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六年七月七日。晴


    農業發展部的人手安排完之後,張元彪也就不再管這些事了,隻是在段春生等人離開時,草草手寫了一些植物的名字與特征,要他們在農業發展的同時,注意收集這些植物,哪怕是有了門道也可以出重金收購。


    所畫的植物無非就是玉米、土豆和辣椒,這三樣東西在後世也是極其重要的存在,生活中那是無處不在。


    土豆在曆史上赫赫威名還是愛爾蘭大饑荒,那邊的人靠著土豆完成了人口大爆炸,在十八世紀時因為土豆病毒導致大量的土豆減產,結果就餓死了一半的人,還有大量的愛爾蘭人背井離鄉跑到美國發展。


    玉米的好處也不多說,這個植物也是在明朝末年從南美洲傳入中國,這個植物耐旱高產還可以套種,比起中國本土的高粱小米之類的作物,優勢太過明顯,以至於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這樣的植物,與小麥一起成了中國的春夏糧食作物的主力軍。


    至於辣椒,這個也是在明朝末年傳入的,作為一個調味劑還是很好的存在。


    處理完了這些事之後,張元彪被請入了為了大義鎮外五裏的“軍械所”。


    這個軍械所就是西洋人和倭國人工匠的大本營,之前的這些人都在大義鎮裏呆著,時間長了人越來越多,地方漸漸的就不夠用了,所以在去年的時候就開始營建這個全封閉的小型城市,中間用一個大大的柵欄分開,在四周也有圍牆與壕溝,為了保護這些人的安全,在四個角還助駐守了一個百人隊的城市衛隊,嚴防有人隨意出入。


    大運河的分支小河常年因為水位的變化,弄出了很多的鹽堿地,因為無法種植糧食,一直都是荒蕪地在那邊無人打理。此地正好成了軍械所的武器實驗基地,閑暇之餘,這些軍械所的輔助人員,也就是那些洋人和倭國人的家屬們,就會成群結隊地在鹽堿地上收集硝土迴去提煉,雖然張元彪有穩定的硝和硫磺的來源,但是致力於”國產化“的張元彪還是除了大大的賞格讓這些人研究威力更大的火藥。


    到了這個鹽堿地的試驗場,倭國工匠與西洋工匠們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新型武器,日本工匠主打的是火銃,所以還是那一套,不過是大型一些的火銃,像一個小小的火炮,看起來能打更遠。


    而西洋人的工匠啥人都有,都是落魄的西洋水手或者小商販,鄧伯朗這家夥忽悠過來的都是不合格的鐵匠,為了防止火炮炸膛弄死自己人,張元彪嚴格要求他們製造機械齒輪,研究一些鐵甲或者是弓弩,嚴禁他們鼓搗火藥火炮,等著鄧伯朗把正兒八經的仆加勞炮廠的鑄炮師弄過來再說。


    所以,倭國在展示了巨大的火銃,這個玩意口徑能達到三十毫米,跟後世的機關炮差不多,隨著工匠遠遠點燃,一聲巨大的轟鳴後,二百步外的一片木板被打倒好幾個,再看那些小河裏邊泛起的大大白花,估計這大火銃的射程能達到四百步,威力是非常可以的了。


    張元彪帶頭鼓掌,躲在土堆後的軍官們也是紛紛鼓掌,表示非常支持。


    連帶著這次軍械所地設置,張元彪還起草了關於軍械發展的意見,大意就是倭國工匠和西洋工匠在研發成功後,可以參與到軍械的生產,每有一杆設計的火銃生產,都會給他們所在的軍械所一些銀錢,讓其自由分配,上下自然是歡心無比。


    比起住在地震頻發物資稀少的日本島上,在大明雖然不能娶本地人當媳婦,但是各種物資讓人眼花繚亂,倭國的工匠們也要買地蓋房子,也要給孩子找老師學習大明文化,也要買酒肉絹帛營造美好生活,一旦有了消費的想法和機會,由不得他們不想著多掙錢。


    倭國工匠頭目鬆下大郎非常興奮,又開始介紹另一款武器。


    這一個喇叭形的火銃比較大,但是口子長度較短,說是用來發射霰彈,射程比較近,但是這個武器的裝填更為方便可以極為方便地使用定裝彈藥。


    一個倭國工匠小心翼翼地把這個實驗用的喇叭火銃架到土堆上,點燃了一個長長的引線後跳入一側的壕溝中往後走。


    張元彪一行人也是躲在小土包上向下看著。


    隨著一聲悶響,三十餘步外的木片被打倒一片,但是四十餘步外的木牌隻是被輕微撞到,沒啥效果。


    “這兩個武器都很好。”張元彪說:“準備量產吧。”


    黃嶺記錄著,那個日本工匠頭目也是久在中國,通曉漢話,非常高興地說:“大人,我們還有新的發明,乃是從戚繼光大人的兵書上看到的,名曰迅雷銃,可以跟弗朗機似地在後邊裝填,發射速度那是相當驚人。”


    “那個,先造個樣銃出來就行,眼下還是要研究生產小型的火銃,也就是更短的火銃,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起製式燧發火銃更短一些,適合騎兵在馬上使用的,另一種則是較小的手銃,一手能拿一個的那種,主要是給軍官用的。”張元彪說著就把示意圖遞了上去。


    鬆下大郎看著圖畫,說沒問題,隻是問了一句“那迅雷銃也很厲害,大人不要我們再研究一下?”


    倒不是說那個後裝火銃戰力不行,隻是那個火銃太超前了,不太適合臨清軍全力演練的排隊槍斃,縱然能夠快速射擊,眼下時間火藥發射後煙霧彌漫,嚴重影響視線,射的快也是盲射,反正都是要打了兩次上去拚刺刀,大量裝備更麻煩。


    “那就生出來十杆,交給王樹正將軍實驗。”張元彪說:“可以少量生產一些,王將軍會妥善安排的。”


    鬆下大郎離開後,西洋人的隊長普爾夏出來了,他作為一個落魄的小商人在澳門也呆了十餘年,被拉過來時也不知道是過來幹活的,好在他在船上呆地時間長,對於一些簡單的機械原理還是懂得,再加上張元彪鐵廠引入發展的混凝土失蠟法,對於大小齒輪的生產簡直是如虎添翼。


    於是普爾夏推出了他的全自動化蠍子弩,這個武器算不上新奇,早在一千多年前古羅馬軍隊就在大量的列裝,威力比不上弗朗機,但是被普爾夏他們改裝後,可以實現齒輪咬合自動裝填拉射,說人話就是隻要人的麒麟臂有足夠的力氣,理論上可以做到連續射擊。


    這個演示比較安全,畢竟沒有用火藥,即便是出了問題,也不過是弓弦繃斷而已,所以張元彪就帶著一行人到前便細細觀察。


    三個西洋人配合開始射擊,一個負責裝填箭矢的人把標準化的箭矢填充到蠍子弩上邊的匣子裏,然後負責搖動齒輪的兩個人就開始使用麒麟臂用功,這個齒輪為橫向推動,然後帶動豎直傳動齒輪帶動弓弦下的搖杆,因為推動的輪盤較大,在轉動兩周後就會自動射出箭矢,然後弓弦與搖杆複位,上邊匣子裏的箭矢落下,繼續轉動可以無休止地射出箭矢。


    除此之外,洋人還做出了通用配件,方便更換弩臂,保證射擊的延續性。


    “巧妙。”張元彪鼓掌道:“此物用於城防再好不過,可以放在狹小的隱蔽角落,對著敵人持續殺傷,很好很好,這個采購一百套。”


    “可是大人。”黃嶺低聲在張元彪耳邊說:“咱們還沒有城市可以守啊?”


    “無妨,無妨,先造出來,等有了就布置上去。”張元彪不在意地說:“有的是錢,而且這玩意看起來比大炮便宜多了,再造的大一些,能射的更遠我還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紅衫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人的賈老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人的賈老板並收藏明末紅衫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