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月,對朝中群臣來說,每一日都是驚心動魄!
原來,禦史府在收到池陵送來的詔令後,細細核對,卻發現那三道令書竟都是偽造的!
一時間,朝野嘩然,皇帝震怒!
一批批人被秘密押進赤烏衛的大獄,那牢房刑室裏淒厲的慘叫聲,連日連夜不停,那淒厲如夜梟的號哭,讓經過這附近的行人都紛紛繞道而行。
那段日子,每當夜幕降臨,四下靜無人聲的時候,一聽到外麵的青石板道上忽然響起一串急促的馬蹄聲,不少人的胸口就是一緊。按說鬧成這樣,令無數人都惶惶不安,整個鳳都都被一種滿城風雨的氣息給籠罩著,應該會引起很多臣子的不滿。但這一次,朝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緘默。
晝夜不息,輪番審問,查了數十天後,蕭裂秘密給皇帝呈上了調查的結果。
據說,皇帝看到那份奏報,沉默了。
那一夜,他去了當年幽閉孟後的宮室。這個地方,他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踏足過。曾經滿眼的紅花綠草,都已經衰敗得沒有了痕跡,隻有落木蕭蕭,那黃葉堆得厚厚一層,腳踩上去時,都感覺仿佛被踩得往下陷了陷。
什麽時候,這個地方,竟然這麽荒涼了?
皇帝站在那裏,寒風襲過,他忽然劇烈地咳嗽了起來。
隨行的太監連忙上去,撫著他的脊背給他順氣。
過了一會兒,皇帝啞聲道:“朕沒事。”
太監想勸他保重龍體,但看見皇帝的眼神,忽然的,他什麽話都說不出了。
皇帝直起身,一動不動。
無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些什麽。
三日之後,八個最受豫王倚重的僚屬人頭落地,數十人被流放,因此案被廢被貶的臣子更是不計其數。還有數個平日裏與豫王交情甚篤的重臣,都被暗中敲打,令他們從今以後,不得再登上豫王府的大門。
所有這些處理,眾臣都隻能看見結果,但不知緣由。他們隻是注意到,曾經總是人來人往的豫王府,突然冷清了,那往日裏車水馬龍的庭前,一下子變得門可羅雀。
轉眼,便到了中秋。
前些日子,皇帝偶染風寒。他的身體一貫康健,但不知為何,這一次的病卻拖了許久,直到中秋才將將痊愈。
到了晚間,顧憑看看外麵的天色,從識青園的地道下去,轉乘一輛馬車去了秦王府。
陳晏今日要去參加中秋家宴,估計這個時候,也快迴來了。
顧憑沒等多久,房門被人推開,陳晏走了進來。
看見顧憑,他一言不發,猛地將人攏進懷裏。
他擁得狠緊,堅硬如鐵的手臂牢牢地將他壓在身上。顧憑仰起頭,銜住他的唇瓣,輕輕吻了吻,問:“殿下,怎麽了?”
他的安撫,讓陳晏身上的冰寒慢慢地退了下去。
半晌,陳晏啞聲道:“今日中秋家宴,陛下當眾宣布,要封卞貴妃為後。”
顧憑沒有說話。
皇帝的這個決定,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這段日子,對豫王一係的人貶斥太多,打擊太重,他下這道命令,也是為了平複這場風波,安撫那些至今還惶惶然著的臣子。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對卞貴妃確實用了情,而對豫王,也還不曾完全失望。
陳晏低啞道:“我母後……她生前所住的宮室,自她去後,父皇便下令封宮。這麽多年,連我都不能進去一步。”他蒼涼地笑了笑,“陛下對他放在心上的人,從來都很寬容。比如說杜參,這人在他年少時便與他相交,在他聲名不顯時就率兵來投,後來打葛博的時候,杜參犯下大錯,按說殺之也可。但陛下連一句斥責都沒有。杜參的軍功在陛下舊部裏其實排不進數一數二的位置,但陛下看重他。所以他便是錯了,當年行賞諸將的時候,還是把他放在了首位。”
陳晏自嘲地一笑:“這些年,陛下就算給卞貴妃再大的聖眷,也沒有提過封她為後的事。我偶爾還會想,是不是我母後在他心裏,還是有那麽一處位置……真是可笑。”
他終究是不善傾訴的,說到這裏,將下巴埋進顧憑的發間,不再開口。
顧憑迴抱住他:“殿下,沒事的。”
他想說,我陪著你。可是話到嘴邊,薑霍的那句“本非此世客,何必蹈紅塵”,忽然閃電般地從耳邊劃過。顧憑知道,像薑霍這種精通星象占卜的人,很多時候他看似隨口一說的話,其實就是語讖。
他的唇顫了顫,那到了嘴邊的話,終究是沒有說出口。可他擁住陳晏的手,也沒有放下來。
這一夜,顧憑也不知自己想了些什麽,直到昏昏沉沉才睡去。
第二天一醒,已經快到正午了。
他走出去,就看見趙長起坐在院子裏。
見他出來,趙長起站起身,大步走到他麵前。
他臉上的神情很不尋常。
顧憑問:“怎麽了?”
趙長起攥了攥拳,輕輕吐出一口氣。
他壓低聲音道:“我們在宮裏的內線傳出消息,十日前,陛下秘密會見幾位重臣的時候,曾向他們問起立太子的事宜!三日前,陛下召臣子議事時,又提起了此事。”
立儲事關國本,向臣下諮詢太子人選,這事曆朝曆代都不少見。但那些皇帝,要麽是心中還未拿定主意,想聽聽臣子的意見,要麽是借此試探朝中的立場。
但是眼下這個時候,豫王一派正被嚴力打壓著,平素那些跟他走得近的臣子,甚至都被警告不許登門了,這種關頭,皇帝突然去向朝臣詢問該立誰為太子,他的意思,其實已經很明確了!
趙長起強壓著激動,雙眼明亮地道:“顧憑,殿下可能要成太子了!”
他注視著顧憑。
不知為何,看著顧憑那沉靜的眼,淡淡的笑,他那激動得有點發燙的腦袋,忽然就像被冷風一吹。
他問道:“可是有什麽不對?”
不對?
顧憑搖搖頭:“沒有不對。”
趙長起擰起眉頭:“但你的表情不對勁啊。”他問,“……你不高興?”
“高興。”顧憑隨意坐下,仰起頭,靜靜地看著高樹,還有那在樹梢間跳躍的,像麻雀一樣活潑的陽光,他輕聲道,“我真的很高興。你知道嗎,我以前甚至想過,如果有一天豫王被封為太子,我該怎麽布局取他的性命。”
豫王和陳晏之間,那是長劍出鞘,早就沒有收迴的餘地了。
一旦豫王登基,對陳晏來說,那把刀就隻有早一天落,和晚一天落的區別。
之前,因為皇帝對豫王那明顯的偏袒,顧憑翻來覆去想過很多計劃。隻是他很清楚,那些是下下之策,如果陳晏以這種方式除掉豫王,登上皇位,他永遠都逃不掉一個“篡逆”之名,立身不正,往後就算坐在龍椅上,也有諸般艱難。
現在,皇帝自己有了想立陳晏為太子的意思,顧憑喃喃道:“我怎麽會不高興?”
他這反應,令趙長起的心忽地一緊。
在陳晏身邊眾臣裏,他和顧憑相處時間最久,關係最近,他對這個人也是最了解的。
忽然的,趙長起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
長街上,人如流水。
這段日子,鳳都城內說是地動山搖也不為過。雖然真實的變故被掩蓋在層層厚水下,眾人能看到的隻有最上麵那層水波劇烈翻湧的樣子。但各色消息層出不窮,百姓們在茶餘飯後,都習慣性地三五成群,湊在一起說笑談論。他們可不管真假,說得刺激,聽著有意思就行了。
茶館內,隻聽一個瘦高身材,做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正笑嗬嗬地道:“要我說,這秦王還真是多情之人。”
見眾人都好奇地打量過來,這人慢悠悠撚了撚唇上幾根胡子,哈哈一笑:“你們可知道,為何他會對王顯明動手?”
一人叫道:“不是因為有人幼弟被他所害,在山上痛哭傾訴,正巧被秦王給聽見了嗎?”
那中年男子神秘地道:“非也,是那王顯明自尋死路,動了不該動的人。這才引得秦王滔天大怒,雷霆出手,令他再也翻不過身來。”
衝冠一怒為紅顏,確實比包青天聽著更刺激,眾人圍了上去,七嘴八舌問:“那個人是誰?”
“誰不該動?”
中年男子吐出兩個字:“顧憑。”
顧憑?
圍觀的人裏,有些不知道這個名字,左右交頭接耳地打聽。知道他的那些人,眼都瞪圓了。
這,這是個男人啊?
他們以前可沒聽說秦王殿下還是好男色的。但是想來想去,似乎關於秦王殿下好女色的傳聞,也是沒有。陳晏身上,跟他性情冷酷一樣傳得人盡皆知的,就是他一貫不好這些。
原來他心尖上的人,就是這個顧憑?
聽著周圍越來越大的議論聲,中年男子滿意地一笑。
他徐徐道,:“要我說,這秦王也是個多情之人。當初隱帝幼子逃到遠西城。本來秦王已經率冠甲軍把城池團團圍住了,馬上就要把那隱帝幼子和他的黨羽給一網打盡。但是,就因為顧憑郎君落到了那人手上,被用刀抵著脖子威脅。秦王便寧肯自己退兵八百裏。這才叫隱帝幼子又給逃了出去。”
雖然天下承平了幾年,但民間關於這位天資卓絕,不知所蹤的前朝皇子,各式的傳聞都不少。
一時間,嘩然聲更大了。
看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論起顧憑和陳晏,中年儒生慢慢退出了人群。
走到巷口時,前麵又是一群人,圍著一個短褐夥計,在津津有味地聽著什麽。
此起彼伏的叫嚷聲裏,那短褐夥計抬起眼,目光和中年儒生在空中無聲一碰——
下一刻,兩人不著痕跡地移開視線。中年儒生轉身走進巷子,朝另一撥人群走了過去。
……
秦王府內,一個侍衛急匆匆趕來。
他的臉孔紅有點變形,喘了極口氣後,他嘶聲道:“報!外麵突然流言四起,說,說……”
趙長起:“說什麽?”
侍衛一頭重重磕地:“說,顧憑郎君,與秦王殿下有私!”
趙長起猛地站起身,驚愕地看向顧憑。
片刻,他艱澀地開口:“你……”
顧憑問:“殿下呢?”
侍衛:“殿下已經被陛下宣召入宮了。”
從始至終,顧憑的反應都很平靜,他淡淡頷首,對那侍衛道:“嗯,我知道了。下去吧。”
說完這句話,他重新抬起眼,向那金光閃爍的樹梢看去。看了一會兒,似乎是眼睛被晃得有點花了,他閉上眼,斜靠在石欄上。那臉上仍看不出一絲波動。
一直過了很久,趙長起輕聲道:“你猜到了?”
顧憑沒有迴答。
猜到嗎,或許吧。
或者,更確切地說,他是有那麽一種預感。
——他與陳晏的關係,青君是知道的啊。
當初在南疆時,陳晏動用暗部搜尋他的下落,就令青君篤定他在陳晏心裏的地位不同尋常;後來在遠西城上,青君以他相威脅,陳晏竟真的退兵數十裏。那之後,顧憑就在想,或者說他一直在等,等著青君什麽時候會捅出這一刀。
原來,禦史府在收到池陵送來的詔令後,細細核對,卻發現那三道令書竟都是偽造的!
一時間,朝野嘩然,皇帝震怒!
一批批人被秘密押進赤烏衛的大獄,那牢房刑室裏淒厲的慘叫聲,連日連夜不停,那淒厲如夜梟的號哭,讓經過這附近的行人都紛紛繞道而行。
那段日子,每當夜幕降臨,四下靜無人聲的時候,一聽到外麵的青石板道上忽然響起一串急促的馬蹄聲,不少人的胸口就是一緊。按說鬧成這樣,令無數人都惶惶不安,整個鳳都都被一種滿城風雨的氣息給籠罩著,應該會引起很多臣子的不滿。但這一次,朝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緘默。
晝夜不息,輪番審問,查了數十天後,蕭裂秘密給皇帝呈上了調查的結果。
據說,皇帝看到那份奏報,沉默了。
那一夜,他去了當年幽閉孟後的宮室。這個地方,他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踏足過。曾經滿眼的紅花綠草,都已經衰敗得沒有了痕跡,隻有落木蕭蕭,那黃葉堆得厚厚一層,腳踩上去時,都感覺仿佛被踩得往下陷了陷。
什麽時候,這個地方,竟然這麽荒涼了?
皇帝站在那裏,寒風襲過,他忽然劇烈地咳嗽了起來。
隨行的太監連忙上去,撫著他的脊背給他順氣。
過了一會兒,皇帝啞聲道:“朕沒事。”
太監想勸他保重龍體,但看見皇帝的眼神,忽然的,他什麽話都說不出了。
皇帝直起身,一動不動。
無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些什麽。
三日之後,八個最受豫王倚重的僚屬人頭落地,數十人被流放,因此案被廢被貶的臣子更是不計其數。還有數個平日裏與豫王交情甚篤的重臣,都被暗中敲打,令他們從今以後,不得再登上豫王府的大門。
所有這些處理,眾臣都隻能看見結果,但不知緣由。他們隻是注意到,曾經總是人來人往的豫王府,突然冷清了,那往日裏車水馬龍的庭前,一下子變得門可羅雀。
轉眼,便到了中秋。
前些日子,皇帝偶染風寒。他的身體一貫康健,但不知為何,這一次的病卻拖了許久,直到中秋才將將痊愈。
到了晚間,顧憑看看外麵的天色,從識青園的地道下去,轉乘一輛馬車去了秦王府。
陳晏今日要去參加中秋家宴,估計這個時候,也快迴來了。
顧憑沒等多久,房門被人推開,陳晏走了進來。
看見顧憑,他一言不發,猛地將人攏進懷裏。
他擁得狠緊,堅硬如鐵的手臂牢牢地將他壓在身上。顧憑仰起頭,銜住他的唇瓣,輕輕吻了吻,問:“殿下,怎麽了?”
他的安撫,讓陳晏身上的冰寒慢慢地退了下去。
半晌,陳晏啞聲道:“今日中秋家宴,陛下當眾宣布,要封卞貴妃為後。”
顧憑沒有說話。
皇帝的這個決定,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這段日子,對豫王一係的人貶斥太多,打擊太重,他下這道命令,也是為了平複這場風波,安撫那些至今還惶惶然著的臣子。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對卞貴妃確實用了情,而對豫王,也還不曾完全失望。
陳晏低啞道:“我母後……她生前所住的宮室,自她去後,父皇便下令封宮。這麽多年,連我都不能進去一步。”他蒼涼地笑了笑,“陛下對他放在心上的人,從來都很寬容。比如說杜參,這人在他年少時便與他相交,在他聲名不顯時就率兵來投,後來打葛博的時候,杜參犯下大錯,按說殺之也可。但陛下連一句斥責都沒有。杜參的軍功在陛下舊部裏其實排不進數一數二的位置,但陛下看重他。所以他便是錯了,當年行賞諸將的時候,還是把他放在了首位。”
陳晏自嘲地一笑:“這些年,陛下就算給卞貴妃再大的聖眷,也沒有提過封她為後的事。我偶爾還會想,是不是我母後在他心裏,還是有那麽一處位置……真是可笑。”
他終究是不善傾訴的,說到這裏,將下巴埋進顧憑的發間,不再開口。
顧憑迴抱住他:“殿下,沒事的。”
他想說,我陪著你。可是話到嘴邊,薑霍的那句“本非此世客,何必蹈紅塵”,忽然閃電般地從耳邊劃過。顧憑知道,像薑霍這種精通星象占卜的人,很多時候他看似隨口一說的話,其實就是語讖。
他的唇顫了顫,那到了嘴邊的話,終究是沒有說出口。可他擁住陳晏的手,也沒有放下來。
這一夜,顧憑也不知自己想了些什麽,直到昏昏沉沉才睡去。
第二天一醒,已經快到正午了。
他走出去,就看見趙長起坐在院子裏。
見他出來,趙長起站起身,大步走到他麵前。
他臉上的神情很不尋常。
顧憑問:“怎麽了?”
趙長起攥了攥拳,輕輕吐出一口氣。
他壓低聲音道:“我們在宮裏的內線傳出消息,十日前,陛下秘密會見幾位重臣的時候,曾向他們問起立太子的事宜!三日前,陛下召臣子議事時,又提起了此事。”
立儲事關國本,向臣下諮詢太子人選,這事曆朝曆代都不少見。但那些皇帝,要麽是心中還未拿定主意,想聽聽臣子的意見,要麽是借此試探朝中的立場。
但是眼下這個時候,豫王一派正被嚴力打壓著,平素那些跟他走得近的臣子,甚至都被警告不許登門了,這種關頭,皇帝突然去向朝臣詢問該立誰為太子,他的意思,其實已經很明確了!
趙長起強壓著激動,雙眼明亮地道:“顧憑,殿下可能要成太子了!”
他注視著顧憑。
不知為何,看著顧憑那沉靜的眼,淡淡的笑,他那激動得有點發燙的腦袋,忽然就像被冷風一吹。
他問道:“可是有什麽不對?”
不對?
顧憑搖搖頭:“沒有不對。”
趙長起擰起眉頭:“但你的表情不對勁啊。”他問,“……你不高興?”
“高興。”顧憑隨意坐下,仰起頭,靜靜地看著高樹,還有那在樹梢間跳躍的,像麻雀一樣活潑的陽光,他輕聲道,“我真的很高興。你知道嗎,我以前甚至想過,如果有一天豫王被封為太子,我該怎麽布局取他的性命。”
豫王和陳晏之間,那是長劍出鞘,早就沒有收迴的餘地了。
一旦豫王登基,對陳晏來說,那把刀就隻有早一天落,和晚一天落的區別。
之前,因為皇帝對豫王那明顯的偏袒,顧憑翻來覆去想過很多計劃。隻是他很清楚,那些是下下之策,如果陳晏以這種方式除掉豫王,登上皇位,他永遠都逃不掉一個“篡逆”之名,立身不正,往後就算坐在龍椅上,也有諸般艱難。
現在,皇帝自己有了想立陳晏為太子的意思,顧憑喃喃道:“我怎麽會不高興?”
他這反應,令趙長起的心忽地一緊。
在陳晏身邊眾臣裏,他和顧憑相處時間最久,關係最近,他對這個人也是最了解的。
忽然的,趙長起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
長街上,人如流水。
這段日子,鳳都城內說是地動山搖也不為過。雖然真實的變故被掩蓋在層層厚水下,眾人能看到的隻有最上麵那層水波劇烈翻湧的樣子。但各色消息層出不窮,百姓們在茶餘飯後,都習慣性地三五成群,湊在一起說笑談論。他們可不管真假,說得刺激,聽著有意思就行了。
茶館內,隻聽一個瘦高身材,做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正笑嗬嗬地道:“要我說,這秦王還真是多情之人。”
見眾人都好奇地打量過來,這人慢悠悠撚了撚唇上幾根胡子,哈哈一笑:“你們可知道,為何他會對王顯明動手?”
一人叫道:“不是因為有人幼弟被他所害,在山上痛哭傾訴,正巧被秦王給聽見了嗎?”
那中年男子神秘地道:“非也,是那王顯明自尋死路,動了不該動的人。這才引得秦王滔天大怒,雷霆出手,令他再也翻不過身來。”
衝冠一怒為紅顏,確實比包青天聽著更刺激,眾人圍了上去,七嘴八舌問:“那個人是誰?”
“誰不該動?”
中年男子吐出兩個字:“顧憑。”
顧憑?
圍觀的人裏,有些不知道這個名字,左右交頭接耳地打聽。知道他的那些人,眼都瞪圓了。
這,這是個男人啊?
他們以前可沒聽說秦王殿下還是好男色的。但是想來想去,似乎關於秦王殿下好女色的傳聞,也是沒有。陳晏身上,跟他性情冷酷一樣傳得人盡皆知的,就是他一貫不好這些。
原來他心尖上的人,就是這個顧憑?
聽著周圍越來越大的議論聲,中年男子滿意地一笑。
他徐徐道,:“要我說,這秦王也是個多情之人。當初隱帝幼子逃到遠西城。本來秦王已經率冠甲軍把城池團團圍住了,馬上就要把那隱帝幼子和他的黨羽給一網打盡。但是,就因為顧憑郎君落到了那人手上,被用刀抵著脖子威脅。秦王便寧肯自己退兵八百裏。這才叫隱帝幼子又給逃了出去。”
雖然天下承平了幾年,但民間關於這位天資卓絕,不知所蹤的前朝皇子,各式的傳聞都不少。
一時間,嘩然聲更大了。
看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論起顧憑和陳晏,中年儒生慢慢退出了人群。
走到巷口時,前麵又是一群人,圍著一個短褐夥計,在津津有味地聽著什麽。
此起彼伏的叫嚷聲裏,那短褐夥計抬起眼,目光和中年儒生在空中無聲一碰——
下一刻,兩人不著痕跡地移開視線。中年儒生轉身走進巷子,朝另一撥人群走了過去。
……
秦王府內,一個侍衛急匆匆趕來。
他的臉孔紅有點變形,喘了極口氣後,他嘶聲道:“報!外麵突然流言四起,說,說……”
趙長起:“說什麽?”
侍衛一頭重重磕地:“說,顧憑郎君,與秦王殿下有私!”
趙長起猛地站起身,驚愕地看向顧憑。
片刻,他艱澀地開口:“你……”
顧憑問:“殿下呢?”
侍衛:“殿下已經被陛下宣召入宮了。”
從始至終,顧憑的反應都很平靜,他淡淡頷首,對那侍衛道:“嗯,我知道了。下去吧。”
說完這句話,他重新抬起眼,向那金光閃爍的樹梢看去。看了一會兒,似乎是眼睛被晃得有點花了,他閉上眼,斜靠在石欄上。那臉上仍看不出一絲波動。
一直過了很久,趙長起輕聲道:“你猜到了?”
顧憑沒有迴答。
猜到嗎,或許吧。
或者,更確切地說,他是有那麽一種預感。
——他與陳晏的關係,青君是知道的啊。
當初在南疆時,陳晏動用暗部搜尋他的下落,就令青君篤定他在陳晏心裏的地位不同尋常;後來在遠西城上,青君以他相威脅,陳晏竟真的退兵數十裏。那之後,顧憑就在想,或者說他一直在等,等著青君什麽時候會捅出這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