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七年二月七日。
在東明港度過新年的張元彪繼續向南出發,去昔日的舊戰場查看羅山寨的整備情況。
羅山寨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片的營寨樹立在山中,此地是專門給占山為王的“土匪軍”提供集訓的重要場地,每個月都會有數百的軍士來來往往,通過這樣的集訓,才能最大限度地考教各地土匪軍的備戰情況以及思想教育,保證軍隊的純粹。
那些在登萊戰役中收納的難民,在山寨修建完成後被分批遣送迴去,至於那些因為戰亂而被張元彪贖迴來的官家小姐們,大多數沒有選擇會登萊投親選擇了留在羅山寨這邊,少部分被張元彪挑選送到臨清軍本部配合黃婉薇搞工作外,大部分都被軍醫隊和宣傳隊收編,成了羅山寨靚麗的風景線。
根據張元彪的指示,宣傳隊編排的劇目與歌曲,開始在各個山寨巡迴演出,據說宣傳隊中扮演反派角色的演員幾次遭到死亡威脅,個別的戰士會在演出時跑上戲台子伸手打人。
羅山寨這邊存放了整個東部區域惟一的一百杆燧發火銃和零部件,此物作為臨清軍的製式裝備,那是被非常小心地保管著,是各地四十九個山寨軍前來訓練時才能使用的好東西,他們平日裏使用的火銃還是老式的火繩火銃,隻有到了羅山寨集訓時才能使用到這樣的先進武器進行射擊與刺殺訓練。
集訓的內容主要就是火銃射擊與軍陣變化,這些二線三線的隊伍主要練習列陣前進射擊與空心方陣,其餘的時間就是練習刺殺與思想教育。
這思想教育也是張元彪最為倚重的,專門從全軍中選出了一些讀了些書善於言辭的人,整日就是灌注民族主義與集體主義觀念,平日裏就是給軍士們講課,還幫著他們寫信,然後把那些激昂的信件通過臨清軍內部的信使發到各地。
這樣的親力親為很讓人熱血沸騰,麵對著活生生的軍人們,看著那些軍士和房舍,總是要好過在簽押房裏麵對冷冰冰的數據和報告。
在這長達半年的巡視中,臨清的消息不斷從西邊發來,各種的消息經過黃嶺整理後,一封封送到遠在海邊的張元彪手中。
大明王朝的風雨頹勢越加明顯,後金軍和農民軍的雙線擠壓態勢已成為壓在這老大帝國身上的痛苦之源。
雖然西北民亂捷報頻頻,各地不停地在上報剿匪成果。
而農民軍卻大批度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
河南地區是中國最富足的地域,也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這裏沃野千裏一覽無餘,人口眾多也是糧倉之地,是曆來政權爭奪的對象。但是隨著小冰河時代的持續,河南也是久旱成災,民不聊生。農民軍從西北渡河而來,饑餓的百姓本就在死亡線上掙紮,強人出來一喊,吃不上飯的人紛紛響應加入,他們沒有什麽理想,就是要跟著農民軍攻城破府取得糧食,然後再裹挾彼處的百姓去圍攻更大的城市。
城破,有糧吃可以活過饑荒年份,城不破,沒有糧食要被餓死,橫豎都是死,所以河南之地屆時烽煙四起,顧頭不顧腚的官軍四處鎮壓不及,往往是這裏剛剛殺敗造反的百姓,那邊又傳來城破的消息。
更可怕的是,農民軍居然敢於抱團與官軍對戰了,這在之前是很少見的。
以往的戰爭模式是少量的官軍追著農民軍打,往往數百人就能攆著數千人的農民軍跑,但是最近的態勢發生了變化,官軍在山西、山西和河南接連吃了敗仗。
大明的軍隊卻是吃不得敗仗,失敗一次,就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糜爛,而高迎祥張獻忠他們,隻要天災不緩解,這些善於拉人入夥的土匪有的是底牌可以玩下去。
東北的後金軍在崇禎六年也開始襲擾大同,明軍不敢出戰,坐看強盜搶夠了才算完。
這是很可怕的信號,證明了後金軍對於蒙古的統治可以綿延到大同、宣府,通過這樣的劫掠就引得西邊的諸多蒙古部落蠢蠢欲動,戰爭的天平越來越不利於明朝。
張元彪隻能在東明港遙控臨清的中樞進行戰爭整備,除了第四次下達了為數一千的征兵令以外,還積極與臨清商會的大佬們商議賺錢的事宜。
臨清商會出於發展商路的需要,在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劉會長為首的大佬們,發現壟斷商路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實力大漲的運輸公司林大頭積極鼓動張元彪在整個山東省實行“占山為王”的策略。
明朝的行會製度與非常保守的地方保護主義,其實是恨不適合商業發展的,比如青州本地的行會,他們對本地人都是防範的緊,天然的就抵製所有來搶生意的外鄉人。為此,青州的商會也是文武兩個線路,文的就是設置各種門檻,保障自己商會的利益,總之就是不許外地人或者本地人隨便加入,比較典型的就是學徒製度和敲詐勒索,想要達到入夥的級別,走文的那是要小心翼翼,一個不小心就全完了。至於武的,那就是豢養打手,城裏的無外乎是地痞流氓,城外的就是大家族大商會把持下的土匪,這些土匪也是維持當地秩序的一個屏障,稍有不從的人,土匪們就可以在外邊收拾了不聽話的還讓人找不到把柄。土匪的另一個效用就是占據商路,對其他的商隊收取大額的保護費,從而讓外地的商人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
這也是臨清商會在做的事,不過把地區性的土匪改成了臨清軍剿匪。這個事的邏輯就是,有了臨清軍的支持,臨清商會其實是在征收其他商隊的保護費,否則就會派出打手扮成土匪前去劫掠,而臨清軍係統的“山大王”們隻要按兵不動就行了,這一部分的收益會用定期運送的糧食和其他補給品實現,一來二去,比起收到的保護費那些少少的金額,把持商路獲得壟斷的巨大好處被臨清商會拿到了手軟,他們的商品隻要裝上馬車,就能送到各個地方,其餘的商號因為經營成本的上升,市場占據份額逐年下降。
別的商號也煩啊,可是臨清軍的正規“土匪軍”那996的脫產訓練,還有一部分的棉甲火銃,一般的別說是上不得台麵的雜魚土匪,就是把衛所的大明官軍搬出來都討不得好,還談什麽發大財,隻能選擇和臨清商會合作,以期從他們手中拿到一個合適的價格。
這就是資本家和軍閥的合作模式,現今的臨清商會離不開臨清軍,而臨清軍更是離不開臨清商會,好在大家的目標是有共同之處的,還是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處下去,至於將來,到底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那就看誰的本事大了。
隻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亂世之中,有兵才是最牛逼的事情,
在東明港度過新年的張元彪繼續向南出發,去昔日的舊戰場查看羅山寨的整備情況。
羅山寨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片的營寨樹立在山中,此地是專門給占山為王的“土匪軍”提供集訓的重要場地,每個月都會有數百的軍士來來往往,通過這樣的集訓,才能最大限度地考教各地土匪軍的備戰情況以及思想教育,保證軍隊的純粹。
那些在登萊戰役中收納的難民,在山寨修建完成後被分批遣送迴去,至於那些因為戰亂而被張元彪贖迴來的官家小姐們,大多數沒有選擇會登萊投親選擇了留在羅山寨這邊,少部分被張元彪挑選送到臨清軍本部配合黃婉薇搞工作外,大部分都被軍醫隊和宣傳隊收編,成了羅山寨靚麗的風景線。
根據張元彪的指示,宣傳隊編排的劇目與歌曲,開始在各個山寨巡迴演出,據說宣傳隊中扮演反派角色的演員幾次遭到死亡威脅,個別的戰士會在演出時跑上戲台子伸手打人。
羅山寨這邊存放了整個東部區域惟一的一百杆燧發火銃和零部件,此物作為臨清軍的製式裝備,那是被非常小心地保管著,是各地四十九個山寨軍前來訓練時才能使用的好東西,他們平日裏使用的火銃還是老式的火繩火銃,隻有到了羅山寨集訓時才能使用到這樣的先進武器進行射擊與刺殺訓練。
集訓的內容主要就是火銃射擊與軍陣變化,這些二線三線的隊伍主要練習列陣前進射擊與空心方陣,其餘的時間就是練習刺殺與思想教育。
這思想教育也是張元彪最為倚重的,專門從全軍中選出了一些讀了些書善於言辭的人,整日就是灌注民族主義與集體主義觀念,平日裏就是給軍士們講課,還幫著他們寫信,然後把那些激昂的信件通過臨清軍內部的信使發到各地。
這樣的親力親為很讓人熱血沸騰,麵對著活生生的軍人們,看著那些軍士和房舍,總是要好過在簽押房裏麵對冷冰冰的數據和報告。
在這長達半年的巡視中,臨清的消息不斷從西邊發來,各種的消息經過黃嶺整理後,一封封送到遠在海邊的張元彪手中。
大明王朝的風雨頹勢越加明顯,後金軍和農民軍的雙線擠壓態勢已成為壓在這老大帝國身上的痛苦之源。
雖然西北民亂捷報頻頻,各地不停地在上報剿匪成果。
而農民軍卻大批度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
河南地區是中國最富足的地域,也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這裏沃野千裏一覽無餘,人口眾多也是糧倉之地,是曆來政權爭奪的對象。但是隨著小冰河時代的持續,河南也是久旱成災,民不聊生。農民軍從西北渡河而來,饑餓的百姓本就在死亡線上掙紮,強人出來一喊,吃不上飯的人紛紛響應加入,他們沒有什麽理想,就是要跟著農民軍攻城破府取得糧食,然後再裹挾彼處的百姓去圍攻更大的城市。
城破,有糧吃可以活過饑荒年份,城不破,沒有糧食要被餓死,橫豎都是死,所以河南之地屆時烽煙四起,顧頭不顧腚的官軍四處鎮壓不及,往往是這裏剛剛殺敗造反的百姓,那邊又傳來城破的消息。
更可怕的是,農民軍居然敢於抱團與官軍對戰了,這在之前是很少見的。
以往的戰爭模式是少量的官軍追著農民軍打,往往數百人就能攆著數千人的農民軍跑,但是最近的態勢發生了變化,官軍在山西、山西和河南接連吃了敗仗。
大明的軍隊卻是吃不得敗仗,失敗一次,就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糜爛,而高迎祥張獻忠他們,隻要天災不緩解,這些善於拉人入夥的土匪有的是底牌可以玩下去。
東北的後金軍在崇禎六年也開始襲擾大同,明軍不敢出戰,坐看強盜搶夠了才算完。
這是很可怕的信號,證明了後金軍對於蒙古的統治可以綿延到大同、宣府,通過這樣的劫掠就引得西邊的諸多蒙古部落蠢蠢欲動,戰爭的天平越來越不利於明朝。
張元彪隻能在東明港遙控臨清的中樞進行戰爭整備,除了第四次下達了為數一千的征兵令以外,還積極與臨清商會的大佬們商議賺錢的事宜。
臨清商會出於發展商路的需要,在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劉會長為首的大佬們,發現壟斷商路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實力大漲的運輸公司林大頭積極鼓動張元彪在整個山東省實行“占山為王”的策略。
明朝的行會製度與非常保守的地方保護主義,其實是恨不適合商業發展的,比如青州本地的行會,他們對本地人都是防範的緊,天然的就抵製所有來搶生意的外鄉人。為此,青州的商會也是文武兩個線路,文的就是設置各種門檻,保障自己商會的利益,總之就是不許外地人或者本地人隨便加入,比較典型的就是學徒製度和敲詐勒索,想要達到入夥的級別,走文的那是要小心翼翼,一個不小心就全完了。至於武的,那就是豢養打手,城裏的無外乎是地痞流氓,城外的就是大家族大商會把持下的土匪,這些土匪也是維持當地秩序的一個屏障,稍有不從的人,土匪們就可以在外邊收拾了不聽話的還讓人找不到把柄。土匪的另一個效用就是占據商路,對其他的商隊收取大額的保護費,從而讓外地的商人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
這也是臨清商會在做的事,不過把地區性的土匪改成了臨清軍剿匪。這個事的邏輯就是,有了臨清軍的支持,臨清商會其實是在征收其他商隊的保護費,否則就會派出打手扮成土匪前去劫掠,而臨清軍係統的“山大王”們隻要按兵不動就行了,這一部分的收益會用定期運送的糧食和其他補給品實現,一來二去,比起收到的保護費那些少少的金額,把持商路獲得壟斷的巨大好處被臨清商會拿到了手軟,他們的商品隻要裝上馬車,就能送到各個地方,其餘的商號因為經營成本的上升,市場占據份額逐年下降。
別的商號也煩啊,可是臨清軍的正規“土匪軍”那996的脫產訓練,還有一部分的棉甲火銃,一般的別說是上不得台麵的雜魚土匪,就是把衛所的大明官軍搬出來都討不得好,還談什麽發大財,隻能選擇和臨清商會合作,以期從他們手中拿到一個合適的價格。
這就是資本家和軍閥的合作模式,現今的臨清商會離不開臨清軍,而臨清軍更是離不開臨清商會,好在大家的目標是有共同之處的,還是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處下去,至於將來,到底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那就看誰的本事大了。
隻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亂世之中,有兵才是最牛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