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的孫傳庭還是要繼續進軍,鑒於濟南府被打破,清軍隊伍洗劫附近城市,隻能把隊伍往東進發,要在淄川和青州獲取軍糧,否則孤軍北上,吃飯都是問題,別說打仗了。
與此同時,在北部督戰的首輔劉宇亮在北邊也過得不怎麽樣,他本身就是個文官不會帶兵,而且都當了首輔了平時估計是跟崇禎打嘴仗老贏,讓崇禎覺得這是個人不得了,眼不見心不煩直接派出去當督師以上的職務,叫督查。
劉宇亮懂啥軍務,在天津和河北到處亂竄,連晉州知州陳弘緒閉門不納都看不下去直接閉門不讓進城,直接說他是無膽鼠輩愛去哪去哪,可謂是非常沒麵子。當然,後邊劉首輔也報複了,把這知州給給告了,結果是降職。但是多疑的崇禎帝又覺得這首輔天天跟自己吵架可以,沒啥真本事,於是更加速了崇禎帝換首輔的節奏。
就是監督總督的總督,這麽一來帶兵的督師更好管理了,看起來簡直是雙贏。
才怪,又多了一道扯皮的手續,如此一來,高起潛、劉宇亮、孫傳庭、陳新甲再加上一堆大大小小的軍頭,打嘴仗簡直登峰造極。
隻是崇禎沒穿越,他也不知道孫傳庭大大的忠臣還有本事啊,用人還要提防著,他也怕孫傳庭太牛逼帶隊迴京城搞個“清君側”,隻能蹲在皇宮裏看著自己精心組織的管理係統相互發來奏疏惡意攻擊,更是對戰局沒了認識,真的是以為前線一切正常,清軍入濟南是甕中捉鱉手到擒來的大事,隻是這鱉是誰沒有搞清楚。
當時清軍兵分兩路,一路是多爾袞的部隊去山東探索新的打法,另一路嶽托部則是被河北和京畿惡心人,讓明軍不得不把大量的兵力放在京城守備。
崇禎帝根據新形勢搞出了新打法,安排自己的家奴高起潛在外邊當監軍太監也統兵,這貨先坑死了盧象升,當然這盧象升的死也是個意外,因為全大明滿朝文武都沒想到居然真有人拿著幾百塊的工資去玩命,所以盧象升一出城就要尋求清軍主力決戰,絲毫沒有保存實力之類的想法,而高起潛哪敢跟著他瘋,不僅好言寬慰還分他的兵斷他的糧,隻是想著他知難而退一邊歇著,但是盧象升一心求死也是求仁得仁,出乎意料卻也是出乎情理了算是。
後世說盧象升的死是路線之爭,主要原因是崇禎帝真是打夠了,想著和建奴議和簽個城下之盟,也是搞“攘外必先安內”那一套,打算忍一忍,於是主和的陳新甲被提拔為兵部尚書主理此事,但是盧象升要帶人出去拚命自然是成了皇帝和主和派的眼中釘,才讓高起潛如此操作,沒想到搞出了人命。
陳新甲也沒啥好下場,小道消息說他把談判的內容放在桌子上,結果第二天被下人拿去送兵部下發,結果談判的文件和條目一下子在京城哄傳,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此事,皇帝下不來台,隻能放棄和談繼續打,一波三折,可謂是丟人至極。
此處也可以為陳新甲換位思考一下,搞不好是人家兵部尚書不願意和談故意這麽搞的,畢竟這簽城下之盟的主和派將來都是被清算的,下場輕點的也就是遺臭萬年,他陳新甲拿幾個工資要給崇禎皇帝背著黑鍋,而且崇禎的性格也很陰暗,搞不好談完了就要拿自己當替罪羊殺了謝罪,為了幾百塊工資可不能搭上命再遺臭萬年。
反正事就是這個事,反應到建奴此次入侵中就稀爛無比,加上崇禎帝的直接微操,簡直是亂了套。
盡管有劉宇亮、高起潛的掣肘,孫傳庭堅持不輕出、嚴守備、伺機攻的既定禦敵方略,孫傳庭大軍在淄博那邊的東安數次擊清軍,取得小勝,然後一路尾隨這清軍北上,直到三月十一日清軍出塞。
山東這個情況,張元彪比高起潛了解的更多,他的各個山頭源源不斷把情報送迴臨清,因為山東南部和濟南府不是張元彪的核心利益區域,當然,主要是那邊官府管得嚴,所以那邊的山寨數量少人員也少,在這次的建奴入寇中,原本山寨人員被動員去高麗北伐,所以也沒有下達主動出擊的命令,也是學著官軍一樣在山上呆著靜坐。
不靜坐戰也沒辦法,這是國戰,那些單薄的山寨軍兵力下去也沒啥作用,隻是讓留守山寨軍在清軍撤走後下去到城中看看,順帶在路上撿點建奴掉下來的金銀與糧草。
要說是打仗一點沒有也不符合張元彪與臨清軍的價值觀,在濟南府被攻克後,張元彪也派黃嶺帶著一千餘人的隊伍沿著濟寧繞後去了山東中部與南部,跟在清軍後邊打打伏擊或者截點糧食輜重,也順帶著解救一些百姓,然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糜爛的濟南府周圍沿著山東南部殘破縣城再設置一些山寨當“大王”,這些山寨軍就不受東部節製,全都是歸於臨清本部管轄,其目的也是明顯的很。
這個事讓留守的王樹正很傷心,他居然沒有收到去帶兵,而是派了文官係的黃嶺前去。
張元彪表麵安慰是臨清離不開王樹正,怕他出去真的硬上打起來折損人手,其實小算盤打的是要給黃嶺弄點軍功,山寨軍摻沙子那也是小事,主要是要讓湯敏黃嶺這些人有點軍功好去壓製越來越膨脹的軍頭們,省的他們成了一家獨大的軍士勳貴,說到底,還是文官好管理,所以那劉邦平定天下論功行賞之時,那些軍頭各個相互不服氣,隻能讓劉邦把蕭何抬出來當首功才壓住了下邊人那躁動的心。
此次清軍入寇,多爾袞與嶽托大軍,累計攻陷城池三十六座,招降六座,萬人以上野戰勝利十七次,俘獲人畜數十萬,金銀財貨無數。
更可悲的是,清軍是從容退出關外,幾十萬的各地明軍居然沒有敢追擊的,反倒是遠遠目送。
相對應的,整個大明那是被大放血,京畿、河北、山東人口被屠殺俘獲何止百萬。除了清軍的禍害,那些大量調集行軍的明朝官軍也是如蝗蟲一般把沿途村鎮拉壯丁搞攤派,再加上明朝行政機構被打破後肆意擴張的真土匪,山東老百姓真是倒了血黴,他們的死活沒有史官會去記錄。
其後,孫傳庭被秋後算賬壓入大牢,直到多年後李自成勢大才啟複,隻不過那個時候孫傳庭已經無力迴天了。
監軍高起潛繼續以知兵而聽候崇禎帝任用,他的名字還會在後邊出現,活到了南明時代繼續當監軍,最後帶隊投降清軍。
劉宇亮因為戰事督導不利被削去官職備受彈劾,終於在家中病死。
與此同時,在北部督戰的首輔劉宇亮在北邊也過得不怎麽樣,他本身就是個文官不會帶兵,而且都當了首輔了平時估計是跟崇禎打嘴仗老贏,讓崇禎覺得這是個人不得了,眼不見心不煩直接派出去當督師以上的職務,叫督查。
劉宇亮懂啥軍務,在天津和河北到處亂竄,連晉州知州陳弘緒閉門不納都看不下去直接閉門不讓進城,直接說他是無膽鼠輩愛去哪去哪,可謂是非常沒麵子。當然,後邊劉首輔也報複了,把這知州給給告了,結果是降職。但是多疑的崇禎帝又覺得這首輔天天跟自己吵架可以,沒啥真本事,於是更加速了崇禎帝換首輔的節奏。
就是監督總督的總督,這麽一來帶兵的督師更好管理了,看起來簡直是雙贏。
才怪,又多了一道扯皮的手續,如此一來,高起潛、劉宇亮、孫傳庭、陳新甲再加上一堆大大小小的軍頭,打嘴仗簡直登峰造極。
隻是崇禎沒穿越,他也不知道孫傳庭大大的忠臣還有本事啊,用人還要提防著,他也怕孫傳庭太牛逼帶隊迴京城搞個“清君側”,隻能蹲在皇宮裏看著自己精心組織的管理係統相互發來奏疏惡意攻擊,更是對戰局沒了認識,真的是以為前線一切正常,清軍入濟南是甕中捉鱉手到擒來的大事,隻是這鱉是誰沒有搞清楚。
當時清軍兵分兩路,一路是多爾袞的部隊去山東探索新的打法,另一路嶽托部則是被河北和京畿惡心人,讓明軍不得不把大量的兵力放在京城守備。
崇禎帝根據新形勢搞出了新打法,安排自己的家奴高起潛在外邊當監軍太監也統兵,這貨先坑死了盧象升,當然這盧象升的死也是個意外,因為全大明滿朝文武都沒想到居然真有人拿著幾百塊的工資去玩命,所以盧象升一出城就要尋求清軍主力決戰,絲毫沒有保存實力之類的想法,而高起潛哪敢跟著他瘋,不僅好言寬慰還分他的兵斷他的糧,隻是想著他知難而退一邊歇著,但是盧象升一心求死也是求仁得仁,出乎意料卻也是出乎情理了算是。
後世說盧象升的死是路線之爭,主要原因是崇禎帝真是打夠了,想著和建奴議和簽個城下之盟,也是搞“攘外必先安內”那一套,打算忍一忍,於是主和的陳新甲被提拔為兵部尚書主理此事,但是盧象升要帶人出去拚命自然是成了皇帝和主和派的眼中釘,才讓高起潛如此操作,沒想到搞出了人命。
陳新甲也沒啥好下場,小道消息說他把談判的內容放在桌子上,結果第二天被下人拿去送兵部下發,結果談判的文件和條目一下子在京城哄傳,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此事,皇帝下不來台,隻能放棄和談繼續打,一波三折,可謂是丟人至極。
此處也可以為陳新甲換位思考一下,搞不好是人家兵部尚書不願意和談故意這麽搞的,畢竟這簽城下之盟的主和派將來都是被清算的,下場輕點的也就是遺臭萬年,他陳新甲拿幾個工資要給崇禎皇帝背著黑鍋,而且崇禎的性格也很陰暗,搞不好談完了就要拿自己當替罪羊殺了謝罪,為了幾百塊工資可不能搭上命再遺臭萬年。
反正事就是這個事,反應到建奴此次入侵中就稀爛無比,加上崇禎帝的直接微操,簡直是亂了套。
盡管有劉宇亮、高起潛的掣肘,孫傳庭堅持不輕出、嚴守備、伺機攻的既定禦敵方略,孫傳庭大軍在淄博那邊的東安數次擊清軍,取得小勝,然後一路尾隨這清軍北上,直到三月十一日清軍出塞。
山東這個情況,張元彪比高起潛了解的更多,他的各個山頭源源不斷把情報送迴臨清,因為山東南部和濟南府不是張元彪的核心利益區域,當然,主要是那邊官府管得嚴,所以那邊的山寨數量少人員也少,在這次的建奴入寇中,原本山寨人員被動員去高麗北伐,所以也沒有下達主動出擊的命令,也是學著官軍一樣在山上呆著靜坐。
不靜坐戰也沒辦法,這是國戰,那些單薄的山寨軍兵力下去也沒啥作用,隻是讓留守山寨軍在清軍撤走後下去到城中看看,順帶在路上撿點建奴掉下來的金銀與糧草。
要說是打仗一點沒有也不符合張元彪與臨清軍的價值觀,在濟南府被攻克後,張元彪也派黃嶺帶著一千餘人的隊伍沿著濟寧繞後去了山東中部與南部,跟在清軍後邊打打伏擊或者截點糧食輜重,也順帶著解救一些百姓,然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糜爛的濟南府周圍沿著山東南部殘破縣城再設置一些山寨當“大王”,這些山寨軍就不受東部節製,全都是歸於臨清本部管轄,其目的也是明顯的很。
這個事讓留守的王樹正很傷心,他居然沒有收到去帶兵,而是派了文官係的黃嶺前去。
張元彪表麵安慰是臨清離不開王樹正,怕他出去真的硬上打起來折損人手,其實小算盤打的是要給黃嶺弄點軍功,山寨軍摻沙子那也是小事,主要是要讓湯敏黃嶺這些人有點軍功好去壓製越來越膨脹的軍頭們,省的他們成了一家獨大的軍士勳貴,說到底,還是文官好管理,所以那劉邦平定天下論功行賞之時,那些軍頭各個相互不服氣,隻能讓劉邦把蕭何抬出來當首功才壓住了下邊人那躁動的心。
此次清軍入寇,多爾袞與嶽托大軍,累計攻陷城池三十六座,招降六座,萬人以上野戰勝利十七次,俘獲人畜數十萬,金銀財貨無數。
更可悲的是,清軍是從容退出關外,幾十萬的各地明軍居然沒有敢追擊的,反倒是遠遠目送。
相對應的,整個大明那是被大放血,京畿、河北、山東人口被屠殺俘獲何止百萬。除了清軍的禍害,那些大量調集行軍的明朝官軍也是如蝗蟲一般把沿途村鎮拉壯丁搞攤派,再加上明朝行政機構被打破後肆意擴張的真土匪,山東老百姓真是倒了血黴,他們的死活沒有史官會去記錄。
其後,孫傳庭被秋後算賬壓入大牢,直到多年後李自成勢大才啟複,隻不過那個時候孫傳庭已經無力迴天了。
監軍高起潛繼續以知兵而聽候崇禎帝任用,他的名字還會在後邊出現,活到了南明時代繼續當監軍,最後帶隊投降清軍。
劉宇亮因為戰事督導不利被削去官職備受彈劾,終於在家中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