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山民輕輕跟著哼唱了起來,那調子帶著說不出的傷,說不出的悲,說不出的苦,嗚嗚咽咽地隨著風飄蕩。
顧憑靜靜地聽著,長久沒有說話。
隨著隊伍逐漸向村寨中央靠近,山民們的歌聲慢慢地綿軟了起來。這一次,不用護衛解釋顧憑也能聽出來,這是唱起情歌了。
那個飄搖無依的孩子,他被一個好心的鐵匠撿了迴去,開始跟鐵匠學習打鐵,在風箱的唿唿聲,火苗的躥裂聲,打鐵的叮咚聲中,日複一日,漸漸長成了少年。
一日,鐵匠鋪裏走進來了一個少女。
……
從此,看到夜晚的星星,那小星子左閃爍右閃爍,心裏就想:她怎麽還不來呀?
幾日風雨連連,好不容易等天色放晴了,聽到雞鳴就開始想:她怎麽還不來呀?
望著春花碧草,身邊卻沒有那美麗的少女,如果見到她,該會有多開心。
我心裏的姑娘啊,你怎麽還不來呀?
這纏綿而柔軟的調子,輾輾轉轉,因為從太多的人口中吟唱出來,已不像是在傾訴思念,更像是懇切的,熱烈的唿喚:快來呀!快來呀!快來呀!
顧憑傾耳聽著,不自覺跟著哼唱了一句。
卻忽然聽見陳晏道:“最後那個音錯了。”
他給顧憑糾正了一遍。
那個發音是中原的語係中所沒有的,顧憑試了幾次,舌尖的位置總也不太對。他見陳晏發得這樣輕易,有些驚訝地道:“你會說南疆話?”
不知為何,這個簡單的問題,陳晏卻沉默了許久也沒有迴答。
半晌,他淡淡道:“我母妃身邊,有個出身南疆的老嬤嬤。我幼時曾被她照顧過。”
顧憑眨了眨眼,他想起來,陳晏的母妃孟采英,仿佛確實是出身南疆的。孟采英的叔父,那個後來起兵反叛的撫宣王孟恩,他當時的勢力範圍也是在穎安延郡一帶。
或許,在陳晏的血脈裏,也有那麽一絲至情至性的成分,是與眼前這些南人一脈而承的。
陳晏道:“我不會說南疆話,聽也是聽不懂的,隻是能發出那些音而已。”
顧憑笑了笑:“都是那位南疆的老嬤嬤教的?她……”
卻聽見陳晏道:“她死了。”
顧憑一怔。
陳晏的表情不見惋惜,也不見譏誚,隻是漠然地說:“我母妃宮裏出了魘鎮之事,後來查下去,查到了她身上……南疆,本來便是巫蠱、魘鎮之風盛行。”
顧憑啞了啞,忽然不知要說什麽。
這片東南之地,如果不是因為孟氏一族被皇帝連根拔起,本該是陳晏最強有力的後盾。但即便是穎安換了人接手,孟氏在此地多年的積累也沒那麽容易被一舉毀掉。但是這些年,陳晏的態度一直是不聞不問,便是孟氏的那些殘存的舊人們老的老,退的退,便是各方勢力都在試著將自己的力量滲透進來,他也沒有出手。
他似乎從來就沒有想過,將這裏重新納入自己的勢力之下。
甚至這一次,如果不是因為要進入南疆,後方不可受製於人手,他仍然不會去動。
直到此刻,顧憑忽然有些明白,陳晏這樣的漠然置之,這樣隱隱的排斥,究竟是因為什麽。
注意到他的沉默,陳晏的手指穿過他的指縫,將他的手完全地包攏進自己掌中。
他淡淡道:“無妨。”
隨著那飄飄蕩蕩的歌聲,眾人走進了村寨中央的石台。
石台上,一對新人站在正中。
他們麵前擺著一盆水,那水極清,卻泛著盈盈的桃花色。
山民們的歌聲一歇,那石台上的年輕男子深深地凝視著他身旁的少女,放聲唱起歌來。
那少女眼含著淚,也唱了起來,兩人的歌聲一個激邁,一個清越,交纏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曲終了,二人同時將手浸入麵前的桃花水中,再拿出來時,那掌心竟齊齊現出一枚殷紅的點印。
見此一幕,所有山民都爆發出了山唿海嘯般的歡唿,那聲音幾乎令樹梢都微微地震顫。
顧憑:“這是什麽?”
護衛低聲道:“是鴛盟蠱,南疆的婚俗中有一則,便是在成親前男女雙方需服下鴛盟蠱,這蠱若是種成了,將手放進桃花水裏時,掌心會出現一記紅點。”
顧憑好奇道:“種了這個蠱有什麽作用?”
“據說是會令夫妻同生共死。他們剛才唱的誓詞也是這個:願誓以鴛盟,生則同生,死則共死。”護衛見顧憑像是有興趣,繼續道,“不過,這蠱卻也不是誰種都能種成的,一定要兩人當真願意生死與共,蠱才會成;但是種了蠱的夫妻,最後卻沒有同歸的,也有不少。”
他這話,也不知是在說這蠱靈性,還是在說這蠱的作用流傳於世人口中,是被誇大了。
顧憑笑了笑,本來想問問陳晏的想法,但是想起陳晏應當不喜歡這些異蠱,便又沒有開口。
黃昏時分,他們坐上馬車返迴穎安城。
顧憑靠在車廂上,想要眯一會兒。剛閉上眼,便被陳晏攬過來,讓他的頭枕靠在他身上。
陳晏:“困了?睡一會兒。”
顧憑閉起眼睛,意識逐漸像沉入了水中。恍惚間,他感到似乎有一隻手輕輕地撫過他的發絲,聽見低低哼起的一句調子。
那仿佛是石台上的男女唱過的歌謠。
但是,這輕若不聞的一句,在他的意識裏倏忽閃過,是實是幻,是夢是真,還來不及分清,便已散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蕪湖
第39章
三日之後,顧憑率軍進駐龍風鎮。
消息報到東洲軍的時候,鄭暘正在軍帳中議事。
帳下,那傳訊使又道:“顧憑還說了,等晚些時候,他會親自前來拜謝少將軍。”
拜謝?
鄭暘扯了扯唇,淡淡道:“下去吧。”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帳中的眾人。
實際上,東洲軍營寨已安,進攻之勢已成,隻是關於具體該如何進兵,幕僚們議了又議,也始終拿不出一個能令鄭暘滿意的章程。
幾個幕僚圍在地圖前,眉毛緊緊地擰著。
一人道:“少將軍,南疆王之所以令伏迎鎮守吞銀穀,便是因為此人勇猛非常,據說他曾一拳擊碎過一個人的顱骨。他手下的那批士卒,也是各個都甚勇,吞銀部的實力確實是不可小覷。”
“我們的人查到,伏迎應當是給他所部的人都服了秘蠱。那蠱能令人氣力大增,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兒,也能輕鬆掰斷磚瓦。”
鄭暘道:“這蠱可有什麽弱點?”
一人遲疑道:“據說服用的人心肺較之常人會弱一些,也就是更容易覺得疲憊。但即便是這樣,一般人在他們手下,也根本撐不到能耗盡他們氣力的時候。”
鄭暘沉默不語,手指輕輕地敲擊著幾案。
他忽然道:“帶上一日的幹糧,然後率軍渡水吧。”
這聲音很清徹,也很冷靜。眾人靜了一瞬。
他們都是老於兵法的人,自然聽懂了鄭暘的意思。
一人道:“少將軍的意思,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
說實話,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雖然從來都是被人視為奇略,備受世人推崇,但真要打起仗來,這種一開始便把自己這邊給置之死地的,從來就不是行軍布陣的首選。畢竟人人知道,留得青山,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有翻盤的機會。這種魚死網破,以死地逼出生機的招數,實在是太冒險了。
這勝了固然是好,但是古今戰事,更多的卻是用了這招,但卻慘敗了的例子啊!
一個幕僚低聲道:“少將軍,此舉太冒險了。”
在鄭暘麵前,他縱使滿心疑慮,但說出口的也就是這麽短短一句。
畢竟他也知道,這個時機,是東洲軍出戰最好的時機。大軍初至,士氣正盛,趁這個時候以絕境激發出將士們的血勇之氣,這般放手一搏,還有一舉破敵的可能。如果等這股氣散了,再想要激發就不容易了,那才真是連背水一戰的機會都沒有了。
權衡來權衡去,他還真不能勸說鄭暘放棄這個計劃。
確實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眾人沉默著,鄭暘也不出聲催促。
終於,一個跟在鄭暘身邊很久,在眾謀士中也頗受尊敬的人站了出來,他低沉道:“兵行險著,這戰場之上,從來就沒有萬無一失的道理。”
這是表示支持鄭暘的計劃了。
又一個人也站了出來,厲聲道:“願遵少將軍命。隻要能奪了吞銀,某雖死亦不惜!”
眾人紛紛抱拳,齊聲道:“願遵少將軍命!”
鄭暘仍是垂著眸,那雙素來就很冷靜的眼,平靜得看不出一絲波瀾。
半晌的沉默,一個人輕聲問:“將軍可要下令?”
隻要鄭暘下了命令,他們這些人就可以去著手準備了。
但鄭暘淡淡道:“再等一等。”
等什麽?
眾人疑惑地互相交換著視線,都是一頭霧水。
鄭暘卻沒有解釋,隻道:“你們先下去吧。”
遣散了眾將和謀臣,他走迴自己的帳子。
銀白的月色下,隱隱可以聽見吞銀江的波濤聲,那浪濤無休止地拍著崖岸,拍上去,粉碎,再拍上去,再粉碎。無垠夜幕下,那浪濤席卷而過,鏘勁如有兵戈之聲。
鄭暘抽出劍,慢慢地擦拭。
這把劍自他少年起,便隨著他征戰沙場,已經養得極好了,隻需要稍加擦拭即可。但他還是擦得很認真。這些年,他已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心思有浮動的時候,就擦一擦劍。這來迴盤擦的動作,是很能助人靜氣的。
他要等的人是顧憑。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以東洲軍的全力拖住伏迎的吞銀部,直拖到他們疲乏力竭,然後破之。
——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但他下意識覺得,顧憑應當會有想法。
隻是這個念頭,連他自己都感覺有些可笑。
當下的情勢,顧憑就算想助他,多半也就是拿出那二千兵馬。
顧憑靜靜地聽著,長久沒有說話。
隨著隊伍逐漸向村寨中央靠近,山民們的歌聲慢慢地綿軟了起來。這一次,不用護衛解釋顧憑也能聽出來,這是唱起情歌了。
那個飄搖無依的孩子,他被一個好心的鐵匠撿了迴去,開始跟鐵匠學習打鐵,在風箱的唿唿聲,火苗的躥裂聲,打鐵的叮咚聲中,日複一日,漸漸長成了少年。
一日,鐵匠鋪裏走進來了一個少女。
……
從此,看到夜晚的星星,那小星子左閃爍右閃爍,心裏就想:她怎麽還不來呀?
幾日風雨連連,好不容易等天色放晴了,聽到雞鳴就開始想:她怎麽還不來呀?
望著春花碧草,身邊卻沒有那美麗的少女,如果見到她,該會有多開心。
我心裏的姑娘啊,你怎麽還不來呀?
這纏綿而柔軟的調子,輾輾轉轉,因為從太多的人口中吟唱出來,已不像是在傾訴思念,更像是懇切的,熱烈的唿喚:快來呀!快來呀!快來呀!
顧憑傾耳聽著,不自覺跟著哼唱了一句。
卻忽然聽見陳晏道:“最後那個音錯了。”
他給顧憑糾正了一遍。
那個發音是中原的語係中所沒有的,顧憑試了幾次,舌尖的位置總也不太對。他見陳晏發得這樣輕易,有些驚訝地道:“你會說南疆話?”
不知為何,這個簡單的問題,陳晏卻沉默了許久也沒有迴答。
半晌,他淡淡道:“我母妃身邊,有個出身南疆的老嬤嬤。我幼時曾被她照顧過。”
顧憑眨了眨眼,他想起來,陳晏的母妃孟采英,仿佛確實是出身南疆的。孟采英的叔父,那個後來起兵反叛的撫宣王孟恩,他當時的勢力範圍也是在穎安延郡一帶。
或許,在陳晏的血脈裏,也有那麽一絲至情至性的成分,是與眼前這些南人一脈而承的。
陳晏道:“我不會說南疆話,聽也是聽不懂的,隻是能發出那些音而已。”
顧憑笑了笑:“都是那位南疆的老嬤嬤教的?她……”
卻聽見陳晏道:“她死了。”
顧憑一怔。
陳晏的表情不見惋惜,也不見譏誚,隻是漠然地說:“我母妃宮裏出了魘鎮之事,後來查下去,查到了她身上……南疆,本來便是巫蠱、魘鎮之風盛行。”
顧憑啞了啞,忽然不知要說什麽。
這片東南之地,如果不是因為孟氏一族被皇帝連根拔起,本該是陳晏最強有力的後盾。但即便是穎安換了人接手,孟氏在此地多年的積累也沒那麽容易被一舉毀掉。但是這些年,陳晏的態度一直是不聞不問,便是孟氏的那些殘存的舊人們老的老,退的退,便是各方勢力都在試著將自己的力量滲透進來,他也沒有出手。
他似乎從來就沒有想過,將這裏重新納入自己的勢力之下。
甚至這一次,如果不是因為要進入南疆,後方不可受製於人手,他仍然不會去動。
直到此刻,顧憑忽然有些明白,陳晏這樣的漠然置之,這樣隱隱的排斥,究竟是因為什麽。
注意到他的沉默,陳晏的手指穿過他的指縫,將他的手完全地包攏進自己掌中。
他淡淡道:“無妨。”
隨著那飄飄蕩蕩的歌聲,眾人走進了村寨中央的石台。
石台上,一對新人站在正中。
他們麵前擺著一盆水,那水極清,卻泛著盈盈的桃花色。
山民們的歌聲一歇,那石台上的年輕男子深深地凝視著他身旁的少女,放聲唱起歌來。
那少女眼含著淚,也唱了起來,兩人的歌聲一個激邁,一個清越,交纏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曲終了,二人同時將手浸入麵前的桃花水中,再拿出來時,那掌心竟齊齊現出一枚殷紅的點印。
見此一幕,所有山民都爆發出了山唿海嘯般的歡唿,那聲音幾乎令樹梢都微微地震顫。
顧憑:“這是什麽?”
護衛低聲道:“是鴛盟蠱,南疆的婚俗中有一則,便是在成親前男女雙方需服下鴛盟蠱,這蠱若是種成了,將手放進桃花水裏時,掌心會出現一記紅點。”
顧憑好奇道:“種了這個蠱有什麽作用?”
“據說是會令夫妻同生共死。他們剛才唱的誓詞也是這個:願誓以鴛盟,生則同生,死則共死。”護衛見顧憑像是有興趣,繼續道,“不過,這蠱卻也不是誰種都能種成的,一定要兩人當真願意生死與共,蠱才會成;但是種了蠱的夫妻,最後卻沒有同歸的,也有不少。”
他這話,也不知是在說這蠱靈性,還是在說這蠱的作用流傳於世人口中,是被誇大了。
顧憑笑了笑,本來想問問陳晏的想法,但是想起陳晏應當不喜歡這些異蠱,便又沒有開口。
黃昏時分,他們坐上馬車返迴穎安城。
顧憑靠在車廂上,想要眯一會兒。剛閉上眼,便被陳晏攬過來,讓他的頭枕靠在他身上。
陳晏:“困了?睡一會兒。”
顧憑閉起眼睛,意識逐漸像沉入了水中。恍惚間,他感到似乎有一隻手輕輕地撫過他的發絲,聽見低低哼起的一句調子。
那仿佛是石台上的男女唱過的歌謠。
但是,這輕若不聞的一句,在他的意識裏倏忽閃過,是實是幻,是夢是真,還來不及分清,便已散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蕪湖
第39章
三日之後,顧憑率軍進駐龍風鎮。
消息報到東洲軍的時候,鄭暘正在軍帳中議事。
帳下,那傳訊使又道:“顧憑還說了,等晚些時候,他會親自前來拜謝少將軍。”
拜謝?
鄭暘扯了扯唇,淡淡道:“下去吧。”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帳中的眾人。
實際上,東洲軍營寨已安,進攻之勢已成,隻是關於具體該如何進兵,幕僚們議了又議,也始終拿不出一個能令鄭暘滿意的章程。
幾個幕僚圍在地圖前,眉毛緊緊地擰著。
一人道:“少將軍,南疆王之所以令伏迎鎮守吞銀穀,便是因為此人勇猛非常,據說他曾一拳擊碎過一個人的顱骨。他手下的那批士卒,也是各個都甚勇,吞銀部的實力確實是不可小覷。”
“我們的人查到,伏迎應當是給他所部的人都服了秘蠱。那蠱能令人氣力大增,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兒,也能輕鬆掰斷磚瓦。”
鄭暘道:“這蠱可有什麽弱點?”
一人遲疑道:“據說服用的人心肺較之常人會弱一些,也就是更容易覺得疲憊。但即便是這樣,一般人在他們手下,也根本撐不到能耗盡他們氣力的時候。”
鄭暘沉默不語,手指輕輕地敲擊著幾案。
他忽然道:“帶上一日的幹糧,然後率軍渡水吧。”
這聲音很清徹,也很冷靜。眾人靜了一瞬。
他們都是老於兵法的人,自然聽懂了鄭暘的意思。
一人道:“少將軍的意思,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
說實話,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雖然從來都是被人視為奇略,備受世人推崇,但真要打起仗來,這種一開始便把自己這邊給置之死地的,從來就不是行軍布陣的首選。畢竟人人知道,留得青山,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有翻盤的機會。這種魚死網破,以死地逼出生機的招數,實在是太冒險了。
這勝了固然是好,但是古今戰事,更多的卻是用了這招,但卻慘敗了的例子啊!
一個幕僚低聲道:“少將軍,此舉太冒險了。”
在鄭暘麵前,他縱使滿心疑慮,但說出口的也就是這麽短短一句。
畢竟他也知道,這個時機,是東洲軍出戰最好的時機。大軍初至,士氣正盛,趁這個時候以絕境激發出將士們的血勇之氣,這般放手一搏,還有一舉破敵的可能。如果等這股氣散了,再想要激發就不容易了,那才真是連背水一戰的機會都沒有了。
權衡來權衡去,他還真不能勸說鄭暘放棄這個計劃。
確實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眾人沉默著,鄭暘也不出聲催促。
終於,一個跟在鄭暘身邊很久,在眾謀士中也頗受尊敬的人站了出來,他低沉道:“兵行險著,這戰場之上,從來就沒有萬無一失的道理。”
這是表示支持鄭暘的計劃了。
又一個人也站了出來,厲聲道:“願遵少將軍命。隻要能奪了吞銀,某雖死亦不惜!”
眾人紛紛抱拳,齊聲道:“願遵少將軍命!”
鄭暘仍是垂著眸,那雙素來就很冷靜的眼,平靜得看不出一絲波瀾。
半晌的沉默,一個人輕聲問:“將軍可要下令?”
隻要鄭暘下了命令,他們這些人就可以去著手準備了。
但鄭暘淡淡道:“再等一等。”
等什麽?
眾人疑惑地互相交換著視線,都是一頭霧水。
鄭暘卻沒有解釋,隻道:“你們先下去吧。”
遣散了眾將和謀臣,他走迴自己的帳子。
銀白的月色下,隱隱可以聽見吞銀江的波濤聲,那浪濤無休止地拍著崖岸,拍上去,粉碎,再拍上去,再粉碎。無垠夜幕下,那浪濤席卷而過,鏘勁如有兵戈之聲。
鄭暘抽出劍,慢慢地擦拭。
這把劍自他少年起,便隨著他征戰沙場,已經養得極好了,隻需要稍加擦拭即可。但他還是擦得很認真。這些年,他已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心思有浮動的時候,就擦一擦劍。這來迴盤擦的動作,是很能助人靜氣的。
他要等的人是顧憑。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以東洲軍的全力拖住伏迎的吞銀部,直拖到他們疲乏力竭,然後破之。
——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但他下意識覺得,顧憑應當會有想法。
隻是這個念頭,連他自己都感覺有些可笑。
當下的情勢,顧憑就算想助他,多半也就是拿出那二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