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聖人這般寵愛主子和六殿下,倘若有讓六殿下上位的心思,早就封太子,也不至於等到現在還讓人瞧不明白。
主子這才費盡了心思,寧願讓先太後找了把柄,壓著不讓六殿下完婚,也要讓聖人把陳家姑娘指給殿下。
滿以為聖寵靠不住,殿下至少有個可靠的嶽家幫襯著。現在殿下唯一有指望的嶽家,竟然也被聖人親手推到睿王的陣營了。
其實關鍵不在陳閣老收皇長孫為徒上,而是聖人的態度。
陳閣老當過帝師,聖人對他的信任和敬重滿朝皆知,林姑姑還記得前些年,陳閣老身體不適,要告老還鄉,聖人一攔再攔,最後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說了一番話,大意是他現在還需要倚重於陳老,往後定了繼承人,還需要請陳老出山,親自調教。
這番話聖人說得情真意切,陳閣老大為感動,自此再沒有提過要告老還鄉的事。而且這段故事也自朝堂傳到了後宮,甚至整個京城都引以為佳話。
其實聖人當時那番話,除了倍受感動的陳閣老,其他相信的人並不多。就連有所耳聞的林姑姑也嗤之以鼻,陳閣老都到了耆耄之年,可聖人眼瞧著短時間內是沒有立太子的跡象,陳閣老還能等幾年?
當然就算聖人這話隻是在哄陳閣老,那也是出於對老臣的敬重和不舍,姿態擺得這般足,誰也不敢小瞧聖人和陳閣老的君臣情誼。
隻是林姑姑現在把過去這段翻出來琢磨琢磨,便忍不住震驚了——聖人的意思,莫非是想告訴世人,他已經決定了睿王?
睿王將近而立之年,本身能力和手腕,世人都是有目共賭的。自從替聖人主持大局以來,朝堂打理得井井有條,沒聽見出什麽岔子。
連前幾日眾大臣請立太子,那麽明顯的挑事,都被他四兩撥千的撥給聖人處理了,自個兒半點不沾,風光霽月的的,足以見其手段。
反倒是皇長孫不一般。自皇長孫出生起,便不知因何故被聖人另眼相待,如今聖人正在養病期間,還丟不開,要把皇長孫招來宮裏陪——這份寵愛,要她說就是自家六殿下也差些火候的。
聖人倘若真屬意睿王,皇長孫作為睿王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少不得就是日後的太子了。聖人對睿王的能力毋庸懷疑,可皇長孫還是個五歲的孩子,懵懂小兒,平日裏再聰慧也就那樣,少不得好好培養一番,才當得起那個位置。
也就是說,聖人做這些,都是在為皇長孫鋪路。
想到這裏,林姑姑的臉色很不好,聖人都開始為皇長孫鋪路了,足以見其考慮之充分,至少不是心血來潮。
眼下還有誰能改變得了聖人的決定?
林姑姑琢磨得太過認真,竟不知不覺問出了聲,一直沉默不語的元貴妃,聞言冷笑一記:「鋪路?」
元貴妃像是聽到了一個笑話似的,索性大笑了起來,笑聲突兀又尖銳,明顯不是高興。屋子裏迴蕩著元貴妃滿是嘲諷的笑聲。
林姑姑垂著頭,見主子狀態實在很不對勁,她這個時候也不敢多言。
狠狠大笑過一陣,元貴妃才止了笑聲,拭了拭眼角,冷聲道:「他哪裏是鋪路?這是在安排後事呢。」
林姑姑沒反應過來,愣了一下,才滿臉驚恐的道:「主子慎言,您這是在……在……」林姑姑說不出那句話,意思卻非常明顯,自家主子竟然說聖人在安排後事,這不是咒聖人嗎?
元貴妃哼了一聲,皮笑肉不笑的道:「倘若不是交代後事,哪裏用得著還在太後的熱孝期,就急著把瑾兒的婚期給定下來的?」
林姑姑沉默了,顯然是經元貴妃這一提醒才想到關鍵,以聖人對太後的孝順,熱孝期的時候商定自家殿下的婚期,明顯不合時宜。
除非聖人現在確實快不行了,萬一有個不好,殿下為聖人守孝,可不像為太後隻需要守一年,兒女為父母守孝都是三年起。
可他們六殿下現在年歲已經不小了,要不是太後去世,這會兒早跟陳姑娘完婚了,倘若再守幾年,也未免太委屈了些。
聖人現在提前把六殿下的婚期定下來,還是頒了聖旨的——說句不好聽的,就算聖人真熬不過駕崩了,這道聖旨便成了先帝遺詔,甭管新帝是誰,也甭管是不是孝期,他們殿下都得按日子完婚。
這不是安排後事是什麽?
想明白這個,林姑姑的心也涼了,聖人這樣安排,分明就是告訴他們,六殿下上那個位置基本上是沒戲了。
而且恰好趕在這個時候,未嚐不是用殿下的婚事來安撫自家主子。
既然會安撫,便是聖人明知道主子肯定接受不了這個結果,可他仍然是做了,恐怕也是在提醒主子甚至是世人,他主意已定,不會為任何人而改變的。
這些元貴妃自然也想得到。
她平日裏雖然簡單粗暴,看著一副胸大無腦的樣子,可是這麽多年聖寵不衰,對聖人的了解,怎麽說也比旁的人要深一些,更何況女人天生擁有細膩的直覺,對於聖人的打算,她是最敏感的,反應比林姑姑都快一些。
元貴妃憤怒的勁頭其實已經過去了,這會兒更多的是心灰意冷,寵了自己大半輩子的人,到頭來竟然對他們母子如此冷漠。
林姑姑一直緊張的看著自家主子,心裏已經隱隱覺得主子這反應不對,此時見元貴妃非但沒有發怒,反而喃喃自語的道:「為什麽瑾兒就不行?」
主子這才費盡了心思,寧願讓先太後找了把柄,壓著不讓六殿下完婚,也要讓聖人把陳家姑娘指給殿下。
滿以為聖寵靠不住,殿下至少有個可靠的嶽家幫襯著。現在殿下唯一有指望的嶽家,竟然也被聖人親手推到睿王的陣營了。
其實關鍵不在陳閣老收皇長孫為徒上,而是聖人的態度。
陳閣老當過帝師,聖人對他的信任和敬重滿朝皆知,林姑姑還記得前些年,陳閣老身體不適,要告老還鄉,聖人一攔再攔,最後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說了一番話,大意是他現在還需要倚重於陳老,往後定了繼承人,還需要請陳老出山,親自調教。
這番話聖人說得情真意切,陳閣老大為感動,自此再沒有提過要告老還鄉的事。而且這段故事也自朝堂傳到了後宮,甚至整個京城都引以為佳話。
其實聖人當時那番話,除了倍受感動的陳閣老,其他相信的人並不多。就連有所耳聞的林姑姑也嗤之以鼻,陳閣老都到了耆耄之年,可聖人眼瞧著短時間內是沒有立太子的跡象,陳閣老還能等幾年?
當然就算聖人這話隻是在哄陳閣老,那也是出於對老臣的敬重和不舍,姿態擺得這般足,誰也不敢小瞧聖人和陳閣老的君臣情誼。
隻是林姑姑現在把過去這段翻出來琢磨琢磨,便忍不住震驚了——聖人的意思,莫非是想告訴世人,他已經決定了睿王?
睿王將近而立之年,本身能力和手腕,世人都是有目共賭的。自從替聖人主持大局以來,朝堂打理得井井有條,沒聽見出什麽岔子。
連前幾日眾大臣請立太子,那麽明顯的挑事,都被他四兩撥千的撥給聖人處理了,自個兒半點不沾,風光霽月的的,足以見其手段。
反倒是皇長孫不一般。自皇長孫出生起,便不知因何故被聖人另眼相待,如今聖人正在養病期間,還丟不開,要把皇長孫招來宮裏陪——這份寵愛,要她說就是自家六殿下也差些火候的。
聖人倘若真屬意睿王,皇長孫作為睿王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少不得就是日後的太子了。聖人對睿王的能力毋庸懷疑,可皇長孫還是個五歲的孩子,懵懂小兒,平日裏再聰慧也就那樣,少不得好好培養一番,才當得起那個位置。
也就是說,聖人做這些,都是在為皇長孫鋪路。
想到這裏,林姑姑的臉色很不好,聖人都開始為皇長孫鋪路了,足以見其考慮之充分,至少不是心血來潮。
眼下還有誰能改變得了聖人的決定?
林姑姑琢磨得太過認真,竟不知不覺問出了聲,一直沉默不語的元貴妃,聞言冷笑一記:「鋪路?」
元貴妃像是聽到了一個笑話似的,索性大笑了起來,笑聲突兀又尖銳,明顯不是高興。屋子裏迴蕩著元貴妃滿是嘲諷的笑聲。
林姑姑垂著頭,見主子狀態實在很不對勁,她這個時候也不敢多言。
狠狠大笑過一陣,元貴妃才止了笑聲,拭了拭眼角,冷聲道:「他哪裏是鋪路?這是在安排後事呢。」
林姑姑沒反應過來,愣了一下,才滿臉驚恐的道:「主子慎言,您這是在……在……」林姑姑說不出那句話,意思卻非常明顯,自家主子竟然說聖人在安排後事,這不是咒聖人嗎?
元貴妃哼了一聲,皮笑肉不笑的道:「倘若不是交代後事,哪裏用得著還在太後的熱孝期,就急著把瑾兒的婚期給定下來的?」
林姑姑沉默了,顯然是經元貴妃這一提醒才想到關鍵,以聖人對太後的孝順,熱孝期的時候商定自家殿下的婚期,明顯不合時宜。
除非聖人現在確實快不行了,萬一有個不好,殿下為聖人守孝,可不像為太後隻需要守一年,兒女為父母守孝都是三年起。
可他們六殿下現在年歲已經不小了,要不是太後去世,這會兒早跟陳姑娘完婚了,倘若再守幾年,也未免太委屈了些。
聖人現在提前把六殿下的婚期定下來,還是頒了聖旨的——說句不好聽的,就算聖人真熬不過駕崩了,這道聖旨便成了先帝遺詔,甭管新帝是誰,也甭管是不是孝期,他們殿下都得按日子完婚。
這不是安排後事是什麽?
想明白這個,林姑姑的心也涼了,聖人這樣安排,分明就是告訴他們,六殿下上那個位置基本上是沒戲了。
而且恰好趕在這個時候,未嚐不是用殿下的婚事來安撫自家主子。
既然會安撫,便是聖人明知道主子肯定接受不了這個結果,可他仍然是做了,恐怕也是在提醒主子甚至是世人,他主意已定,不會為任何人而改變的。
這些元貴妃自然也想得到。
她平日裏雖然簡單粗暴,看著一副胸大無腦的樣子,可是這麽多年聖寵不衰,對聖人的了解,怎麽說也比旁的人要深一些,更何況女人天生擁有細膩的直覺,對於聖人的打算,她是最敏感的,反應比林姑姑都快一些。
元貴妃憤怒的勁頭其實已經過去了,這會兒更多的是心灰意冷,寵了自己大半輩子的人,到頭來竟然對他們母子如此冷漠。
林姑姑一直緊張的看著自家主子,心裏已經隱隱覺得主子這反應不對,此時見元貴妃非但沒有發怒,反而喃喃自語的道:「為什麽瑾兒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