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很好玩嗎?”
陳晏抿了抿唇,淡淡道:“或許吧,可以看看。”
顧憑:“我還以為殿下不喜歡這種熱鬧。”
他之前待在秦王府就注意到了,每逢這種佳節盛會熱鬧的時候,陳晏的反應總是淡淡的。
他還以為陳晏的性子,就是不喜這些。
陳晏沉默了一會兒。
他開口道:“談不上喜不喜歡。隻是逢年過節,宮中家宴,我看著陛下和卞貴妃坐在那裏,底下豫王還有別的宮妃親王們,笑吟吟地說著話,眾人都歡聲笑語,我心裏,總覺得連唿吸也是窒悶的……這感覺我不喜歡,所以每到佳節,也懶得去熱鬧。”
他頓了一下,很輕很輕地說了句,“……現在好多了。”
真的好多了。
自從遇到顧憑之後,這時不時就湧上來的,每到年節就格外強烈的孤寂,好像天底下人人都在快活,都在歡笑,唯有他行單隻影的荒和冷,都從他心底裏,不知不覺地淡去了。
他壓下情緒,低頭噙住顧憑的唇,輾轉地吻上了他。
……
這日午後,顧憑從護衛那裏拿到了關於當年孟恩所收詔令的詳細資料。
孟氏當年先是內亂,後來又被鎮壓軍攻了進來,亂軍之下,詔令早就不知落在何處了。這份資料是結合董敬的供述,還有他們順著董敬,挖出的幾個當年也跟在孟恩身邊的幕僚,將那些人迴憶出的內容一並整理下來的,雖然不能說完全準確,但應當也大差不差了。
顧憑翻完資料,半晌沒有出聲。
這詔令內容,措辭一份比一份嚴厲,先是曆數了孟恩被反映上去的過失,然後要他誰也不準帶,速速獨身前往鳳都。
顧憑擰了擰眉。
他對皇帝的印象,是一個將自己的喜和怒控製得滴水不漏的人。哪怕動了殺心的時候,他也很少會疾言厲色。可是看這詔令,分明就是對孟恩厭惡至極!
任何人看到這詔令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根本不是要召他去解釋澄清的,而是要對他動手的。
怪不得,孟恩當年遲遲沒有動身。
一則,是有董敬這些一早就被埋在他身邊的內奸,不斷地告訴他這詔令有問題;二則,哪怕詔令是真的,孟恩也不能動,他也不敢動。這樣滿篇昭然要處置他的詔令,就算他封令進入鳳都,最大的可能就是皇帝順勢收繳他的兵權,或者幹脆把他扣下或直接賜死……
在這樣的懷疑下,孟恩當然遲遲不動。
顧憑盯著資料上的一頁:“當年負責給孟恩送詔令的人,都死了?”
護衛肅然道:“是。陛下三次下詔,共三名使者,其中一人舉家搬遷時遇匪,兩人是暴病而亡。”
顧憑道:“這詔令有問題。”
他說:“我懷疑,送到孟恩手上的詔令,是偽造的。”
皇帝這個人,可以說他多情,也可以說他薄情,但他並不是一個果於殺戮的人。這個人行事時,不到非如此不可的時候,他不會把事做得那麽絕。
下這樣的詔令,最大的可能就是逼反孟恩。
而逼反孟恩,對當時的皇帝來說,有百害而無益。
就說當年孟恩鎮守延郡的時候,南疆四麵皆平。也就是後來孟氏一族被誅滅,繼任者又沒有孟恩的能力和威望,才會任由十八匪寨崛起,南疆王頻頻生事……直到陳晏帶著冠甲軍前去平亂。
要不是知道孟恩對南疆的重要性,皇帝也不會在孟後巫蠱案發之後,還為了安撫孟氏一族,隻是令孟後遷居別宮,那一應待遇還保持著和從前一樣。
隻是,孟後倒了,孟氏和皇帝之間的關係,就不可避免地有了裂痕。
那豫王一係幕後布局的人,應當也是算到了,不但皇帝對孟恩的疑心越來越重,恐怕孟恩心裏,也不再信任皇帝了。所以他拒不動身,固兵自守延郡,終於被順理成章定為謀反。
顧憑沉思了一會兒:“王顯明那邊,一直什麽都不肯說?”
護衛道:“是的,鄭暘還沒來之前,無論我們問什麽,他都一個字也不肯交代。如今已經按照大人的吩咐,將他一並移交給鄭暘了。但據我們在府衙的人稟報,這人依舊沒有開口。”
顧憑點點頭:“好了,你下去吧。”
那護衛轉身離開。
沒過幾日,就到了廿八大遊會的日子。
陳晏這些天一直在忙著,直到黃昏也沒有迴來,令人給顧憑傳了話,讓他先去看,等陳晏結束手頭的事務後,會直接去遊會找他。
這大遊會不愧是汝州的盛事,街上人山人海,幾乎比得上鳳都的花燈節。還有不少人是從別的郡縣趕過來的。護衛將顧憑帶到了一處樓閣的高台上,據說一會兒會有天舟遊行,這裏是最好的觀景之處。高台下麵,早已被百姓給擠得滿滿當當了。
有人道:“今年這大遊會,可是近十年來最盛大的一次。”
還有小姑娘抓著壯漢的衣袖:“爹爹,人好多,我什麽也看不見。”
壯漢將她一抱:“沒事,等會兒天舟來了,爹爹將你舉到肩上。”
……
顧憑吹了會兒夜風,問道:“殿下是從哪兒過來?”
護衛:“清苑。”他看了顧憑一眼,“天舟遊行戌時方開始,清苑離這兒不遠,殿下必能趕到的。”
顧憑笑了笑:“走吧。”
護衛問:“郎君不在這兒等?下麵人多,恐會衝撞了郎君。”
顧憑:“我去接一接他。”
站這兒幹等著,實在沒意思。
從清苑到觀景高台,需要經過一段河水。這是前朝時掘出的護城河。平日裏,池陵的很多百姓便會在茶餘飯後,來此處散一散步。如今正逢大遊會,沿河的道路更是熱鬧非凡。護衛剛才說怕人多把他擠傷了,這個擔憂還真不是誇張。行道上黑壓壓一片,那幾個侍衛光是為了護在顧憑身邊,不被人流衝散,就擠出了一腦門的汗。
顧憑忽然停住步。
他有些怔。
人真是奇怪啊。明明之前陳晏外出征戰,或是有個什麽事一去便是數月半年的,他在秦王府裏,也覺得很平常,就算陳晏派人給他傳信,說什麽時候會去找他,他在等著的時候,也不會感到那時光過得有多慢……可是,剛才站在高台上時,他怎麽就覺得,一個人在那裏等著,真沒有意思。
太沒意思了,沒意思到,他非要逆著人潮走到這裏。
見他停了半天,一動不動,一個護衛走上前。
顧憑瞥了他一眼,他這目光有點奇異,和平常相比,似乎還有些空。
護衛問:“郎君,怎麽了?”
顧憑搖了搖頭:“沒什麽。”
他道:“你們派個人去傳話吧,此地人太多,我就不往前去了,在這兒等著殿下。”
那護衛抱拳應是,跟顧憑身邊的幾個明衛交代了幾句,然後就朝清苑去了。
顧憑脫開人潮,走到河邊。微涼的夜風時不時卷起一縷鬢發,從他的臉頰邊擦過,又落下。顧憑似無所覺,隻是一瞬不瞬,靜靜地望著那波光瀲灩的河水。
鄭暘見到他的第一眼,就是這一幕。
他的心忽然跳了跳。
這一跳,很急促。
得知今日是汝州的大遊盛會時,他本來沒打算湊這個熱鬧,但是傍晚迴去時,卻下意識令馭夫將車驅到顧憑的地方。那門房說顧憑去看大遊會了。於是,他也駕車到了這裏。
其實,他也並不覺得能遇上顧憑。大遊會人山人海,好些路段都給堵得水泄不通了,別說憑空遇上,就算知道人在何處,想找到也不易。
他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就想著隨便走走。
沒想到,竟真的遇上了。
夜風流水中,那頎長的身影,在半明半晦的晚霞中,令人無法移開視線。
鄭暘抿了抿唇,走到他身後,低聲道:“顧憑。”
這一聲剛出,他就看見顧憑迴過身,那雙總是從容的,清淡的,無論什麽時候,總帶著一種似有似無的渺遠之意的眸子,這一刻,燦爛得似乎有無邊的星辰揉碎其中。
顧憑轉過眸,一邊笑道:“殿下——”
這兩個字,在對上鄭暘的一瞬間,戛然而止。
鄭暘緊緊地盯著他。
他不可能聽錯。顧憑說的是“殿下”——用這樣的語氣,這樣的神情!
他頭一次發現自己的嗓子,這麽澀,澀得他狠狠沉了沉氣,才能平靜地發出聲音:“你和陳晏。”
這口吻,無比的肯定。
顧憑垂了垂眸,又抬起眼來。
也就是剛才發現麵前的人是鄭暘時,他滯了一瞬。不過短短片刻過去,他的眼神又靜了下來。那平靜之中,甚至透著一點隨意。
他淡淡道:“少將軍,此事與你無關。”
鄭暘定定望著他,聲音壓得很沉:“與陳晏扯上這種關係,你有沒有想過後果?”
飛快地說出這句話後,他的眸光一深,猛地抓住顧憑的小臂:“是不是他……”
顧憑一怔,正要說話,就聽見一聲破空的悶響。
鄭暘握住他小臂的手猛地一鬆。像是被什麽東西擊中了。那一擊,那一聲令人心驚肉跳的悶響,令鄭暘的手臂整個失去了力道,軟垂下去。
一隻手從背後擁住顧憑,陳晏那冰寒得如同刀鋒的聲音,徐徐響起:“鄭暘。”
他輕緩地道:“因為遠西城的事,我饒你一次……否則,就不止是一枚石子,一條手臂了。”
第64章
說罷,陳晏攬過顧憑,沉聲道:“走吧。”
顧憑能感覺到,陳晏扣在他腰間的手很緊……這個人,從來容忍不了有別人對他生出肖想之心,即使那種想,真的就是那麽一念,完全無傷大雅。
臨近戌時的天幕,變得格外快,剛才還是滿天雲霞流醉,不過一會兒,那彤紅濃紫的霞光就散得一幹二淨,夜幕忽地黑沉了下去,沿河道的那一盞盞彩燈,在夜色中熠熠生輝。
顧憑左顧右盼,似是沒有看到陳晏望向他的目光中,黑沉漸去,轉而柔和了下來。
似乎隻要在顧憑身邊,他的心,總是不由自控地就會柔軟。陳晏垂了垂眸,握緊顧憑的手:“到戌時了。”
戌時,大遊會的天舟行遊要開始了。
遠遠的,可以看見漆黑的夜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束極亮的火光,那光似乎是懸浮在天上的,那麽灼目,似乎這一刻,天地間的一切,連星漢銀河也要為之所懾。
隨著這束明光的出現,眾人不約而同地歡唿了起來。
幸好他們現在的位置,離觀景高台也就是幾步路的距離了。等顧憑和陳晏登上高台時,那天舟還沒有遊到這一段。
站上高台,一切霎時更清晰了。
陳晏抿了抿唇,淡淡道:“或許吧,可以看看。”
顧憑:“我還以為殿下不喜歡這種熱鬧。”
他之前待在秦王府就注意到了,每逢這種佳節盛會熱鬧的時候,陳晏的反應總是淡淡的。
他還以為陳晏的性子,就是不喜這些。
陳晏沉默了一會兒。
他開口道:“談不上喜不喜歡。隻是逢年過節,宮中家宴,我看著陛下和卞貴妃坐在那裏,底下豫王還有別的宮妃親王們,笑吟吟地說著話,眾人都歡聲笑語,我心裏,總覺得連唿吸也是窒悶的……這感覺我不喜歡,所以每到佳節,也懶得去熱鬧。”
他頓了一下,很輕很輕地說了句,“……現在好多了。”
真的好多了。
自從遇到顧憑之後,這時不時就湧上來的,每到年節就格外強烈的孤寂,好像天底下人人都在快活,都在歡笑,唯有他行單隻影的荒和冷,都從他心底裏,不知不覺地淡去了。
他壓下情緒,低頭噙住顧憑的唇,輾轉地吻上了他。
……
這日午後,顧憑從護衛那裏拿到了關於當年孟恩所收詔令的詳細資料。
孟氏當年先是內亂,後來又被鎮壓軍攻了進來,亂軍之下,詔令早就不知落在何處了。這份資料是結合董敬的供述,還有他們順著董敬,挖出的幾個當年也跟在孟恩身邊的幕僚,將那些人迴憶出的內容一並整理下來的,雖然不能說完全準確,但應當也大差不差了。
顧憑翻完資料,半晌沒有出聲。
這詔令內容,措辭一份比一份嚴厲,先是曆數了孟恩被反映上去的過失,然後要他誰也不準帶,速速獨身前往鳳都。
顧憑擰了擰眉。
他對皇帝的印象,是一個將自己的喜和怒控製得滴水不漏的人。哪怕動了殺心的時候,他也很少會疾言厲色。可是看這詔令,分明就是對孟恩厭惡至極!
任何人看到這詔令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根本不是要召他去解釋澄清的,而是要對他動手的。
怪不得,孟恩當年遲遲沒有動身。
一則,是有董敬這些一早就被埋在他身邊的內奸,不斷地告訴他這詔令有問題;二則,哪怕詔令是真的,孟恩也不能動,他也不敢動。這樣滿篇昭然要處置他的詔令,就算他封令進入鳳都,最大的可能就是皇帝順勢收繳他的兵權,或者幹脆把他扣下或直接賜死……
在這樣的懷疑下,孟恩當然遲遲不動。
顧憑盯著資料上的一頁:“當年負責給孟恩送詔令的人,都死了?”
護衛肅然道:“是。陛下三次下詔,共三名使者,其中一人舉家搬遷時遇匪,兩人是暴病而亡。”
顧憑道:“這詔令有問題。”
他說:“我懷疑,送到孟恩手上的詔令,是偽造的。”
皇帝這個人,可以說他多情,也可以說他薄情,但他並不是一個果於殺戮的人。這個人行事時,不到非如此不可的時候,他不會把事做得那麽絕。
下這樣的詔令,最大的可能就是逼反孟恩。
而逼反孟恩,對當時的皇帝來說,有百害而無益。
就說當年孟恩鎮守延郡的時候,南疆四麵皆平。也就是後來孟氏一族被誅滅,繼任者又沒有孟恩的能力和威望,才會任由十八匪寨崛起,南疆王頻頻生事……直到陳晏帶著冠甲軍前去平亂。
要不是知道孟恩對南疆的重要性,皇帝也不會在孟後巫蠱案發之後,還為了安撫孟氏一族,隻是令孟後遷居別宮,那一應待遇還保持著和從前一樣。
隻是,孟後倒了,孟氏和皇帝之間的關係,就不可避免地有了裂痕。
那豫王一係幕後布局的人,應當也是算到了,不但皇帝對孟恩的疑心越來越重,恐怕孟恩心裏,也不再信任皇帝了。所以他拒不動身,固兵自守延郡,終於被順理成章定為謀反。
顧憑沉思了一會兒:“王顯明那邊,一直什麽都不肯說?”
護衛道:“是的,鄭暘還沒來之前,無論我們問什麽,他都一個字也不肯交代。如今已經按照大人的吩咐,將他一並移交給鄭暘了。但據我們在府衙的人稟報,這人依舊沒有開口。”
顧憑點點頭:“好了,你下去吧。”
那護衛轉身離開。
沒過幾日,就到了廿八大遊會的日子。
陳晏這些天一直在忙著,直到黃昏也沒有迴來,令人給顧憑傳了話,讓他先去看,等陳晏結束手頭的事務後,會直接去遊會找他。
這大遊會不愧是汝州的盛事,街上人山人海,幾乎比得上鳳都的花燈節。還有不少人是從別的郡縣趕過來的。護衛將顧憑帶到了一處樓閣的高台上,據說一會兒會有天舟遊行,這裏是最好的觀景之處。高台下麵,早已被百姓給擠得滿滿當當了。
有人道:“今年這大遊會,可是近十年來最盛大的一次。”
還有小姑娘抓著壯漢的衣袖:“爹爹,人好多,我什麽也看不見。”
壯漢將她一抱:“沒事,等會兒天舟來了,爹爹將你舉到肩上。”
……
顧憑吹了會兒夜風,問道:“殿下是從哪兒過來?”
護衛:“清苑。”他看了顧憑一眼,“天舟遊行戌時方開始,清苑離這兒不遠,殿下必能趕到的。”
顧憑笑了笑:“走吧。”
護衛問:“郎君不在這兒等?下麵人多,恐會衝撞了郎君。”
顧憑:“我去接一接他。”
站這兒幹等著,實在沒意思。
從清苑到觀景高台,需要經過一段河水。這是前朝時掘出的護城河。平日裏,池陵的很多百姓便會在茶餘飯後,來此處散一散步。如今正逢大遊會,沿河的道路更是熱鬧非凡。護衛剛才說怕人多把他擠傷了,這個擔憂還真不是誇張。行道上黑壓壓一片,那幾個侍衛光是為了護在顧憑身邊,不被人流衝散,就擠出了一腦門的汗。
顧憑忽然停住步。
他有些怔。
人真是奇怪啊。明明之前陳晏外出征戰,或是有個什麽事一去便是數月半年的,他在秦王府裏,也覺得很平常,就算陳晏派人給他傳信,說什麽時候會去找他,他在等著的時候,也不會感到那時光過得有多慢……可是,剛才站在高台上時,他怎麽就覺得,一個人在那裏等著,真沒有意思。
太沒意思了,沒意思到,他非要逆著人潮走到這裏。
見他停了半天,一動不動,一個護衛走上前。
顧憑瞥了他一眼,他這目光有點奇異,和平常相比,似乎還有些空。
護衛問:“郎君,怎麽了?”
顧憑搖了搖頭:“沒什麽。”
他道:“你們派個人去傳話吧,此地人太多,我就不往前去了,在這兒等著殿下。”
那護衛抱拳應是,跟顧憑身邊的幾個明衛交代了幾句,然後就朝清苑去了。
顧憑脫開人潮,走到河邊。微涼的夜風時不時卷起一縷鬢發,從他的臉頰邊擦過,又落下。顧憑似無所覺,隻是一瞬不瞬,靜靜地望著那波光瀲灩的河水。
鄭暘見到他的第一眼,就是這一幕。
他的心忽然跳了跳。
這一跳,很急促。
得知今日是汝州的大遊盛會時,他本來沒打算湊這個熱鬧,但是傍晚迴去時,卻下意識令馭夫將車驅到顧憑的地方。那門房說顧憑去看大遊會了。於是,他也駕車到了這裏。
其實,他也並不覺得能遇上顧憑。大遊會人山人海,好些路段都給堵得水泄不通了,別說憑空遇上,就算知道人在何處,想找到也不易。
他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就想著隨便走走。
沒想到,竟真的遇上了。
夜風流水中,那頎長的身影,在半明半晦的晚霞中,令人無法移開視線。
鄭暘抿了抿唇,走到他身後,低聲道:“顧憑。”
這一聲剛出,他就看見顧憑迴過身,那雙總是從容的,清淡的,無論什麽時候,總帶著一種似有似無的渺遠之意的眸子,這一刻,燦爛得似乎有無邊的星辰揉碎其中。
顧憑轉過眸,一邊笑道:“殿下——”
這兩個字,在對上鄭暘的一瞬間,戛然而止。
鄭暘緊緊地盯著他。
他不可能聽錯。顧憑說的是“殿下”——用這樣的語氣,這樣的神情!
他頭一次發現自己的嗓子,這麽澀,澀得他狠狠沉了沉氣,才能平靜地發出聲音:“你和陳晏。”
這口吻,無比的肯定。
顧憑垂了垂眸,又抬起眼來。
也就是剛才發現麵前的人是鄭暘時,他滯了一瞬。不過短短片刻過去,他的眼神又靜了下來。那平靜之中,甚至透著一點隨意。
他淡淡道:“少將軍,此事與你無關。”
鄭暘定定望著他,聲音壓得很沉:“與陳晏扯上這種關係,你有沒有想過後果?”
飛快地說出這句話後,他的眸光一深,猛地抓住顧憑的小臂:“是不是他……”
顧憑一怔,正要說話,就聽見一聲破空的悶響。
鄭暘握住他小臂的手猛地一鬆。像是被什麽東西擊中了。那一擊,那一聲令人心驚肉跳的悶響,令鄭暘的手臂整個失去了力道,軟垂下去。
一隻手從背後擁住顧憑,陳晏那冰寒得如同刀鋒的聲音,徐徐響起:“鄭暘。”
他輕緩地道:“因為遠西城的事,我饒你一次……否則,就不止是一枚石子,一條手臂了。”
第64章
說罷,陳晏攬過顧憑,沉聲道:“走吧。”
顧憑能感覺到,陳晏扣在他腰間的手很緊……這個人,從來容忍不了有別人對他生出肖想之心,即使那種想,真的就是那麽一念,完全無傷大雅。
臨近戌時的天幕,變得格外快,剛才還是滿天雲霞流醉,不過一會兒,那彤紅濃紫的霞光就散得一幹二淨,夜幕忽地黑沉了下去,沿河道的那一盞盞彩燈,在夜色中熠熠生輝。
顧憑左顧右盼,似是沒有看到陳晏望向他的目光中,黑沉漸去,轉而柔和了下來。
似乎隻要在顧憑身邊,他的心,總是不由自控地就會柔軟。陳晏垂了垂眸,握緊顧憑的手:“到戌時了。”
戌時,大遊會的天舟行遊要開始了。
遠遠的,可以看見漆黑的夜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束極亮的火光,那光似乎是懸浮在天上的,那麽灼目,似乎這一刻,天地間的一切,連星漢銀河也要為之所懾。
隨著這束明光的出現,眾人不約而同地歡唿了起來。
幸好他們現在的位置,離觀景高台也就是幾步路的距離了。等顧憑和陳晏登上高台時,那天舟還沒有遊到這一段。
站上高台,一切霎時更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