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我死後,給老朱直播大明烽煙再起 作者:清水街破碎的藕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4章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打?!拿什麽打?”傅友德氣憤的說道。
“那個廢物把京城三大營的士兵全部都帶走了!”
“而且還把北疆所有精銳全都給埋在土木堡了!”
“對啊,現在大明京師裏還有多少兵?”
“也先不會乖乖等著大明調集全國軍隊進京之後再開打的。”
“那怎辦?!”
“我相信他們能想到另立新君,畢竟皇上是現成的,發個文就行了,
可是這打仗可不是發個文就行的。”
“我看就算是把一開始畫麵中被關進詔獄裏的那個於謙放出來,他也沒轍。”
打仗是要動真刀真槍的,沒兵怎麽打?!
“估計得遷都!?”
李景隆突然冒出來一句!
雖然隻有簡短的五個字,卻不啻一記驚雷!
“不會吧?!”
“那不就是亡國了嗎?”
“對啊,蒙古對這個皇帝客氣那是有利可圖,你還真以為他會對大明人有什麽狗屁感情嗎?”
“三光政策不要忘了。”
“這個節骨眼兒遷都,絕對是自尋死路!”
“可是如果不遷都,一樣是死!”
“一座連自保能力都沒有的京師,怎麽守?守他有什麽意義?!”
朱允熥冷眼看著下麵的人,說遷都的幾乎都是文官。
“放屁!這個時候遷都不就是把後背亮給人家也先嗎?”
“就是死,也不能遷都!”
馮勝和徐達兩個人義憤填膺!
嗯嗯,看來,武將不支持遷都。
“哎,魏國公,你不要意氣用事!你別忘了,三大營,精銳和北疆精銳都在土木堡喝風呢!!
不遷都怎麽辦?!”
李景隆反問徐達。
“趁著蒙古還沒打進來,先向南遷都,保存實力,最起碼還能保留半壁江山。”
“對對對!老話說了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有幾個禦史言官跟著附和。
朱棣也不主張遷都,可是這種情況就算是讓他解決,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還有一句老話不是說了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這沒有兵,怎麽打?!
況且麵對的又是剛剛打了大勝仗的蒙古。人家士氣正盛,兩下一比較,分分鍾高下立判!
“惟學,你怎麽看?”徐達轉身問傅友德。
“特麽的,我用眼睛看!要是老子在,孤身一人深入大漠也要把也先和那個廢物給宰了!
這尼瑪都什麽跟什麽啊,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倒是死了一大堆!”
傅友德是沒有耐心的人,他都快要氣暈了!
“現在是跑也是死不跑也是死,這就是個死局,兵都沒有,打個屁!?”
朱元璋沉默著,一言不發。
他能夠聽見大臣們的議論,同時也在想,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麽應對。
用眼角的餘光看著站在自己身側的好大孫,
發現這個孩子也在沉默。臉色非常平靜,似乎眼前的一切都跟他無關。
神色如常?!
這態度不由的讓老朱惱火。
你倒是發表一下意見啊。
這是啥意思!?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還是隔岸觀火?!
這兩種態度顯然都不是他想要的。
剛才的謬論他不認同,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好大孫說的那個方法,
確實是目前最合適且也是唯一的方法。
不然,三大營都空虛了的京師,危在旦夕之間。
就是不知道他的後代們,大明境內是否有力挽狂瀾之人,
洪武時期的大明君臣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有沒有人,能夠扶大廈於將傾。
他們在這裏杞人憂天般的著急,也隻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能夠預演未來的機會。
“熥兒,你認為他們那會兒的朝廷也是這樣嗎?
一部分人主張遷都,一部分人表示反對?!”
朱元璋不能錯過這麽好的機會,既然他不說,自己當然要趁機教育一下這個不聽話的皇太孫了。
朱允熥小聲滴說:
“爺爺,您觀察的不仔細,您沒發現,主張遷都的其實大多數都是文官。
而主張抗戰的大多數都是武官。”
“哦?”
這個朱元璋倒是沒怎麽注意。
還是小孩兒眼睛好使。
“然後呢?”
朱允熥用不大不小的聲音說道:
“孫兒認為,文官想逃跑,是因為,隻要還有朝廷在,他們在哪兒都能當官,
根本不是一心為國家的。您說是吧,爺爺?!”
他的聲音不大不小,表情壞壞的,剛好被身邊的一圈人聽到。
當然了,這圈人裏有文官也有武將。
武將更多一些。
那些文官現在是假裝聽不見,但是臉上也掛不住。
這不是在就事論事嗎?
怎麽還搞起了人身攻擊?!
是啊,狡兔死,走狗烹,國將不國了,大臣們肯定要先為自身考慮。
可是這也從側麵反映出一個朝堂班子的素質。
這個問題牽扯出來的問題就更多,根本不是一兩句話能解決的。
實際上此時正統年間大明的京師已經經過了最初的慌亂,
那個被死太監王振關進錦衣衛詔獄裏的兵部侍郎於謙,早就被太後給請了迴來。
尚書鄺埜死在了土木堡。他這個兵部侍郎,成了掌管兵部的唯一合適人選。
火線提幹成為了正統朝大明的兵部尚書!
代理皇上朱祁鈺麵對眼前的一切毫無主見——
身陷敵營成為俘虜的皇帝;
也先士氣高漲的士兵;
城中驚慌失措的百姓;
還有三大營裏老弱病殘,士氣低迷的軍隊;
更有一個侍講學士徐珵,
用陰陽術數那一套忽悠朝中官員提出南遷建議,美其名曰讓出半壁江山,換取暫時的平安。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人心惶惶,大明朝一片愁雲慘霧,整個一個亡國之象。
正統時期的大明群臣,還不如洪武朝,因為那時節,朝堂完全是由文官主宰。
洪武朝的人還有軍功甚偉的武將出來反對,而正統期間,有本事的幾乎都長眠在了土木堡。
所以,徐珵的逃跑言論一出,幾乎得到了一邊倒的支持!
這讓太後和代理皇帝朱祁鈺傻了眼!
好家夥,他就說當皇帝不好吧,這還沒正式當呢,就先來個跑路!?
這罵名倒是先背上了!
看著一個個哭紅了雙眼的大臣們,幾乎異口同聲想要遷都。
朱祁鈺連大氣兒都不敢出。
底下的這些大臣們,他們的家人或者朋友,或多或少都在土木堡睡著,一個個情緒非常激動。
他一句話不合適宜,就會引來爆炸。
這可如何是好?!
而蒙古通往大明的北疆戰線上,朱祁鎮跟著滿懷憧憬的也先,已經來到了大明的居庸關城門之外。
也先直接對守城士兵喊話:
“你們的皇帝陛下在此,還不快快打開城門,前來迎接?!”
“打?!拿什麽打?”傅友德氣憤的說道。
“那個廢物把京城三大營的士兵全部都帶走了!”
“而且還把北疆所有精銳全都給埋在土木堡了!”
“對啊,現在大明京師裏還有多少兵?”
“也先不會乖乖等著大明調集全國軍隊進京之後再開打的。”
“那怎辦?!”
“我相信他們能想到另立新君,畢竟皇上是現成的,發個文就行了,
可是這打仗可不是發個文就行的。”
“我看就算是把一開始畫麵中被關進詔獄裏的那個於謙放出來,他也沒轍。”
打仗是要動真刀真槍的,沒兵怎麽打?!
“估計得遷都!?”
李景隆突然冒出來一句!
雖然隻有簡短的五個字,卻不啻一記驚雷!
“不會吧?!”
“那不就是亡國了嗎?”
“對啊,蒙古對這個皇帝客氣那是有利可圖,你還真以為他會對大明人有什麽狗屁感情嗎?”
“三光政策不要忘了。”
“這個節骨眼兒遷都,絕對是自尋死路!”
“可是如果不遷都,一樣是死!”
“一座連自保能力都沒有的京師,怎麽守?守他有什麽意義?!”
朱允熥冷眼看著下麵的人,說遷都的幾乎都是文官。
“放屁!這個時候遷都不就是把後背亮給人家也先嗎?”
“就是死,也不能遷都!”
馮勝和徐達兩個人義憤填膺!
嗯嗯,看來,武將不支持遷都。
“哎,魏國公,你不要意氣用事!你別忘了,三大營,精銳和北疆精銳都在土木堡喝風呢!!
不遷都怎麽辦?!”
李景隆反問徐達。
“趁著蒙古還沒打進來,先向南遷都,保存實力,最起碼還能保留半壁江山。”
“對對對!老話說了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有幾個禦史言官跟著附和。
朱棣也不主張遷都,可是這種情況就算是讓他解決,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還有一句老話不是說了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這沒有兵,怎麽打?!
況且麵對的又是剛剛打了大勝仗的蒙古。人家士氣正盛,兩下一比較,分分鍾高下立判!
“惟學,你怎麽看?”徐達轉身問傅友德。
“特麽的,我用眼睛看!要是老子在,孤身一人深入大漠也要把也先和那個廢物給宰了!
這尼瑪都什麽跟什麽啊,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倒是死了一大堆!”
傅友德是沒有耐心的人,他都快要氣暈了!
“現在是跑也是死不跑也是死,這就是個死局,兵都沒有,打個屁!?”
朱元璋沉默著,一言不發。
他能夠聽見大臣們的議論,同時也在想,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麽應對。
用眼角的餘光看著站在自己身側的好大孫,
發現這個孩子也在沉默。臉色非常平靜,似乎眼前的一切都跟他無關。
神色如常?!
這態度不由的讓老朱惱火。
你倒是發表一下意見啊。
這是啥意思!?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還是隔岸觀火?!
這兩種態度顯然都不是他想要的。
剛才的謬論他不認同,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好大孫說的那個方法,
確實是目前最合適且也是唯一的方法。
不然,三大營都空虛了的京師,危在旦夕之間。
就是不知道他的後代們,大明境內是否有力挽狂瀾之人,
洪武時期的大明君臣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有沒有人,能夠扶大廈於將傾。
他們在這裏杞人憂天般的著急,也隻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能夠預演未來的機會。
“熥兒,你認為他們那會兒的朝廷也是這樣嗎?
一部分人主張遷都,一部分人表示反對?!”
朱元璋不能錯過這麽好的機會,既然他不說,自己當然要趁機教育一下這個不聽話的皇太孫了。
朱允熥小聲滴說:
“爺爺,您觀察的不仔細,您沒發現,主張遷都的其實大多數都是文官。
而主張抗戰的大多數都是武官。”
“哦?”
這個朱元璋倒是沒怎麽注意。
還是小孩兒眼睛好使。
“然後呢?”
朱允熥用不大不小的聲音說道:
“孫兒認為,文官想逃跑,是因為,隻要還有朝廷在,他們在哪兒都能當官,
根本不是一心為國家的。您說是吧,爺爺?!”
他的聲音不大不小,表情壞壞的,剛好被身邊的一圈人聽到。
當然了,這圈人裏有文官也有武將。
武將更多一些。
那些文官現在是假裝聽不見,但是臉上也掛不住。
這不是在就事論事嗎?
怎麽還搞起了人身攻擊?!
是啊,狡兔死,走狗烹,國將不國了,大臣們肯定要先為自身考慮。
可是這也從側麵反映出一個朝堂班子的素質。
這個問題牽扯出來的問題就更多,根本不是一兩句話能解決的。
實際上此時正統年間大明的京師已經經過了最初的慌亂,
那個被死太監王振關進錦衣衛詔獄裏的兵部侍郎於謙,早就被太後給請了迴來。
尚書鄺埜死在了土木堡。他這個兵部侍郎,成了掌管兵部的唯一合適人選。
火線提幹成為了正統朝大明的兵部尚書!
代理皇上朱祁鈺麵對眼前的一切毫無主見——
身陷敵營成為俘虜的皇帝;
也先士氣高漲的士兵;
城中驚慌失措的百姓;
還有三大營裏老弱病殘,士氣低迷的軍隊;
更有一個侍講學士徐珵,
用陰陽術數那一套忽悠朝中官員提出南遷建議,美其名曰讓出半壁江山,換取暫時的平安。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人心惶惶,大明朝一片愁雲慘霧,整個一個亡國之象。
正統時期的大明群臣,還不如洪武朝,因為那時節,朝堂完全是由文官主宰。
洪武朝的人還有軍功甚偉的武將出來反對,而正統期間,有本事的幾乎都長眠在了土木堡。
所以,徐珵的逃跑言論一出,幾乎得到了一邊倒的支持!
這讓太後和代理皇帝朱祁鈺傻了眼!
好家夥,他就說當皇帝不好吧,這還沒正式當呢,就先來個跑路!?
這罵名倒是先背上了!
看著一個個哭紅了雙眼的大臣們,幾乎異口同聲想要遷都。
朱祁鈺連大氣兒都不敢出。
底下的這些大臣們,他們的家人或者朋友,或多或少都在土木堡睡著,一個個情緒非常激動。
他一句話不合適宜,就會引來爆炸。
這可如何是好?!
而蒙古通往大明的北疆戰線上,朱祁鎮跟著滿懷憧憬的也先,已經來到了大明的居庸關城門之外。
也先直接對守城士兵喊話:
“你們的皇帝陛下在此,還不快快打開城門,前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