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就是靠著一雙眼睛混天下
直播古玩街撿漏:開局狂賺一個億! 作者:誌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每個時代大家所喜愛的東西不同,書畫也是一樣,而每個人寫作畫畫的風格也不同,要有恐怖的知識儲備,才能有這麽厲害的鑒定基礎。
所以基本上能夠用眼神去鑒定書畫的人,都是專家中的專家。
但是一般人不會因為看一眼就給個鑒定結果。
然而有這種看一眼就知道真假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最起碼是大師級別的人。
沈寬佑他們幾個人都是專家,雖然對書畫不精通,但是多少還是有點了解的。
看到葉明這麽鑒定,才有了這方麵的猜測,覺得葉明在書畫方麵的造詣肯定很深。
葉明微微點頭,看向大家那驚訝的眼神,讓大家淡定,這都是基操,基操勿6。
其他人可不清楚什麽叫做目鑒,隻是好奇的問道:“小子,你年紀輕輕怎麽就懂這麽多呀?”
葉明笑了笑沒有做迴答。
緊接著葉明又看向第二幅畫。
“第二幅畫,皇宮山水圖也是真的。”
緊接著就看像第三幅畫,此時的郝院長已經被第三幅畫搞得如癡如醉了。
他今天其實就是奔著這幅畫來的,可沒想到這幅畫還是落入到了葉明的手裏,葉明也不著急,先讓郝院長仔細欣賞吧,但其他人卻等不了了,黃維都說道:“這幅畫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
“那和假的有什麽區別?”
黃維都和各種各樣的專家都打過交道,自然也知道,通過眼神去鑒定畫作成功率特別低,但是他相信葉明他也相信這三幅畫都是真的。
但是他更想知道,除了擁有大量的辨別經驗,一眼就能辨別真假之外,還能從哪裏去分辨這些畫是真是假。
“當然有區別了。”
“就不說贗品做的有多呆板,材料方麵與用料區別就很大,真的用的紙本是清朝傳到現在的,無論是質感還是紙張的顏色,都不是假的能比的。”
“要鑒別書畫的方法多了去了,作者的畫風還有各種細節都可以鑒定,這一點可以去對照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但是嘛,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看不出來的。”
“比較簡單的,就是通過作者的印章和題詞,鑒定印章有兩種,一般就是作者自己雕刻的印章,還有就是一些收藏家自己的印章。”
“如果有收藏家自己的印章,那說明這幅書畫很容易鑒定,因為別人已經收藏過了,然後傳到後人手裏,基本上不會有假的。”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
“如果無法從印章方麵去考慮的話,可以去看看畫作的題款,隻要提款是真的,那麽也可以用來論證真偽。”
黃維都微微點頭,“葉先生,你可真是行家呀,受教了,受教了。”
葉明也不謙虛,微微的笑著點了點頭,這有什麽雞毛好謙虛的,自己本來就是牛逼。
這會兒鄭榮國走了過來,站在葉明身邊,指著那幅畫問道:“這些畫都是畫作的一部分嗎?”
“嗯,是的。”
“我可沒見過這樣的畫,旁邊那個是詩詞是不是啊?”
“是的。”
葉明又說道:“這幅畫是清朝初年代所畫的孔陽山人抱琴圖。”
“這幅畫名氣可大了,早些年在一些收藏家的手裏,甚至還被錄入教材,兜兜轉轉,沒想到被我所得。”
他指了指那些密密麻麻然後又一點都不顯眼的詩詞說道:“這幅畫最珍貴的並不是畫作的內容,反而是這些詩詞。”
“這一共匯集了43位康熙時期的文人雅士的詩文和筆墨,算得上是圈子裏的社交代表作了。”
鄭榮國微微點頭,明白了,原來那些詩詞不是一個人寫上去的,而是一群有名的文人雅士寫上去的。
葉明又說道:“這就是他的畫,他的畫就是這樣的風格。”
很快就有人算出了這三幅畫的具體價格,大概是6800萬。
這也不是憑空估價,而是有過的成交記錄。
貨真價實,有人願意出錢買的。
三幅畫已經接近7000萬了。
相比葉明的撿漏,突然這群人感覺自己像是收破爛的,以前他們撿漏個瓶瓶罐罐的,也就掙個10萬 8萬。
鄭榮國走了兩步,走到一旁的茶幾上,看了一眼那個醜的要命的硯台,又看了看另外一張熊皮,心想不會這兩個東西都是好東西吧?
不過看完之後又搖了搖頭。
他真想不出來這玩意兒能有什麽值錢的。
難不成古代皇帝的屁股坐的?沒辦法證明來源的東西,價值會大打折扣的。
於是鄭榮國就說道:“葉明,看看那個硯台怎麽樣?”
“嗯,好的。”
這三幅畫的價格有價可查,葉明也不需要找人來定價。
他現在也不著急著出手,所以沒有必要找人來估價。
他走過來抓起那個很醜的硯台,拿起刀,然後輕輕一刮,刮掉表麵的一點點灰塵,雖然他的動作很慢,可這樣做更安全。
係統給這個硯台估價是3000萬,3000萬一個硯台,真的是天價。
所以一點都不能損壞。
眼看一層一層的陶泥不斷的被剝落下來,大概過了幾分鍾,葉明的手中的刀停頓了一下。
他現在已經刮到了這個硯台的本體,已經把表麵那層陶泥的厚度給刮到一定的時候了。
過了一會兒,一塊塊陶泥被小刀撥開了。
而這個醜醜的硯台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長方形的黑色硯台。
葉林拿起來用紙巾擦拭幹淨,然後拿在手中反複觀看,就算他心中已經有所猜測,可當他看到這個硯台的真貌的時候,還是很詫異的。
原本看到係統估價的時候,他也在嘀咕,是不是係統評價錯了。
但是當他看到這個硯台的整體構造,確實驗證了他的猜測。
這應該是清朝時期,很有名的文輝硯台。
甚至稱之為清朝時期的第一硯台也不為過。
“葉明,怎麽樣?”
鄭榮國探著腦袋,看向葉明。
他倒是對這個硯台很感興趣。
自從退休了之後,他的愛好也變得豐富起來,搞書法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文房四寶放到現在都不過時,房間裏已經堆積了很多文房四寶。
他買過最貴的一隻毛筆,居然價值300多萬。
當然了,寫字也就是他的平時愛好而已,他真正的愛好是花錢。
要不然整天追著這些撿漏的買這些收藏品幹什麽?
所以基本上能夠用眼神去鑒定書畫的人,都是專家中的專家。
但是一般人不會因為看一眼就給個鑒定結果。
然而有這種看一眼就知道真假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最起碼是大師級別的人。
沈寬佑他們幾個人都是專家,雖然對書畫不精通,但是多少還是有點了解的。
看到葉明這麽鑒定,才有了這方麵的猜測,覺得葉明在書畫方麵的造詣肯定很深。
葉明微微點頭,看向大家那驚訝的眼神,讓大家淡定,這都是基操,基操勿6。
其他人可不清楚什麽叫做目鑒,隻是好奇的問道:“小子,你年紀輕輕怎麽就懂這麽多呀?”
葉明笑了笑沒有做迴答。
緊接著葉明又看向第二幅畫。
“第二幅畫,皇宮山水圖也是真的。”
緊接著就看像第三幅畫,此時的郝院長已經被第三幅畫搞得如癡如醉了。
他今天其實就是奔著這幅畫來的,可沒想到這幅畫還是落入到了葉明的手裏,葉明也不著急,先讓郝院長仔細欣賞吧,但其他人卻等不了了,黃維都說道:“這幅畫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
“那和假的有什麽區別?”
黃維都和各種各樣的專家都打過交道,自然也知道,通過眼神去鑒定畫作成功率特別低,但是他相信葉明他也相信這三幅畫都是真的。
但是他更想知道,除了擁有大量的辨別經驗,一眼就能辨別真假之外,還能從哪裏去分辨這些畫是真是假。
“當然有區別了。”
“就不說贗品做的有多呆板,材料方麵與用料區別就很大,真的用的紙本是清朝傳到現在的,無論是質感還是紙張的顏色,都不是假的能比的。”
“要鑒別書畫的方法多了去了,作者的畫風還有各種細節都可以鑒定,這一點可以去對照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但是嘛,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看不出來的。”
“比較簡單的,就是通過作者的印章和題詞,鑒定印章有兩種,一般就是作者自己雕刻的印章,還有就是一些收藏家自己的印章。”
“如果有收藏家自己的印章,那說明這幅書畫很容易鑒定,因為別人已經收藏過了,然後傳到後人手裏,基本上不會有假的。”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
“如果無法從印章方麵去考慮的話,可以去看看畫作的題款,隻要提款是真的,那麽也可以用來論證真偽。”
黃維都微微點頭,“葉先生,你可真是行家呀,受教了,受教了。”
葉明也不謙虛,微微的笑著點了點頭,這有什麽雞毛好謙虛的,自己本來就是牛逼。
這會兒鄭榮國走了過來,站在葉明身邊,指著那幅畫問道:“這些畫都是畫作的一部分嗎?”
“嗯,是的。”
“我可沒見過這樣的畫,旁邊那個是詩詞是不是啊?”
“是的。”
葉明又說道:“這幅畫是清朝初年代所畫的孔陽山人抱琴圖。”
“這幅畫名氣可大了,早些年在一些收藏家的手裏,甚至還被錄入教材,兜兜轉轉,沒想到被我所得。”
他指了指那些密密麻麻然後又一點都不顯眼的詩詞說道:“這幅畫最珍貴的並不是畫作的內容,反而是這些詩詞。”
“這一共匯集了43位康熙時期的文人雅士的詩文和筆墨,算得上是圈子裏的社交代表作了。”
鄭榮國微微點頭,明白了,原來那些詩詞不是一個人寫上去的,而是一群有名的文人雅士寫上去的。
葉明又說道:“這就是他的畫,他的畫就是這樣的風格。”
很快就有人算出了這三幅畫的具體價格,大概是6800萬。
這也不是憑空估價,而是有過的成交記錄。
貨真價實,有人願意出錢買的。
三幅畫已經接近7000萬了。
相比葉明的撿漏,突然這群人感覺自己像是收破爛的,以前他們撿漏個瓶瓶罐罐的,也就掙個10萬 8萬。
鄭榮國走了兩步,走到一旁的茶幾上,看了一眼那個醜的要命的硯台,又看了看另外一張熊皮,心想不會這兩個東西都是好東西吧?
不過看完之後又搖了搖頭。
他真想不出來這玩意兒能有什麽值錢的。
難不成古代皇帝的屁股坐的?沒辦法證明來源的東西,價值會大打折扣的。
於是鄭榮國就說道:“葉明,看看那個硯台怎麽樣?”
“嗯,好的。”
這三幅畫的價格有價可查,葉明也不需要找人來定價。
他現在也不著急著出手,所以沒有必要找人來估價。
他走過來抓起那個很醜的硯台,拿起刀,然後輕輕一刮,刮掉表麵的一點點灰塵,雖然他的動作很慢,可這樣做更安全。
係統給這個硯台估價是3000萬,3000萬一個硯台,真的是天價。
所以一點都不能損壞。
眼看一層一層的陶泥不斷的被剝落下來,大概過了幾分鍾,葉明的手中的刀停頓了一下。
他現在已經刮到了這個硯台的本體,已經把表麵那層陶泥的厚度給刮到一定的時候了。
過了一會兒,一塊塊陶泥被小刀撥開了。
而這個醜醜的硯台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長方形的黑色硯台。
葉林拿起來用紙巾擦拭幹淨,然後拿在手中反複觀看,就算他心中已經有所猜測,可當他看到這個硯台的真貌的時候,還是很詫異的。
原本看到係統估價的時候,他也在嘀咕,是不是係統評價錯了。
但是當他看到這個硯台的整體構造,確實驗證了他的猜測。
這應該是清朝時期,很有名的文輝硯台。
甚至稱之為清朝時期的第一硯台也不為過。
“葉明,怎麽樣?”
鄭榮國探著腦袋,看向葉明。
他倒是對這個硯台很感興趣。
自從退休了之後,他的愛好也變得豐富起來,搞書法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文房四寶放到現在都不過時,房間裏已經堆積了很多文房四寶。
他買過最貴的一隻毛筆,居然價值300多萬。
當然了,寫字也就是他的平時愛好而已,他真正的愛好是花錢。
要不然整天追著這些撿漏的買這些收藏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