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尋魂
吳承天也不知道自己怎麽就走了神,甚至都迴憶不起自己剛才坐在小船上到底想了啥,隻是迴過神時已是城隍在催促他趕緊下船。吳承天匆匆忙忙的下了船,第一時間是看王子豐有沒有跟在身後。他迴頭一看,就見王子豐依舊閉目盤膝的飄在半空之中,就放下心來。
“國師,別來無恙啊!”一個聲音把吳承天的注意力又吸引了過去。原來吳承天剛才上岸上得匆忙,並沒有注意岸上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兩個人在等他了,除了城隍,那陰長生不知何時也過來接他。
“啊,陰道長,你怎麽也過來了?”
陰長生往他身後一指說:“我知你此次來地府所謂何事,早就在此恭候多時了。要不是九靈元聖旁生枝節,事情本也沒那麽複雜。”
吳承天順著陰長生手指的方向轉身向身後看去,才發現此間的河水清澈仿佛在人間一般,河上還有一座橋。有數不清的,成群結隊的鬼魂從橋上走過。這是吳承天在地府裏看到的第一座橋,也是他第一次一次性看到如此多的鬼,密密麻麻、前仆後繼好似沒有盡頭一般。再聯想到之前城隍對他說過的話,吳承天才覺得自己剛才走神的不是一般的厲害,這麽重要的事都給錯過了。好在現在也來得及,吳承天問道:“這就是奈何橋?”
奈何橋、孟婆湯在所有關於地府的民間故事中出場率幾乎是最高的,吳承天自然印象深刻,感興趣指數自然也隨之大漲。
隻見陰長生點了點頭答道:“別看這奈何橋不長,放在人間可能就是一座普通的小橋,在地府裏建這麽一小段橋可不容易,除了奈河本身有利的特殊條件外,其中還有地府的修建之功和一代代人前赴後繼的維護,方有了這座能將鬼魂洗去前世記憶,卻又能保障魂魄不受傷害的奈何橋。”介紹完了奈何橋,陰長生話鋒一轉又說到了正事上,“上次你來時提到的兩件事,都更地府如今的局麵有非常大的牽扯,我甚至不用算,光憑靈感都知道你肯定還要再來地府一趟,卻沒想到你會來得這麽快。”
說到這裏陰長生頓了頓,接著說道:“鳥妖的事情我們暫時放一放,我剛才問過李儒了,他說你這次是為了尋找大唐當今國主李隆基的魂魄來到地府的,所以我們就先說說黑龍王魂魄的事情。”
“你走之後,李儒查了黑龍王魂魄的下落,如今是在現在的五化威德真君輪轉王那裏。這事就非常的蹊蹺,我之前也當過輪轉王,輪轉王並不管審理罪鬼,也不管加刑收獄,他的職能是管往生投胎之事。按理說這黑龍王剛剛被仙人在斬龍台上斬了,且不管定什麽罪,一定是有罪的,就算這黑龍王走通了十殿的某位殿主,也不可能這麽快就發送到輪轉王那裏往生的。這是其一。把黑龍王和大唐國主李隆基的生死名冊調出來給我看看。”
說到這裏陰長生向一旁的城隍,隻見城隍在陰長生身旁手往虛空裏劃拉了幾下,有點像是吳承天還是程琛時拿手機瀏覽新聞的動作,接著又伸手往虛空中抓了幾把,然後抓出了兩本一紅一黑的冊子遞給了陰長生。陰長生拿起冊子一邊看一邊說:“其二,這兩人的生死簿上麵都有被人為改動過的痕跡,你看看。”陰長生將這兩人的冊子都翻到了那被改動的一頁上,遞給了吳承天。
吳承天接過來一看,內心卻是一驚。這驚得並不是這兩本冊子上改動的內容,而是這冊子的形式。剛從陰長生手中接過冊子時,這冊子還隻是吳承天來唐朝後所見過的旋風裝的書冊。在長安的那些日子吳承天是沒見過線裝書的,大多是經折裝、卷軸裝、旋風裝,所謂旋風裝就是外表是滾動條的樣子,打開時則每頁都能隨意翻看。裝訂時先將書卷按照經折裝的方式折好,再取一張比書頁略寬的長條厚紙做底,將折好的第一頁全部裱粘在底紙的右端,然後將其餘冊頁的右端依次粘在底紙上。之所以旋風裝的書冊現在如此盛行,還是因為學子們為了應對如今的科舉考試,不得不購買大量的音韻字典類的教輔冊裝書,而這些書用旋風裝閱讀起來更加方便。這些還是之前呂紹清帶吳承天去哪裏玩時聊曲江宴時聊到的話題。
隻是這兩本冊子到了吳承天手裏後就開始變幻起外形來:一開始是變成了線裝書;接著又變成了膠裝書,那模樣已經接近於吳承天以前見過的雜誌;最後居然變成了電子書。這讓吳承天下意識了看了身旁的陰長生和城隍一眼,見他倆並沒有任何異常的反應,吳承天不確定是他們倆見過電子書不以為意,還是手中這書冊的變化隻針對他一個人外人看不到。吳承天雖然更傾向於後一種可能,但誰知道呢?反正現實已是如此,吳承天也不再糾結自己手中的電子書,開始在上麵劃拉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吳承天已經習慣了這種閱讀方式,還是電子書確實比紙質書更方便查找重要信息,他很快就找到了陰長生剛才說的地方,兩個人的信息都被人篡改過。吳承天不知道如果是紙質書上這些被篡改的地方是如何標注的,但他所見的這些被人篡改的地方不僅被下麵劃了重重的紅線給標注了出來,旁邊在文字外還留下了一段長長的備注,備注中不僅注明了信息被篡改的時間,還寫明了是誰篡改的。吳承天對比了一下兩人被篡改的信息,居然發現篡改人是一樣的,時間居然也都相差不多。於是,吳承天就對著信息讀了出來:“天寶八年,己醜,五月二十日,輪轉王因黑龍王轉生一事向唐玄宗李隆基追責,修改了黑龍王與唐玄宗的生死簿。”
“咦?上仙果然不一樣,權限這麽高,居然能夠看到這些!”對於吳承天的話城隍一點都沒有懷疑,畢竟地府一直就有類似的傳聞。任何亂動生死簿的人都會留下痕跡,隻是除了地藏王菩薩等少數幾人,其他人看不到而已。
陰長生也沒有懷疑吳承天的話,隻是他關注的點跟城隍的完全不一樣:“居然又是輪轉王幹的,但他這麽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
吳承天則將手中的電子書還給了陰長生,說:“這輪轉王在什麽地方?方便帶我過去看看嗎?”吳承天看著自己手中的電子書到了陰長生的手中就變成了一摞經折裝的長條形書冊,不禁若有所思。特別是城隍方才不經意的說話,似乎啟發了吳承天內心中的某個猜想。不過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他要先解決掉唐玄宗李隆基身上出現的問題。
“輪轉王在第十殿位於幽冥界的出口處,倒是比其他閻王好見。隻是我如今已無官身無法陪你下幽冥界,還是勞煩李儒帶你去走這一遭,具體的位置他也知道。”
陰長生話剛說完,那城隍就一臉的苦相道:“又要去九幽啊?”顯然不是很喜歡去九幽的樣子。
看城隍這個態度,陰長生也並沒有訓斥他,反而溫言勸解道:“下九幽本來就是一種曆練,你想在地府呆得長久,這九幽是飛下不可的。更何況幽冥界算是九幽裏最安全的一界了,想想那十殿閻王,哪一個不是天天呆在九幽裏,有的還在九幽的深處。這些都是你所必須經曆的事。”
聽陰長生這麽一開導,李儒點點頭說:“確實如此。那上仙就請跟我來吧。”
“啊?不是從這裏坐船嗎?難道還有別的路通往黃泉。”吳承天以為就在這裏等著就行,因為根據他的判斷,既然有這種神秘的黃泉擺渡人,而黃泉又是那種無法沾染無法靠近的屬性,那麽在這裏等待黃泉擺渡人可能就是進入幽冥界唯一的選擇,但聽李儒的口氣好像並不是這麽迴事。
李儒聞言笑了笑說:“那是從九幽之中出來,確實就隻有這一條,沿著黃泉之水坐黃泉擺渡人的舟出來,但若是要進入幽冥可以選擇的路徑其實還挺多的。就算不是魂體的話也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跟靈魂一起過奈何橋走黃泉路,這條路一路上關卡挺多的,但卻是地府所通行的大道,基本上不會遇到任何意外的狀況。另一條路則是直接走背陰山的酆都地宮,那裏有個始皇陵,陵墓的最深處就是幽冥入口。上仙打算走哪一條路?”
吳承天擺了擺手說:“這種事怎麽問我?我對這裏的情況一無所知,還是李城隍來決定吧。”
李儒想了想說:“雖然始皇陵地宮複雜、鬼怪眾多,但有上仙身後已經覺醒了蓮花心的王子豐在,應當無事。主要是始皇陵安靜,不像黃泉路上那麽人多嘴雜,也不知道裏麵有沒有哪些個隱藏在地府背後那幾個大妖的細作,要是給那幾個大妖知道,就像你們這次從生死橋上跳下來一般,又不知會橫生多少枝節來。”
吳承天聽李儒這麽一分析,也覺得很有道理,非常肯定的點了點頭,同意道:“李城隍說得很有道理,那我們就走那酆都地宮的始皇陵吧。”
見李儒聽完就要走,吳承天又想起了一事,臨走前問了陰長生一句:“陰道長,你看我身後這王子豐,就是和你有宿緣的那位王朝的後人。其實從他身上覺醒的蓮花心您也應該早看出來了吧?我是想問他這個狀態一直要持續到什麽時候?有沒有什麽不好的影響?有沒有什麽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陰長生認真的看了看漂浮在半空中盤膝坐下金色蓮花上的王子豐,甚至看了一會還貼近到王子豐坐下的蓮花跟前仔細端詳,然後道:“他現在的狀態很好,相當於滿天神佛都在庇佑他,沒什麽需要注意的,等他醒來就行。至於他什麽時候醒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據我所知,蓮花心覺醒了以後會將前幾世所有的佛法學識與修為都醍醐灌頂的傳給他,什麽似乎醒完全取決於王子豐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旁人幫不了他什麽。”
幫吳承天解答完,陰長生突然一把將吳承天拉到王子豐的蓮花下,輕聲的對吳承天說:“其實我剛才如此仔細的看著的,並不是在看王子豐,而是在看他蓮花上的梵文。至於王子豐,他從一出生我就認識他了,他們王家的事不止隻有地湧夫人一個人關注著,地府裏很多人包括我其實也都一直關注著他們家。不然以地湧夫人的性格,王家早就出事了。事情是從當你找上王子豐時,開始變得慢慢脫離了所有人的掌控的。因為你代表的是天上那位,你看到了即代表他也看到了。你國師的身份其實根本瞞不住有心人,特別是在地府這樣的地方,稍微一查就能查到國師的名字早就被人在生死簿上注銷了。所以之後,包括你招那土地問話的事,你後來找到了那鷹妖,有為鷹妖之事來到了地府,以及如今的大唐國主李隆基魂魄被人勾了去,一直都是有人在背後行事,你的一舉一動其實都落在有心人的眼裏。”
聽陰長生這麽一說吳承天先是內心一驚,不過他很快就鎮定了下來。在斬了黑龍後,吳承天是有些飄了,將之前的一些想法都拋到了腦後。他還記得他剛來長安時,從那位老神仙那裏知道了自己的處境後,他就有被別人當棋子,事事都在別人的算計中,每件事暗中都會有一隻大手在推波助瀾的覺悟。可最近這段時間,不知道是不是法術修為的提升還是其他什麽別的原因,讓他隱約有了一種自己可以操控或者改變自己命運的錯覺。現在聽陰長生這麽一說,他才恍然將自己的認知又迴到了原點,發現自己還是一枚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棋子而已。想到這些,吳承天自嘲的笑了笑,手指向上指了指說:“誰都逃不掉命運的裁決。我是如此,大家都是如此。”
吳承天也不知道自己怎麽就走了神,甚至都迴憶不起自己剛才坐在小船上到底想了啥,隻是迴過神時已是城隍在催促他趕緊下船。吳承天匆匆忙忙的下了船,第一時間是看王子豐有沒有跟在身後。他迴頭一看,就見王子豐依舊閉目盤膝的飄在半空之中,就放下心來。
“國師,別來無恙啊!”一個聲音把吳承天的注意力又吸引了過去。原來吳承天剛才上岸上得匆忙,並沒有注意岸上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兩個人在等他了,除了城隍,那陰長生不知何時也過來接他。
“啊,陰道長,你怎麽也過來了?”
陰長生往他身後一指說:“我知你此次來地府所謂何事,早就在此恭候多時了。要不是九靈元聖旁生枝節,事情本也沒那麽複雜。”
吳承天順著陰長生手指的方向轉身向身後看去,才發現此間的河水清澈仿佛在人間一般,河上還有一座橋。有數不清的,成群結隊的鬼魂從橋上走過。這是吳承天在地府裏看到的第一座橋,也是他第一次一次性看到如此多的鬼,密密麻麻、前仆後繼好似沒有盡頭一般。再聯想到之前城隍對他說過的話,吳承天才覺得自己剛才走神的不是一般的厲害,這麽重要的事都給錯過了。好在現在也來得及,吳承天問道:“這就是奈何橋?”
奈何橋、孟婆湯在所有關於地府的民間故事中出場率幾乎是最高的,吳承天自然印象深刻,感興趣指數自然也隨之大漲。
隻見陰長生點了點頭答道:“別看這奈何橋不長,放在人間可能就是一座普通的小橋,在地府裏建這麽一小段橋可不容易,除了奈河本身有利的特殊條件外,其中還有地府的修建之功和一代代人前赴後繼的維護,方有了這座能將鬼魂洗去前世記憶,卻又能保障魂魄不受傷害的奈何橋。”介紹完了奈何橋,陰長生話鋒一轉又說到了正事上,“上次你來時提到的兩件事,都更地府如今的局麵有非常大的牽扯,我甚至不用算,光憑靈感都知道你肯定還要再來地府一趟,卻沒想到你會來得這麽快。”
說到這裏陰長生頓了頓,接著說道:“鳥妖的事情我們暫時放一放,我剛才問過李儒了,他說你這次是為了尋找大唐當今國主李隆基的魂魄來到地府的,所以我們就先說說黑龍王魂魄的事情。”
“你走之後,李儒查了黑龍王魂魄的下落,如今是在現在的五化威德真君輪轉王那裏。這事就非常的蹊蹺,我之前也當過輪轉王,輪轉王並不管審理罪鬼,也不管加刑收獄,他的職能是管往生投胎之事。按理說這黑龍王剛剛被仙人在斬龍台上斬了,且不管定什麽罪,一定是有罪的,就算這黑龍王走通了十殿的某位殿主,也不可能這麽快就發送到輪轉王那裏往生的。這是其一。把黑龍王和大唐國主李隆基的生死名冊調出來給我看看。”
說到這裏陰長生向一旁的城隍,隻見城隍在陰長生身旁手往虛空裏劃拉了幾下,有點像是吳承天還是程琛時拿手機瀏覽新聞的動作,接著又伸手往虛空中抓了幾把,然後抓出了兩本一紅一黑的冊子遞給了陰長生。陰長生拿起冊子一邊看一邊說:“其二,這兩人的生死簿上麵都有被人為改動過的痕跡,你看看。”陰長生將這兩人的冊子都翻到了那被改動的一頁上,遞給了吳承天。
吳承天接過來一看,內心卻是一驚。這驚得並不是這兩本冊子上改動的內容,而是這冊子的形式。剛從陰長生手中接過冊子時,這冊子還隻是吳承天來唐朝後所見過的旋風裝的書冊。在長安的那些日子吳承天是沒見過線裝書的,大多是經折裝、卷軸裝、旋風裝,所謂旋風裝就是外表是滾動條的樣子,打開時則每頁都能隨意翻看。裝訂時先將書卷按照經折裝的方式折好,再取一張比書頁略寬的長條厚紙做底,將折好的第一頁全部裱粘在底紙的右端,然後將其餘冊頁的右端依次粘在底紙上。之所以旋風裝的書冊現在如此盛行,還是因為學子們為了應對如今的科舉考試,不得不購買大量的音韻字典類的教輔冊裝書,而這些書用旋風裝閱讀起來更加方便。這些還是之前呂紹清帶吳承天去哪裏玩時聊曲江宴時聊到的話題。
隻是這兩本冊子到了吳承天手裏後就開始變幻起外形來:一開始是變成了線裝書;接著又變成了膠裝書,那模樣已經接近於吳承天以前見過的雜誌;最後居然變成了電子書。這讓吳承天下意識了看了身旁的陰長生和城隍一眼,見他倆並沒有任何異常的反應,吳承天不確定是他們倆見過電子書不以為意,還是手中這書冊的變化隻針對他一個人外人看不到。吳承天雖然更傾向於後一種可能,但誰知道呢?反正現實已是如此,吳承天也不再糾結自己手中的電子書,開始在上麵劃拉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吳承天已經習慣了這種閱讀方式,還是電子書確實比紙質書更方便查找重要信息,他很快就找到了陰長生剛才說的地方,兩個人的信息都被人篡改過。吳承天不知道如果是紙質書上這些被篡改的地方是如何標注的,但他所見的這些被人篡改的地方不僅被下麵劃了重重的紅線給標注了出來,旁邊在文字外還留下了一段長長的備注,備注中不僅注明了信息被篡改的時間,還寫明了是誰篡改的。吳承天對比了一下兩人被篡改的信息,居然發現篡改人是一樣的,時間居然也都相差不多。於是,吳承天就對著信息讀了出來:“天寶八年,己醜,五月二十日,輪轉王因黑龍王轉生一事向唐玄宗李隆基追責,修改了黑龍王與唐玄宗的生死簿。”
“咦?上仙果然不一樣,權限這麽高,居然能夠看到這些!”對於吳承天的話城隍一點都沒有懷疑,畢竟地府一直就有類似的傳聞。任何亂動生死簿的人都會留下痕跡,隻是除了地藏王菩薩等少數幾人,其他人看不到而已。
陰長生也沒有懷疑吳承天的話,隻是他關注的點跟城隍的完全不一樣:“居然又是輪轉王幹的,但他這麽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
吳承天則將手中的電子書還給了陰長生,說:“這輪轉王在什麽地方?方便帶我過去看看嗎?”吳承天看著自己手中的電子書到了陰長生的手中就變成了一摞經折裝的長條形書冊,不禁若有所思。特別是城隍方才不經意的說話,似乎啟發了吳承天內心中的某個猜想。不過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他要先解決掉唐玄宗李隆基身上出現的問題。
“輪轉王在第十殿位於幽冥界的出口處,倒是比其他閻王好見。隻是我如今已無官身無法陪你下幽冥界,還是勞煩李儒帶你去走這一遭,具體的位置他也知道。”
陰長生話剛說完,那城隍就一臉的苦相道:“又要去九幽啊?”顯然不是很喜歡去九幽的樣子。
看城隍這個態度,陰長生也並沒有訓斥他,反而溫言勸解道:“下九幽本來就是一種曆練,你想在地府呆得長久,這九幽是飛下不可的。更何況幽冥界算是九幽裏最安全的一界了,想想那十殿閻王,哪一個不是天天呆在九幽裏,有的還在九幽的深處。這些都是你所必須經曆的事。”
聽陰長生這麽一開導,李儒點點頭說:“確實如此。那上仙就請跟我來吧。”
“啊?不是從這裏坐船嗎?難道還有別的路通往黃泉。”吳承天以為就在這裏等著就行,因為根據他的判斷,既然有這種神秘的黃泉擺渡人,而黃泉又是那種無法沾染無法靠近的屬性,那麽在這裏等待黃泉擺渡人可能就是進入幽冥界唯一的選擇,但聽李儒的口氣好像並不是這麽迴事。
李儒聞言笑了笑說:“那是從九幽之中出來,確實就隻有這一條,沿著黃泉之水坐黃泉擺渡人的舟出來,但若是要進入幽冥可以選擇的路徑其實還挺多的。就算不是魂體的話也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跟靈魂一起過奈何橋走黃泉路,這條路一路上關卡挺多的,但卻是地府所通行的大道,基本上不會遇到任何意外的狀況。另一條路則是直接走背陰山的酆都地宮,那裏有個始皇陵,陵墓的最深處就是幽冥入口。上仙打算走哪一條路?”
吳承天擺了擺手說:“這種事怎麽問我?我對這裏的情況一無所知,還是李城隍來決定吧。”
李儒想了想說:“雖然始皇陵地宮複雜、鬼怪眾多,但有上仙身後已經覺醒了蓮花心的王子豐在,應當無事。主要是始皇陵安靜,不像黃泉路上那麽人多嘴雜,也不知道裏麵有沒有哪些個隱藏在地府背後那幾個大妖的細作,要是給那幾個大妖知道,就像你們這次從生死橋上跳下來一般,又不知會橫生多少枝節來。”
吳承天聽李儒這麽一分析,也覺得很有道理,非常肯定的點了點頭,同意道:“李城隍說得很有道理,那我們就走那酆都地宮的始皇陵吧。”
見李儒聽完就要走,吳承天又想起了一事,臨走前問了陰長生一句:“陰道長,你看我身後這王子豐,就是和你有宿緣的那位王朝的後人。其實從他身上覺醒的蓮花心您也應該早看出來了吧?我是想問他這個狀態一直要持續到什麽時候?有沒有什麽不好的影響?有沒有什麽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陰長生認真的看了看漂浮在半空中盤膝坐下金色蓮花上的王子豐,甚至看了一會還貼近到王子豐坐下的蓮花跟前仔細端詳,然後道:“他現在的狀態很好,相當於滿天神佛都在庇佑他,沒什麽需要注意的,等他醒來就行。至於他什麽時候醒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據我所知,蓮花心覺醒了以後會將前幾世所有的佛法學識與修為都醍醐灌頂的傳給他,什麽似乎醒完全取決於王子豐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旁人幫不了他什麽。”
幫吳承天解答完,陰長生突然一把將吳承天拉到王子豐的蓮花下,輕聲的對吳承天說:“其實我剛才如此仔細的看著的,並不是在看王子豐,而是在看他蓮花上的梵文。至於王子豐,他從一出生我就認識他了,他們王家的事不止隻有地湧夫人一個人關注著,地府裏很多人包括我其實也都一直關注著他們家。不然以地湧夫人的性格,王家早就出事了。事情是從當你找上王子豐時,開始變得慢慢脫離了所有人的掌控的。因為你代表的是天上那位,你看到了即代表他也看到了。你國師的身份其實根本瞞不住有心人,特別是在地府這樣的地方,稍微一查就能查到國師的名字早就被人在生死簿上注銷了。所以之後,包括你招那土地問話的事,你後來找到了那鷹妖,有為鷹妖之事來到了地府,以及如今的大唐國主李隆基魂魄被人勾了去,一直都是有人在背後行事,你的一舉一動其實都落在有心人的眼裏。”
聽陰長生這麽一說吳承天先是內心一驚,不過他很快就鎮定了下來。在斬了黑龍後,吳承天是有些飄了,將之前的一些想法都拋到了腦後。他還記得他剛來長安時,從那位老神仙那裏知道了自己的處境後,他就有被別人當棋子,事事都在別人的算計中,每件事暗中都會有一隻大手在推波助瀾的覺悟。可最近這段時間,不知道是不是法術修為的提升還是其他什麽別的原因,讓他隱約有了一種自己可以操控或者改變自己命運的錯覺。現在聽陰長生這麽一說,他才恍然將自己的認知又迴到了原點,發現自己還是一枚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棋子而已。想到這些,吳承天自嘲的笑了笑,手指向上指了指說:“誰都逃不掉命運的裁決。我是如此,大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