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爭論
如今形式,王玥彤知道自己再無退路、唯有力爭到底。
當然,於王玥彤而言,即使有退路,她也不會選擇。
隱忍密謀了數十年、於她而言,已是一種極致。
這些年的苦苦支撐,不過是心底的不甘強逼著她要討迴那些本該屬於她和仁兒的一切而已。
此次之後,即使不是身體的緣故,她也不願意繼續看著她所痛恨的逆子、高坐龍椅指點江山的模樣。
天知道,這些年、她的心裏是有多恨。
恨自己有眼無珠、聽信了當年那個男人的山盟海誓;恨那個男人心狠,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要謀害;恨自己識人不明,錯把豺狼當綿羊,讓他搶走了本該屬於仁兒的一切;更恨蒼天無眼,讓曾經冠蓋滿京華的自己、落的與仁兒天人永隔、悲慘淒涼的境況。
想著自己如今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王玥彤的心中禁不住又湧起了恨不得毀天滅地的憤怒,隻是理智仍在。
當即,她抬手製止了一些欲上前辯駁的朝臣,冷聲道:“所謂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此第三關考核,京城百姓均有見證。哀家如今就想問問諸位,這第三關結果,京城百姓們的評定算不算?”
王玥彤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牽扯出京城的百姓,是因為她有這個底氣。
介於清和郡主周嘉清親手醫治百姓和傳授他們技藝的緣故,她在城西流巷街和京城百姓們的心中有著極高的評價;再加上她先太子遺孤的身份和酷似先太子的容貌,京城百姓們對這位忽然冒出來的清和郡主很是讚賞和支持。
反觀長公主周嘉儀,因為其一番大刀闊斧的整頓和雷厲風行的行徑,京中百姓對她是頗多爭議。便是城北流巷街的百姓、雖然心中高興於長青幫這顆毒瘤的落幕,可對於鏟除長青幫的周嘉儀同樣抱有矛盾的心理。總覺得東陵的這位長公主雖然做了他們一直期待的事情,可同時也給了他們一種莫名的壓迫感。
兩廂一對比,清和郡主的親和力和聲望在京城百姓們的心中,自是遙遙領先。
京城百姓的評定?聞言,高丞相等人一陣愕然。
當初設立儲君之選時,可沒有商議讓百姓們加入的這一項隻說。
再者,雖說相較於其他地方而言,京城百姓的眼界向來可圈可點,可這並不表明他們有著可以媲美朝中大臣們的眼光和遠見。
要知道,嘉儀長公主的治理方案,很多朝臣們剛開始也都沒有看出其中的門道和高遠。
是以,麵對著王太後的反問,已然感受到城北流巷街治理方案優勢和達成一致共識的官員們怎麽可能讚同?
“稟太後,第三關中、雖說百姓們有著自己的評定,但他們的眼界畢竟有限,根本看不出嘉儀長公主治理方案的深遠。故,臣等不認為他們可以參與評定。”有大臣忍不住上前解釋道。
“哦?”似是料到會有這樣的答案,王玥彤倒是一點兒也不著急,反而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的同時,還頗為譏誚地開口道:“諸位大人如此罔顧百姓的意願,莫不是要置民意如無物?”
不妨王氏太後的話語竟然如此刁鑽,“唰”的一下,高丞相等人立刻詫異且憤怒地抬頭看向她。
民意大如天,大庭廣眾之下,哪位大臣、包括當今天子瑾成帝,敢擔得起這樣的指責?
王太後的這波反問顯然有誅心之意。
大殿中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倒是上首的瑾成帝,聞言,眸中閃過意料之中的肯定。
自己的這個嫡母向來能言善辯、獨行其是,今次事情、她既然密謀了數十年,又豈會因為下麵官員幾句話語就畏縮不前、甚至廢然而返。
當然,他也不會擔心。雖說他不知道他的這位嫡母到底還有什麽謀算和後手,但如今的東陵畢竟是他當家做主,便是京城護衛軍和京郊的二十萬大軍,也是隻聽他令行事。
大權在握、穩操勝券,說得便是他。
而第三關的評定中,他之所以一直袖手旁觀,也隻是想要讓諸位大臣見識和認可儀兒的能力。
再怎麽說,朝臣們自己認可的皇位繼承人、總比他這個皇帝壓著承認要好得多。
當然,瑾成帝一直不出聲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想看清楚這朝堂上,除了程安一派、還有哪些人和勢力也是他這位嫡母的,尤其是朝中手上有兵權的那幾位。
他可不相信,十數年的謀劃,他的這位嫡母敢在自己麵前、這般亮出自己的底牌,會沒有掌兵權者的支持?
瑾成帝沉思的時候,已然反應過來的官員哪裏受得了王玥彤那樣的一頂大帽子?當即開口反駁。
一下子,眾朝臣和王玥彤的爭執之聲響徹大殿,雙方緊抓著各自的論點、互不相讓。
尤其是王玥彤,死咬著“民意”二字不放,僅憑一己之力、竟然硬生生抗住了半數朝臣的口誅伐筆不說,甚至還隱隱有穩壓對方一頭的趨勢。
或許是對自己論點和口才的自信,也或許是心中對今日前來旁觀的李元寧本就懷有怨毒,更或許心中另有打算,王玥彤的話題忽然就轉向了百官之前的李元寧。
“若論民心所向,在場諸公之中,哀家以為監正大人該是當之無愧的典範。”斜睨著李元寧,王玥彤冷不丁地開口道:“想來深受百姓愛戴的監正大人對於哀家口中民意的看重、亦有類似的想法。”
類似的想法沒有,就是覺得你這老太婆心態有問題,自己今日不過是跟著來看個結果,也能被你上波眼藥,李元寧掃了眼因著王玥彤一番話而望過來的百官,心道。
可不是被上眼藥嗎?皇帝還在這裏呢,就說自己民心所向,這不是赤裸裸地挑撥嗎?
還有那所謂的類似想法!我憑什麽要和你一個想法,這根本就是要拉著自己、與皇帝和眾位朝臣對著幹啊!沒見著殿中的那些大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嗎?
如今形式,王玥彤知道自己再無退路、唯有力爭到底。
當然,於王玥彤而言,即使有退路,她也不會選擇。
隱忍密謀了數十年、於她而言,已是一種極致。
這些年的苦苦支撐,不過是心底的不甘強逼著她要討迴那些本該屬於她和仁兒的一切而已。
此次之後,即使不是身體的緣故,她也不願意繼續看著她所痛恨的逆子、高坐龍椅指點江山的模樣。
天知道,這些年、她的心裏是有多恨。
恨自己有眼無珠、聽信了當年那個男人的山盟海誓;恨那個男人心狠,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要謀害;恨自己識人不明,錯把豺狼當綿羊,讓他搶走了本該屬於仁兒的一切;更恨蒼天無眼,讓曾經冠蓋滿京華的自己、落的與仁兒天人永隔、悲慘淒涼的境況。
想著自己如今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王玥彤的心中禁不住又湧起了恨不得毀天滅地的憤怒,隻是理智仍在。
當即,她抬手製止了一些欲上前辯駁的朝臣,冷聲道:“所謂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此第三關考核,京城百姓均有見證。哀家如今就想問問諸位,這第三關結果,京城百姓們的評定算不算?”
王玥彤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牽扯出京城的百姓,是因為她有這個底氣。
介於清和郡主周嘉清親手醫治百姓和傳授他們技藝的緣故,她在城西流巷街和京城百姓們的心中有著極高的評價;再加上她先太子遺孤的身份和酷似先太子的容貌,京城百姓們對這位忽然冒出來的清和郡主很是讚賞和支持。
反觀長公主周嘉儀,因為其一番大刀闊斧的整頓和雷厲風行的行徑,京中百姓對她是頗多爭議。便是城北流巷街的百姓、雖然心中高興於長青幫這顆毒瘤的落幕,可對於鏟除長青幫的周嘉儀同樣抱有矛盾的心理。總覺得東陵的這位長公主雖然做了他們一直期待的事情,可同時也給了他們一種莫名的壓迫感。
兩廂一對比,清和郡主的親和力和聲望在京城百姓們的心中,自是遙遙領先。
京城百姓的評定?聞言,高丞相等人一陣愕然。
當初設立儲君之選時,可沒有商議讓百姓們加入的這一項隻說。
再者,雖說相較於其他地方而言,京城百姓的眼界向來可圈可點,可這並不表明他們有著可以媲美朝中大臣們的眼光和遠見。
要知道,嘉儀長公主的治理方案,很多朝臣們剛開始也都沒有看出其中的門道和高遠。
是以,麵對著王太後的反問,已然感受到城北流巷街治理方案優勢和達成一致共識的官員們怎麽可能讚同?
“稟太後,第三關中、雖說百姓們有著自己的評定,但他們的眼界畢竟有限,根本看不出嘉儀長公主治理方案的深遠。故,臣等不認為他們可以參與評定。”有大臣忍不住上前解釋道。
“哦?”似是料到會有這樣的答案,王玥彤倒是一點兒也不著急,反而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的同時,還頗為譏誚地開口道:“諸位大人如此罔顧百姓的意願,莫不是要置民意如無物?”
不妨王氏太後的話語竟然如此刁鑽,“唰”的一下,高丞相等人立刻詫異且憤怒地抬頭看向她。
民意大如天,大庭廣眾之下,哪位大臣、包括當今天子瑾成帝,敢擔得起這樣的指責?
王太後的這波反問顯然有誅心之意。
大殿中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倒是上首的瑾成帝,聞言,眸中閃過意料之中的肯定。
自己的這個嫡母向來能言善辯、獨行其是,今次事情、她既然密謀了數十年,又豈會因為下麵官員幾句話語就畏縮不前、甚至廢然而返。
當然,他也不會擔心。雖說他不知道他的這位嫡母到底還有什麽謀算和後手,但如今的東陵畢竟是他當家做主,便是京城護衛軍和京郊的二十萬大軍,也是隻聽他令行事。
大權在握、穩操勝券,說得便是他。
而第三關的評定中,他之所以一直袖手旁觀,也隻是想要讓諸位大臣見識和認可儀兒的能力。
再怎麽說,朝臣們自己認可的皇位繼承人、總比他這個皇帝壓著承認要好得多。
當然,瑾成帝一直不出聲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想看清楚這朝堂上,除了程安一派、還有哪些人和勢力也是他這位嫡母的,尤其是朝中手上有兵權的那幾位。
他可不相信,十數年的謀劃,他的這位嫡母敢在自己麵前、這般亮出自己的底牌,會沒有掌兵權者的支持?
瑾成帝沉思的時候,已然反應過來的官員哪裏受得了王玥彤那樣的一頂大帽子?當即開口反駁。
一下子,眾朝臣和王玥彤的爭執之聲響徹大殿,雙方緊抓著各自的論點、互不相讓。
尤其是王玥彤,死咬著“民意”二字不放,僅憑一己之力、竟然硬生生抗住了半數朝臣的口誅伐筆不說,甚至還隱隱有穩壓對方一頭的趨勢。
或許是對自己論點和口才的自信,也或許是心中對今日前來旁觀的李元寧本就懷有怨毒,更或許心中另有打算,王玥彤的話題忽然就轉向了百官之前的李元寧。
“若論民心所向,在場諸公之中,哀家以為監正大人該是當之無愧的典範。”斜睨著李元寧,王玥彤冷不丁地開口道:“想來深受百姓愛戴的監正大人對於哀家口中民意的看重、亦有類似的想法。”
類似的想法沒有,就是覺得你這老太婆心態有問題,自己今日不過是跟著來看個結果,也能被你上波眼藥,李元寧掃了眼因著王玥彤一番話而望過來的百官,心道。
可不是被上眼藥嗎?皇帝還在這裏呢,就說自己民心所向,這不是赤裸裸地挑撥嗎?
還有那所謂的類似想法!我憑什麽要和你一個想法,這根本就是要拉著自己、與皇帝和眾位朝臣對著幹啊!沒見著殿中的那些大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