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50萬的守備軍
南京不戰而降後,消息傳開,短短數日時間,江南各州府縣就全部上表歸順,連死守在揚州城裏的史可法也不例外。
顯然,相比起曆史上滿清入關攻占南京後,各地的反抗仍然此起彼伏,持續了幾十年,華國就要簡單多了。
這不半個月後,浙江,江西兩省也相繼上表歸順,而到了十二月底,另外兩路大軍也分別攻占了成都和武昌,蜀王和楚王也都被直接押往京城。
開年後,福建,兩廣,貴州也紛紛歸順,其中就包括各地的土司,和流竄到湖南南部貴州等地的八大王張獻忠部。
顯然隻要是稍微有點見識的漢人,都明白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
所以到了三月份的時候,整個大明就隻剩下了雲南一省仍在堅持。
當然世代鎮守雲南的沐國公,也知道大勢已去,並非真的想要頑抗到底,隻是仗著天高皇帝遠,想要和華國談判,繼續謀求以公爵之位鎮守雲南。
消息傳至京師,林銳也是冷笑連連,雲南雖然天高皇帝遠,局勢和地形都十分的複雜,但想要做土皇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最多也就麻煩一些罷了。
而此時的林銳,心思根本就沒放在雲南上,而是在考慮如何整頓全國的軍隊,和南方各省的政務及各方勢力。
雖然大統一的思想,皇權至上的理念,在華夏根深蒂固,打天下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治理天下。
畢竟華夏實在太大了,加上這時代的交通通信條件,一個處理不好,就很有可能繼續引起動蕩。
雖然林銳很想親自前往南京,整編南方的幾十萬降兵降將,奈何北京城也離不開他這個皇帝,張秀穎,盧婉兒,哈貝兒,小翠去年雖然相繼給他生了三男一女,但都還小,無法監國。
此時林銳也終於感受到了龐大疆域給皇帝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也終於明白為何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喜歡用儒家治國。
因為在古代這種條件下,除了儒家的治國思想,和科舉取士,以士紳為本的治國之道,能做到直接統治如此龐大的疆域外,其他思想和治國方法真的很難做到統治華夏。
儒家能在華夏大地上盛行兩千餘年,絕對是優勝劣汰,最優的選擇。
最終林銳打算讓娜木鍾繼續留在南京一段時間,負責主持整編南方軍隊的工作,政務上則交由政務院負責,暫時維持原樣,不做大的變動。
隻是將湖廣和兩廣一分為二,按照前世的行政劃分,分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個省份來治理。
南直隸同樣太龐大了,為了今後更好的治理,也必須要進行拆分。
將鳳陽府,廬州府,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劃出來成立一個淮西省,首府廬州,也就相當於前世安徽省的大概地盤。
剩下的淮安府,揚州府,鎮江府,應天府,太平府,常州府,蘇州府,鬆江府,徐州,和州,滁州,廣德州改為江蘇省。
首府南京也改成金陵,南京城內明朝以前的中樞各衙門一律裁撤。
顯然林銳不打算再搞兩京製度,甚至為了削減南京的政治地位,將名字都改了。
可以說江南的士大夫,之所以在明朝膨脹到了如今這種直接影響整個帝國興衰存亡的地步,和明朝的兩京製度絕對分不開。
直此除了仍為歸順的雲南,大華總共下轄,分別是遼東,通遼,河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淮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十九個省,外加雲州京州兩個直隸州。
南下的三個軍團,暫時仍然分別駐紮在成都,武昌,金陵,所有的臨時軍團全部取締,整編十九個守備鎮。
各鎮兵馬三萬左右。
第一鎮總兵官楊國柱,駐地山東。
第二鎮總兵官白廣恩,駐地山西。
第三鎮總兵官祖大壽,駐地河北省。
第四鎮總兵官王樸,駐地陝西省。
第五鎮總兵官王廷臣,駐地河南省。
第六鎮總兵官紅娘子,駐地江蘇省。
第七鎮總兵官馬科,駐地淮西省。
第八鎮總兵官李明輔,駐地浙江省。
第九鎮總兵官劉宗敏,駐地江西省。
第十鎮總兵官劉芳亮,駐地福建省。
第十一鎮總兵官李過,駐地廣東省。
第十二鎮總兵官高傑,駐地雲州。
第十三鎮總兵官猛如虎,駐地廣西省。
第十四鎮總兵官劉良佐,駐地湖北。
第十五鎮總兵官賀仁龍,駐地湖南。
第十六鎮總兵官黃得功,駐地貴州。
第十七鎮總兵官張獻忠,駐地四川。
總計17個守備鎮,共50萬大軍,負責今後各省的治安,至於遼東省,則仍由第二軍團駐守,通遼省和河套省,暫時還不需要駐紮守備軍。
雖然十七鎮的總兵官,幾乎不是明朝的降將,就是以前的反賊,但林銳並不擔心這些人會擁兵自重。
因為各鎮的三萬兵馬,都是分別駐紮在各省府州縣的,是分散在各省各地的,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胡亂調動的。
接下來,林銳打算花兩年的時間,讓大都督府慢慢的將各鎮的後勤,人事,軍政全部接管過來,將各鎮的總兵官,也逐步調到大都督府參謀部掛起來。
中高級將領也全部換上林家軍的老人。
甚至那50萬守備軍五年內,也要逐步的退役去種田,重新招募年輕的小夥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這麽多降兵降將已經習慣了刀口舔血的日子,若是一下子全部淘汰,肯定適應不過來,最後八成不是去當土匪,就是做山賊,反正是不會老老實實去種田的。
比如八大王張獻忠等一眾老賊,你讓他們迴陝西去種田,那不是開玩笑嗎?
所以為了穩定,林銳也隻能這般安置,慢慢來,反正林家軍的元老都還年輕。
野戰軍林銳暫時也不打算擴編,加上剛擴編的兩個軍團,依然保持在七個。
第一軍團和新組建的第六,第七軍團駐紮在北京,第二軍團駐紮在遼東,第三軍團駐紮在武昌,第四軍團駐紮在金陵。
第五軍團負責攻伐雲南,仍舊由吳三桂統領。
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軍事方麵,主要還是以統一各鎮的軍服器械編製等等,以及加強大都督府對各鎮的掌控和組建海軍。
南京不戰而降後,消息傳開,短短數日時間,江南各州府縣就全部上表歸順,連死守在揚州城裏的史可法也不例外。
顯然,相比起曆史上滿清入關攻占南京後,各地的反抗仍然此起彼伏,持續了幾十年,華國就要簡單多了。
這不半個月後,浙江,江西兩省也相繼上表歸順,而到了十二月底,另外兩路大軍也分別攻占了成都和武昌,蜀王和楚王也都被直接押往京城。
開年後,福建,兩廣,貴州也紛紛歸順,其中就包括各地的土司,和流竄到湖南南部貴州等地的八大王張獻忠部。
顯然隻要是稍微有點見識的漢人,都明白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
所以到了三月份的時候,整個大明就隻剩下了雲南一省仍在堅持。
當然世代鎮守雲南的沐國公,也知道大勢已去,並非真的想要頑抗到底,隻是仗著天高皇帝遠,想要和華國談判,繼續謀求以公爵之位鎮守雲南。
消息傳至京師,林銳也是冷笑連連,雲南雖然天高皇帝遠,局勢和地形都十分的複雜,但想要做土皇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最多也就麻煩一些罷了。
而此時的林銳,心思根本就沒放在雲南上,而是在考慮如何整頓全國的軍隊,和南方各省的政務及各方勢力。
雖然大統一的思想,皇權至上的理念,在華夏根深蒂固,打天下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治理天下。
畢竟華夏實在太大了,加上這時代的交通通信條件,一個處理不好,就很有可能繼續引起動蕩。
雖然林銳很想親自前往南京,整編南方的幾十萬降兵降將,奈何北京城也離不開他這個皇帝,張秀穎,盧婉兒,哈貝兒,小翠去年雖然相繼給他生了三男一女,但都還小,無法監國。
此時林銳也終於感受到了龐大疆域給皇帝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也終於明白為何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喜歡用儒家治國。
因為在古代這種條件下,除了儒家的治國思想,和科舉取士,以士紳為本的治國之道,能做到直接統治如此龐大的疆域外,其他思想和治國方法真的很難做到統治華夏。
儒家能在華夏大地上盛行兩千餘年,絕對是優勝劣汰,最優的選擇。
最終林銳打算讓娜木鍾繼續留在南京一段時間,負責主持整編南方軍隊的工作,政務上則交由政務院負責,暫時維持原樣,不做大的變動。
隻是將湖廣和兩廣一分為二,按照前世的行政劃分,分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個省份來治理。
南直隸同樣太龐大了,為了今後更好的治理,也必須要進行拆分。
將鳳陽府,廬州府,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劃出來成立一個淮西省,首府廬州,也就相當於前世安徽省的大概地盤。
剩下的淮安府,揚州府,鎮江府,應天府,太平府,常州府,蘇州府,鬆江府,徐州,和州,滁州,廣德州改為江蘇省。
首府南京也改成金陵,南京城內明朝以前的中樞各衙門一律裁撤。
顯然林銳不打算再搞兩京製度,甚至為了削減南京的政治地位,將名字都改了。
可以說江南的士大夫,之所以在明朝膨脹到了如今這種直接影響整個帝國興衰存亡的地步,和明朝的兩京製度絕對分不開。
直此除了仍為歸順的雲南,大華總共下轄,分別是遼東,通遼,河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淮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十九個省,外加雲州京州兩個直隸州。
南下的三個軍團,暫時仍然分別駐紮在成都,武昌,金陵,所有的臨時軍團全部取締,整編十九個守備鎮。
各鎮兵馬三萬左右。
第一鎮總兵官楊國柱,駐地山東。
第二鎮總兵官白廣恩,駐地山西。
第三鎮總兵官祖大壽,駐地河北省。
第四鎮總兵官王樸,駐地陝西省。
第五鎮總兵官王廷臣,駐地河南省。
第六鎮總兵官紅娘子,駐地江蘇省。
第七鎮總兵官馬科,駐地淮西省。
第八鎮總兵官李明輔,駐地浙江省。
第九鎮總兵官劉宗敏,駐地江西省。
第十鎮總兵官劉芳亮,駐地福建省。
第十一鎮總兵官李過,駐地廣東省。
第十二鎮總兵官高傑,駐地雲州。
第十三鎮總兵官猛如虎,駐地廣西省。
第十四鎮總兵官劉良佐,駐地湖北。
第十五鎮總兵官賀仁龍,駐地湖南。
第十六鎮總兵官黃得功,駐地貴州。
第十七鎮總兵官張獻忠,駐地四川。
總計17個守備鎮,共50萬大軍,負責今後各省的治安,至於遼東省,則仍由第二軍團駐守,通遼省和河套省,暫時還不需要駐紮守備軍。
雖然十七鎮的總兵官,幾乎不是明朝的降將,就是以前的反賊,但林銳並不擔心這些人會擁兵自重。
因為各鎮的三萬兵馬,都是分別駐紮在各省府州縣的,是分散在各省各地的,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胡亂調動的。
接下來,林銳打算花兩年的時間,讓大都督府慢慢的將各鎮的後勤,人事,軍政全部接管過來,將各鎮的總兵官,也逐步調到大都督府參謀部掛起來。
中高級將領也全部換上林家軍的老人。
甚至那50萬守備軍五年內,也要逐步的退役去種田,重新招募年輕的小夥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這麽多降兵降將已經習慣了刀口舔血的日子,若是一下子全部淘汰,肯定適應不過來,最後八成不是去當土匪,就是做山賊,反正是不會老老實實去種田的。
比如八大王張獻忠等一眾老賊,你讓他們迴陝西去種田,那不是開玩笑嗎?
所以為了穩定,林銳也隻能這般安置,慢慢來,反正林家軍的元老都還年輕。
野戰軍林銳暫時也不打算擴編,加上剛擴編的兩個軍團,依然保持在七個。
第一軍團和新組建的第六,第七軍團駐紮在北京,第二軍團駐紮在遼東,第三軍團駐紮在武昌,第四軍團駐紮在金陵。
第五軍團負責攻伐雲南,仍舊由吳三桂統領。
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軍事方麵,主要還是以統一各鎮的軍服器械編製等等,以及加強大都督府對各鎮的掌控和組建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