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山城,又名南漢山。
位於朝鮮京畿道漢城府,在漢城(今首爾)南部,一處綿延的山區,山區的東邊與江華島遙望,是朝鮮王室的避暑之地。
隻不過此時,這裏成了朝鮮國王李倧的臨時駐地。
李倧在清軍入侵前就開始出走平壤,先行就把家眷安頓到了江華島,自己再帶領手下前去會和,所以在漢城帶了幾日,哪知道清軍進軍迅猛,紙糊一般的北方防線啥抵抗都沒有,平安道和黃海道就淪陷了,從漢城到江華島需要兩天的路程,李倧看著各種軍情,完全不知道清軍打到了哪裏,怕被俘虜就退守南漢山城,哪知道這一退,就被清軍圍在這裏,隻能天天派人出去喊人勤王,企圖依靠此地的山地防禦進行抵抗。
清軍倒是樂於如此,樂嗬嗬圍著南漢山城也不急於進攻,不斷地消滅從南北集結而來的朝鮮援軍,大有圍城打援的想法,沒一個月就抓了數萬朝鮮青壯,這些人都是可以抓到遼東當包衣,也可以賣給蒙古人當農民,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崇禎十年正月十一日,南漢山城的朝鮮行宮內,李倧正在進行著例行的朝會。
“鹹鏡道大軍在漢城外被擊潰,大軍未能入城。”吏曹判書崔鳴吉說道:“皇上,援軍久不至,如此下去隻怕是朝鮮有亡國的危險,那清人又派來信使,這次是大司憲金豆忠被放迴來,清人在漢城沒有屠城也沒有劫掠,還帶來了清人的書信,隻要咱們不與清人為敵,便可以體麵結束這次入侵,臣鬥膽請陛下再思慮一下,不如先派出使者見那清人,拖延些時間。”
“崔判書。”禮曹判書金尚憲哼哼道:“是要重蹈數年前的事?眼下建州野人趁著冬天進攻,之前也是說永不交兵,這才幾年就又打了迴來,休兵之日隻怕是身死族滅之日,我有消息說明國正在準備複遼,定然是建州野人被明國威壓所致,現在去議和,待得明國反攻,你讓國家如何自處?胡兒無非就是蠻橫不怕死,我朝鮮也有敢戰的男兒,豈能再被建州野人欺淩?”
“金判書。”吏曹判書崔鳴吉怒道:“眼下清人就在城下,你若有本事退兵,何不在這裏明說,空談氣節,你倒是變出來糧草給山下的軍士吃用?若是再不拿出辦法,再過些許時日,南漢山城也會不攻自破。到那時候,到那時候·······你就是朝鮮的罪人。”
李倧坐在宮殿的正座上,神色平淡的看著二人爭吵,這二人為主的主和派和主戰派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吵得不可開交,卻是各個都拿不出解決現在問題的辦法。
神色不變不代表李倧就能沉得住氣,這隻是他作為皇帝的一種基本修養,之前的皇族內臣們就時長教導還是大君的李倧,要製衡群臣讓他們整日爭鬥,隻有這樣才能作為仲裁者的皇上煥發皇帝的光輝。也要在朝堂上不表態任何意見,讓下邊的人持續鬥爭拿出方案,這樣將來出現決策錯誤時,隻需要懲戒提出意見的一方即可,陛下是永遠不會出錯的。所以朝鮮黨同伐異,得勢不饒人,也是皇帝的默許。
隻是這一個多月來,讓李倧力不從心。蠻橫的清國不講究什麽製衡,他們所到之處就是燒殺擄掠,比起多年前入侵的倭人也是不遑多讓。
台下的眾臣相互攻訐,主戰派主和派吵得不可開交,拿不定主意的李倧也是老樣子,盡管心裏慌得一比,卻是不能輕易表態,否則一旦確定和或戰,都不能再有迴頭的餘地。
一個低階官吏匆匆走入,在主戰的金尚憲耳邊說了幾句,接著金尚憲就迴頭看了自己的手下們,揮揮手主戰派就紛紛閉嘴,搞的主和的崔判書也不知所以,會場一時陷入了沉默。
“皇上,皇上,我有一助力,可解時下之圍。”金尚憲走到禦前,大聲喊道:“三日前,行宮南部進入一些義民,乃是忠清道百姓,他們帶來了消息,我這幾日審問,已經見到了在忠清道活躍的義民隊伍代表,現在有一個大好的消息。”
在這個封鎖的時刻,居然有人能滲透進來,李倧的眼神裏又恢複了一些神采,點頭讓金判書繼續說。
“在清狗入侵之時,有個忠清道的商人,名叫樸德快,他常年在大明做生意積攢了萬貫家財,在聽說清狗入侵之時,就在明國沿海招募了一隻船隊和水手前來勤王,在忠清道與清狗守軍血戰多日,現在已經在仁川立足,清狗攻打數次都被擊退,不僅力保江華島不失,還收拾了數千義民前來勤王,要為皇上打出一條通路前往全羅道。”
此語一出,眾臣嘩然。
任誰也覺得不信啊,區區民壯能有啥戰鬥力,就連主戰派也覺得不可思議,紛紛不可名狀地看著金尚憲大人,仿佛在看一個瘋子。
李倧的目光也漸漸暗淡下來,再次恢複到了之前的灰暗。
“義民還在明國找了一些力量相助,現在他們的大軍已經在忠清道登錄,眼下就要和清軍作戰,還派來了信使,要與我方商議退兵之事,他們的人說已經在義州擊敗了清軍的水師,有十足的把握救駕,皇上可以選派人員談判,定然有益。”金尚憲大聲喊道:“若是所言不虛,我軍即可南下全羅道,清寇見勢定然不能在我國久駐,到時候北上複國可矣。”
“準。”李倧沒有表情地說:“愛卿和崔判書一起負責吧,若是這些人胡言亂語擾亂軍心,你知道該怎麽辦吧。”
金尚憲趕緊拜服,說:“微臣定然拷問清楚,給皇上一個滿意的答複。”
一邊的崔判書也是無可奈何,隻是這些天各個真真假假的情報太多了,他也沒有什麽期望值,就想著趕緊辦完看看這金判書還有啥貓膩,隻要能促成和談實現朝鮮穩定,自己就是天字一號功臣,到時候再把這些礙眼的主戰派都收拾了。
其實朝鮮的主戰派與主和派說到底還是黨爭,一般這種事政治占優勢的為了穩固政權往往會主和,因為一旦打不過自己的地位就完蛋了。而不怎麽占優勢的一方,天然的就會主戰,隻有主戰才能扳倒掌握政權的主和派,眾多的心思不足一而論,簡而言之就是“主和者未必怯,主戰者未必勇。”
但是張元彪一方的算盤,那肯定是為了賺錢,無論和戰都是要撈一筆,哪怕是朝鮮國王要和,南部全羅道和忠清道也會打下去,直到站著把錢掙了。
位於朝鮮京畿道漢城府,在漢城(今首爾)南部,一處綿延的山區,山區的東邊與江華島遙望,是朝鮮王室的避暑之地。
隻不過此時,這裏成了朝鮮國王李倧的臨時駐地。
李倧在清軍入侵前就開始出走平壤,先行就把家眷安頓到了江華島,自己再帶領手下前去會和,所以在漢城帶了幾日,哪知道清軍進軍迅猛,紙糊一般的北方防線啥抵抗都沒有,平安道和黃海道就淪陷了,從漢城到江華島需要兩天的路程,李倧看著各種軍情,完全不知道清軍打到了哪裏,怕被俘虜就退守南漢山城,哪知道這一退,就被清軍圍在這裏,隻能天天派人出去喊人勤王,企圖依靠此地的山地防禦進行抵抗。
清軍倒是樂於如此,樂嗬嗬圍著南漢山城也不急於進攻,不斷地消滅從南北集結而來的朝鮮援軍,大有圍城打援的想法,沒一個月就抓了數萬朝鮮青壯,這些人都是可以抓到遼東當包衣,也可以賣給蒙古人當農民,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崇禎十年正月十一日,南漢山城的朝鮮行宮內,李倧正在進行著例行的朝會。
“鹹鏡道大軍在漢城外被擊潰,大軍未能入城。”吏曹判書崔鳴吉說道:“皇上,援軍久不至,如此下去隻怕是朝鮮有亡國的危險,那清人又派來信使,這次是大司憲金豆忠被放迴來,清人在漢城沒有屠城也沒有劫掠,還帶來了清人的書信,隻要咱們不與清人為敵,便可以體麵結束這次入侵,臣鬥膽請陛下再思慮一下,不如先派出使者見那清人,拖延些時間。”
“崔判書。”禮曹判書金尚憲哼哼道:“是要重蹈數年前的事?眼下建州野人趁著冬天進攻,之前也是說永不交兵,這才幾年就又打了迴來,休兵之日隻怕是身死族滅之日,我有消息說明國正在準備複遼,定然是建州野人被明國威壓所致,現在去議和,待得明國反攻,你讓國家如何自處?胡兒無非就是蠻橫不怕死,我朝鮮也有敢戰的男兒,豈能再被建州野人欺淩?”
“金判書。”吏曹判書崔鳴吉怒道:“眼下清人就在城下,你若有本事退兵,何不在這裏明說,空談氣節,你倒是變出來糧草給山下的軍士吃用?若是再不拿出辦法,再過些許時日,南漢山城也會不攻自破。到那時候,到那時候·······你就是朝鮮的罪人。”
李倧坐在宮殿的正座上,神色平淡的看著二人爭吵,這二人為主的主和派和主戰派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吵得不可開交,卻是各個都拿不出解決現在問題的辦法。
神色不變不代表李倧就能沉得住氣,這隻是他作為皇帝的一種基本修養,之前的皇族內臣們就時長教導還是大君的李倧,要製衡群臣讓他們整日爭鬥,隻有這樣才能作為仲裁者的皇上煥發皇帝的光輝。也要在朝堂上不表態任何意見,讓下邊的人持續鬥爭拿出方案,這樣將來出現決策錯誤時,隻需要懲戒提出意見的一方即可,陛下是永遠不會出錯的。所以朝鮮黨同伐異,得勢不饒人,也是皇帝的默許。
隻是這一個多月來,讓李倧力不從心。蠻橫的清國不講究什麽製衡,他們所到之處就是燒殺擄掠,比起多年前入侵的倭人也是不遑多讓。
台下的眾臣相互攻訐,主戰派主和派吵得不可開交,拿不定主意的李倧也是老樣子,盡管心裏慌得一比,卻是不能輕易表態,否則一旦確定和或戰,都不能再有迴頭的餘地。
一個低階官吏匆匆走入,在主戰的金尚憲耳邊說了幾句,接著金尚憲就迴頭看了自己的手下們,揮揮手主戰派就紛紛閉嘴,搞的主和的崔判書也不知所以,會場一時陷入了沉默。
“皇上,皇上,我有一助力,可解時下之圍。”金尚憲走到禦前,大聲喊道:“三日前,行宮南部進入一些義民,乃是忠清道百姓,他們帶來了消息,我這幾日審問,已經見到了在忠清道活躍的義民隊伍代表,現在有一個大好的消息。”
在這個封鎖的時刻,居然有人能滲透進來,李倧的眼神裏又恢複了一些神采,點頭讓金判書繼續說。
“在清狗入侵之時,有個忠清道的商人,名叫樸德快,他常年在大明做生意積攢了萬貫家財,在聽說清狗入侵之時,就在明國沿海招募了一隻船隊和水手前來勤王,在忠清道與清狗守軍血戰多日,現在已經在仁川立足,清狗攻打數次都被擊退,不僅力保江華島不失,還收拾了數千義民前來勤王,要為皇上打出一條通路前往全羅道。”
此語一出,眾臣嘩然。
任誰也覺得不信啊,區區民壯能有啥戰鬥力,就連主戰派也覺得不可思議,紛紛不可名狀地看著金尚憲大人,仿佛在看一個瘋子。
李倧的目光也漸漸暗淡下來,再次恢複到了之前的灰暗。
“義民還在明國找了一些力量相助,現在他們的大軍已經在忠清道登錄,眼下就要和清軍作戰,還派來了信使,要與我方商議退兵之事,他們的人說已經在義州擊敗了清軍的水師,有十足的把握救駕,皇上可以選派人員談判,定然有益。”金尚憲大聲喊道:“若是所言不虛,我軍即可南下全羅道,清寇見勢定然不能在我國久駐,到時候北上複國可矣。”
“準。”李倧沒有表情地說:“愛卿和崔判書一起負責吧,若是這些人胡言亂語擾亂軍心,你知道該怎麽辦吧。”
金尚憲趕緊拜服,說:“微臣定然拷問清楚,給皇上一個滿意的答複。”
一邊的崔判書也是無可奈何,隻是這些天各個真真假假的情報太多了,他也沒有什麽期望值,就想著趕緊辦完看看這金判書還有啥貓膩,隻要能促成和談實現朝鮮穩定,自己就是天字一號功臣,到時候再把這些礙眼的主戰派都收拾了。
其實朝鮮的主戰派與主和派說到底還是黨爭,一般這種事政治占優勢的為了穩固政權往往會主和,因為一旦打不過自己的地位就完蛋了。而不怎麽占優勢的一方,天然的就會主戰,隻有主戰才能扳倒掌握政權的主和派,眾多的心思不足一而論,簡而言之就是“主和者未必怯,主戰者未必勇。”
但是張元彪一方的算盤,那肯定是為了賺錢,無論和戰都是要撈一筆,哪怕是朝鮮國王要和,南部全羅道和忠清道也會打下去,直到站著把錢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