?”
濂澈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沒有。”
沈宓並沒有太多的失落,隻是早有預料地點了點下巴,“你們的信鴿近日通傳的可勤?”
濂澈又搖了搖頭,“殿下那邊似乎被什麽事情給絆住了。”
沈宓挑了挑眉看他,“為何不曾與我上報?”
濂澈與他對視,似乎想要從他眼中看出什麽實的東西,“世子也會在乎嗎?”
沈宓笑了笑,別開了臉沒有再看他,望著窗外青翠的景致,逐漸模糊了視線,“你下去吧,注意大理寺的消息。”
大理寺的情況,不怎麽樂觀,甚至可以說的上是一團糟。
溫珩代替溫受審,被刑部的人連番上了套刑,審訊結束後身上都不能看了,衣衫破爛,渾身血痕,人也昏迷的不省人事。
有外人時,溫忍得不露分毫,刑部的人一走,他幾乎是連跌帶跑地奔到溫珩身邊,問獄監要了件幹淨袍子給他披上,隨即掩人耳目地抱著他,去了大理寺裏的幹淨廂房。
溫珩身上的傷並不好處理,破碎的衣衫早被血液混著黏在了傷口上,渾身上下又沒有一塊好皮。
也隻有這般單獨相對,溫才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他撫上溫珩的側臉,輕輕地撥開他亂糟糟的發絲,看見下麵一張毫無生氣的麵容,忽而手顫了一下。
“兄長……”
他喚出聲,但是沒人答他。
“今日之後就會好了,我發誓。”
派出去的衙役請了大夫過來,把完脈後看了一眼溫珩身上的傷,隨即提議要將傷口上的碎衣都剝離下來。
溫沒什麽異議,自己也留在了房中。
過去幾十年中,哪怕淒風苦雨,溫珩也沒有受過比今日這身傷痕,還要重的痛楚。
他先是被刑罰痛昏死過去,又被大夫撕開他傷口上黏的破布痛醒過來,渾身僵硬地不知感覺,唯有滿身疼痛清晰。
他顫巍巍地睜開眼睫,正望見大夫拿著小刀,在割離他的皮膚與碎布,驚懼又痛楚的刺激,讓他猛地掙紮了起來,卻又被身後的人給一把按住。
濂澈還有問題沒有問,便追著他一齊蹲守在房頂,遂拽著他的衣服不教他輕易逃去,又問:“世子與鍾自照較好之事,要不要同殿下稟報?”
濂淵遲疑一瞬,搖了搖頭。
“為何?”濂澈追問道。
“從前你不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濂淵說:“如有要事,你必然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了殿下,如今事關世子,你猶豫不決,說明在你的心裏,已經做好了決策,你會問我,隻不過是想下定不會動搖的決心。”
濂澈兩眼放光,拍了一把他的肩膀,“大智若愚啊兄弟。”
濂淵抽了抽嘴角,撇開他拽著自己衣服的手,隨即起身縱步,又跳到了方才的屋梁上趴著。
這迴濂澈沒有再攆著跟過去。
他臉上輕鬆的神情,在濂淵離去那一刹那便消失殆盡,起身躍下屋梁,頭也不迴地沒入了月光盡頭。
他確實做好了決定,但濂淵所說不全然對。
他不是想做不會動搖的決定,他隻是想得到一個有關沈宓為人正麵的說法,可惜…沒有人能夠同他評判。
***
七月十七這日,天依舊未曾放晴。
淫雨霏霏,濁浪排空,陰風怒號。
連日的陰雨天氣囚禁了人,卻也解了暑氣,甚至這兩天開始泛起涼來。
沈宓手腳環節痛的毛病這兩天犯的尤為厲害,日裏夜間搓著藥酒都不太管用,連著拖下來瘦了一大截。
濂澈前前後後請了不少大夫來看,都說是隻能調養,各自開了好些方子,抓迴來吃了都不怎麽見效。
宮裏人聞了消息,又派了太醫來瞧,得小皇帝聞欽一句“藥到病除”,從太醫院撥了不少名貴的藥材來熬。
終於熬出來點成效,手腕不疼了,卻又發起了風寒。
濂澈著急的不行,就差把太醫扣在府上不讓走了,一通牢騷發出來,當即就驚動了小皇帝。
擇日不如撞日,換了龍袍著便服,當天便出了宮親臨世子府探病。
作者有話說:
聞濯:我出來了又沒完全出來~
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杜甫《旅夜書懷》。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出自範仲淹《嶽陽樓記》。
信中短句中引用
李清照《一剪梅》中“雲中誰寄錦書來?”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中“從別後,憶相逢。幾迴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gang)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君問歸期未有期”及“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
第64章 折辱身
自沈宓三月離宮,聞欽隻在幾次宴會上潦草見過他幾麵,遠遠望見他芝蘭玉樹,卻始終沒有機會說過話。
去年他登位之時,所做的那些自討沒趣的舉動,如今迴想起來,隻剩惘然,提及往日諸事,也仿若經年。
當時的他也怎麽都不會料想到,平生屈指可數對著人劍拔弩張的時刻,隻在沈宓身上重現過。
也沒有想到,唯有刀劍相向,他二人才算沾點緣分。
沈宓這一病,確實瘦了不少,原本蒼白的臉色淺的發虛,唇色也淡。
寬大的衣袍穿到他身上,隻勾勒出他極度瘦削的肩膀,遠遠看去,形銷骨立。
所幸他五官底子生的好,一雙長眸更是漂亮的不像話,哪怕這般病容,也能將極其清淺的姿態,勾勒出幾分我見猶憐來。
聞欽進屋,便見他背倚在貴妃榻上望著窗外。
一旁的侍從手中端著冒熱氣的湯藥,蹲跪半晌,等到勺中的湯藥徹底晾的白煙稀薄,才細細抬手喂到他唇邊。
他大抵是被苦味給熏到,皺了皺眉,緩緩轉過頭來,正好瞧見在門口站了半天的聞欽。
“我自己來,”他低眸衝侍從低語,隨即拿起藥碗,吹了兩口涼氣便一飲而盡,
擰緊了眉頭將空碗遞給侍從,“你先退下。”
侍從並不認識聞欽,見他著衣打扮像是位貴客,便如常屈身行禮,隨即退出了房間。
沈宓抿著滿口苦澀怪味下榻,在手側的小案上抓了把蜜餞塞進嘴裏,接著痛飲一杯溫茶,歎了口長氣,“陛下真是稀客,不過來的不巧,我這一身病痛,難免要衝撞了龍體。”
“不會。”聞欽走近他身側,看著他虛弱的麵容實在有心無力,勸慰道:“近來幾日多雨,便不要出門折騰,就在府中好好修養。”
沈宓落座小案旁,笑了笑,“看來陛下如今已然學會了快意泯恩仇,眼裏也容得下沙子了。”
“我…”聞欽張了張嘴唇,又閉上,癡盯他半晌,才緩緩說道:“朕能問你一句實話嗎?”
沈宓挑了挑眉,饒有興趣,“自然。”
“為何先皇那麽多年放著嫡親血脈不顧,卻唯獨青眼於你?”
“聞沒告訴你?”沈宓實在困惑,按理說這種心病,理應趁早打消才對。
今年自二月後起,他便沒有再見聞欽待他惡語相向,還以為是聞濯暗中解釋了什麽,安撫了他的擔憂。
“皇叔並未多說一言。”
沈宓了然,“那陛下為何現在才問?”
其實答案並沒有那麽重要了,他跟沈宓的芥蒂,早已經在他心裏單方麵化解。
如今想起再問,也隻不過是為了沈宓能夠在他麵前坦誠一些,至少不必再裝出一副不待見他的樣子。
“好奇的心可以放下,卻無法湮滅,”他看著沈宓,似有惋惜,“沈宓,朕不想再怨你。”
沈宓勾了勾嘴角,一副大失所望的神情,“陛下當真放下了嗎?”
或許沒有吧。
“我勸陛下還是怨的好,有一個人來怨,至少能讓過去數載缺憾,變得理所當然一些。”
聞欽良久沒有出聲,好像真的很在意他的答案。
可沈宓並不擅長哄孩子,隻好挑著不那麽刺耳的話說:“先帝曾將我當成他和他意中人所出的血親,錯認了幾載,實則我身上承的,到底還是我母親的光罷了。”
所謂的帝王恩寵,也得看是否能教他愛屋及烏而已。
聞欽趁雨離開了世子府。
他其實並非想要什麽答案,隻不過是想找個借口,來解釋他漏洞百出的來意。
……
沈宓午間歇了一覺起身,便差人去了大理寺一趟。
今日兩司公理草烏散一案,要提魏簾青和“溫”問審,由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一同審訊。
刑部尚書何之意,明麵上極少在朝中露出風頭,實則暗地裏是韓禮的人。
他近幾年在職期間,並未有過什麽動靜,一直都在等待這麽一個順理成章的時機出手。
朝中還有不少像他這般,被韓禮暗中安插進來的人,如今看這舉朝的安寧祥和,內裏已經集成一派的人怕是占了多數。
一個時辰後,派出去的人迴來稟報,說今日的審訊中上了刑罰。
凡是參涉草烏案的一幹人等,都是由刑部的人親自用刑,且半點沒有含糊,聽聞大理寺當差的人說,用完刑之後刑室的地上,血都糊了好幾層。
“溫如何?”沈宓問。
“暫時還不知曉,審訊結束之後,他們還是被收押在大理寺的牢中看管。”
沈宓垂下眸,半晌後才又開口:“今日可有信?”
濂澈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沒有。”
沈宓並沒有太多的失落,隻是早有預料地點了點下巴,“你們的信鴿近日通傳的可勤?”
濂澈又搖了搖頭,“殿下那邊似乎被什麽事情給絆住了。”
沈宓挑了挑眉看他,“為何不曾與我上報?”
濂澈與他對視,似乎想要從他眼中看出什麽實的東西,“世子也會在乎嗎?”
沈宓笑了笑,別開了臉沒有再看他,望著窗外青翠的景致,逐漸模糊了視線,“你下去吧,注意大理寺的消息。”
大理寺的情況,不怎麽樂觀,甚至可以說的上是一團糟。
溫珩代替溫受審,被刑部的人連番上了套刑,審訊結束後身上都不能看了,衣衫破爛,渾身血痕,人也昏迷的不省人事。
有外人時,溫忍得不露分毫,刑部的人一走,他幾乎是連跌帶跑地奔到溫珩身邊,問獄監要了件幹淨袍子給他披上,隨即掩人耳目地抱著他,去了大理寺裏的幹淨廂房。
溫珩身上的傷並不好處理,破碎的衣衫早被血液混著黏在了傷口上,渾身上下又沒有一塊好皮。
也隻有這般單獨相對,溫才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他撫上溫珩的側臉,輕輕地撥開他亂糟糟的發絲,看見下麵一張毫無生氣的麵容,忽而手顫了一下。
“兄長……”
他喚出聲,但是沒人答他。
“今日之後就會好了,我發誓。”
派出去的衙役請了大夫過來,把完脈後看了一眼溫珩身上的傷,隨即提議要將傷口上的碎衣都剝離下來。
溫沒什麽異議,自己也留在了房中。
過去幾十年中,哪怕淒風苦雨,溫珩也沒有受過比今日這身傷痕,還要重的痛楚。
他先是被刑罰痛昏死過去,又被大夫撕開他傷口上黏的破布痛醒過來,渾身僵硬地不知感覺,唯有滿身疼痛清晰。
他顫巍巍地睜開眼睫,正望見大夫拿著小刀,在割離他的皮膚與碎布,驚懼又痛楚的刺激,讓他猛地掙紮了起來,卻又被身後的人給一把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