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步騎相爭的前世今生
三國:我,袁家嫡子,專好救人 作者:劍心崢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32章 步騎相爭的前世今生
當然,除了大車這種消耗性工具,諸葛丞相還發明了不少小玩意兒,保證讓曹魏騎兵在衝鋒陷陣之餘能有些不一樣的體驗,雖然這對於騎兵來說可能有些殘忍,也存在相當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確實算得上行之有效。比如……絆馬釘以及各式絆馬索。
當然,除了這些小玩意兒,咱們大名鼎鼎的諸葛丞相自然也有壓箱底的寶物,當敵人的騎兵興高采烈的跨越重重阻礙衝到陣前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呃……當然不是獵槍,諸葛丞相可不是穿越者,攀科技樹也是要講道理的,不過作用也不遑多讓就是了,因為盡管沒能攀上主流科技樹,但點歪了的技能點那也是技能點,於是乎,曹魏的騎兵們就成功的見到了丞相大人壓箱底的寶貝——諸葛連弩。
嗯,稱作諸葛連弩,固然有些後世加工美化的成分,真正完善可靠的連弩也不是諸葛亮時代就搗鼓出來的,這裏麵離不開後世一代代人的努力,但無可否認,有資料可以確認的最早將連弩投入到戰場使用的就是諸葛丞相,叫這個名兒倒也不算是誇大其詞。
而據史料記載,諸葛亮的科技樹雖然攀的有些歪,但這歪門邪道一樣的東西在當時的戰場上確確實實展現出了獨特的價值。在那個時代,他鼓搗出來的一擊十發的連弩是真真切切的戰場殺器,其威懾力比起後世熱兵器時代的機關槍也不遑多讓,再加上連弩是以機擴擊發,不像弓箭那般對臂力有極高的要求,導致連弩的殺傷力穩定的驚人,以至於一看到蜀軍搬出連弩,魏軍騎兵的戰鬥欲望就會快速冷卻。
當然,諸葛亮的策略雖然有效的實現了用步兵與騎兵抗衡,但其弊端也很明顯。最大的短板,無疑就是機動性。
要知道,三國時期的連弩可不是某些小說裏可以單手操作上機擴就能完成裝填發射的玩意兒,那可是實打實的中大型器械,雖然可能不如霹靂車,但也絕對是個慢吞吞的陣地戰大殺器。絆馬釘絆馬索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唯一一樣或許能在進攻端發揮一定作用的大概也就是車陣了。
但在騎兵尤其是輕騎兵恐怖的機動性麵前,車陣也不好使。
再加上連弩這玩意兒實在是技術含量過高,中國古代這類機械的圖紙又喜歡搞得神秘兮兮的密不外傳,綜合國力又明顯不如對手,所以諸葛亮盡管鼓搗出了不少頗具創意的貨色,但他執政時期主流的作戰方式依然是防守反擊為主,尤其是在一幹名將老的老死的死之後,蜀漢一方就再也不可能在平原上擺開陣勢主動向曹魏的軍團發起進攻了。
當然,現在這個問題還暫時用不著未來的諸葛丞相操心,因為已經有許多前輩正前仆後繼的在這個問題上燃燒著自己的腦細胞。
程普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殊不知他們的對手也正在為這個問題發愁。
當然,不是正領兵上陣的陳登,而是正在許都鹹吃蘿卜淡操心的幾位。
在徐庶亮明立場之後,他很快就得到了其餘幾人的接納,曹操心底有沒有埋下芥蒂誰也不敢去猜,但至少表麵上他對荀彧這種看上去多少有些任人唯親的舉動並沒有表示出明確的反對,但徐庶依然謝絕了荀彧招攬他進入尚書台的打算,若非袁數明確提出希望他就算不急著入仕也可以先跟著這幫動輒商量軍機要事的前輩曆練一二,隻怕徐庶會一直裝聾作啞下去,反正他能做的也就是提供一些情報和消息,但這裏麵的絕大多數早就被袁數借著開天眼的幌子悄咪咪傳達給郭嘉了,以至於徐庶提供的情報價值莫名縮水了不少,倒是讓徐庶暗自震驚了一把曹營諜報機構的發達,殊不知全都是因為某人開了掛的緣故。
而從徐庶口中打聽之後猜到很有可能是閻象自作主張壞了他的計劃,袁數一時間也有些哭笑不得,好在他的秘密研究也算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於是乎一邊安排閻象去跑腿,一邊他也會抽出一些精力來關注曹操陣營眼下的局勢,而這個問題也就這樣被郭嘉理直氣壯的拿來擺在了他的案頭。
當仔細了解了一番情況之後,饒是袁數也不由得感慨一聲“風水輪流轉”,也許,這個世界上的“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吧。
當初袁紹和公孫瓚在幽州幹的不可開交,除了曹操還算在口頭上部分支持了公孫瓚幾句,其他諸侯都是樂嗬嗬的看熱鬧。
尤其是當時公孫瓚賴以馳名天下的白馬義從,這支放眼當世也是罕有敵手的王牌輕騎兵仗著機動性和騎射能力很是讓袁紹吃了幾次結結實實的悶虧,一度逼的袁紹隻想撞牆。
偏偏關鍵時候麴義站了出來,界橋之戰在袁紹敗象已顯的時候帶著先登營力挽狂瀾,靠著弩箭的狂轟濫炸將毫無防備放肆衝鋒的白馬義從幹掉大半,失去了白馬義從的公孫瓚就如同沒了爪牙的老虎,被袁紹一舉反推,最後活生生堵在易京被迫自焚。
盡管那一戰過後原本名聲不顯的麴義和他麾下精挑細選的先登死士瞬間名揚四海,但他性格上的短板很快暴露出來,也讓曹操這些對袁紹性格早就有所了解的諸侯紛紛放下了對又一支精銳王牌部隊崛起的擔憂。
一方麵,是這對君臣的性格注定了雙方的矛盾早晚有一天會爆發,而一旦雙方大打出手,無論最後誰勝誰負,這支由麴義一手打造已經烙上了他獨有烙印的先登營都將就此元氣大傷,最好的結果也是自此一蹶不振。
另一方麵,界橋之戰最後之所以能打出那麽恐怖的交換比,這裏麵相當一部分原因在於公孫瓚和整支白馬義從在當時都彌漫著一股名為焦躁的情緒,仿佛今日生擒袁紹明日踏平冀州後日一統天下是一件已經十拿九穩的事情。要是換了他們理智一點的場合,公孫瓚再怎麽有勇無謀,也幹不出指揮著大隊輕騎兵直接往人家陣勢裏衝的蠢事啊!盡管如此,在渡過了最初的驚慌失措之後,已經被混戰局勢牢牢牽製住沒能發揮輕騎兵機動性優勢的白馬義從依然展現出了飛熊軍之後堪稱天下第一騎兵的風采,硬生生將先登營打殘,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殘餘的白馬義從完成了突圍。要知道,雖然先登營的阻截來的過於突然,以至於袁紹大軍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合攏,但同樣不是二貨的袁紹早就有意識的指揮麾下大軍往兩翼散開,放白馬義從進來和先登營展開激烈碰撞某種程度上也確實是他自己以身為餌釣公孫瓚入局的一次嚐試,雖然最終沒能將公孫瓚留下,但重創白馬義從並追擊殲滅了公孫瓚絕大多數的有生力量也算是實現了戰略目標。
因此,從巔峰戰力來看,如果讓白馬義從拉開了陣勢在平原上遊鬥而沒有像界橋之戰一樣受限於地形和袁紹的包圍網遲遲不能脫身,恐怕先登營想要給白馬義從造成相當的殺傷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當然,除了大車這種消耗性工具,諸葛丞相還發明了不少小玩意兒,保證讓曹魏騎兵在衝鋒陷陣之餘能有些不一樣的體驗,雖然這對於騎兵來說可能有些殘忍,也存在相當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確實算得上行之有效。比如……絆馬釘以及各式絆馬索。
當然,除了這些小玩意兒,咱們大名鼎鼎的諸葛丞相自然也有壓箱底的寶物,當敵人的騎兵興高采烈的跨越重重阻礙衝到陣前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呃……當然不是獵槍,諸葛丞相可不是穿越者,攀科技樹也是要講道理的,不過作用也不遑多讓就是了,因為盡管沒能攀上主流科技樹,但點歪了的技能點那也是技能點,於是乎,曹魏的騎兵們就成功的見到了丞相大人壓箱底的寶貝——諸葛連弩。
嗯,稱作諸葛連弩,固然有些後世加工美化的成分,真正完善可靠的連弩也不是諸葛亮時代就搗鼓出來的,這裏麵離不開後世一代代人的努力,但無可否認,有資料可以確認的最早將連弩投入到戰場使用的就是諸葛丞相,叫這個名兒倒也不算是誇大其詞。
而據史料記載,諸葛亮的科技樹雖然攀的有些歪,但這歪門邪道一樣的東西在當時的戰場上確確實實展現出了獨特的價值。在那個時代,他鼓搗出來的一擊十發的連弩是真真切切的戰場殺器,其威懾力比起後世熱兵器時代的機關槍也不遑多讓,再加上連弩是以機擴擊發,不像弓箭那般對臂力有極高的要求,導致連弩的殺傷力穩定的驚人,以至於一看到蜀軍搬出連弩,魏軍騎兵的戰鬥欲望就會快速冷卻。
當然,諸葛亮的策略雖然有效的實現了用步兵與騎兵抗衡,但其弊端也很明顯。最大的短板,無疑就是機動性。
要知道,三國時期的連弩可不是某些小說裏可以單手操作上機擴就能完成裝填發射的玩意兒,那可是實打實的中大型器械,雖然可能不如霹靂車,但也絕對是個慢吞吞的陣地戰大殺器。絆馬釘絆馬索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唯一一樣或許能在進攻端發揮一定作用的大概也就是車陣了。
但在騎兵尤其是輕騎兵恐怖的機動性麵前,車陣也不好使。
再加上連弩這玩意兒實在是技術含量過高,中國古代這類機械的圖紙又喜歡搞得神秘兮兮的密不外傳,綜合國力又明顯不如對手,所以諸葛亮盡管鼓搗出了不少頗具創意的貨色,但他執政時期主流的作戰方式依然是防守反擊為主,尤其是在一幹名將老的老死的死之後,蜀漢一方就再也不可能在平原上擺開陣勢主動向曹魏的軍團發起進攻了。
當然,現在這個問題還暫時用不著未來的諸葛丞相操心,因為已經有許多前輩正前仆後繼的在這個問題上燃燒著自己的腦細胞。
程普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殊不知他們的對手也正在為這個問題發愁。
當然,不是正領兵上陣的陳登,而是正在許都鹹吃蘿卜淡操心的幾位。
在徐庶亮明立場之後,他很快就得到了其餘幾人的接納,曹操心底有沒有埋下芥蒂誰也不敢去猜,但至少表麵上他對荀彧這種看上去多少有些任人唯親的舉動並沒有表示出明確的反對,但徐庶依然謝絕了荀彧招攬他進入尚書台的打算,若非袁數明確提出希望他就算不急著入仕也可以先跟著這幫動輒商量軍機要事的前輩曆練一二,隻怕徐庶會一直裝聾作啞下去,反正他能做的也就是提供一些情報和消息,但這裏麵的絕大多數早就被袁數借著開天眼的幌子悄咪咪傳達給郭嘉了,以至於徐庶提供的情報價值莫名縮水了不少,倒是讓徐庶暗自震驚了一把曹營諜報機構的發達,殊不知全都是因為某人開了掛的緣故。
而從徐庶口中打聽之後猜到很有可能是閻象自作主張壞了他的計劃,袁數一時間也有些哭笑不得,好在他的秘密研究也算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於是乎一邊安排閻象去跑腿,一邊他也會抽出一些精力來關注曹操陣營眼下的局勢,而這個問題也就這樣被郭嘉理直氣壯的拿來擺在了他的案頭。
當仔細了解了一番情況之後,饒是袁數也不由得感慨一聲“風水輪流轉”,也許,這個世界上的“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吧。
當初袁紹和公孫瓚在幽州幹的不可開交,除了曹操還算在口頭上部分支持了公孫瓚幾句,其他諸侯都是樂嗬嗬的看熱鬧。
尤其是當時公孫瓚賴以馳名天下的白馬義從,這支放眼當世也是罕有敵手的王牌輕騎兵仗著機動性和騎射能力很是讓袁紹吃了幾次結結實實的悶虧,一度逼的袁紹隻想撞牆。
偏偏關鍵時候麴義站了出來,界橋之戰在袁紹敗象已顯的時候帶著先登營力挽狂瀾,靠著弩箭的狂轟濫炸將毫無防備放肆衝鋒的白馬義從幹掉大半,失去了白馬義從的公孫瓚就如同沒了爪牙的老虎,被袁紹一舉反推,最後活生生堵在易京被迫自焚。
盡管那一戰過後原本名聲不顯的麴義和他麾下精挑細選的先登死士瞬間名揚四海,但他性格上的短板很快暴露出來,也讓曹操這些對袁紹性格早就有所了解的諸侯紛紛放下了對又一支精銳王牌部隊崛起的擔憂。
一方麵,是這對君臣的性格注定了雙方的矛盾早晚有一天會爆發,而一旦雙方大打出手,無論最後誰勝誰負,這支由麴義一手打造已經烙上了他獨有烙印的先登營都將就此元氣大傷,最好的結果也是自此一蹶不振。
另一方麵,界橋之戰最後之所以能打出那麽恐怖的交換比,這裏麵相當一部分原因在於公孫瓚和整支白馬義從在當時都彌漫著一股名為焦躁的情緒,仿佛今日生擒袁紹明日踏平冀州後日一統天下是一件已經十拿九穩的事情。要是換了他們理智一點的場合,公孫瓚再怎麽有勇無謀,也幹不出指揮著大隊輕騎兵直接往人家陣勢裏衝的蠢事啊!盡管如此,在渡過了最初的驚慌失措之後,已經被混戰局勢牢牢牽製住沒能發揮輕騎兵機動性優勢的白馬義從依然展現出了飛熊軍之後堪稱天下第一騎兵的風采,硬生生將先登營打殘,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殘餘的白馬義從完成了突圍。要知道,雖然先登營的阻截來的過於突然,以至於袁紹大軍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合攏,但同樣不是二貨的袁紹早就有意識的指揮麾下大軍往兩翼散開,放白馬義從進來和先登營展開激烈碰撞某種程度上也確實是他自己以身為餌釣公孫瓚入局的一次嚐試,雖然最終沒能將公孫瓚留下,但重創白馬義從並追擊殲滅了公孫瓚絕大多數的有生力量也算是實現了戰略目標。
因此,從巔峰戰力來看,如果讓白馬義從拉開了陣勢在平原上遊鬥而沒有像界橋之戰一樣受限於地形和袁紹的包圍網遲遲不能脫身,恐怕先登營想要給白馬義從造成相當的殺傷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