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16.殤(一)


    翟書記給韓述苦吐槽,南邊這幾個大隊夏糧收成估計泡湯了,畝產平均能有個五十斤都算好的。


    中部十來個大隊夏糧收成也不好,畝產平均八十斤估計夠嗆,北邊一溜堤十幾個村的夏糧收成估計也就一百斤。


    問題是南邊幾個大隊的救濟糧必須得支撐到秋糧收獲,不然靠夏糧收成難支撐到秋收。


    還有個難題是上麵的公糧交納一斤都沒有減少,公社要是按往年的標準征收公糧,別說南邊幾個大隊,中部十來個大隊都要發生糧荒。


    看撓頭的翟書記,韓述苦給他講了大米縣杏村那一帶的領導怎樣做的,然後導致什麽後果,問翟書記承受得了這個後果不能,在乎不在乎群眾搗脊梁骨?


    韓述苦對翟書記講,每一位領導幹部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好,讓治下老百姓吃飽穿暖就是群眾的好領導,就是檔的好幹部。


    韓述苦說:“翟書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您在大廟公社當一把手,為治下老百姓做了什麽?”


    “特別是這兩年大旱,更需要領導們運籌帷幄,帶領群眾積極抗旱自救,能在全國各地都幹旱受災嚴重時期表現突出,脫穎而出,那可是聲望呀!”


    翟新民聽的一激靈,是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這全國都發生災情的特殊時期,即是困難也是機遇。我是大廟公社的一把手,要是大廟公社的抗災自救做到位,老百姓能吃飽穿暖,自己豈不是腰板硬邦邦的?


    韓述苦的做法就是實實在在的榜樣,小碼頭大隊一年時間實現淨收入五萬一千多塊錢,家家戶戶有糧有布有錢,還能吃上肉,穿上新衣服。


    這個少年還製定了村規民約,農村大老粗們不懂這個村規民約的妙處,隻當是約束社員們的條條框框。


    作為公社一號人物,翟新民可是知道這個村規民約的重要性,這就是基層的法律法規,是提升社員們的文明素養的重要法寶。


    這個村規民約短短九十八個字,涉及到愛檔愛國,鄰裏關係,尊老愛幼,教育子女,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衛生幹淨,遵紀守法都涉獵。


    字數少,內容全,大白話,還是順口溜,不識字的老百姓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大人小孩都容易記住。


    這就是提高農村老百姓文明素養的金丹妙藥呀!要是全國各地都普及這個村規民約,是不是全國老百姓的文明素養都上一個層次?


    “嗞!”不能想,太遙遠了,先把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管理好吧!


    翟書j和韓述苦商量,想讓小碼頭大隊提供一批糧食支援公社,預計南邊幾個大隊和中部十來個大隊的救濟糧支撐到秋收不太現實,可公社糧管所也沒有那麽多庫存救濟呀!


    韓述苦扳指頭算了一下賬,大隊目前儲存的糧食主要是小麥和玉蜀黍,紅薯都加工粉條了。


    經過一年的消耗,四萬多斤小麥現在隻剩下兩萬多斤。玉蜀黍消耗特別大,大都當成飼料填到張嘴貨的肚子裏了,現在還有個三萬來斤。


    馬上夏收了,今年的小麥估計畝產能達到五百斤。其中有三百畝小麥是套種,這三百畝小麥總產量隻能是一百五十畝小麥的產量。


    韓述苦預計今年小麥收成能達到三十七八萬斤。


    韓述苦說玉蜀黍大隊不準備外賣或外借,這是大隊各個養殖場的主要飼料來源,剩下這三萬多斤玉蜀黍不知道能不能支撐到秋收呢!


    小麥倒是可以外賣或者外借,馬上就要夏收了,緊接著就是三十多萬斤小麥入倉,把二萬多斤小麥處理掉倒是可以先把倉庫騰騰。


    翟書j指示公社糧管所代表公社向小碼頭大隊借兩萬斤小麥,然後到紅燜縣糧局兌換成粗糧,撥付給缺糧的大隊,這些大隊的社員們靠救濟糧要支撐到秋收呢!


    大廟公社中南部好像大會戰一樣,全麵開展挖井抗旱自救,到處都是人歡馬叫的熱鬧場景。


    可就是在這熱鬧的背景下,一樁慘劇發生了。


    毛莊大隊有一戶人家,男人得病三年前去世了,剩下一個寡婦劉桂榮帶著五個孩子艱難度日。


    劉桂榮婆家有妯娌三個,她男人排行老三,公婆已經作古,三家關係一般。


    三家沒有啥仇氣,也沒有甜蜜蜜的妯娌情誼,平時都是各過各的。


    劉桂榮最大的孩子石頭今年十六歲了,早兩年他爹去世就開始上晌掙工分了。


    最小的孩子二歲半了,叫小妞,是個遺腹子,出生時她爹已經去世了。


    這三年來劉桂榮帶著老大石頭上晌掙工分,老二老三負責拾柴火、挖野菜,老四才六歲,負責看顧小妞。


    日子就這麽熬過來了。


    去年大旱,毛莊大隊無論是夏收還是秋收都和東西碼頭一樣,收成銳減。


    分給群眾的口糧自然就打了折扣,劉桂榮家一個寡婦帶領五個孩子,可想而知日子有多麽難捱!


    到今年麥收前十多天,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劉秀榮家裏真的斷頓了。


    眼瞅著餓得嗷嗷哭的小妞,劉秀榮就厚著臉皮向大嫂家借糧食,大嫂家麵甕裏也是空蕩蕩的。


    二嫂家同樣是這種情況,他們兩家隻能說比劉秀榮家裏強點,但強不到哪去。


    正在劉秀榮愁眉不展時,大嫂出了個主意,那兩人一聽就上心了,然後開始行動。


    你道她妯娌仨幹嘛呢?


    準備從小丟疙壋偷潛過去,到小碼頭大隊麥地裏捋麥穗。


    劉秀榮大嫂的理由是小碼頭大隊小麥長得旺,穗大粒飽。


    更重要是挨著小丟疙壋,從小丟疙壋這邊過去,小碼頭大隊不容易發現。


    說幹就幹,妯娌仨在半夜趁著月光從小丟疙壋這邊偷偷遛到南地小麥地裏,四下打量沒發現人,馬上開始捋麥穗。


    一人拿著一個布單子,對著一折疊,然後栓在腰際,這樣布單子上下兩層裏麵就是個現成的布袋子。


    都是幹活的老手,妯娌仨雙手開工,快速地捋著沉甸甸的麥穗,連句話都沒有。


    正在這時,遠處有手電光一晃一晃的朝這邊照過來了。


    妯娌仨嚇得撒腿就跑。


    這個時候大約有個十一點來鍾,是五哥韓述平領著自己小組的另外一個隊員巡邏到這邊了。


    自從成立民兵連以後,韓述苦也向公社報備了,也見過武裝部長了。


    本來商量著武裝部啥時間開始下來對隊伍進行專業訓練,武裝部讓大隊拿個時間,他們好派人下來訓練。


    一般情況下,民兵訓練都是在冬季農閑時期,大忙季節根本就騰不出人手。


    去年冬天,大隊又是搞運輸,又是搞養殖,又是加工粉條,韓述苦一忙把這個茬給忘記了。


    公社每年冬天也是人手不夠,全公社二十多個大隊都組建有民兵連,小碼頭大隊既然沒有打招唿,武裝部也沒有當迴事。


    上麵沒有派人來專業訓練,但小碼頭大隊對巡邏還是比較上心的。


    因為有莊稼,有牲口,有養殖,大意不得。


    韓述平和韓思寬是民兵排長,他倆就起帶頭作用,晚上就是他倆帶班上下半夜替換巡邏。


    晚上巡邏六個人分成三個小組,一組西地,一組南地,一組北地。


    其實巡邏的重頭戲在村東南這一旮瘩,這裏有養殖場,有牲口棚。


    三個小組巡邏一圈後都會聚集到牲口棚裏,冬天烤火聊天,夏天乘涼打屁。


    至於莊稼,現在基本上都是小麥,不是西瓜、玉蜀黍、棉花這些易盜東西。


    這個季節,大廟公社包括紅燜地區的莊稼地裏基本上都是小麥,再有十來天就開鐮了,巡邏小組都是巡視一圈了事,在內心裏是鬆懈的。


    韓述平領著組員吽牛直接就往養殖場這邊來了,根本就沒有注意南邊離養殖場有個二百來米的那妯娌仨。


    但劉桂榮妯娌仨可不知道這種情況,還以為是看到她三人呢,不然咋會有燈光往這邊照呢?


    嚇得拔腿就跑。


    韓述平本來沒有看到那麽遠的三人。


    她仨這一跑,讓韓述平和吽牛都聽到動靜了,月光下,朦朦朧朧看到三個人影朝小丟疙壋那邊跑過去了。


    韓述平一看就明白過來了,這是有人偷捋麥穗呢!


    隨即把手電朝那邊照過去,對吽牛大喊一聲“追!”


    吽牛是二門裏韓永秀的本家侄子,三十多歲,腦子胎帶的有點問題,智力有個七八成。


    生活能自理,基本道理也懂,就是說話不經大腦。


    這種人每個村子都要有最少一個,俗稱“守村人”。


    別看吽牛不太精細,身體素質相當不錯。聽到老五讓追,撒腿就追過去了,跑得比老五都快。


    老五在後麵一邊打著手電筒,一邊大聲喊著:“第四小組,去前麵截住這幾個小偷!”


    妯娌仨一聽有人要從前麵截呢,她們不知道這是老五的疑兵之計,立馬就油門踩到底,全速奔跑起來了。


    相距二百多米的起跑線,憑韓述平的本事,不大可能追上。


    他在後麵大聲咋唿一通,知道攆不上,就決定放棄了。


    可沒料到吽牛這個傻貨,一根筋的勁頭,硬是撒開大長腿旋風般攆上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土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土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土窩並收藏沙土窩最新章節