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典現狀
實錘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作者:二月風似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3章 大典現狀
拜見了一圈長輩之後,王莽也開始在家宴請好友上門,跟朋友們正式介紹班殊。
這一天王莽的好友及下屬等人都受到了邀請。
劉歆,揚雄,陳湯,戴崇、金涉、箕閎、陽並,馬況及班氏三兄弟等,還有嚴尤,文齊,廉丹等都受到王莽的邀請。
這些人在平日之間與王莽的也都算是相交默契,算得上是知言好友。
王莽和班殊一同居於首席之位,陳湯,戴崇,金涉等人則按照官階輩分依次的坐在王莽大堂左右。
而嚴尤,文齊,廉丹三人因是王莽下屬,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居於劉歆,揚雄,馬況之後。
現在的馬況也算是比兩千石大吏,所以,身份上自然也貴重了幾分。
和之前一起在羽林營中的嚴尤,文齊,廉丹三人也就又拉開了一些距離。
不過被拉開的這點距離,嚴尤,文齊,廉丹三人也沒有不服氣的。
畢竟,馬況也算是有本事之人,而且,馬況之妹還是當今天子婕妤,人家也算是皇親國戚。
所以,對於馬況的升職,三人更多的也都是羨慕,並無任何嫉妒之意。
王莽舉起酒杯對著陳湯,戴崇等人敬酒道:“諸位皆是莽至親好友,今日莽攜妻宴請諸位,多謝諸位一直以來對莽之幫助,也望吾等友誼天長地久,久久彌新。”
說罷,王莽便和班殊一起滿飲此杯。
眾人見王莽和夫人班殊都如此豪爽大氣,一瞬之間酒宴的氣氛也被跳動了起來。
陳湯等人也都跟著滿飲而下。
喝完了第一杯後,陳湯就開始誇讚王莽,“常侍之為人,老夫歎服之至也。白疊紙寶埋沒於老夫手中近二十年矣,若不遇常侍辯材識物之能,此物可能就要誰老夫長眠於地下也。”
王莽聽到陳湯說起棉花,他當即也笑了。
陳湯之處雖然有棉花種子,但是數量還是太過稀少了,不經過幾年的培育很難有成規模的種植。
所以,在王莽跟陳湯說了此物之能後,陳湯就迫不及待給西域都護府的都護寫信,讓其派人再至郅支城外收集棉花種子。
現在小半年過去,西域都護也終於收集了不少的棉花種子送了過來,所以,現在陳湯天天都樂的美滋滋的,以為自己馬上就要發大財了。
王莽笑道:“將軍勿要如此誇獎晚輩,白疊之寶乃將軍之專屬也,莽不過湊巧識得,待到來年春天之時,將軍隻需按照晚輩所書之培育之法,優選優育健壯白疊之苗,待到秋天來時,將軍便可收獲成熟之白疊花。”
陳湯哈哈一笑,心裏更美了幾分。
陳湯說道:“等到白疊收獲之時,老夫定會要將第一匹白疊之布贈與常侍。”
王莽笑迴道:“既如此,莽恭敬不如從命,先行多謝將軍之厚贈。”
眾人聽著王莽和陳湯的話,也都有些雲裏霧裏,眾人還都不知道什麽是白疊。
接著在眾人的疑惑之中,陳湯又樂此不疲的介紹了白疊的好處。
眾人一聽西域之西竟有如此之寶,當即都對陳湯露出了羨慕目光。
畢竟,這玩意如果真的可以抽絮織布,那麽這其中的價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工業不夠發達的古代社會衣食住行四大需求,衣能排第一位,就足以可見衣的重要之性。
沒有衣就沒有羞恥,沒有羞恥就沒有現如今的道德。
所以,在古人之觀念之中,衣絕對是最重要之需求!
而且,又因為古代生產力的低下,即便是像王莽等這樣的大貴族,一年四季所添置之衣物也都是有數的。
所以,千萬不能小看了織布帶來的利潤。
它絕對是一種顛覆性的巨大利益!
絕對能讓無數人眼紅到眼珠子都要掉出來。
所以,王莽也就很擔心陳湯他的小身板能不能駕馭棉布之利。
如果不能駕馭,又貪心壟斷,最後的下場肯定不會好到哪去的。
不過現在王莽也用擔心這些。
而且,現在說這些也都為時尚早,棉花種子都還沒播種了,真要收獲也要等到明年這個時候。
到時新出棉布能不能登上大漢貴族的廳堂,入得了大漢貴族之眼還是兩說。
畢竟,大漢已經安穩了二百年的時間,這二百年的時間裏也使得大漢各個方麵僵化不已。
很多地方的利益也都被壟斷的很徹底,棉布想要搶占傳統之布的市場,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老百姓們接不接受,而是這些盤踞在各個地方上壟斷著絕大多數產業的豪姓大族們願不願意讓利。
如果他們不願意讓利的話,那麽那些依附於他們而活的底層百姓們也是萬萬不能接觸到棉布一絲之利的。
所以,想要推廣棉布,依然還是道阻且長,並不會那麽簡單的一帆風順的。
畢竟,這裏麵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按照王莽所知曉的事物規律,在以往的產業進行升級之時,所要麵臨的困難都不亞於一場慘烈的經濟危機。
就比如那些靠著種植桑麻,織造麻布的人,他們絕不是一家一戶那麽簡單的幾個數字,他們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可以波及大漢經濟主要組成部分。
一旦操作不當,使得這些人驟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又不能及時吸收他們進入新的產業,他們肯定就會變成大漢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想要讓大漢人人都穿上棉布,或者成規模的種植棉花,取代粗麻所織造的麻布,這其中的困難絕非兩三句話就可以解決。
不過,對此王莽也有解決之道。
但是現在又不是王莽主政,也不是由王莽來完成這一次的產業升級,所以在這個時候,王莽自然也不會超前的告訴眾人棉布推廣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棉布推廣困難的方法。
因為,一旦現在說的話,不僅不會顯得王莽有先見之明,他還會因此得罪陳湯,這對王莽而言,也絕非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
雖然,陳湯與他相比是無足輕重的。
但架不住陳湯身上有“雖遠必誅”曆史光環,麵對如此光環耀眼的陳湯,王莽哪裏舍得去傷害他呢?
更何況,以陳湯貪財的性格早晚也要再出一些幺蛾子事情,所以,王莽隻能留住機會,好用來救陳湯一次。
陳湯炫耀完了棉花之後,王莽也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轉移到了劉歆,揚雄那裏。
現在的劉歆,揚雄正在主持編撰自殷商以降的文化大典,所以,在場之人也都沒有任何一人會輕視他二人。
他們都知道一旦這部大典完成,劉歆和揚雄就必然會留下千古之美名。
而且,這倆人現在還都握著筆杆子,萬一真的得罪了這種握著筆杆子的文化人,他們發起狠來,絕對是可以讓得罪他們的人遺臭萬年的。
君不見,就因為始皇帝焚書坑儒統一思想都被黑了兩千多年。而且,秦始皇坑大多數還都是方士,並非儒生。
但就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書同文,車同軌。也為了消滅六國之曆史文化,進行了一波慘無人道的文化大清洗。
使得全天下的讀書人,不管是儒家,還是其他學派都對這項毀滅曆史,毀滅文化的行為滋生恨意。
所以,在其後的兩千年封建史書之中,秦始皇也都一直都被貼著暴君的標簽。就連老朱這種泥腿子出身的草根皇帝在想法標榜自己之時,敕建中華帝王廟以正法統之序時,都不供奉始皇帝牌位。也就可想而知得罪讀書人,得罪這些掌握筆杆子的人,後果有多嚴重了。
而且,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秦朝都不被認可為正統王朝,隻被當做周漢之交閏統,可見讀書小心眼起來後果是有多嚴重的。
王莽看著劉歆,揚雄問道:“子駿兄,子雲兄,吾俗務纏身不得時機至天祿閣中,兩位兄長修典之時可曾有何困難?”
劉歆和揚雄聽到王莽的問話後,兩人對視了一眼,然後迴道:“如今大典正有序開展,不過地方獻書之時總有推諉,部分藏書大家擔憂家學外傳,所以,在修撰之時,麵對爭議之文獻,總難各方對應,以求文真。”
王莽一聽這話就明白了。
原來是有人抱缺守殘,不願意分享家學,唯恐自家之學成為他人之捷梯。
對此王莽嗬嗬一笑,然後道:“兩位兄長認真之態度,莽拍馬不及。然莽有所謂,言天地本就有缺,何況一部大典?”
“自殷商以降,歲月匆匆已千六百年矣。這漫長歲月之中,無數人就像是時間長河之中一朵浪花,轉瞬即逝,能留其聲,其影者甚少。但能久傳至今者,無一不是先哲懷普世之心,竭盡全力傳播一生之所學。”
“有今人抱缺守舊以為長久,在莽看來,此不過蚍蜉撼樹也。所以在時間長河大浪淘沙之下,抱缺守舊者必然會化為泡影,不能留於世間片語隻字。”
“麵對如此情況,兩位兄長也不必錙銖必較,求問於抱缺守舊之人。僅需問心無愧,謹守本心之初念,為大漢編撰出當世之人最顯之學問,最燦爛之絕世盛典即可。”
“而在千秋萬代之後,吾等今日之典便就是大漢最耀眼之明珠,能留吾典之中者,也必然千古不朽!所以,兩位兄長亦莫需理會那些即將被時間洪流所吞噬者。他們不配留名於世間。”
王莽的話使得劉歆和揚雄頓時就有了豁然開朗之意,就連班氏三兄弟也都不由自主的朝著王莽投來了驚豔,羨慕之目光。
他們也從未見過胸懷氣度有如此超脫之人。
所以,在一時之間班氏三兄弟也不禁為自己身為王莽之親族而驕傲!
————————————————————
三更完畢。
從明天開始晚上18點,20點,22點依次更新。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留言提醒。
拜見了一圈長輩之後,王莽也開始在家宴請好友上門,跟朋友們正式介紹班殊。
這一天王莽的好友及下屬等人都受到了邀請。
劉歆,揚雄,陳湯,戴崇、金涉、箕閎、陽並,馬況及班氏三兄弟等,還有嚴尤,文齊,廉丹等都受到王莽的邀請。
這些人在平日之間與王莽的也都算是相交默契,算得上是知言好友。
王莽和班殊一同居於首席之位,陳湯,戴崇,金涉等人則按照官階輩分依次的坐在王莽大堂左右。
而嚴尤,文齊,廉丹三人因是王莽下屬,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居於劉歆,揚雄,馬況之後。
現在的馬況也算是比兩千石大吏,所以,身份上自然也貴重了幾分。
和之前一起在羽林營中的嚴尤,文齊,廉丹三人也就又拉開了一些距離。
不過被拉開的這點距離,嚴尤,文齊,廉丹三人也沒有不服氣的。
畢竟,馬況也算是有本事之人,而且,馬況之妹還是當今天子婕妤,人家也算是皇親國戚。
所以,對於馬況的升職,三人更多的也都是羨慕,並無任何嫉妒之意。
王莽舉起酒杯對著陳湯,戴崇等人敬酒道:“諸位皆是莽至親好友,今日莽攜妻宴請諸位,多謝諸位一直以來對莽之幫助,也望吾等友誼天長地久,久久彌新。”
說罷,王莽便和班殊一起滿飲此杯。
眾人見王莽和夫人班殊都如此豪爽大氣,一瞬之間酒宴的氣氛也被跳動了起來。
陳湯等人也都跟著滿飲而下。
喝完了第一杯後,陳湯就開始誇讚王莽,“常侍之為人,老夫歎服之至也。白疊紙寶埋沒於老夫手中近二十年矣,若不遇常侍辯材識物之能,此物可能就要誰老夫長眠於地下也。”
王莽聽到陳湯說起棉花,他當即也笑了。
陳湯之處雖然有棉花種子,但是數量還是太過稀少了,不經過幾年的培育很難有成規模的種植。
所以,在王莽跟陳湯說了此物之能後,陳湯就迫不及待給西域都護府的都護寫信,讓其派人再至郅支城外收集棉花種子。
現在小半年過去,西域都護也終於收集了不少的棉花種子送了過來,所以,現在陳湯天天都樂的美滋滋的,以為自己馬上就要發大財了。
王莽笑道:“將軍勿要如此誇獎晚輩,白疊之寶乃將軍之專屬也,莽不過湊巧識得,待到來年春天之時,將軍隻需按照晚輩所書之培育之法,優選優育健壯白疊之苗,待到秋天來時,將軍便可收獲成熟之白疊花。”
陳湯哈哈一笑,心裏更美了幾分。
陳湯說道:“等到白疊收獲之時,老夫定會要將第一匹白疊之布贈與常侍。”
王莽笑迴道:“既如此,莽恭敬不如從命,先行多謝將軍之厚贈。”
眾人聽著王莽和陳湯的話,也都有些雲裏霧裏,眾人還都不知道什麽是白疊。
接著在眾人的疑惑之中,陳湯又樂此不疲的介紹了白疊的好處。
眾人一聽西域之西竟有如此之寶,當即都對陳湯露出了羨慕目光。
畢竟,這玩意如果真的可以抽絮織布,那麽這其中的價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工業不夠發達的古代社會衣食住行四大需求,衣能排第一位,就足以可見衣的重要之性。
沒有衣就沒有羞恥,沒有羞恥就沒有現如今的道德。
所以,在古人之觀念之中,衣絕對是最重要之需求!
而且,又因為古代生產力的低下,即便是像王莽等這樣的大貴族,一年四季所添置之衣物也都是有數的。
所以,千萬不能小看了織布帶來的利潤。
它絕對是一種顛覆性的巨大利益!
絕對能讓無數人眼紅到眼珠子都要掉出來。
所以,王莽也就很擔心陳湯他的小身板能不能駕馭棉布之利。
如果不能駕馭,又貪心壟斷,最後的下場肯定不會好到哪去的。
不過現在王莽也用擔心這些。
而且,現在說這些也都為時尚早,棉花種子都還沒播種了,真要收獲也要等到明年這個時候。
到時新出棉布能不能登上大漢貴族的廳堂,入得了大漢貴族之眼還是兩說。
畢竟,大漢已經安穩了二百年的時間,這二百年的時間裏也使得大漢各個方麵僵化不已。
很多地方的利益也都被壟斷的很徹底,棉布想要搶占傳統之布的市場,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老百姓們接不接受,而是這些盤踞在各個地方上壟斷著絕大多數產業的豪姓大族們願不願意讓利。
如果他們不願意讓利的話,那麽那些依附於他們而活的底層百姓們也是萬萬不能接觸到棉布一絲之利的。
所以,想要推廣棉布,依然還是道阻且長,並不會那麽簡單的一帆風順的。
畢竟,這裏麵牽扯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按照王莽所知曉的事物規律,在以往的產業進行升級之時,所要麵臨的困難都不亞於一場慘烈的經濟危機。
就比如那些靠著種植桑麻,織造麻布的人,他們絕不是一家一戶那麽簡單的幾個數字,他們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可以波及大漢經濟主要組成部分。
一旦操作不當,使得這些人驟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又不能及時吸收他們進入新的產業,他們肯定就會變成大漢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想要讓大漢人人都穿上棉布,或者成規模的種植棉花,取代粗麻所織造的麻布,這其中的困難絕非兩三句話就可以解決。
不過,對此王莽也有解決之道。
但是現在又不是王莽主政,也不是由王莽來完成這一次的產業升級,所以在這個時候,王莽自然也不會超前的告訴眾人棉布推廣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棉布推廣困難的方法。
因為,一旦現在說的話,不僅不會顯得王莽有先見之明,他還會因此得罪陳湯,這對王莽而言,也絕非是他願意看到的結果。
雖然,陳湯與他相比是無足輕重的。
但架不住陳湯身上有“雖遠必誅”曆史光環,麵對如此光環耀眼的陳湯,王莽哪裏舍得去傷害他呢?
更何況,以陳湯貪財的性格早晚也要再出一些幺蛾子事情,所以,王莽隻能留住機會,好用來救陳湯一次。
陳湯炫耀完了棉花之後,王莽也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轉移到了劉歆,揚雄那裏。
現在的劉歆,揚雄正在主持編撰自殷商以降的文化大典,所以,在場之人也都沒有任何一人會輕視他二人。
他們都知道一旦這部大典完成,劉歆和揚雄就必然會留下千古之美名。
而且,這倆人現在還都握著筆杆子,萬一真的得罪了這種握著筆杆子的文化人,他們發起狠來,絕對是可以讓得罪他們的人遺臭萬年的。
君不見,就因為始皇帝焚書坑儒統一思想都被黑了兩千多年。而且,秦始皇坑大多數還都是方士,並非儒生。
但就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書同文,車同軌。也為了消滅六國之曆史文化,進行了一波慘無人道的文化大清洗。
使得全天下的讀書人,不管是儒家,還是其他學派都對這項毀滅曆史,毀滅文化的行為滋生恨意。
所以,在其後的兩千年封建史書之中,秦始皇也都一直都被貼著暴君的標簽。就連老朱這種泥腿子出身的草根皇帝在想法標榜自己之時,敕建中華帝王廟以正法統之序時,都不供奉始皇帝牌位。也就可想而知得罪讀書人,得罪這些掌握筆杆子的人,後果有多嚴重了。
而且,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秦朝都不被認可為正統王朝,隻被當做周漢之交閏統,可見讀書小心眼起來後果是有多嚴重的。
王莽看著劉歆,揚雄問道:“子駿兄,子雲兄,吾俗務纏身不得時機至天祿閣中,兩位兄長修典之時可曾有何困難?”
劉歆和揚雄聽到王莽的問話後,兩人對視了一眼,然後迴道:“如今大典正有序開展,不過地方獻書之時總有推諉,部分藏書大家擔憂家學外傳,所以,在修撰之時,麵對爭議之文獻,總難各方對應,以求文真。”
王莽一聽這話就明白了。
原來是有人抱缺守殘,不願意分享家學,唯恐自家之學成為他人之捷梯。
對此王莽嗬嗬一笑,然後道:“兩位兄長認真之態度,莽拍馬不及。然莽有所謂,言天地本就有缺,何況一部大典?”
“自殷商以降,歲月匆匆已千六百年矣。這漫長歲月之中,無數人就像是時間長河之中一朵浪花,轉瞬即逝,能留其聲,其影者甚少。但能久傳至今者,無一不是先哲懷普世之心,竭盡全力傳播一生之所學。”
“有今人抱缺守舊以為長久,在莽看來,此不過蚍蜉撼樹也。所以在時間長河大浪淘沙之下,抱缺守舊者必然會化為泡影,不能留於世間片語隻字。”
“麵對如此情況,兩位兄長也不必錙銖必較,求問於抱缺守舊之人。僅需問心無愧,謹守本心之初念,為大漢編撰出當世之人最顯之學問,最燦爛之絕世盛典即可。”
“而在千秋萬代之後,吾等今日之典便就是大漢最耀眼之明珠,能留吾典之中者,也必然千古不朽!所以,兩位兄長亦莫需理會那些即將被時間洪流所吞噬者。他們不配留名於世間。”
王莽的話使得劉歆和揚雄頓時就有了豁然開朗之意,就連班氏三兄弟也都不由自主的朝著王莽投來了驚豔,羨慕之目光。
他們也從未見過胸懷氣度有如此超脫之人。
所以,在一時之間班氏三兄弟也不禁為自己身為王莽之親族而驕傲!
————————————————————
三更完畢。
從明天開始晚上18點,20點,22點依次更新。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留言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